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7-25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一、二小節。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學習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疑導入

  1、板書課題。

  2、導入談話:今天,我們學習的是300多年前英國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做風車的故事。牛頓小時候的怎樣的一位孩子?他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做風車與他以后成為大科學家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

  要求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新詞,標出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自學。

  (1)請七位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其它學生邊聽邊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學”三個時間詞把課文分成了三部分。這是按時間順序敘述的文章。

  (2)本文寫的是誰的什么事?

  三、學習字詞,識記字形

  1、再讀課文,給帶點這選擇正確讀音。

  (根據本課中出現的多音字出題目。)

  2、讓學生自讀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展開想象識記字形。并在小組和全班展開交流。

  四、學生質疑,老師梳理歸納

  五、學習第一、二小節

  1、指名朗讀,思考:這兩個小節分別講了什么情況?哪一個小節講得具體,這個小節內容與做風車有什么關系呢?

  2、討論上述問題。

  六、課堂鞏固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2

  課文說明:

  這篇課文講的是英國的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的故事,牛頓做成了一架小風車,因為出風國為什么轉的道理,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從此以后,牛頓發奮學習,逐漸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目標 :

  1 通過學習,使了解牛頓能夠朋會做風車,但講不出道理這件事中接受教訓,從而發奮學習的故事,教育學生向牛頓學習。

  2 繼續學習預習課文,做到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3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辯析多音字“幾”的讀音。

  4 學習仿照第二自然段寫不,圍繞著“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段話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牛頓正確對待別人的嘲笑,正視自己的缺點,發奮學習,頭

  養成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難點 :

  1 理解牛頓的神態變化,“得意”、“發愣”、“羞得滿臉通紅。”

  2 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過程 :

  一.引入新課:

  板書課題:做風車的故事

  齊讀課題后,學生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老師整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課文寫了誰做風車?他為什么做風車?他怎樣做風車?做風車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圍繞做風車展開的,讓我們帶著以上的問題學習課文。同時學習第二自然段寫法,圍繞著“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段話的方法。最后練習朗讀。

  二、范讀課文,聽讀思考: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牛頓說不出風車會

  轉的道理,受到同學們嘲笑的?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思考:

  (1)第一段講了什么?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頓特別喜歡做手工?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聲朗讀,思考:這兩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 根據下列問題批畫:

  (1) 從哪些句子或詞語可以看出牛頓喜歡風車、愛做風車?

  (2) 牛頓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

  3 投影:

  讀下面的句子,理解帶點詞語的意思,再想想這些話說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學,他都要跑去看一陣子?

  4 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

  學習圍繞“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件事的方法。

  五、學習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讀思考:同學牛頓的風車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見對不對?討論回答。

  2、找出牛頓神態變化的詞語,并說說這些態變化的詞語說明了什么?

  3、看書中插圖,圖上有幾個人物?哪個是牛頓?哪個是卡特?說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讀課文。

  5、小風車被摔壞以后,牛頓為什么心里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注滴眼淚?

  6、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頓是怎樣發奮學習的?

  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七、分組討論:你喜歡牛頓嗎?為什么?

  八、齊讀全文。

  10做風車的故事

  愛手工 做風車 議風車

  (仔仔細細 幾乎 每天 看一陣子) (得意發愣難受)

  發

  學習不太好 刻苦鉆研 憤

  習題:

  一、用“∨”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ji( ) mo( ) shan( )

  幾乎 石磨 扇子

  ji ( ) mo( ) shan( )

  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有一天,牛頓放學回家,看見村子旁邊正在安裝磨面的風車。他停下來(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學,他都要跑去看一陣子。

  2、做風車的故事發生后,牛頓從此( ),漸漸地養成了( )的習慣.

  3、牛頓( )值得我們學習。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牛頓發憤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

  2、指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幫助學生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小風車被摔壞后牛頓心情的變化過程,使學生理解牛頓為什么心里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流一滴眼淚及以后他是怎樣做的。

  教學難點 

  1、理解牛頓的神態變化,“得意”、“發愣”、“羞得滿臉通紅。”

  2、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課前準備

  1、教學掛圖和牛頓的畫像;

  2、布置學生課前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收集有關牛頓刻苦鉆研的小故事。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一、二小節。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學習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疑導入  

  1、板書課題。

  2、導入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的是300多年前英國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做風車的故事。牛頓小時候的怎樣的一位孩子?他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做風車與他以后成為大科學家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

  要求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新詞,標出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自學。

  (1)請七位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其它學生邊聽邊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學”三個時間詞把課文分成了三部分。這是按時間順序敘述的文章。

  (2)本文寫的是誰的什么事?

  三、學習字詞,識記字形

  1、再讀課文,給帶點這選擇正確讀音。

  (根據本課中出現的多音字出題目。)

  2、讓學生自讀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展開想象識記字形。并在小組和全班展開交流。

  四、學生質疑,老師梳理歸納

  五、學習第一、二小節

  1、指名朗讀,思考:這兩個小節分別講了什么情況?哪一個小節講得具體,這個小節內容與做風車有什么關系呢?

  2、討論上述問題。

  六、課堂鞏固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牛頓發憤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

  2、幫助學生在理解重點句子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3、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學習的意識。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小風車被摔壞后牛頓心情的變化過程,使學生理解牛頓為什么心里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流一滴眼淚及以后他是怎樣做的。

  教學難點 

  1、理解牛頓的神態變化,“得意”、“發愣”、“羞得滿臉通紅。”

  2、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說說課文主人講了誰的什么事?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默讀,按“看裝風車”、“想做風車”、“學做風車”、“做成風車”四個意思將其分為四層。

  2、逐層輕讀,畫出關鍵詞語,想想這些詞語說明了什么?從哪些句子或詞語可以看出牛頓想風車、學做風車?

  3、讀后討論上述問題。

  (1)想做風車的句子:“他停下來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

  仔仔細細:看得非常認真,一點細小的地方也不放過。幾乎:差一點兒。這句話是說牛頓看見村子旁邊正在安裝磨面用的風車。他十分認真仔細地看,對風車的濃厚興趣,已經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點連回家都忘了。

  (2)學做風車的句子:“每天放學回家,牛頓就在屋里丁丁當當地忙個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丁丁當當:形象地體現了牛頓做風車時的專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

  (對于兩個句子,學生理解如果有困難,就出示句子比較理解。)

  4、學習小結:

  牛頓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

  牛頓的風車是這樣做出來的:牛頓看見安裝磨面的風車,非常感興趣。每天放學都要看;他對奶奶說自己也要做一個;他每天放學回家在屋里丁丁當當忙個不停;過了些日子,一架小風車做成了。把以上過程歸納為:看裝風車——想做風車——學做風車——做成風車。從看到說,從學做到做成,這是典型的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事,它們的前后順序不能顛倒。

  其中,“看裝風車”、“學做風車”是重點。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部分。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回憶總結學習第二部分的學習步驟。

  (1)默讀,按意思分層;(2)劃出關鍵詞語,找出關鍵句子;(3)朗讀。

  2、提供層意,按上述步驟自學。

  層意:(1)牛頓得意;(2)卡特追問;(3)同學嘲笑;(4)風車摔壞。

  3、討論交流。

  (1)討論劃分層次。

  (2)逐層理解:

  第一層:牛頓為什么得意?

  第二層:卡特提出了什么問題?

  第三層:面對卡特的提問,牛頓為什么發愣?(聯系第二小節)

  第四層:課文是怎樣具體寫同學們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對不對?

  同學們想一想:卡特對牛頓說的話對不對?你對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比較句子,了解牛頓的心理活動。

  “道理?”牛頓從沒想過,做手工還要懂得道理。

  牛頓從沒想過,做手工還要懂得道理。

  (從比較中了解牛頓突然被卡特問住了,卡特問得及時、尖銳、正確,觸及了牛頓的不足之處,使牛頓心頭一下子激起了波瀾,產生了深思。)

  5、學生分角色練習朗讀課文。

  6、小結。

  7、指名朗讀最后一個小節,思考: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情怎樣?以后他是怎樣做的?

  牛頓心里__,但是沒有__。從此,牛頓___,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___,____地養成了___的習慣。

  8、討論:(1)牛頓為什么“難受極了”?(2)“沒有流一滴眼淚”說明了什么?(很堅強,能正確對待同學意見,從此發憤學習。)

  9、小結提問:讀了這一段,你覺得牛頓有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10、朗讀課文,讀出牛頓的心理變化過程及發憤學習的決心。

  四、總結課文

  1、朗讀全文,說說牛頓小時候做風車這件事同他后來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有什么聯系?

  2、討論。

  (1)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2)哪幾段是重點?(做風車和質問后受到教育是重點。)你是怎么知道的?

  3、討論歸納。

  (1)敘述一件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重點的地方要寫得具體,不是重點的地方可以寫得簡略些。

  (2)本課圍繞著牛頓做風車這件事,重點寫了牛頓怎樣做風車和從卡特的質問后受到教育這兩個方面。

  五、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第三題。

  六、課外拓展

  1、回憶親自經歷的一件事,想想曾遇到過哪些困難,你是怎樣克服的,還有哪些困難沒有克服,為完成習作做好準備。

  2、閱讀《愛動腦筋的牛頓》、《牛頓吃飯的故事》。

  板書

  仔仔細細 幾乎

  看 每天……都…… 濃厚的興趣

  做風車 想做 影響學習

  做 鉆進 忙個不停

  25 做風車的故事 做成

  得意 接受教訓

  質問 臉紅 發憤學習

  議風車 發愣 刻苦鉆研

  嘲笑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4

  (在教學一開始,我讓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質疑,想以此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結果遇到了下面的一幕。)

  生:老師,課文題目能不能改成《牛頓做風車》我認為《牛頓做風車》比《做風車的故事》這個題目更好。

  師:(一愣)你有什么理由嗎

  生:《牛頓做風車》這個題目告訴了我們人物和事情,讓人一看就明白。

  (生A的話,似乎有一定道理,許多同學聽了,忍不住輕輕點點頭,好像表示贊同。而我覺得A的觀點是不妥的,這個觀點的提出正說明他對課文主要內容把握不準確,如何說服他呢從何處下手呢當時我認為,直接把正確觀點告訴他不是最佳方法。于是,我把期望的目光投向其他學生,希望有人出來“辯一辯”。這時,學生B

  果斷地舉起小手要求發言。我見此情景,心里暗暗高興。)

  生B:我不同意他的說法,我認為課文題目好!

  (我一聽,正中下懷。)

  師:(鼓勵的口氣)為什么呢能不能說說你的理由

  生B:如果題目改為《牛頓做風車》,課文就應該主要寫牛頓怎樣做風車了,而課文只有第4自然段寫到牛頓做風車,只寫了兩句話。

  師:是嗎誰來把它找出來讀一讀

  (學生紛紛在第4自然段中找,隨后爭相舉手。)

  生C:“每天放學回家,牛頓就鉆進屋子丁丁當當地忙個不停。過了些日子,一架小小的風車果然做成了,用扇子一扇,風車就吱吱地轉起來。”

  師:找得準。(面向學生B)那么,你認為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

  生B:課文主要寫牛頓做成風車以后,由于說不出風車會轉的理由,而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從此,牛頓就愛問為什么,并刻苦鉆研、發憤學習的事。所以我認為課文題目《做風車的故事》好。

  (她的一席話,說得頭頭是道。其他學生無不流露出佩服的神色。)

  師:(面向生A)你覺得她說得有道理嗎

  生A:嗯,有道理,我服了!

  【評析】

  實施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重點,而創新精神的培養可以從質疑開始。古人云:“學貴有疑。”質疑的過程實質上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因此,質疑中蘊含著創新的萌芽。以上教例說明:在課堂教學中,質疑可使學生改變學習中的被動地位,使他們變得積極、主動,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發出創造的思維火花。學生A就課題提出的質疑就是明證。而學生B的答疑是在學生A的質疑下激發的。作為教者,在學生質疑的過程中要始終扮演好“配角”,要引導,不要主宰,以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牛頓發憤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

  2、幫助學生在理解重點句子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3、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學習的意識。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小風車被摔壞后牛頓心情的變化過程,使學生理解牛頓為什么心里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流一滴眼淚及以后他是怎樣做的。

  教學難點

  1、理解牛頓的神態變化,“得意”、“發愣”、“羞得滿臉通紅。”

  2、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說說課文主人講了誰的什么事?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默讀,按“看裝風車”、“想做風車”、“學做風車”、“做成風車”四個意思將其分為四層。

  2、逐層輕讀,畫出關鍵詞語,想想這些詞語說明了什么?從哪些句子或詞語可以看出牛頓想風車、學做風車?

  3、讀后討論上述問題。

  (1)想做風車的句子:“他停下來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

  仔仔細細:看得非常認真,一點細小的地方也不放過。幾乎:差一點兒。這句話是說牛頓看見村子旁邊正在安裝磨面用的`風車。他十分認真仔細地看,對風車的濃厚興趣,已經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點連回家都忘了。

  (2)學做風車的句子:“每天放學回家,牛頓就在屋里丁丁當當地忙個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丁丁當當:形象地體現了牛頓做風車時的專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

  (對于兩個句子,學生理解如果有困難,就出示句子比較理解。)

  4、學習小結:

  牛頓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

  牛頓的風車是這樣做出來的:牛頓看見安裝磨面的風車,非常感興趣。每天放學都要看;他對奶奶說自己也要做一個;他每天放學回家在屋里丁丁當當忙個不停;過了些日子,一架小風車做成了。把以上過程歸納為:看裝風車——想做風車——學做風車——做成風車。從看到說,從學做到做成,這是典型的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事,它們的前后順序不能顛倒。

  其中,“看裝風車”、“學做風車”是重點。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部分。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回憶.總結學習第二部分的學習步驟。

  (1)默讀,按意思分層;(2)劃出關鍵詞語,找出關鍵句子;(3)朗讀。

  2、提供層意,按上述步驟自學。

  層意:(1)牛頓得意;(2)卡特追問;(3)同學嘲笑;(4)風車摔壞。

  3、討論交流。

  (1)討論劃分層次。

  (2)逐層理解:

  第一層:牛頓為什么得意?

  第二層:卡特提出了什么問題?

  第三層:面對卡特的提問,牛頓為什么發愣?(聯系第二小節)

  第四層:課文是怎樣具體寫同學們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對不對?

  同學們想一想:卡特對牛頓說的話對不對?你對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比較句子,了解牛頓的心理活動。

  “道理?”牛頓從沒想過,做手工還要懂得道理。

  牛頓從沒想過,做手工還要懂得道理。

  (從比較中了解牛頓突然被卡特問住了,卡特問得及時、尖銳、正確,觸及了牛頓的不足之處,使牛頓心頭一下子激起了波瀾,產生了深思。)

  5、學生分角色練習朗讀課文。

  6、小結。

  7、指名朗讀最后一個小節,思考: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情怎樣?以后他是怎樣做的?

  牛頓心里__,但是沒有__。從此,牛頓___,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___,____地養成了___的習慣。

  8、討論:(1)牛頓為什么“難受極了”?(2)“沒有流一滴眼淚”說明了什么?(很堅強,能正確對待同學意見,從此發憤學習。)

  9、小結提問:讀了這一段,你覺得牛頓有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10、朗讀課文,讀出牛頓的心理變化過程及發憤學習的決心。

  四、.總結課文

  1、朗讀全文,說說牛頓小時候做風車這件事同他后來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有什么聯系?

  2、討論。

  (1)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2)哪幾段是重點?(做風車和質問后受到教育是重點。)你是怎么知道的?

  3、討論歸納。

  (1)敘述一件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重點的地方要寫得具體,不是重點的地方可以寫得簡略些。

  (2)本課圍繞著牛頓做風車這件事,重點寫了牛頓怎樣做風車和從卡特的質問后受到教育這兩個方面。

  五、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第三題。

  六、課外拓展

  1、回憶親自經歷的一件事,想想曾遇到過哪些困難,你是怎樣克服的,還有哪些困難沒有克服,為完成習作做好準備。

  2、閱讀《愛動腦筋的牛頓》、《牛頓吃飯的故事》。

  板書

  仔仔細細  幾乎

  看  每天……都…… 濃厚的興趣

  做風車 想做  影響學習

  做  鉆進  忙個不停

  25 做風車的故事  做成

  得意   接受教訓

  質問  臉紅  發憤學習

  議風車 發愣  刻苦鉆研

  嘲笑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6

  課文說明:

   這篇課文講的是英國的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的故事,牛頓做成了一架小風車,因為出風國為什么轉的道理,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從此以后,牛頓發奮學習,逐漸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目標 :

  1 通過學習,使了解牛頓能夠朋會做風車,但講不出道理這件事中接受教訓,從而發奮學習的故事,教育學生向牛頓學習。

  2 繼續學習預習課文,做到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3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辯析多音字“幾”的讀音。

  4 學習仿照第二自然段寫不,圍繞著“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段話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牛頓正確對待別人的嘲笑,正視自己的缺點,發奮學習,頭

  養成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難點 :

  1 理解牛頓的神態變化,“得意”、“發愣”、“羞得滿臉通紅。”

  2 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過程 :

  一.引入新課:

  板書課題:做風車的故事

  齊讀課題后,學生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老師整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課文寫了誰做風車?他為什么做風車?他怎樣做風車?做風車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圍繞做風車展開的,讓我們帶著以上的問題學習課文。同時學習第二自然段寫法,圍繞著“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段話的方法。最后練習朗讀。

  二、范讀課文,聽讀思考: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牛頓說不出風車會

  轉的道理,受到同學們嘲笑的?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思考:

  (1)第一段講了什么?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頓特別喜歡做手工?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聲朗讀,思考:這兩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 根據下列問題批畫:

  (1) 從哪些句子或詞語可以看出牛頓喜歡風車、愛做風車?

  (2) 牛頓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

  3 投影:

  讀下面的句子,理解帶點詞語的意思,再想想這些話說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學,他都要跑去看一陣子?

  4 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

  學習圍繞“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件事的方法。

  五、學習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讀思考:同學牛頓的風車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見對不對?討論回答。

  2、找出牛頓神態變化的詞語,并說說這些態變化的詞語說明了什么?

  3、看書中插圖,圖上有幾個人物?哪個是牛頓?哪個是卡特?說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讀課文。

  5、小風車被摔壞以后,牛頓為什么心里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注滴眼淚?

  6、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頓是怎樣發奮學習的?

  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七、分組討論:你喜歡牛頓嗎?為什么?

  八、齊讀全文。

  10做風車的故事

  愛手工 做風車 議風車

  (仔仔細細 幾乎 每天 看一陣子) (得意發愣難受)

  發

  學習不太好 刻苦鉆研 憤

  習題:

  一、用“∨”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ji( ) mo( ) shan( )

  幾乎 石磨 扇子

  ji ( ) mo( ) shan( )

  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有一天,牛頓放學回家,看見村子旁邊正在安裝磨面的風車。他停下來(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學,他都要跑去看一陣子。

  2、做風車的故事發生后,牛頓從此( ),漸漸地養成了( )的習慣.

  3、牛頓( )值得我們學習。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牛頓發憤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

  2、指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幫助學生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小風車被摔壞后牛頓心情的變化過程,使學生理解牛頓為什么心里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流一滴眼淚及以后他是怎樣做的。

  教學難點 

  1、理解牛頓的神態變化,“得意”、“發愣”、“羞得滿臉通紅。”

  2、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課前準備

  1、教學掛圖和牛頓的畫像;

  2、布置學生課前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收集有關牛頓刻苦鉆研的小故事。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一、二小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學習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疑導入  

  1、板書課題。

  2、導入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的是300多年前英國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做風車的故事。牛頓小時候的怎樣的一位孩子?他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做風車與他以后成為大科學家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

  要求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新詞,標出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自學。

  (1)請七位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其它學生邊聽邊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學”三個時間詞把課文分成了三部分。這是按時間順序敘述的文章。

  (2)本文寫的是誰的什么事?

  三、學習字詞,識記字形

  1、再讀課文,給帶點這選擇正確讀音。

  (根據本課中出現的多音字出題目。)

  2、讓學生自讀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展開想象識記字形。并在小組和全班展開交流。

  四、學生質疑,老師梳理歸納

  五、學習第一、二小節

  1、指名朗讀,思考:這兩個小節分別講了什么情況?哪一個小節講得具體,這個小節內容與做風車有什么關系呢?

  2、討論上述問題。

  六、課堂鞏固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牛頓發憤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

  2、幫助學生在理解重點句子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3、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學習的意識。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小風車被摔壞后牛頓心情的變化過程,使學生理解牛頓為什么心里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流一滴眼淚及以后他是怎樣做的。

  教學難點 

  1、理解牛頓的神態變化,“得意”、“發愣”、“羞得滿臉通紅。”

  2、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說說課文主人講了誰的什么事?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默讀,按“看裝風車”、“想做風車”、“學做風車”、“做成風車”四個意思將其分為四層。

  2、逐層輕讀,畫出關鍵詞語,想想這些詞語說明了什么?從哪些句子或詞語可以看出牛頓想風車、學做風車?

  3、讀后討論上述問題。

  (1)想做風車的句子:“他停下來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

  仔仔細細:看得非常認真,一點細小的地方也不放過。幾乎:差一點兒。這句話是說牛頓看見村子旁邊正在安裝磨面用的風車。他十分認真仔細地看,對風車的濃厚興趣,已經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點連回家都忘了。

  (2)學做風車的句子:“每天放學回家,牛頓就在屋里丁丁當當地忙個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丁丁當當:形象地體現了牛頓做風車時的專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

  (對于兩個句子,學生理解如果有困難,就出示句子比較理解。)

  4、學習小結:

  牛頓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

  牛頓的風車是這樣做出來的:牛頓看見安裝磨面的風車,非常感興趣。每天放學都要看;他對奶奶說自己也要做一個;他每天放學回家在屋里丁丁當當忙個不停;過了些日子,一架小風車做成了。把以上過程歸納為:看裝風車——想做風車——學做風車——做成風車。從看到說,從學做到做成,這是典型的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事,它們的前后順序不能顛倒。

  其中,“看裝風車”、“學做風車”是重點。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部分。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回憶總結學習第二部分的學習步驟。

  (1)默讀,按意思分層;(2)劃出關鍵詞語,找出關鍵句子;(3)朗讀。

  2、提供層意,按上述步驟自學。

  層意:(1)牛頓得意;(2)卡特追問;(3)同學嘲笑;(4)風車摔壞。

  3、討論交流。

  (1)討論劃分層次。

  (2)逐層理解:

  第一層:牛頓為什么得意?

  第二層:卡特提出了什么問題?

  第三層:面對卡特的提問,牛頓為什么發愣?(聯系第二小節)

  第四層:課文是怎樣具體寫同學們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對不對?

  同學們想一想:卡特對牛頓說的話對不對?你對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比較句子,了解牛頓的心理活動。

  “道理?”牛頓從沒想過,做手工還要懂得道理。

  牛頓從沒想過,做手工還要懂得道理。

  (從比較中了解牛頓突然被卡特問住了,卡特問得及時、尖銳、正確,觸及了牛頓的不足之處,使牛頓心頭一下子激起了波瀾,產生了深思。)

  5、學生分角色練習朗讀課文。

  6、小結。

  7、指名朗讀最后一個小節,思考: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情怎樣?以后他是怎樣做的?

  牛頓心里__,但是沒有__。從此,牛頓___,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___,____地養成了___的習慣。

  8、討論:(1)牛頓為什么“難受極了”?(2)“沒有流一滴眼淚”說明了什么?(很堅強,能正確對待同學意見,從此發憤學習。)

  9、小結提問:讀了這一段,你覺得牛頓有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10、朗讀課文,讀出牛頓的心理變化過程及發憤學習的決心。

  四、總結課文

  1、朗讀全文,說說牛頓小時候做風車這件事同他后來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有什么聯系?

  2、討論。

  (1)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2)哪幾段是重點?(做風車和質問后受到教育是重點。)你是怎么知道的?

  3、討論歸納。

  (1)敘述一件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重點的地方要寫得具體,不是重點的地方可以寫得簡略些。

  (2)本課圍繞著牛頓做風車這件事,重點寫了牛頓怎樣做風車和從卡特的質問后受到教育這兩個方面。

  五、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第三題。

  六、課外拓展

  1、回憶親自經歷的一件事,想想曾遇到過哪些困難,你是怎樣克服的,還有哪些困難沒有克服,為完成習作做好準備。

  2、閱讀《愛動腦筋的牛頓》、《牛頓吃飯的故事》。

  板書

  仔仔細細 幾乎

  看 每天……都…… 濃厚的興趣

  做風車 想做 影響學習

  做 鉆進 忙個不停

  25 做風車的故事 做成

  得意 接受教訓

  質問 臉紅 發憤學習

  議風車 發愣 刻苦鉆研

  嘲笑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8

  之一

  北大附小 馮玲萍

  課文說明:

  這篇課文講的是英國的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的故事,牛頓做成了一架小風車,因為出風國為什么轉的道理,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從此以后,牛頓發奮學習,逐漸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目標 :

  1 通過學習,使了解牛頓能夠朋會做風車,但講不出道理這件事中接受教訓,從而發奮學習的故事,教育學生向牛頓學習。

  2 繼續學習預習課文,做到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3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辯析多音字“幾”的讀音。

  4 學習仿照第二自然段寫不,圍繞著“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段話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牛頓正確對待別人的嘲笑,正視自己的缺點,發奮學習,頭

  養成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難點 :

  1 理解牛頓的神態變化,“得意”、“發愣”、“羞得滿臉通紅。”

  2 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過程 :

  一.引入新課:

  板書課題:做風車的故事

  齊讀課題后,學生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老師整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課文寫了誰做風車?他為什么做風車?他怎樣做風車?做風車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圍繞做風車展開的,讓我們帶著以上的問題學習課文。同時學習第二自然段寫法,圍繞著“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段話的方法。最后練習朗讀。

  二、范讀課文,聽讀思考: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牛頓說不出風車會

  轉的道理,受到同學們嘲笑的?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思考:

  (1)第一段講了什么?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頓特別喜歡做手工?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聲朗讀,思考:這兩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 根據下列問題批畫:

  (1) 從哪些句子或詞語可以看出牛頓喜歡風車、愛做風車?

  (2) 牛頓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

  3 投影:

  讀下面的句子,理解帶點詞語的意思,再想想這些話說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學,他都要跑去看一陣子?

  4 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

  學習圍繞“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件事的方法。

  五、學習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讀思考:同學牛頓的風車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見對不對?討論回答。

  2、找出牛頓神態變化的詞語,并說說這些態變化的詞語說明了什么?

  3、看書中插圖,圖上有幾個人物?哪個是牛頓?哪個是卡特?說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讀課文。

  5、小風車被摔壞以后,牛頓為什么心里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注滴眼淚?

  6、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頓是怎樣發奮學習的?

  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七、分組討論:你喜歡牛頓嗎?為什么?

  八、齊讀全文。

  10做風車的故事

  愛手工 做風車 議風車

  (仔仔細細 幾乎 每天 看一陣子) (得意發愣難受)

  發

  學習不太好 刻苦鉆研 憤

  習題:

  一、用“∨”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ji( ) mo( ) shan( )

  幾乎 石磨 扇子

  ji ( ) mo( ) shan( )

  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有一天,牛頓放學回家,看見村子旁邊正在安裝磨面的風車。他停下來(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學,他都要跑去看一陣子。

  2、做風車的故事發生后,牛頓從此( ),漸漸地養成了( )的習慣.

  3、牛頓( )值得我們學習。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9

  課文說明:

   這篇課文講的是英國的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的故事,牛頓做成了一架小風車,因為出風國為什么轉的道理,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從此以后,牛頓發奮學習,逐漸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目標 :

  1 通過學習,使了解牛頓能夠朋會做風車,但講不出道理這件事中接受教訓,從而發奮學習的故事,教育學生向牛頓學習。

  2 繼續學習預習課文,做到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3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辯析多音字“幾”的讀音。

  4 學習仿照第二自然段寫不,圍繞著“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段話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牛頓正確對待別人的嘲笑,正視自己的缺點,發奮學習,頭

  養成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難點 :

  1 理解牛頓的神態變化,“得意”、“發愣”、“羞得滿臉通紅。”

  2 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過程 :

  一.引入新課:

  板書課題:做風車的故事

  齊讀課題后,學生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老師整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課文寫了誰做風車?他為什么做風車?他怎樣做風車?做風車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圍繞做風車展開的,讓我們帶著以上的問題學習課文。同時學習第二自然段寫法,圍繞著“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段話的方法。最后練習朗讀。

  二、范讀課文,聽讀思考: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牛頓說不出風車會

  轉的道理,受到同學們嘲笑的?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思考:

  (1)第一段講了什么?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頓特別喜歡做手工?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聲朗讀,思考:這兩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 根據下列問題批畫:

  (1) 從哪些句子或詞語可以看出牛頓喜歡風車、愛做風車?

  (2) 牛頓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

  3 投影:

  讀下面的句子,理解帶點詞語的意思,再想想這些話說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學,他都要跑去看一陣子?

  4 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

  學習圍繞“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件事的方法。

  五、學習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讀思考:同學牛頓的風車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見對不對?討論回答。

  2、找出牛頓神態變化的詞語,并說說這些態變化的詞語說明了什么?

  3、看書中插圖,圖上有幾個人物?哪個是牛頓?哪個是卡特?說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讀課文。

  5、小風車被摔壞以后,牛頓為什么心里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注滴眼淚?

  6、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頓是怎樣發奮學習的?

  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七、分組討論:你喜歡牛頓嗎?為什么?

  八、齊讀全文。

  10做風車的故事

  愛手工 做風車 議風車

  (仔仔細細 幾乎 每天 看一陣子) (得意發愣難受)

  發

  學習不太好 刻苦鉆研 憤

  習題:

  一、用“∨”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ji( ) mo( ) shan( )

  幾乎 石磨 扇子

  ji ( ) mo( ) shan( )

  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有一天,牛頓放學回家,看見村子旁邊正在安裝磨面的風車。他停下來(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學,他都要跑去看一陣子。

  2、做風車的故事發生后,牛頓從此( ),漸漸地養成了( )的習慣.

  3、牛頓( )值得我們學習。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牛頓發憤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

  2、指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幫助學生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小風車被摔壞后牛頓心情的變化過程,使學生理解牛頓為什么心里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流一滴眼淚及以后他是怎樣做的。

  教學難點 

  1、理解牛頓的神態變化,“得意”、“發愣”、“羞得滿臉通紅。”

  2、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課前準備

  1、教學掛圖和牛頓的畫像;

  2、布置學生課前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收集有關牛頓刻苦鉆研的小故事。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一、二小節。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學習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疑導入  

  1、板書課題。

  2、導入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的是300多年前英國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做風車的故事。牛頓小時候的怎樣的一位孩子?他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做風車與他以后成為大科學家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

  要求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新詞,標出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自學。

  (1)請七位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其它學生邊聽邊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學”三個時間詞把課文分成了三部分。這是按時間順序敘述的文章。

  (2)本文寫的是誰的什么事?

  三、學習字詞,識記字形

  1、再讀課文,給帶點這選擇正確讀音。

  (根據本課中出現的多音字出題目。)

  2、讓學生自讀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展開想象識記字形。并在小組和全班展開交流。

  四、學生質疑,老師梳理歸納

  五、學習第一、二小節

  1、指名朗讀,思考:這兩個小節分別講了什么情況?哪一個小節講得具體,這個小節內容與做風車有什么關系呢?

  2、討論上述問題。

  六、課堂鞏固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牛頓發憤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

  2、幫助學生在理解重點句子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3、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學習的意識。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小風車被摔壞后牛頓心情的變化過程,使學生理解牛頓為什么心里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流一滴眼淚及以后他是怎樣做的。

  教學難點 

  1、理解牛頓的神態變化,“得意”、“發愣”、“羞得滿臉通紅。”

  2、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說說課文主人講了誰的什么事?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默讀,按“看裝風車”、“想做風車”、“學做風車”、“做成風車”四個意思將其分為四層。

  2、逐層輕讀,畫出關鍵詞語,想想這些詞語說明了什么?從哪些句子或詞語可以看出牛頓想風車、學做風車?

  3、讀后討論上述問題。

  (1)想做風車的句子:“他停下來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

  仔仔細細:看得非常認真,一點細小的地方也不放過。幾乎:差一點兒。這句話是說牛頓看見村子旁邊正在安裝磨面用的風車。他十分認真仔細地看,對風車的濃厚興趣,已經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點連回家都忘了。

  (2)學做風車的句子:“每天放學回家,牛頓就在屋里丁丁當當地忙個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丁丁當當:形象地體現了牛頓做風車時的專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

  (對于兩個句子,學生理解如果有困難,就出示句子比較理解。)

  4、學習小結:

  牛頓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

  牛頓的風車是這樣做出來的:牛頓看見安裝磨面的風車,非常感興趣。每天放學都要看;他對奶奶說自己也要做一個;他每天放學回家在屋里丁丁當當忙個不停;過了些日子,一架小風車做成了。把以上過程歸納為:看裝風車——想做風車——學做風車——做成風車。從看到說,從學做到做成,這是典型的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事,它們的前后順序不能顛倒。

  其中,“看裝風車”、“學做風車”是重點。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部分。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回憶總結學習第二部分的學習步驟。

  (1)默讀,按意思分層;(2)劃出關鍵詞語,找出關鍵句子;(3)朗讀。

  2、提供層意,按上述步驟自學。

  層意:(1)牛頓得意;(2)卡特追問;(3)同學嘲笑;(4)風車摔壞。

  3、討論交流。

  (1)討論劃分層次。

  (2)逐層理解:

  第一層:牛頓為什么得意?

  第二層:卡特提出了什么問題?

  第三層:面對卡特的提問,牛頓為什么發愣?(聯系第二小節)

  第四層:課文是怎樣具體寫同學們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對不對?

  同學們想一想:卡特對牛頓說的話對不對?你對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比較句子,了解牛頓的心理活動。

  “道理?”牛頓從沒想過,做手工還要懂得道理。

  牛頓從沒想過,做手工還要懂得道理。

  (從比較中了解牛頓突然被卡特問住了,卡特問得及時、尖銳、正確,觸及了牛頓的不足之處,使牛頓心頭一下子激起了波瀾,產生了深思。)

  5、學生分角色練習朗讀課文。

  6、小結。

  7、指名朗讀最后一個小節,思考: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情怎樣?以后他是怎樣做的?

  牛頓心里__,但是沒有__。從此,牛頓___,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___,____地養成了___的習慣。

  8、討論:(1)牛頓為什么“難受極了”?(2)“沒有流一滴眼淚”說明了什么?(很堅強,能正確對待同學意見,從此發憤學習。)

  9、小結提問:讀了這一段,你覺得牛頓有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10、朗讀課文,讀出牛頓的心理變化過程及發憤學習的決心。

  四、總結課文

  1、朗讀全文,說說牛頓小時候做風車這件事同他后來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有什么聯系?

  2、討論。

  (1)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2)哪幾段是重點?(做風車和質問后受到教育是重點。)你是怎么知道的?

  3、討論歸納。

  (1)敘述一件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重點的地方要寫得具體,不是重點的地方可以寫得簡略些。

  (2)本課圍繞著牛頓做風車這件事,重點寫了牛頓怎樣做風車和從卡特的質問后受到教育這兩個方面。

  五、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第三題。

  六、課外拓展

  1、回憶親自經歷的一件事,想想曾遇到過哪些困難,你是怎樣克服的,還有哪些困難沒有克服,為完成習作做好準備。

  2、閱讀《愛動腦筋的牛頓》、《牛頓吃飯的故事》。

  板書

  仔仔細細 幾乎

  看 每天……都…… 濃厚的興趣

  做風車 想做 影響學習

  做 鉆進 忙個不停

  25 做風車的故事 做成

  得意 接受教訓

  質問 臉紅 發憤學習

  議風車 發愣 刻苦鉆研

  嘲笑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11

  【教例】三年級

  (在教學一開始,我讓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質疑,想以此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結果遇到了下面的一幕。)

  生:老師,課文題目能不能改成《牛頓做風車》?我認為《牛頓做風車》比《做風車的故事》這個題目更好。

  師:(一愣)你有什么理由嗎?

  生:《牛頓做風車》這個題目告訴了我們人物和事情,讓人一看就明白。

  (生A的話,似乎有一定道理,許多同學聽了,忍不住輕輕點點頭,好像表示贊同。而我覺得A的觀點是不妥的,這個觀點的提出正說明他對課文主要內容把握不準確,如何說服他呢?從何處下手呢?當時我認為,直接把正確觀點告訴他不是最佳方法。于是,我把期望的目光投向其他學生,希望有人出來“辯一辯”。這時,學生B 果斷地舉起小手要求發言。我見此情景,心里暗暗高興。)

  生B:我不同意他的說法,我認為課文題目好!

  (我一聽,正中下懷。)

  師:(鼓勵的口氣)為什么呢?能不能說說你的理由?

  生B:如果題目改為《牛頓做風車》,課文就應該主要寫牛頓怎樣做風車了,而課文只有第4自然段寫到牛頓做風車,只寫了兩句話。 

  師:是嗎?誰來把它找出來讀一讀?

  (學生紛紛在第4自然段中找,隨后爭相舉手。)

  生C:“每天放學回家,牛頓就鉆進屋子丁丁當當地忙個不停。過了些日子,一架小小的風車果然做成了,用扇子一扇,風車就吱吱地轉起來。”

  師:找得準。(面向學生B)那么,你認為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 

  生B:課文主要寫牛頓做成風車以后,由于說不出風車會轉的理由,而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從此,牛頓就愛問為什么,并刻苦鉆研、發憤學習的事。所以我認為課文題目《做風車的故事》好。 

  (她的一席話,說得頭頭是道。其他學生無不流露出佩服的神色。)

  師:(面向生A)你覺得她說得有道理嗎?

  生A:嗯,有道理,我服了!

  【評析】

  實施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重點,而創新精神的培養可以從質疑開始。古人云:“學貴有疑。”質疑的過程實質上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因此,質疑中蘊含著創新的萌芽。以上教例說明:在課堂教學中,質疑可使學生改變學習中的被動地位,使他們變得積極、主動,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發出創造的思維火花。學生A就課題提出的質疑就是明證。而學生B的答疑是在學生A的質疑下激發的。作為教者,在學生質疑的過程中要始終扮演好“配角”,要引導,不要主宰,以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牛頓發憤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

  2、指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幫助學生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小風車被摔壞后牛頓心情的變化過程,使學生理解牛頓為什么心里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流一滴眼淚及以后他是怎樣做的。

  教學難點 

  1、理解牛頓的神態變化,“得意”、“發愣”、“羞得滿臉通紅。”

  2、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課前準備

  1、教學掛圖和牛頓的畫像;

  2、布置學生課前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收集有關牛頓刻苦鉆研的小故事。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一、二小節。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學習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疑導入  

  1、板書課題。

  2、導入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的是300多年前英國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做風車的故事。牛頓小時候的怎樣的一位孩子?他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做風車與他以后成為大科學家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

  要求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新詞,標出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自學。

  (1)請七位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其它學生邊聽邊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學”三個時間詞把課文分成了三部分。這是按時間順序敘述的文章。

  (2)本文寫的是誰的什么事?

  三、學習字詞,識記字形

  1、再讀課文,給帶點這選擇正確讀音。

  (根據本課中出現的多音字出題目。)

  2、讓學生自讀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展開想象識記字形。并在小組和全班展開交流。

  四、學生質疑,老師梳理歸納

  五、學習第一、二小節

  1、指名朗讀,思考:這兩個小節分別講了什么情況?哪一個小節講得具體,這個小節內容與做風車有什么關系呢?

  2、討論上述問題。

  六、課堂鞏固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牛頓發憤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

  2、幫助學生在理解重點句子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3、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學習的意識。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小風車被摔壞后牛頓心情的變化過程,使學生理解牛頓為什么心里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流一滴眼淚及以后他是怎樣做的。

  教學難點 

  1、理解牛頓的神態變化,“得意”、“發愣”、“羞得滿臉通紅。”

  2、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說說課文主人講了誰的什么事?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默讀,按“看裝風車”、“想做風車”、“學做風車”、“做成風車”四個意思將其分為四層。

  2、逐層輕讀,畫出關鍵詞語,想想這些詞語說明了什么?從哪些句子或詞語可以看出牛頓想風車、學做風車?

  3、讀后討論上述問題。

  (1)想做風車的句子:“他停下來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

  仔仔細細:看得非常認真,一點細小的地方也不放過。幾乎:差一點兒。這句話是說牛頓看見村子旁邊正在安裝磨面用的風車。他十分認真仔細地看,對風車的濃厚興趣,已經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點連回家都忘了。

  (2)學做風車的句子:“每天放學回家,牛頓就在屋里丁丁當當地忙個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丁丁當當:形象地體現了牛頓做風車時的專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

  (對于兩個句子,學生理解如果有困難,就出示句子比較理解。)

  4、學習小結:

  牛頓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

  牛頓的風車是這樣做出來的:牛頓看見安裝磨面的風車,非常感興趣。每天放學都要看;他對奶奶說自己也要做一個;他每天放學回家在屋里丁丁當當忙個不停;過了些日子,一架小風車做成了。把以上過程歸納為:看裝風車——想做風車——學做風車——做成風車。從看到說,從學做到做成,這是典型的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事,它們的前后順序不能顛倒。

  其中,“看裝風車”、“學做風車”是重點。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部分。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回憶總結學習第二部分的學習步驟。

  (1)默讀,按意思分層;(2)劃出關鍵詞語,找出關鍵句子;(3)朗讀。

  2、提供層意,按上述步驟自學。

  層意:(1)牛頓得意;(2)卡特追問;(3)同學嘲笑;(4)風車摔壞。

  3、討論交流。

  (1)討論劃分層次。

  (2)逐層理解:

  第一層:牛頓為什么得意?

  第二層:卡特提出了什么問題?

  第三層:面對卡特的提問,牛頓為什么發愣?(聯系第二小節)

  第四層:課文是怎樣具體寫同學們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對不對?

  同學們想一想:卡特對牛頓說的話對不對?你對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比較句子,了解牛頓的心理活動。

  “道理?”牛頓從沒想過,做手工還要懂得道理。

  牛頓從沒想過,做手工還要懂得道理。

  (從比較中了解牛頓突然被卡特問住了,卡特問得及時、尖銳、正確,觸及了牛頓的不足之處,使牛頓心頭一下子激起了波瀾,產生了深思。)

  5、學生分角色練習朗讀課文。

  6、小結。

  7、指名朗讀最后一個小節,思考: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情怎樣?以后他是怎樣做的?

  牛頓心里__,但是沒有__。從此,牛頓___,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___,____地養成了___的習慣。

  8、討論:(1)牛頓為什么“難受極了”?(2)“沒有流一滴眼淚”說明了什么?(很堅強,能正確對待同學意見,從此發憤學習。)

  9、小結提問:讀了這一段,你覺得牛頓有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10、朗讀課文,讀出牛頓的心理變化過程及發憤學習的決心。

  四、總結課文

  1、朗讀全文,說說牛頓小時候做風車這件事同他后來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有什么聯系?

  2、討論。

  (1)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2)哪幾段是重點?(做風車和質問后受到教育是重點。)你是怎么知道的?

  3、討論歸納。

  (1)敘述一件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重點的地方要寫得具體,不是重點的地方可以寫得簡略些。

  (2)本課圍繞著牛頓做風車這件事,重點寫了牛頓怎樣做風車和從卡特的質問后受到教育這兩個方面。

  五、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第三題。

  六、課外拓展

  1、回憶親自經歷的一件事,想想曾遇到過哪些困難,你是怎樣克服的,還有哪些困難沒有克服,為完成習作做好準備。

  2、閱讀《愛動腦筋的牛頓》、《牛頓吃飯的故事》。

  板書

  仔仔細細 幾乎

  看 每天……都…… 濃厚的興趣

  做風車 想做 影響學習

  做 鉆進 忙個不停

  25 做風車的故事 做成

  得意 接受教訓

  質問 臉紅 發憤學習

  議風車 發愣 刻苦鉆研

  嘲笑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一定要爭氣》教案(精選16篇)

    山東省曲阜市實驗小學孔為峰教授題目: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一定要爭氣》{精讀課文}教材簡析:《一定要爭氣》是六年制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

  • 《印度洋上生死夜》第三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3篇)

    24印度洋上生死夜一、回顧課文主要內容通過上兩節課的初步學習,相信大家對課文內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誰來說說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二、明確本課學習任務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課文,從文章的內容、作者的表現手法以及主人公皮埃...

  • 六年級語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學反思(通用12篇)

    近段時間我們六年級在學習第四組課文,這組課文以“愛惜資源,保護地球”為主題,安排了四篇相關文章。其中,《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本組課文中學生最喜歡的一篇文章。...

  •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設計(通用13篇)

    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學會13個生字,理解“仍然”等重點詞語,讀懂每句話,為段的訓練做準備。2.結合句子練習“陸續”“繼續”“連續”,會用“不斷”“迅速”造句。(二)能力訓練點1.培養自學能力。...

  •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案(通用13篇)

    知道我上課的內容是《手術臺就是陣地》時,我有點不知所措。原因有幾點,一是我帶的這個班已經是五年級,有兩年沒有接觸三年級的內容了。一下子要給三年級的小朋友去上課,在語言上就是一次挑戰。...

  • 《泉水》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認知:1、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2、讀懂課文,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能力:通過看圖說話、寫話的練習,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 《泉水》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知識: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2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3情感: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教學重點: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 《延安,我把你追尋》教案(通用13篇)

    教學設想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三区 | 免费观看成人欧美WWW色 | 亚洲黑人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 午夜性做爰A片免费看 | 午夜影视大全 | 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无码 |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视频三区高 | 蜜桃视频在线网站 |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 好好的日在线视频观看 |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gogogo免费高清在线中国 |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被窝影院 | 女人把腿张开让男人来桶 | 强行挺进朋友漂亮人妻身体 | 99久久人人爽亚洲精品美女 | 特大巨黑吊xxxx高潮 | 在线观看的片www免费观看 | 国产高潮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综合日韩精品 | 97人人超碰国产精品最新O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级高清视频 |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 久草女人 | 九九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aⅴ日本欧美视频 国产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 | 91网站在线?看视频 亚洲GV天堂GV无码男同 | 91美女视频| 日韩欧美卡一卡二卡新区 | 亚洲激情在线播放 | 污视频网站观看 | 爆操美女网站 | 蜜桃视频一区 | 一级免费黄色毛片 | 亚洲午夜精品a片一区二区无码l | 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 少妇9999九九九九在线观看 | 永夜星河在线免费观看 |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