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抓住重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并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寫具體的.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產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海底世界》是義務教育課程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主題課文.這篇課文生動具體地介紹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抒發了作者對海底世界的贊美之情.
(二),教學重點:
課文的第二部分(特別是3,4自然段),了解海底世界奇異的景色和 豐富的物產.
(三),教學難點:
第4自然段,找出重點句,并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寫具體的.
【教學對象分析】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大部分學生對海洋中的魚類都會有所了解,但由于年齡及知識面的關系,海底世界對于學生來說,基本是一個陌生的世界,特別是對海底動物發出的聲音及海底的豐富礦產更是知之甚少.為此,要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神奇美麗,在教學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的直觀,形象性,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究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教學策略】
1,充分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來輔助教學,通過計算機的多功能作用,把奇妙的海底世界的光,色,聲再現,使學生樂學,愛學,進而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2,優化課堂結構,以學生提出問題,主動探究問題為主,使學生在探究問題中理解掌握"海底世界真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3,設計多種形式的讀,并配以音樂,使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優美的意境中美文美讀,感受海底世界的美.
【教學媒體設計】
1,海底錄像
2,綜合字理識字幻燈片
3,海底動物發出的各種聲音錄音
4,朗讀配樂
教學過程
一,學生課前預習提綱
1,朗讀課文,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記住課文中的生字.
2,思考:海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3,重點讀一讀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思考題.
(1)完成下面表格
動物
活動方法
例: 海參
伸縮爬行
……
……
(2),查一查資料,看看海底動物還有哪些活動方法
二,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啟發學生說一說大海給自己的印象.
師:同學們見過大海嗎 能說說大海給你們的印象嗎
學生說
師:好,就讓我們戴上潛水鏡,穿上潛水員的衣服一起到海底世界去旅游吧!
2,師:到海底世界去旅游,你最想了解什么
學生說.
3,學生觀看海底景色錄象并說一說觀看后的體會.
三,檢查預習提綱一(課件:結合字理識字幻燈片)
老師: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預習了課文,下面我們一起來檢查生字(出示課件)
學生看屏幕上的字,以不同的方式認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指名讀,說說自己是怎么記住的)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學會學習.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學會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文本閱讀的歸納整理能力,弄清句與句的緊密關系以及學會分析句子邏輯,爭取能運用到寫作中去.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
設計意圖: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把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中去.
多媒體運用意圖:通過錄像展示海底世界的奇異景色,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對海底世界的了解,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學生置身于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對具體情景的體驗,感悟更深,認知和情感發展更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