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習慣 學會積累──《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
三、細讀品味,體會情感
a、師:作者是懷著什么樣的感情來寫這篇文章的?你是從哪些語句具體體會到的?
生找句子并品析。
a.“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
b. 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
c. 指導朗讀,讀出自豪之情。
b、師:作者為什么會產生自豪的情感呢?
1)細讀體味第一節。
a. 你讀懂了什么?
b. 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樣的情景?
c. 練習說句子,品味語言。
超市里水果真多,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還有________。
商場里玩具可多了,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還有________。
d. 比較體驗表達效果
早晨,從山坡上,從……走來了許多小學生。
早晨,許多小學生從山坡上……從……走來了。
e. 指導朗讀,讀出贊美之情,讀出各民族團結友愛之情。
2)細讀體味第4小節
a. 你讀懂了什么?
b.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給你什么感覺?
c. 指導朗讀,讀出自豪和贊美。
3)細讀第3小節
a. 哪些句子寫上課的情景?哪些句子寫下課的情景?
b. 你從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c. 體會相關句子,并仿寫第②句,突出“靜”且寫具體。
①“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
②“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聽著同學們讀課文。”
③“大家在大青樹下……連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
d. 老師有一個問題不明白,你們能幫助老師解決嗎?
課文在寫小學生們活動的同時,為什么還要寫這些小動物呢?
啟發:在什么情況下寫這些小動物的?為什么寫?有什么作用?
e. 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安排的,目的是通過文本中關鍵詞句的理解,通過讀中感悟、聯系、想象,讓學生既明白課文內容又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而最后一個問題的設置,把教師置于空的狀態,無疑是一種對待學生個性化閱讀課文秉持的態度,也是一種欣賞并悅納學生獨特感受的心態。]
四、自由選擇,加強積累(“自助餐”式作業)
1.摘錄文中優美詞句。
2.積累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課外閱讀相關資料,完成資料袋。
4.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記錄自己的快樂生活,為綜合性學習作鋪墊。
[設計意圖:“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僅僅以本為本,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的,語文學習的最終目標是達到知識、情感、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依托教材,把教材延伸到課外。]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本板書設計,一是突出主要內容,寫了民族小學的特點;二是表現表達的情感自豪與贊美;三是能給孩子們直觀的形象,教給孩子們整體把握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