第四單元 生命(精選2篇)
第四單元 生命 篇1
一、積累與運用
1、下列句子中有錯別字,請圈出來并改正。
a、讓我們震奮起來行動吧。
b、響午的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
c、它是一種“長期抗戰(zhàn)”的力,有彈性,能曲能伸的力。
d、當心臟受到嚴重損傷時,他就會急劇地跳動,就如烈馬在草原上奔弛。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辭方法。
a、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淚珠里。 ( )
b、行動起來吧,讓生命的舟乘風破浪。 ( )
c、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陽光里快樂地跳著舞蹈。 ( )
d、世界上什么東西的氣力最大?有的說“象”。 ( )
3、下列加點字中注音完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磨練(mé) 剖析(pōu) 阻擋(zǔ) 瞬間(shùn)
b、掙扎(zhèng) 黏稠(nián) 機械(jiè) 分泌(mì)
c、滯留(zhì) 酣睡(hān) 梗阻(gěng) 松脂(zhī)
d、琥珀(pò) 曲折(qū) 致密(zhì) 足跡(jī)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省領導希望醫(yī)務人員以對人民極端負責的精神,再接再厲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
b、令人矚目的伊拉克戰(zhàn)爭打響后,許多撲溯迷離,真假難辨的信息出現(xiàn)在各種媒體上。
c、在事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是大非面前,必須高度重視,絕不能有絲毫懈怠。
d、天空中的各種云塊,正在不斷地堆集著,分裂者,舒展著,飄散著,變換莫測。
5、下列成語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
a、張超一進來,我們?nèi)w不謀而合地站了起來。
b、敵人已經(jīng)被打敗了,但是戰(zhàn)士們知道,他們不會甘心,一定會重整旗鼓的。
c、這次考試,張明的成績又有提高,這令他左右為難了。
d、聽到這個消息,他覺得天旋地轉(zhuǎn),身子情不自禁的搖晃起來。
6、下列句子與前面句子銜接最連貫的一項是( )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細細回想:在你第一次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留戀回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多少“第一次”把不可以磨滅的印象給你留下啊?
b、有多少“第一次”給你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c、有無數(shù)個“第一次”給你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d、難道沒有無數(shù)個“第一次”給你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嗎?
二、感悟與分析
(一)
這,也許特殊了一點,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看見過筍的成長嗎?你看見過被壓在瓦礫和石塊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長嗎?它圍著向往陽光,為著達到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塊如何重,石塊與石塊之間如何狹,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頑強不屈地透到地面上來。它的根往土壤里鉆,它的芽往地面上挺。這是一種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塊,結(jié)果也被掀翻。一粒種子的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1、“這,也許特殊了一點”中的“這”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在寫筍生長時運用了哪些動詞?文中有怎樣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段文字除了表現(xiàn)生命里的頑強之外,還說明了生長中為一個目標摯著的精神,請你找出來一句寫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在世界這個遼闊的戰(zhàn)場中,在人生這個壯麗的舞臺上,我們不能做任命運驅(qū)使的牛羊,我們要在戰(zhàn)斗中當一名闖將。不要空想未來,不管它多么令人神往,不要懷戀過去,要把逝去的歲月埋葬。行動起來吧,就在生命的此刻行動!讓生命之舟乘風破浪!為人們的足跡向我們昭示,我們也能使自己一生變得高尚。當我們離開人間時,也能讓足跡遺留在時間的沙灘上。在生命神圣海洋的航程中,也許還會有別人擱淺、絕望,當他看到我們的腳印,他會重新斗志昂揚!讓我們振奮起來行動吧,讓我們學會沉著穩(wěn)重地面對風浪,不斷追求,有所作為,永遠滿懷著理想和期望!
1、你能寫出這首詩的主題嗎?
答: ____
2、詩中有一句:“讓生命之舟乘風破浪”,你還發(fā)現(xiàn)哪些詞語表明把生命比做了穿?它會讓你想到李白《行路難》當中的那句詩?
答: _______
3、你認為本詩在寫法上有何特點?
答: ____
4、找出你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詩人在詩中號召我們珍惜現(xiàn)在,你還知道哪些格言也表現(xiàn)了這個內(nèi)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足球是巴西的國魂,可1954年,巴西隊在世界足球上意外地輸給法國隊,與冠軍失之交臂。球員們沮喪、懊悔,他們準備承受球迷的嘲笑、辱罵。可是,當飛機降落時,眼前卻是另一種景象,總統(tǒng)和兩萬球迷默默地站在機場,人群中打著一條醒目的橫幅:“這也會過去!”球員們頓時淚流滿面。
4年后,巴西隊不負眾望,贏得了世界杯冠軍。在宏大而激動人心的歡迎場面上,人群中依然打著這條格外醒目的橫幅:“這也會過去!”
1、前后兩條同一內(nèi)容的橫幅個表達了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創(chuàng)新與訓練
(一)閱讀下面一首短詩,根據(jù)詩中描寫的內(nèi)容,以《雨中》為題寫一段不超過200字的記敘文。
下雨真好
下雨真好,
雨點在草地上跳;
下雨真好,
雨點在池塘里笑。
逗得小羊跑,
灑得荷花嬌,
風雨中的景色多美妙。
(二)
春天到了,家園前的草坪露出了紅紅綠綠的生機。一位新搬來的中年人回家不忍心踐踏這片草坪,便繞了點路。沒想到剛上樓時,鄰居老太太微笑著迎上來,一番話讓中年人頗感意外:“我整天都在想,很有點擔心,新來的鄰居是個怎么樣的人?”頓了一下,老太太又說:“當你剛才繞過那片草坪時,我算了解了你,知道我沒有什么好擔心的。”
生活常常是這樣,可以為之往往不能縮短彼此的距離,而偶爾發(fā)生的一個細節(jié)、一個舉動,卻會在人與人之間架起美麗的心靈橋梁。
請以“心靈的距離”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記敘經(jīng)歷,編寫故事,發(fā)表議論,抒發(fā)感受。
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
1、a、震→振 b、響→晌 c、曲→屈 d、弛→馳
2、a、比喻 b、比喻 c、擬人 d、設問
3、c
4、c 解析:a項中“再接再勵”的“勵”應為“厲”;b項中“撲溯迷離”的“溯”應為“朔”;d項中“變換莫測”的“換”應為“幻”。
5、d
6、b
二、感悟與分析
(一)
1、“這”指代前文小草分開骨骼的事情。
2、“透”、“鉆”、“挺”,這些動詞字里行間涌動著力量。表現(xiàn)生命的不可抗拒、堅韌不拔。
3、“它為著向往陽光,為著達到它的生之意志”
(二)
1、表達人生不能屈服于命運,不能空想未來,不能懷戀過去而應奮斗,應當知難而上,有所作為。
2、沙灘、航程、擱淺、風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3、運用比喻使要表達的事物和感情更形象。
4、略
5、略
(三)
1、前一條告訴球員失敗已成為過去,只要努力一定會成功,后一條告訴球員成功也會成為過去,要不驕不躁,繼續(xù)努力。
2、可自由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第四單元 生命 篇2
第四單元 生命
教材分析
生命是地球上最神奇的現(xiàn)象,幾億年前,生命出現(xiàn)在地球上,自從有了生命,地球就顯示的多姿多彩,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該珍惜生命,本單元是讓我們了解生命,探索生命,描繪生命,感悟生命的價值。《野草》一課,通過描寫植物種子神奇的力量,讓人感悟到生命的力量是巨大的,自然聯(lián)想到生活中有許多不畏艱辛,奮然向上的人。《琥珀》一文則以生動的事例,講述了琥珀的形成過程,讓人了解到它的科學價值。《人生禮贊》則以詩歌的形式贊美了輝煌的人生,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價值意義所在,從而讓學生思考,如何來面對自己的人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生命奏響曲》介紹了關于人體內(nèi)臟的有關知識,說明人體內(nèi)到處充滿生命的活力與音響,組成了一支生“命奏響曲”《孟子語錄》一文以魚和熊掌巧設比喻表達了:“舍生取義”的觀點。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關于生命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搜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熱愛生命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和探索精神。課下要求搜集資料、拓展延伸、探尋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意義。感情朗讀課文,在品讀中引導學生深入地領會語句的內(nèi)涵,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能夠背誦精彩的句段。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學習關于生命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搜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熱愛生命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和探索精神
課時分配:
野草 2課時
琥珀 2課時
人生禮贊 2課時
生命奏鳴曲 1課時
孟子語錄 1課時
綜合活動 3課時
野草
教材分析:
《野草》通過描寫種子神奇的力量,表達了作者對野草頑強生命力的高度贊揚。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正值中國抗日戰(zhàn)爭最艱難的時期,顯然文章有著特殊的意義,對于激發(fā)人民抗日的信心和斗志,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中段落的對照解讀,設境體驗,感知種子生命力的強大。鏈接時代背景,品味重點句子的深刻內(nèi)涵,形成具像,領悟課文主旨,了解隱喻這一寫作手法,體會作者憂國疾呼的愛國情懷。時空拓展,引發(fā)感受,深度領悟本文閱讀的時代意義,在反復誦讀中抒發(fā)閱讀感受。
教學重點:通過對教材中段落的對照解讀,設境體驗,感知種子生命力的強大。
教學難點:品味重點句子的深刻內(nèi)涵,領悟課文主旨,了解隱喻這一寫作手法。
教學構想:
這篇文章是精讀課,要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對生命力的高度贊揚,體會這種力量的真諦—頑強的生命力、“長期抗戰(zhàn)”的力,能屈能伸、不畏艱辛、無比堅韌的力量。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背景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敘述順序。
學生學習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fā)興趣
1、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寫了很多詩文來贊美野草,比如國破山河在,成春草木深。你還知道那些詩句?
2、詩句如此,老師這里有一些圖片是絕處逢生的植物,這種不落在。。今天我們來學習我國現(xiàn)代作家夏衍寫的一篇文章《野草》(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野草的種子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①課文中的確有幾個難讀、難寫的字,誰發(fā)現(xiàn)了?解剖(注意讀音)、韌性的韌注意書寫
②(如果有說野草具有頑強不屈的生命力,師評:你還透過種子的力大感受到野草頑強的生命力。)隨即板書——力大
2、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概括課文中描寫種子力大的例子?
①交流(剛才同學們都在很認真的看書,誰來共享一下?
②總結(jié)(針對同學們的回答,師直接總結(jié))
(1)作者用了一個種子試驗的例子來說明種子的力非常大
(2)通過描寫種子生長歷程………
(3)從人們討論“世界上什么事物的氣力最大”的例子………
師:總結(jié)
課文通過舉例向我們說明種子的力非常大。
三、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過渡:這也許特殊了一點,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見過筍的成長嗎?見過被壓在瓦礫和石塊下面的小草嗎?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六自然段,感受一下這兩種植物的生長歷程?
1、這種力如此之大文中用了三個動詞分別是?
2、透、鉆、挺是什么意思?
3、那換成這樣寫行嗎?
4、說話要有理有據(jù)呀,請你再細細品讀著幾句話,說說你的理由吧
5、透、鉆、挺更能讓我們體會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掀翻也給我們同樣的感受。
6、學生展示(1人)
提問:從他的朗讀我感受到了那一棵棵小草,一棵棵被壓在瓦礫和石塊下的小草,周圍是一片黑暗,見不到一絲光明,但是小草們它頑強的成長著,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把我們的心聲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吧(齊讀)
四、教師小結(jié)
作業(yè)設計
學生熟讀課文,并能背誦。
板書設計
野草
完整分開頭蓋骨
掀翻石塊
頑強的生命力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二、學習第7自然段
過渡:聽著你們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頑強不屈的小草,感受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這種里決不是一種簡單的機械力,而是一種——生命力(生齊說)
1、夏衍對種生命力又是怎樣解讀的呢?指名讀。
2、是呀,這是一長期抗戰(zhàn)的力,一種有能屈能伸的力,更是一種不達目的不止的力。夏衍的話你讀懂了嗎?
3、別著急,老師相信此時大家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感受,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資料,相信看完之后你對這句話會有更深的理解
4、出示資料,配樂朗讀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入我國東北等地,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1940年,抗戰(zhàn)進入最困難的相持階段,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奮起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但由于國民黨反動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國土淪陷,日本帝國主義則異常囂張。在暫時困難面前,有極少數(shù)人怕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來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國”的悲觀情緒。當時在桂林主持《救亡日報》編輯工作的夏衍寫了這篇極富號召力的雜文《野草》。
5、聽到這你想說點什么?齊讀這段話
(學生自由讀完以后)--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1.男生們,作為一名愛國志士,當你們看到大片國土淪陷時,此時你內(nèi)心激動的心情,你會這樣讀,男生們,齊――
2.女生們,作為一名革命勇士,當你看到那些趨炎附勢的賣國賊正對著侵略者點頭哈腰的時候,你們內(nèi)心的憤慨一時迸發(fā)出來,女生們,齊――
3.同學們,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能坐以待斃嗎?難道我們就這樣等著帝國主義任人宰割嗎?
作為當代小學生,當你看到無數(shù)革命先烈戰(zhàn)死沙場,與敵人奮力抵抗時,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我們身上好像擁有著無盡的潛能,力量,這種力是―――
聽著同學們的朗讀,我仿佛……就像詩中所說的那樣,離離原上草……作為一名愛國作家,夏衍先后用了110多個筆名與敵人周旋,在此期間寫下了《野草》他鼓舞著人們拿起武器奮力抵抗,同時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他寫道:“第八自然段”(讀一遍)
三、總結(jié)
1、作為和平年代得我們,生活中有這樣像野草精神的人嗎?
2、再練筆
四、再來讀野草,又能得到什么啟示呢?請同學們拿起筆來寫一些
1、假如你是悲觀的種子,飄落在石縫里,此時,你遇到了野草,它跟你說……
2、假如你是小小的山花,花圃里的玫瑰嘲笑你不艷麗時,你怎么說:
3、假如你是沃土中的一株矮松,你會羨慕石縫間的松柏嗎?為什么?生活中有許多不畏艱辛、奮然向上的人,給同學講一下。
作業(yè)設計
1、寫出你對文章的感悟(100字的小短文)。
2、搜集積累關于描寫草的詩句。
板書設計
野草
有彈性 能屈能伸 頑強不屈
有韌性 不達目的不止 力量之大
課后反思
琥珀
教材分析:
《琥珀》是德國作家柏爾寫的一篇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作者用活潑通俗易懂的文筆,發(fā)揮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紹了有關琥珀的科學知識,假想了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課文說明的是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的形成,讓人了解到它的科學價值。
教學目標:了解琥珀的形成,價值及依據(jù),懂得想像要科學、合理。感情朗讀課文。培養(yǎng)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要條件。
教學難點: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像。
教學構想:
學習時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然后根據(jù)學生的疑問,自讀課文,整體感知。緊緊抓住琥珀形成這一重點內(nèi)容,結(jié)合查閱的資料圖片、實物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在認真讀后六個自然段,分析琥珀形成的依據(jù),理解科學家想象的科學性、合理性,突破難點,激發(fā)想象力。
教學準備:琥珀拍賣物或仿制品以及掛圖。收集有關琥珀的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敘述順序。
學生學習過程:
一、實物激起,揭示課題。
出示琥珀實物或者掛圖。(板書課題。)誰能結(jié)合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說說什么是琥珀?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nèi)容。
課文主要講了這塊奇異的流浪形成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
2.字詞檢查。
(l)讀準字音:脂(zhi) 滲(shen) 拭(shi)澎湃(peng pa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an)黏稠(zhan)黏貼
(4)理解:拂拭——撣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針葉樹的樹干上流出的膠狀液體,是制造松香和松節(jié)油的原料。
三、結(jié)合預習,討論課文的敘述順序。
1.敘述順序。
故事發(fā)生的時間(第1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過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
②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發(fā)現(xiàn)過程(第13~17自然段)。
這塊琥珀的科學價值(第18自然段)。
2.比較和《黃河象》一課的敘述順序有何不同。
(1)回憶《黃河象》的敘述順序。《黃河象》先講大象骨骼化石;再通過科學家的假想,講化石形成的過程;最后講化石的發(fā)現(xiàn)和挖掘。
(2)《琥珀》先通過科學家的設想,講琥珀形成的過程,再講發(fā)現(xiàn)。
(3)比較異同,從中感悟到寫文章的敘述順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要清楚合理。
四、指導理解課文內(nèi)容。
1.默讀第2~9自然段,思考:這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2.演示多媒體課件,進行討論。
(1)松樹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這個條件,必須在松樹林里。
(2)天氣炎熱。松樹要滲出厚厚的松脂,還要不斷地往下滴,沒有火辣辣的太陽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熱的夏天才會有高溫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趕巧蜘蛛準備吃掉蒼蠅,這個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兩個小昆蟲在一起。
(4)松脂不斷往下滴,才能積成球。
3.練習有感情地讀這一部分。
提示:
(1)天氣環(huán)境,小蒼蠅出現(xiàn)的語段要讀得輕快些,心情是愉悅的。
(2)蜘蛛爬過去一節(jié)讀的語調(diào)要輕,請速放慢。渲染出緊張氣氛。
(3)蜘蛛撲上去一節(jié)速度加快。注意讀出重音。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作業(yè)設計
學生說琥珀形成過程。
板書設計
琥珀
①松脂球的形成;
②化石的形成。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生學習過程:
一、回憶課文內(nèi)容,說說這塊玻確的松脂球是怎樣形成的。
提示:注意講全四個條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樣變成化石的呢?請學習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過程”這部分。
1.默讀課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
總結(jié)出變成化石的條件:
1)時間長。
3)松樹腐爛
2)陸沉水漫。
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讀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發(fā)現(xiàn)過程。
提示:要讀出孩子的高興,父親的驚喜。
為什么令人驚喜?可以讓學生講講原因。
四、默讀第四部分。
思考:這塊琥珀是什么樣的?它有什么科學價值?
理解:推測——根據(jù)已經(jīng)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自由想象。
作者根據(jù)這塊琥珀里面的兩只小動物的特征,運用有關知識想象出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同學們也可以想,這塊瑯瑯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呢?
作業(yè)設計
以《未來的》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板書設計
琥珀
想象豐富、合理
課后反思
人生禮贊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人用充滿激情昂揚的筆調(diào),激勵人們在人生“遼闊的戰(zhàn)場中”,“壯麗的舞臺上”要振作、要奮斗,有追求、有所為,要“永遠滿懷著理想和期望。”
教學目標:能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把握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提高自己對人生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重點:詩歌的朗讀。
教學難點:把握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提高自己對人生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構想:
加強學生的朗讀,通過朗讀體會詩歌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從整體上讀出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同時,邊讀邊思考,自己在人生旅途中是否有過消極的思想,讀了這首詩后,有哪些思想的轉(zhuǎn)變,受到哪些啟發(fā)。對不懂的問題,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去體會。
教學準備:詩歌的朗讀。
教學時間: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學習新知
1、簡介作者:朗費羅,19世紀美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
2、釋題:“禮贊”就是“懷著敬意的贊揚”的意思。這個詞表明了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和全詩的抒情基調(diào)。
二、檢查預習
1、朗讀詩歌。
2、生自讀詩歌。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是什么?他認為人生是怎樣的?
三、理解內(nèi)容:
1、這是一首抒情詩。詩人用充滿激情昂揚的筆調(diào),激勵人們在人生“遼闊的戰(zhàn)場中”,“壯麗的舞臺上”要振作、要奮斗,有追求、有所為,要“永遠滿懷著理想和期望。”
2、全詩共五節(jié):
第一節(jié):詩人激昂地發(fā)出號召,號召人們在人生的歷程中,在人生的舞臺上要時刻“當一名闖將”,要戰(zhàn)斗,要勇往直前。
第二節(jié):告誡人們要時刻直面現(xiàn)實,勇于乘風破浪,不怕困難和挫折。
第三節(jié):詩人跳躍空間,從人生的成績角度告誡人們都能向偉人那樣留下足跡,留下成果。
第四節(jié):再次變化角度,告誡人們我們要保持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輝煌的人生成果會對他人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會激起別人的斗志。
最后一節(jié):收束全詩,再次向人們發(fā)出號召:人生要有理想,有追求。詩人的這個“行動號召”的深層意義是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要時刻振奮精神,鼓起勇氣,積極生活,懷著理想和追求,不怕任何困難,時刻乘風破浪,最終定能成功。
全詩以第一人稱發(fā)號召,議論、抒情,讀起來親切,給人以鼓舞。
3、運用比喻手法。如“航程”比喻人的生命全部歷程。把人生比作航船等。
四、練習鞏固:
(1)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19世紀 國最偉大的 主義詩人。
(2)本文是一首 詩,作者用充滿激情的筆調(diào),激勵人們在“ ”中,在“ ”上,我們不能聽從“ ”的驅(qū)使,不要一味“ ”,也不要“懷念過去”,而應該“行動起來”、“ ”,“不斷追求”、“ ”,激勵人們永遠滿懷理想和期望。
(3)簡答題。
①本詩的題目是人生禮贊,對“禮贊”這個詞該怎樣理解?
②結(jié)合加點詞語,理解下列詩句的涵義。
a、我們不能做任命運驅(qū)使的牛羊。
b、偉人的足跡向我們昭示,我們也能使自己一生變得高尚。
c、在生命神圣海洋的航程中,也許還會有別人擱淺,絕望。
五、學習本文,你對人生有了哪些新的認識?結(jié)合實際談談你的感受。
六、教師小結(jié)
作業(yè)設計:
背誦詩歌
板書設計:
人生禮贊
激勵人們在人生“遼闊的戰(zhàn)場中”,“壯麗的舞臺上”要振作、要奮斗,有追求、有所為,要“永遠滿懷著理想和期望。”
課后反思:
生命奏鳴曲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關于人體內(nèi)臟的有關知識,說明人體內(nèi)到處充滿著生命的活力與音響,組成了一支“生命奏鳴曲”。題目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在說明過程中,作者也較多地運用了比喻的方法,使說明清楚準確,形象生動,易于理解。全文結(jié)構清晰,采用了總—分—總的形式,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以生動通俗的語言說明了人體器官的聲音與健康的關系。
教學目標:
能感情朗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了解人體各器官的作用,從而掌握人體機能。明確本文主要的說明方法。體會學習文章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及總分總的寫作順序。教育學生珍愛生命,努力釋放生命的光輝。
教學重點:了解人體各器官的作用,從而掌握人體機能。明確本文主要的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教育學生珍愛生命,努力釋放生命的光輝。
教學構想:
說明文在小語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作為一種常用文體,在高年段的各冊教材中均有出現(xiàn)。學生已初步掌握了學習說明文的步驟方法,即理解說明的內(nèi)容,理清說明的順序,體會說明的方法,進而提高表達能力。本課結(jié)構清晰,語言特點鮮明,故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從理清思路入手,整體上把握文章結(jié)構,理解說明的內(nèi)容及方法,完成教學的重點,并通過探究性學習,深入體會并學習文章的語言特點,以突破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身體聲音。
教學時間: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板題
生命奏鳴曲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2、指名讀文,正音,并引導感知課文內(nèi)容及說明方法。
3、學生默讀思考。
4、引導交流,指導明確以下內(nèi)容。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關于人體內(nèi)臟的有關知識,說明人體內(nèi)到處充滿著生命的活力與音響,這些音響組成了一支“生命奏鳴曲”。“生命奏鳴曲”這個題目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本文在說明時采用了總分總的結(jié)構形式,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1自然段)總寫活著的人各個內(nèi)臟器官都要發(fā)出聲音,匯成一支“生命奏鳴曲”。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分別從三個方面說明組成“生命奏鳴曲”的樂章。
這部分分三層
第一層(第二自然段)說明心臟發(fā)出的聲音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第二層(3、4自然段)說明肺臟發(fā)出的聲音與人體健康的噶。
第三層(5、6自然段)說明胃腸道發(fā)出的聲音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第三部分(7自然段)說明人體各種音響組成的“生命奏鳴曲”成為人的生命的重要標志。
三、探究交流
1、學生品讀課文,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生動準確。
2、引導交流,抓住有關詞句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并朗讀重點部分。如:
作者把心臟比喻成“勤勞的鼓手”,因為它以每分鐘60—100次的節(jié)律發(fā)出聲音,把肺臟比喻成“管樂隊”,因為“肺里有樹枝一樣分*的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毛細血管”等。這樣,通過比喻把人體有關知識形象地介紹給讀者,清楚明白而又準確生動,充滿趣味性。又如,作者對于不同情況下心臟聲音的說明:正常狀態(tài)下,發(fā)出“同、特、同、特”的聲音,當心臟受到損傷時,它就急劇地跳動,鼓聲就從“同、特”變成了“同、特—特”,說明清楚準確,又生動形象,把心臟跳動的有關知識介紹給讀者。
3、知識拓展
你還知道人體的哪些聲音?能根據(jù)自己的了解,說出怎樣從聲音的變化判斷一個人身體是否健康嗎?
(從咳嗽聲、打噴嚏的聲音、以及嘶啞的嗓音可判斷一個人正患感冒、支氣管炎、或者咽炎;從人發(fā)出的打呵欠的聲音可判斷一個人疲勞或困倦的程度等。)
四、全文小結(jié)
從內(nèi)容到說明方法作簡要概括
五、仿寫練習
結(jié)合本文總分總的說明順序及說明語言生動準確的特點,引導學生自定內(nèi)容、主題進行仿寫。
作業(yè)設計
查找“生命的基本功能”“生命的本質(zhì)”的資料
板書設計
生命奏鳴曲
心臟:“勤勞的鼓手”
肺臟:“管樂隊”
課后反思
孟子語錄
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一書共收入七篇文章,每篇又分“上篇”和“下篇”。
教學目標:熟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掌握理解“舍生取義”的意思。
教學重點:全文字、詞含義,全文大意。
教學難點:對“舍生取義”的理解。
教學時間: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提問有關孟子的資料和字詞
孟子:名軻,字子輿,魯國鄒人(今山東鄒縣)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著作有《孟子》,是繼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學派大師,史稱“亞圣”。
二、展示目標
1、熟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3、掌握理解“舍生取義”的意思。
學習新知:
1、師范讀課文。
2、生自讀課文。
3、結(jié)合譯文理解內(nèi)容
三、學習課文
1、先講解字、詞
所:不譯。
欲:想要得到。
也:句末加強判斷的語氣詞,不譯。
亦:也。
可:能。
得兼:應為“兼得”的倒裝,同時得到。
舍:舍棄。
者也:連用時,加強判斷語氣。
生:生命,也可以理解為“活著”。
義:可以理解為最高尚的思想、行為、道德(真理、信仰、正義等)。
2、譯文:
魚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舍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寧愿舍棄生命而選擇義。
全文共四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一個設喻,用“魚”和“熊掌”兩種事物來假設比喻,讓作者對二者做的一個取舍,結(jié)論是舍魚取熊掌,突出了熊掌的重要性。這樣,自然引出“生”和“義”及對二者的取舍,作者最后得出結(jié)論:舍生取義。選擇了“義”,也就是選擇了真理,正義信仰,有益于大眾的思想和行為,表明了孟子的高尚情操。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和孔子提倡的“殺身成仁”在內(nèi)容上基本接近,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最高道德標準之一。這種思想道德在近、當代革命過程中激發(fā)了許許多多的仁人志士,為國捐軀,慷慨赴國難,拋頭顱,灑熱血。今天,對于廣大的中學生的道德建設來說,也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孟子是講道理的高手,能用通俗、形象、生動的比喻,闡述深奧的哲學道理,這樣便于讀者的理解。這種寫法也為同學們今后寫議論文提供了經(jīng)驗。
3、學生思考:“舍生取義”這個成語的意思?(指為了真理和正義,寧可舍棄生命,不做不義的事。)
4、練習背誦課文。
四、小結(jié):內(nèi)容和孟子思想。
作業(yè)設計:
默寫課文和練習冊內(nèi)容。
板書設計:
孟子語錄
魚————熊掌
舍生取義
課后反思:
綜合活動
活動內(nèi)容:以主題班會的形式,學生主持,教師策劃,讓學生從各個方面探討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從而認識到我們新世紀的青年一代,如何來面對生命。
活動目標:探討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從而認識到我們新世紀的青年一代,如何來面對生命。
活動重難點:認識到我們新世紀的青年一代,如何來面對生命。
活動構想:分成若干小組,組成班會,制成多媒體課件。科學小組——探尋生命的起源,包括人類的形成。歷史小組——追尋生命的傳說。文藝小組——搜集人生、生命的歌曲。美術小組——抓住一物表現(xiàn)生命主題。評議小組——評議生命的價值。
活動準備:電腦課件
活動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召開主題班會。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學生主持:通過前邊幾篇課文的學習,我們感到了生命的價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從而認識到我們新世紀的青年一代,如何來面對生命。
二、活動過程
分成若干小組,組成各個小組。
科學小組——探尋生命的起源,包括人類的形成。
歷史小組——追尋生命的傳說。
文藝小組——搜集人生、生命的歌曲。
美術小組——抓住一物表現(xiàn)生命主題。
評議小組——評議生命的價值。
三、分工合作
指導學生個體選擇主題,學生自行進行小組分工。如:負責創(chuàng)意的,負責圖案設計的,負責文字設計的……當然也可以自己設計
四、創(chuàng)編
1.教師在學生設計中應注意指導,特別注意突出生命價值這一主題。
2.學生自由創(chuàng)編。
作業(yè)設計:完成課堂上沒完成的作品。
板書設計:綜合活動
我們說,人生應該這樣度過……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展示
學生學習過程:
成果展示:
1、文藝組歌唱人生【如:不能這樣活、命運不是轆轆】
2、主持人導入
3、學生齊誦“|人生禮贊” 制成多媒體課件。
4、科學組講解生命的起源
5、歷史組介紹生命的傳說
6、美術組展示自己的作品
7、評議組結(jié)合事例評價怎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人生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把自己的作品創(chuàng)意或感受寫成作文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來展示同學們的作品,把大家的意見整理進去,一定會改得精彩。再寫點自己的感受。
二、寫作文
活動結(jié)束后,指導學生進行小練筆或周記。
三、批改作文
1、小組內(nèi)互相批改作文。
2、注意畫出錯別字和不通順的句子。
3、看看是否突出了樂趣。
四、修改作文
按照同學們的批改意見,進行修改。
五、謄寫作文
六、總結(jié)
同學們互批了作文,大家的作文水平都有了提高,注意了突出中心,盡量少出現(xiàn)錯別字,把話說通順。
作業(yè)設計:
預習第五單元
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