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說課設計
(二)、精讀探究
“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體會課文美在哪里?讀的時候,要有感情!開始吧!”用極具親和力的語言,提出讀課文的要求。自由讀文后,請同學們談感受,老師給予表揚,接著引入范讀。“同學們,剛才,老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你們讀的很流利,老師也想把這象詩一樣的課文讀一段,同學們注意聽,老師讀得怎么樣?”播放音樂,范讀第三自然段。請同學們評一評,議一議,建立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然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并找出不理解的詞句,同學們在組內將這些詞句進行分類、整理,并在組內合作學習后匯報,個別疑難我給予點播。
(三)、賞讀體味
精讀探究課文之后,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及掛圖,賞讀課文,讀后請同學們說一說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敘的?多數同學能說出課文先寫小燕子的外貌,小燕子飛行特點,遠處的小燕子是什么樣的,但不會歸納,我及時給予點播,告訴同學們,這種觀察方法叫由近及遠的觀察方法。
(四)、活讀延伸
同學們在賞讀體味課文的寫作方法之后,建議同學們讀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再一次談一談自己內心的感受,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最后,我將本課作總結。“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同學們自由發言。“這節課,我們再一次隨作者感受了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進一步了解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希望同學們成為學習的有心人,學習作者由近及遠的觀察方法。”從而將知識延伸到課外,實現課堂與生活的整合。
教學預測反思
《燕子》這篇課文是學初的第一篇課文,拿到馨香撲鼻的教材,讀著這像詩一樣的課文,我深深的被作者的描寫所感染,為此,我精心設計了以上教環節,結合生活,讓學生在讀中所思,在讀中所悟,讀出一片新天地。我想,一定能很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教育是一門永遠有遺憾的藝術。在本課教學過后,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感受生活與掌握知識的撞擊,個別同學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生詞不夠豐富,不會運用適當的詞語表達,再精彩的設計也難以擦出學生創新的火花,只能感受到課堂愉快的氣氛,卻不能真正融入其中,成為旁觀者。
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這是教育的宗旨,也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進一步探索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