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成習慣 學會積累──《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讓學生自覺能動地學習,有個性地學習,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擺脫“牽著學生走”的課堂教學模式,讓老師彎下身子,構建“跟著學生走”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又具體要求學生,實際上是告訴學生學習方法及培養(yǎng)孩子學習習慣。]
2.識字
師:請同學們找出“款、傣、昌、昂、跤”等字在文中所在的句子(通過找漢字所在的句子,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語境,隨文本內容識字)。
三、指導寫字
1.觀察:學生自主觀察每個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書寫:教師重點指導“戴”、“舞”、“蝶”、“雀”字的寫法。
3.展示:小組內互相展示自己寫的字。
4.評價:自評、互評
[設計意圖:識字和寫字在中年級仍然是一塊重要的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教給孩子們一些識字的方法,引導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適合的方法識字,尊重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逐步養(yǎng)成獨立識字的能力。寫字時,做到頭正、身正、臂開、腳平放,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本子一寸,胸離桌邊一拳,及時糾正寫字姿勢。]
四、歸還時間,指導學生熟讀課文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生字新詞,接下來請大家再仔細地去讀課文,用心去體會,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收獲,一定能夠把課文讀得更準確、更流利。
[設計意圖:“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而真正要讓每一個孩子都達到這一要求,則需要把課堂上的讀書時間歸還給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們在練習中逐步提高,做到不誤讀一字,不添加一字,不少讀一字,不倒讀一字,只有這樣,才能把“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些要求細細地染在學生的心頭,實實在在地把課文讀好,并為讀書習慣的養(yǎng)成奠定基礎。]
五、熟讀課文,整體感知
1.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師:老師聽到你們讀書的聲音,感到一種幸福。我相信,我們每個同學經(jīng)過練習,都有提高。全文共有4個小節(jié),你們喜歡讀哪兒就讀哪兒,你們愿意怎樣讀就怎樣讀,比如,同桌互讀互聽,小組比賽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這樣孩子們就會樂于讀書,主動參與到讀書中去。而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對學生合作精神及意識的培養(yǎng),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差異眾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從而真正實現(xiàn)每個學生都能得以發(fā)展的目標。]
2.讀完全文,討論: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讀和互讀,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打下了基礎,這是順勢而出的提問。]
第二課時
一、直接導入,暢談收獲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推測:生字詞,讀課文,課文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讓學生暢談上節(jié)課的收獲,旨在復習舊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交流中歷練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把話說完整的習慣,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心。]
二、自讀課文,感悟語言
1、快速瀏覽課文,你對文章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為什么?
2、生自由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巴士卡里雅曾說:“只有自由,才能學到知識。”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由選擇學習方法,是對學生閱讀個性的尊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的主人,創(chuàng)造活力才有可能在學生身上迸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