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學實錄
[前言]剛上完葉圣陶的佳作《荷花》,不禁被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純潔姿態所深深吸引,余興未盡,今天的“小記者”習作指導課上,我又圍繞著“荷花”這一話題來一次主題開發——[流程]
第一板塊:
1、出示謎語猜一猜: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襖,陣陣放清香。”
(剛一出示,立即有不少同學都迫不及待地搶著發言——“荷花”)
2、細細品讀:這則謎語抓住了荷花的什么特征?
生:因為荷花是生活在水中的,所以說“坐在水中央”。
生:“陣陣放清香”,說明荷花芳香撲鼻。
師:是嗎?你注意到了“清香”嗎?
生:哦,是荷花發出一陣陣淡淡的香氣。
師:為什么把荷花說成是“小小一姑娘”呢?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呢?
生:這是一個可愛的小姑娘。
生:這是一個純潔的小姑娘。
生:這是一個美麗的小姑娘。
生:這是一個亭亭玉立的小姑娘。
生:這是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小姑娘。
(嘿,想不到學生還記得這句話,看來是我上課時補充的資料起了作用。)
生:這是一位“身穿粉紅襖”的小姑娘。
生:老師,也有白色的荷花呀,為什么這里說是“粉紅襖”呀!
師:對呀,荷花有白的,也有粉紅的等顏色,出謎語的人寫出了其中一種顏色的荷花。如果你喜歡白荷花,這一句你會怎么編呢?
生:“身穿白衣襖”。
生:“身穿白衣裳”。
(師眼睛一亮,猛然發現“白衣裳”還可以大做文章呢!于是暫時緩緩第二板塊,讓其繼續“開枝散葉”)
師:“白衣裳”用得多好呀,還記得老師說過,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其中一條是利用押韻的方法,就是說每句末尾的韻母是相同的,比如說這則謎語的末尾幾個字:娘、央、香,它們的韻母都是“ang”,現在大家再給它加一個“裳”,那更加朗朗上口了。你們的水平真是不錯,我們趕緊把改編后的謎語朗誦出來吧!
(盡管學生對“壓韻”一說還似懂非懂,但贊賞的話人人都愛聽,因此個個喜滋滋的,朗誦得可起勁的,不一會兒紛紛嚷著都能背誦了呢!于是此時教師趁熱打鐵——)
師:我們還能自己再編一則關于荷花的謎語嗎?趕緊試試,可以自己獨個兒編,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組合作編,呆會兒看哪一個、那一組同學編得最精彩!
(生立即行動起來,約兩分鐘,幾雙手舉了起來)
生:“小小一姑娘,站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池邊放清香。”
(哦,抄襲成分還挺多的)
師:你為什么要把“坐”改成“站”呢?
生:“坐”說明荷花長出水面不高,看起來就像是坐著的樣子。而“站”是說明荷花長出水面很高,亭亭玉立的樣子。
師:嗨,改得很貼切呀!
生:……(雷同,省略)
師:還有別出心裁的嗎?
生:“亭亭玉立小姑娘,站在水中央……”
師:我又發現了寶藏:“亭亭玉立小姑娘”,7個字的,誰能在第二句的前面再加上2個字呢?”
(師趕緊板書:亭亭玉立小姑娘)
生:“一直站在水中央”
師:可以,不過,你發現“第一句中的“亭亭”了吧,如果能對應起來,那就更好了。
生:“個個站在水中央”
師:有進步!
生:“靜靜站在水中央”
師(驚喜地):“靜靜”用得太神了,這是一個多么文靜的小姑娘啊!這不正是荷花的特點嗎?讓我們發揮集體的智慧,把這則謎語編得更精彩!
(師繼續板書:靜靜站在水中央)
生:穿著一身白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