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
生自由準備后發言
生1:你看那飄落的雪花,多么白多么美,這是大自然的語言,春天已經來到人間。
生2:你看那綠油油的小草,多么像綠色的地毯,這是大自然的語言,春天已經來到人間。
……
師:能發現生活中有這么多大自然的語言,了不起!誰還聽懂了書中大自然的什么語言了?
(2) 第三小節
① 理解課文
生:大魚上的鱗片有圈圈,一圈就是一歲。
師:(出示魚鱗的圖片)大家同意嗎?那么把你聽懂的大自然的語言,清楚的讀給大家聽,誰愿意來試一試?(指生朗讀)
② 考一考
師:你真的讀懂了嗎?那老師要考一考你了。(課件出示圖片)你能告訴老師這條大魚幾歲了嗎?(兩歲)你怎么看出來的?
生介紹:因為它的魚鱗上有兩圈。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這樣。ㄕn件演示)這是一圈,這也是一圈,一共有兩圈,因為一圈就是一歲(板書:一圈一歲),所以這條大魚有兩歲!你真棒!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小節!
生:齊讀第三小節
師:你還讀懂了什么大自然的語言?
(3) 第四小節
生:我讀懂了在喜馬拉雅山巔發現了三葉蟲的化石,就表示那里曾經師汪洋一片。
師:(隨學生說的貼出三葉蟲的化石的土,板書:汪洋一片)你們自己再讀一讀,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預設:生可能會問:為什么發現了三葉蟲的化石,就表示那里曾經是汪洋一片呢?也可能問:什么是化石?為什么大海又變成喜馬拉雅山了?)
生:我讀懂了,三葉蟲鑲嵌在喜馬拉雅山顛,是大自然在告訴我們那里曾經是汪洋一片。
師:你也讀懂了,真棒!誰還有不懂的?
生:我不知道什么是“汪洋一片”?
師:誰知道?
生都默然
師:(出示大海的圖片)看,這就是“汪洋一片”!什么地方?
生:大海!
師:想一想這個詞該怎么讀呢?(指導:汪洋一片)
生讀得不夠好
師:看看屏幕,你們讀得不夠大,再讀讀!
生有語氣地讀出“汪洋一片”。
點評:這個問題是老師課前沒有預計到的,面對學生的提問,怎樣讓他們解疑?如果直接告訴學生汪洋一片就是大海,學生可能還是似懂非懂。怎么辦?我突然想到了三葉蟲資料的背景不就是一張大海的圖片嗎?何不拿來用用!沒想到圖一出學生頓時茅塞頓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師:你還有不明白的嗎?
生沒有問題
師:(面對難點沒有處理,怎么辦?教師質疑。├蠋熡袀問題,你們能幫老師解決嗎?
生:胸有成竹地說“能”!
師:為什么在喜馬拉雅山顛看到了三葉蟲的化石就知道那里曾經是汪洋一片?
生:皺著小眉頭,歪著小腦袋不知道怎么辦。
師:老師開始和你一樣也不明白,于是老師就查找了一些資料,仔細讀過之后我就明白了,我相信只要你們自己認真讀一讀也可以明白的。(師課件出示)生讀后自己解釋
師:看來以后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要多問幾個為什么。下面誰能用讀來表示你讀懂了什么?
兩個學生讀
(如果生在匯報時打亂了順序,要回歸一下課文,讓學生指導課文中的順序,并且告訴學生以后在讀一篇文章的時候最好按照課文的順序去讀,去理解)
(4) 第一小節和第五小節
師:(指板書小結)剛剛我們從第二至第四小節中聽懂了“蝌蚪游動起來就是大自然在告訴我們春天來了;魚鱗上的圈圈能告訴我們一圈就是一歲;古老的三葉蟲化石告訴我們那里曾經是汪洋一片”,那第一小節和第五小節是告訴我們什么呢?自己讀一讀,看一看你讀懂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