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3“處處留心”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了解椰子傳播種子的方式。
⑵知道“漂浮”與“漂流”的區別。理解“重新安家”的意思。
⑶了解植物傳播種子的其他方式。并能用第一人稱、第三人稱口頭、書面介紹植物種子傳播的方式。
2、過程與方法:
⑴默讀了解短文大意。
⑵運用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⑶搜集自己感興趣的資料。
⑷大膽想象種子旅行的有趣經歷,與同學口頭交流,進行書面創作。
3、情感與態度:
⑴敢于想象,勇于交流,學會與他人協作。
⑵熱愛自然,喜愛科學。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內容:蘇教版語文第五冊練習3的“處處留心”是練習3教學重點之一。這部分安排的3項練習,一是讀短文,了解椰子樹傳播種子的有趣方式,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重新安家”的意思,區別“漂流”與“漂浮”的意思;二是了解蒲公英、蒼耳、豌豆和葡萄是靠什么傳播種子的,用線把植物和傳播方式聯系起來;三是選擇圖中一種植物,說說它是如何傳播種子的,再用幾句話寫下來。
2、教學重點:運用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3、教學難點: 能用幾句話寫出一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
三、教學對象分析:
本單元學生剛剛學習了《蒲公英》,初步了解了植物傳播種子的特殊方式;三年級的科學課恰好也對 “校園里的植物” 進行了一番調查;練習3再次接觸有趣的植物。一個奇異、豐富的植物世界呈現在眼前,孩子擁有大膽而瑰麗的想象,愿意成為童話世界的主人;探究欲望強烈;課外搜集的資料全面、形式多樣。這些都為課堂學習、探究、創造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四、教學策略:
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運用多媒體課件向他們展示奇妙的植物世界。對圖片、視頻、故事的欣賞,既可以提高他們的感性認識,又拓寬了學生的想象思維空間,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植物傳播種子的四種方式,展開豐富的想象,從口頭、書面兩方面進行語言實踐。
五、教學媒體設計:
本課件力求體現教學媒體組合整合優化的原則,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抓住學生心理特點,在教師引導下認識植物、了解其種子傳播的特殊方式、展開想象,進行語言實踐。
六、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運用一、學習“椰樹傳播種子的方式”。1、學了《蒲公英》一課,你能說說蒲公英媽媽是怎樣把自己的種子寶寶傳播出去的嗎?這叫風力傳播。自然界中,利用風力傳播種子的還有許多植物,另外,植物傳播種子還有其他有趣的方法。你們想知道嗎?今天,我們就走進神奇的種子世界去做一番旅行吧。瞧——(出示圖片:椰樹)熱帶地區有很多椰子樹,他們長得高高的,結的果實又大又多。椰子樹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呢?自己讀讀吧!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猜一猜。2、檢查自讀情況。3、默讀,思考:椰子樹是怎樣傳播種子的? 4、椰果寶寶穿著三件衣服,所以可以在大海中——板書: 漂浮、漂流區分“漂浮”與“漂流”的意思。點撥:⑴可從“流”和“浮”的字義上辨析;⑵聯系上下文理解:想想椰果原來在什么地方,后來又到了哪里呢? ⑶根據課文及生活中的情景講講“漂浮”的意思。 5、椰子的種子“漂浮”在水中,借助水流的力量“漂流”,最終要到哪里去呢? 理解“重新安家”:⑴聯系上下文說說“重新安家”的意思。 ⑵誰能用這個詞來說一句話? 6、小結:椰子樹是利用水的力量來傳播種子的。椰果一旦被海浪沖到沙灘上,就可以發芽、生長。所以,在熱帶的海岸,椰林比較多。7、假如椰果來到的海岸不在熱帶,它的命運會如何呢? 大自然給了椰子神奇的傳播種子的方式,它們也面臨著挑戰。能順利到達熱帶海岸并生存下來的種子是多么的不簡單呀! 二、學習“植物種子的傳播”。1、(出示插圖)圖上畫了哪些植物? 2、它們靠什么來傳播種子?3、師簡介蒼耳、豌豆、葡萄傳播種子的方式:借助動物傳播、靠自身彈射傳播。4、拓展:運用風力、水力、動物的活動、自身的彈射傳播種子的植物還有哪些? 教師結合課件介紹植物種子的有趣旅行。 三、指導寫話。1、你喜歡哪種植物的傳播方式?把自己想象成植物的種子,說說自己是怎么旅行的。2、組織交流,集體評議:⑴聽了同學說的,能否弄清一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他說得通順嗎?聽起來有意思嗎?⑵除了把自己當作植物的種子,我們還可以怎樣介紹種子的旅行? 3、組織練寫。巡視指導。 4、反饋寫的情況。即時評價。四、故事欣賞。師: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各不相同,它們的旅途真是奇妙極了。讓我們來聽聽它們有趣的故事吧。五、課后作業。你對哪道題有興趣?選一道題試一試吧!老師將把你們的作品放進《種子的世界》專題網站里,讓大家都來看看我們的學習成果。1、用幾句話介紹一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2、瀏覽學校專題學習網站《種子的世界》,了解更多的植物是如何傳播種子的。3、為你喜歡的種子編寫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4、將種子旅行的故事畫成連環畫。5、在你郊游時,觀察植物的種子,拍攝成照片或采集、制作標本,寫成日記和同學分享你的收獲。 學生口頭敘說。 認識椰樹、椰果。 自由讀短文,借助字典讀準字音。指名讀短文。正音。 交流:⑴椰子在水中旅行,尋找新的陸地。⑵椰子穿著三件“衣服”。可以長期在大海中漂流。 生:漂浮、漂流。 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邊讀邊體會“漂流”的含義。 說說曾經見過哪些事物“漂浮”在水面。 學生小組學習、交流。小組代表向全班匯報。用“重新安家”說一句話。 沒有合適的環境,椰果是不可能順利生長起來的。帶著對自然的敬畏齊讀短文,邊讀邊想象椰樹種子旅行的情景。 觀察插圖。 學生自由說。自主連線,互助交流。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整理的資料。 想象,在小組里用第一人稱說說植物種子的傳播。指名口頭表述。互評互議。 提出建議,并嘗試用第三人稱講述種子的旅行。寫話,介紹一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指名讀自己寫的。 聽故事《種子旅行家》。 視頻演示蒲公英傳播種子的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件出示椰樹、椰果圖。 大屏幕出示課文,方便學生注意力集中地進行集體交流。 給有關的詞句加上橫線,引起學生注意。 出示漂浮、漂流。 媒體出示相關的句子:椰果落入大海,便隨著海浪作長途旅行,有的旅程可達數千里之遙。 課件: 重新安家了。 出示圖片。幫助學生認識蒲公英、蒼耳、豌豆、葡萄。比教材中提供的圖片更加清晰,色彩鮮艷,有利于學生注意力集中。 出示中華槭、菱角、鳳仙花、蒺藜圖。鮮明地反映了這幾種植物種子的特點。 媒體播放兒童故事《種子旅行家》。有趣的童話,拓寬了學生的思路。 連接專題學習網站,并出示作業題。網絡連接了課內與課外,豐富的專題知識、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新穎的視角,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力的支持。
七、板書設計練習3漂浮————漂流————重新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