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 >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通用16篇)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

發布時間:2023-08-30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通用16篇)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 篇1

  這是一篇記敘文,課文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篇科學故事。文中寫了一名叫雷奈克的醫生一次偶然的發現,從中受到啟發,通過反復實驗,發明了世界上地一個聽診器。告訴我們只要平時善于觀察,肯動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課文的語言平實、淺顯、流暢,從雷奈克醫生在生活中發現難題,萌發解決難題的構想,到偶然的發現,最后通過反復的試驗終于獲得成果,敘述得有條有理、層次清晰。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任何發明創造都離不開觀察和實踐,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通過誦讀感悟,知道任何發明創造都來源于實踐的道理

  這篇課文分兩課時完成。在第一課時中,我重點讓學生讀熟了課文,掃除了文字障礙,認識了現在的聽診器,為在第二課時中分析課文打好了基礎。上課開始,在復習完上節課所學知識后,我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的?因為課文已經熟練,所以學生很快就在最后一自然段中找到了。通過找學生讀,老師畫,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聽診器的樣子。然后我又讓學生用講故事的形式自學雷奈克醫生發明這種聽診器的過程,學生的興致大增,同位之間進行得很熱烈。這其中,我又穿插講解了“果然”的意思,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例造句,學生理解的還不錯。接著我又讓學生假設自己就是雷奈克醫生,把筆記簿卷起來聽“病人的內臟”的聲音,借此讓學生體會雷奈克當時的心情。學生的感情很快進入文本,讀得很有感情。最后我讓學生思考雷奈克為什么這么興奮?繼而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學習。通過講解肺結核的危害,學生了解了病人的痛苦,也理解了雷奈克為什么要發明聽診器的原因。通過分析,學生知道了雷奈克醫生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實踐的人。第一個聽診器,多么讓人自豪,雷奈克,多么令人敬佩。最后,我又適當的進行了拓展:你還知道哪些科學家的發明故事,學生們眾說紛紜,有愛迪生的,魯班的,畢昇的等等。

  整篇課文的學習進行得很順利,但我覺得在指導朗讀上還不夠,還需要多練習。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 篇2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講述了法國醫生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過程,親愛的孩子,你讀過課文之后,有沒有想一想,為什么是雷奈克發明了聽診器呢?

  因為雷奈克是一名對工作極負責任的醫生。

  當巴黎流行著這種可怕的病時,他想到了自己作為一名醫生的職責,救死扶傷的強烈責任感始終在魂牽夢繞著他。面對著許多病人痛苦的死去,他心里十分難過。并在整日思索著解決的辦法。于是有了當看到那兩個男孩玩蹺蹺板時的偶然一動,有所啟發,發明了聽診器。

  因為雷奈克是一名會觀察、肯動腦筋的醫生。

  也許有很多醫生看到過兩個男孩子在玩蹺蹺板,可是這并沒有讓他們聯系到可以用這個方法去聽病人的內臟的聲音。雷奈克看到了,并把司空見慣的蹺蹺板與困擾他了解病人內臟異常的問題聯系起來,并且他還親自試了試,“聲音果然沿著木板傳了過來。”后來對聽診器的改進更是讓我們感覺到了他的會觀察、肯動腦筋。

  正如包裹著萬有引力的蘋果恰恰是砸在了冥思苦想的牛頓頭上,水壺里醞釀的蒸氣機的云霧正好撲到了托腮凝思的瓦特的臉上,因為雷奈克的工作極負責任和會觀察、肯動腦筋使他成為發明聽診器的醫生。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 篇3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 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書寫。

  2.通過初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掛圖、插圖、投影片、詞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出問題

  1、你們聽說過聽診器嗎?誰能說說它的樣子和作用。

  2、你們想知道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兒的嗎?

  板書課題1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3、讀了課題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聽課文錄音朗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進行自學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2)、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它們在句中的意思,并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默讀課文,邊讀邊想: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它是什么樣子?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2)指名讀,重點讀準翹舌音、后鼻音

  (3)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

  (4)分自然段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5)交流“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它是什么樣子?

  三、質疑問難,指導朗讀

  1、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2、指導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小結

  四、學習生字

  1、讀生字,分析字形。

  2、學生描紅,教師巡視。

  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 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書寫。

  2.通過初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掛圖、插圖、投影片、詞卡。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提出問題

  1、你們聽說過聽診器嗎?誰能說說它的樣子和作用。

  2、你們想知道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兒的嗎?

  板書課題1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3、讀了課題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聽課文錄音朗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進行自學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2)、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它們在句中的意思,并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默讀課文,邊讀邊想: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它是什么樣子?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2)指名讀,重點讀準翹舌音、后鼻音

  (3)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

  (4)分自然段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5)交流“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它是什么樣子?

  三、質疑問難,指導朗讀

  1、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2、指導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小結

  四、學習生字

  1、讀生字,分析字形。

  2、學生描紅,教師巡視。

  作業 設計: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誦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任何發明創造都來自于實踐的道理,從而培養學生從小愛觀察、肯動腦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誦讀感悟,知道任何發明創造都來源于實踐的道理。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錄音磁帶;實物

  教學過程 :

  一、聽寫詞語,復習鞏固

  聽診器 肺結核 思索 緊貼 沿著 木棍

  分析 效果 巴黎 胸腔 湊近 蹺蹺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樣發明出來的?,畫出相關句子。

  2、小組討論

  3、反饋、交流、指導朗讀。

  (1)出示句子: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他整日思考著。

  整日思索是什么意思?

  雷奈克醫生為什么要“整日思索”?

  練習朗讀,突出“整日思索”。

  (2)通過木板,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

  應讀出怎樣的語氣?

  練習朗讀

  (3)他把小木棍的一頭靠著病人的胸腔,另一頭湊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

  去掉句中的“啊”,讀一讀,有什么不同?

  比較朗讀,體會驚喜激動的心情。

  練習朗讀,突出驚喜激動之情。

  (4)以后,雷奈克又發現空心木管聽診效果更好。

  “又發現”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又發現”說明什么?

  練習朗讀,突出“又發現”。

  4、復述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經過。

  5、同桌練習

  二、總結課文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雷奈克醫生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與現在的聽診器有什么不一樣?

  3、小結

  4、學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作業 設計:

  收集中外發明家搞創造發明的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板書設計 :

  1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整日思索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 篇5

  雷奈克是一名醫生,是一名對工作極負責任的醫生,當他“看到許多病人痛苦的死去,心里十分難過。”為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他整日思索著。”

  雷奈克是一名醫生,是一名愛觀察、肯動腦筋的醫生,當他看到孩子們在玩蹺蹺板,他親自實踐,并得到“聲音果然是沿著木板傳了過來”,進而發明了聽診器。

  這些,正是孩子們閱讀這篇文章所需要的精神積淀,積淀這些高貴的品格,將讓影響孩子們一生并一生受益。為此,教學中,結合語言訓練,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激發自讀興趣

  首先板書課題,再讓孩子們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結合孩子們的回答板書:雷奈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然后激趣:小朋友們,這篇課文的大意我們已經了解,我們可以不學了。如果學,還要學習什么?結合孩子們的討論交流,篩選一個主要問題:從雷奈克身上我們能夠學習到什么?為了進一步激發孩子自主閱讀的興趣,可以出示彩圖,讓孩子說說看到的雷奈克是什么樣子的,他的長相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他究竟有什么好學的呢?強化孩子潛心文本,用心思索的興趣。

  二、默讀課文,圈劃批注。

  學生默讀課文,圈劃認為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并做上批注:為什么這樣值得自己學習?

  三、匯報交流,朗讀感悟。

  1節

  1、生匯報交流為什么值得自己學習。

  2、感情朗讀加深感悟:

  a、你難過嗎?為誰而難過?雷奈克為誰?為的是自己嗎?

  b、讀讀1節,讀出雷奈克一心為病人著想的那顆心。(其余孩子專心傾聽:如果你就是雷奈克的病人,你會不會被這樣的讀打動。)

  2節

  1、生匯報交流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

  2、感情朗讀加深感悟:

  讀讀2節,告訴老師雷奈克受到啟發那一激動人心的時刻。結合讀引導感悟:

  a、“緩步”是怎樣走?誰來表演一下。雷奈克為什么要“緩步”走?讀讀這句告訴老師當時情景。

  b、想象:雷奈克試了試,聲音果然傳了過來,此時會怎樣說?再讀讀“雷奈克試了試……馬上跑回醫院。”

  c、兩個感嘆號讀出了什么?再讀讀體會雷奈克高興的心情。

  4節

  1、生匯報交流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如孩子有困難,可以適當點撥:雷奈克是不是就滿足于用紙卷聽病人內臟的聲音呢?

  2、讀讀4節加深體會。

  四、創設生活情境,遷移練說。

  首先老師激發興趣,讓孩子們說話有交際目的:有一天,老師去了醫院,醫院有位白胡子醫生老爺爺問我:“嗨,這聽診器真管用。不知道當初是誰發明的?你能給他講講嗎?現在老師就是那位白胡子老爺爺,注意講的過程中,老爺爺可能有問題要問!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 篇6

  教材簡析: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記敘文,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個科學故事。文中寫了一名叫雷奈克的醫生一次偶然的發現,從中受到啟示,通過反復的試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告訴我們只要平時善于觀察,肯動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課文的語言平實、淺顯、流暢,從雷奈克在生活中發現難題,萌發解決難題的構思,到偶然的發現,最后通過反復的實驗終于獲得成果,敘述得有條有理、層次清晰。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能復述雷奈克醫生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經過。

  4.通過閱讀課文內容,懂得任何發明都離不開觀察與實踐,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的習慣。

  教學重點:能復述雷奈克醫生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經過。

  教學難點:讓學生懂得任何發明都離不開觀察與實踐,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的習慣。

  教學策略:

  1、質疑中激趣導學。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皮亞杰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確實,我們的教學理應順應孩子的需求與發展規律。教學伊始,通過出示“聽診器”圖片引出課題,從題目入手,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好好觀察一下,你覺得哪個詞語最吸引你的眼球?”大家一致得出是“第一個”,并說出了道理,學生自然想知道有關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內容,就會對所學的課文產生興趣,帶著解疑的愿望去閱讀,就提高了讀書、學習的針對性。

  2、層次閱讀中深入對話。

  閱讀教學應在語言文字中走幾個來回,應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領。在閱讀解疑后,安排再讀課文,結合課文說說自己的感受、想法,能使學生再次走進了課文,走進了主人公,同時,通過交流又獲得了情感的釋放。

  3、閱讀對話中有效訓練。

  在感悟課文的同時,語文教學決不能忽略語文能力和思辯能力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不能空穴來風,找準生發點訓練,則能收到多種功效。在指導“如果……就……”造句時,抓住文中句子——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出示四句寫有“如果……就……”圍繞課文內容的填空,進行環環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養了思維能力,又進行了說話訓練。講述發明聽診器的過程也分兩個層次,先是初讀后的匯報,再是游戲體驗后的加入想象后的創造性的描述,能使認識更為深刻。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 篇7

  【教學過程設計】

  一、實物揭題,導入新課。

  1. 出示實物,問:這是什么?邊板書:聽診器,邊問:誰能為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對它的了解?

  2. 引導質疑:看到這聽診器,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生可能會問: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樣的?為什么會發明?怎樣發明的?……根據學生質疑情況板書:世界上第一個,及問題)

  3.揭題,讀題。教師過渡:這篇課文就是講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發明的經過,認真讀這一課,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弄清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形狀。

  1.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邊讀邊思上面提出的問題。

  2.檢查朗讀(采用輪讀的方式),根據朗讀的情況適時正音、正句,思:是誰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樣的?

  3. 交流:⑴ 是誰發明的?(板書:雷奈克,指讀、齊讀正音)⑵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樣的?你能否畫一張簡圖來介紹?① 指名板畫,其余學生自畫。② 以書本內容為依據,討論是否正確,并指名介紹聽診器的形狀。(正形:喇叭狀)

  4.小結:能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認真閱讀的結果。

  三、再讀課文,理清段落。

  1.默讀,思:為什么要發明?怎樣發明的?分別是課文哪些段落的內容?

  2.交流,弄清這些內容相應的段落。

  3.小結課文的先后內容。

  四、讀第一部分,弄清起因。

  1.指讀,思考原因。

  2.討論:出示: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⑴理解:異常。⑵用“如果……就……”練說話,。①如果內臟運動出現了異常,就—————————————————————。②如果能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就—————————————————。③如果能及時診斷,就—————————————。④如果能治療肺結核病———————————————————。

  3.齊讀第一自然段。

  五、讀第二部分,弄清發明的經過。

  1.自讀,思發明的經過。

  2.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小組討論,大堂交流、評議。)

  3.同桌配合做游戲:一生用手指輕劃桌子,一生用耳朵緊貼課桌聽,親身感受。

  4.用“果然”說剛才的游戲。

  5.引讀第2-4節,并適時啟發想象:[雷奈克試了試,聲音果然沿著木板傳了過來。(想象:這時,他會想:——————)他高興極了,————-。他把小木棍的一頭————,另一頭——————。啊!——————(指導讀出驚喜。)(想象:這時,雷奈克————————)就這樣,————,然后————。以后,雷奈克又發現——————。于是,他————————,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6.復述發明的經過。

  六、再讀,感悟雷奈克的精神,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用喜歡的方式再次讀文,說說讀了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2.交流,體會、學習雷奈克愛觀察,肯動腦,愛百姓,愛事業的精神。

  3.小結:任何的發明創造都不是偶然的,都需要不懈地觀察與研究。小朋友只要勤于觀察、研究,就會有收獲。

  七、教學生字詞。

  1.指讀。

  2.限時默記。

  3.交流記字方法,個別正形:狀、診、肺

  4. 觀察田字格中的字形,注意占位的特點。

  八、作業:

  1.抄寫詞語。

  2.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把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講給父母聽,請他們評分。

  4.搜集、閱讀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 篇8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38

  七月 發表

  今天第一節課和第二節課,連著上了兩堂語文課,把整篇課文的教學拿出來和大家切磋了一下。循著教學進度,上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其實極為簡單的教學過程。

  因下午關于評估細則的討論過于疲倦,沒了心思寫整個的實錄,暫將大體的教學過程錄如下:

  一、激趣導入

  用ppt出示一醫生拿著聽診器的圖,請學生根據平時的經驗猜猜那是什么;再出示第二幅圖----聽診器,請學生談談自己在哪里見過聽診器,醫生是怎么用。

  (這里學生自由談話,興致很高,因聽診器之普及,學生都有感性認識,再結合圖,可說的很多。)

  板書:聽診器,請學生看老師寫每一個字,注意邊看邊記。

  過渡:這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聽診器,那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的呢?又是誰發明出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3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3分鐘自由練讀課文,對照書后的生字表,讀準生字的音,努力做到讀正確、通順,不多字,不少字,不讀破句,不隨意停頓。

  2、學生對照要求自由練讀。

  (限時讀書,較之于沒有時間要求放手讓學生讀,有其自身的優執。時間的緊迫,促使每一個學生在這短短幾分鐘內集中注意力,使閱讀的效率達到優化。)

  3、指名分節課課文。

  4、對照提出的讀書要求,評議。

  (學生能不能有效地聽,在于有沒有具體的聽的目標。正因為前面讀書時提出明確的要求,所以學生在聽的時候便有了聽的標準,此時能夠對照標準來評議某某同學讀得怎么樣,聽得出別人讀書存在的問題,于他們,也是一種收獲,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學習的成功。)

  三、再讀課文

  1、對照剛才評議時同學提出的存在的問題,再讀課文,2分鐘。要求全部做到讀得正確通順,如果能夠在此基礎上有自己的理解,能通過聲音的抑揚頓挫、高低快慢來把課文讀得有聲有色就更好了。

  (別人讀書存在的問題也極有可能就是自己的問題,在發現問題之后,再有意識地練讀,能較迅速地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而語感較佳、語文閱讀能力較強的同學,則可以向著第二個目標------繪聲繪色努力。分層次的要求,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提升。)

  2、指名分節讀課文。

  提出聽的要求:一聽,聽有沒有做到正確、通順;二聽,聽哪里有高低快慢的變化,你欣賞怎樣讀?你認為應該怎么讀?

  ( 此時提出“二聽”的要求,在于引導學生邊聽邊品味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會文章詞句中蘊含的深意和感情,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3、結合各人讀書的情況,大家自由評議。

  在學生讀不出、品不出的時候,教師有意識地范讀,較夸張地強調某些字詞,引導學生品讀、體會。

  重點引導這幾句的讀和悟:

  (1)有位名叫雷奈克的醫生,看到許多病人痛苦地死地去,心里十分難過。

  (“十分難過”,學生能品味到雷奈克醫生的善良和作為一個醫生的職責。)

  (2)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

  (“如果......就......”是個新的關聯詞語,學生未能讀出來,教師范讀,引導學生理解,并運用這個詞來說幾句話。)

  (3)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他整日思索著。

  (“整日思索”體現了雷奈克強烈的責任感,非常盡職。)

  (4)通過木板,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

  (“!”表現了什么?這里面蘊含著的極度興奮和喜悅。)

  (5)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

  (兩個“!”,興奮,激動,喜悅,學生體會到了之后,就能讀好這個“啊”了。)

  (6)以后,雷奈克又發現空心木管聽診效果更好。

  (“又發現”說明了什么?這是老師有意識地提出來的。只是,課堂討論的時候,學生并不能理解,有的說因為筆記簿做的聽診器不便于揩帶,要改進;有的說筆記本不牢,不便于出診,等等。于是,暫時放一邊,說好等能夠復述課文之后,再來探討為什么要“又發現”。)

  (在引導理解上述句子時,隨機地組織學生有感情地讀文。有時一個詞,有時一句話,有時一段話。)

  {這里就下課了,第一課時暫結束。}

  四、復述課文。

  1、用8分鐘時間,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求能夠完整地復述課文;如果能夠繪聲繪色地復述,就更好了。

  (學生練習復述的時候,因為有時間限定,而且有兩個分層要求,都練得非常投入。在還有1分鐘的時候,請學生暫停,默想一下整篇課文的內容,想不起來的時候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說,這樣避免復述的時候學生像背課文一樣,想不起原句的時候只能愣在那兒的狀況,使學生能夠有差異體現。)

  2、指名復述。

  (一生較為熟練,但更多地像背書,少了復述的自如和投入;第二個學生復述得比較好,盡量用了課文中的句子,適當地加進了自己的理解,復述得有聲有色,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3、組織評議。

  4、反饋。

  (因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讓很多的人來復述。為了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也為了給復述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特用三個問題組織反饋。)

  (1)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2)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的?

  (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樣發明的?

  (三個問題之中,較有難度的是第三個問題。能較有條理地對這個問題作出解答,課文教學重點和難點也就解決了。因此特意請了一個學習水平較差的同學,。邊解答邊引導,特別強調“緊貼”一詞不能少, 以此一步一步帶動一批后面的學生理解課文;再請一個學習水平較好的同學,簡潔完整地講一下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發明的經過。)

  5、提升。

  (1)為什么雷奈克能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課文要通過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故事,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感悟道理。

  學生能從他仔細觀察、用心思考、勤于試驗來感悟。)

  (2)再來看這個“又發現”,這時,你能讀出什么?

  (此時,再結合上一節課的問題“又發現”進行引導,學生體會到了他永不滿足,不怕失敗的精神,經過反復嘗試,終于取得成功。)

  五、學習字詞

  1、雷奈克就是這樣一個仔細觀察、用心思考的人,正因為這樣,他取得了成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而他因此也被后人牢記于心。我們也要像他這樣,仔細觀察,用心思考,來學習本課的生字。

  2、先來看本課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有哪些。

  (學生找出文中的生字詞,并對有些詞適當組詞。)

  3、就這些詞語,用2分鐘時間準備,然后默寫。

  4、指名一男生一女生到小黑板默寫,其他同學自己默寫。

  5、校對,修改。

  (生字詞的教學,可以隨機地穿插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本篇課文的生字詞相對簡單,對學生的初讀課文并沒有多大困難,所以可以放在最后進行教學;如果生字詞相對較難,則可以在一開始就組織教學,然后再開始讀文,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id=1810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28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一篇記敘文,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篇科學故事,寫了醫生雷奈克從一次偶然的發現中受到啟發,通過反復試驗,發現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課文共4個自然段,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雷奈克看到許多病人痛苦死去,便整日思索如何及早發現人體內因疾病出現的異常變化。第二部分,寫雷奈克從兩個孩子蹺蹺板的游戲中受到啟發,用筆記簿卷成筒兒聽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內臟的聲音。第三部分,寫雷奈克不斷改進,終于發明了世界第一個聽診器。課文按發事情發展順序敘述,語言平淡、淺顯。

  就這樣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教學嗎?平淡的語言文字,平淡的教學思路,肯定不能很好地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

  經過認真研讀,我發現課文中有兩個關鍵詞:一是“難過”。正因為雷奈克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醫生,他看到許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才會十分難過。二、是“整日思索”。正因為他是一個把救死扶傷當作自己天職的醫生,才會整日思索,才會被兩個小孩玩蹺蹺板吸引住,并親自試驗,得到啟發,用筆記簿卷成筒兒病人內臟的聲音,才會發現用空心木管效果更好。

  對,就把這兩個詞作為課文教學的主線。于是,上課伊始,我就提出這樣的學習要求:“請你認真地讀一讀全文,你認為文中寫雷奈克醫生能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最重要的詞語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說?”

  學生認真讀了一遍課文后,大多找到了“難過”這個詞語。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想象雷奈克醫生看到病人死去時難過的心理,并指導朗讀好第一小節課文。

  對于第二個詞語,一開始學生并沒有找到,經過讀第二遍課文,才有學生發現的。接著,我讓學生再次讀課文,并對理由進行認真思考,最后進行交流。學生的交流的理由有三:正因為他整日思索,才會被孩子吸引,并且仔細觀察;正因為他整日思索,才會親自試驗;正因為整日思索,才會發現空心木管效果更好,繼續改進。

  就這樣,我和學生邊交流邊理解相關語句,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并結合文本特點進行語言訓練。不知不覺,一節課就過去了,教學任務也基本完成了。

  要上好一堂課,老師不但要認真鉆研教材,從整體上把握教材,還要根據課文特點設計教法,這樣的語文課才是一堂好的語文課。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 篇10

  【教材簡析】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一篇記敘文,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個科學故事。文中寫了一名叫雷奈克的醫生一次偶然的發現,從中受到啟示,通過反復的試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告訴我們只要平時善于觀察,肯動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雷奈克醫生看到病人痛苦的死去,便整日思索如何及早發現人體內因疾病出現的異常變化。第二自然段寫雷奈克從兩個孩子玩蹺蹺板的游戲中得到啟示,用小木棍聽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內臟的聲音。第三自然段寫雷奈克靠著這種小木棍為病人診斷。第四自然段寫雷奈克在實踐中不斷改進,終于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課文的語言平實、淺顯、流暢,從雷奈克在生活中發現難題,萌發解決難題的構思,到偶然的發現,最后通過反復的實驗終于獲得成果,敘述得有條有理、層次清晰。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默讀課文,能說說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

  4.通過閱讀課文內容,懂得任何發明都離不開觀察與實踐,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的習慣。

  【教學策略】

  1、質疑中激趣導學。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皮亞杰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確實,我們的教學理應順應孩子的需求與發展規律。教學伊始,通過出示的“聽診器”實物引出課題,學生自然想知道有關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內容,就會對所學的課文產生興趣,帶著解疑的愿望去閱讀,就提高了讀書、學習的針對性。

  3、閱讀對話中有效訓練。

  在感悟課文的同時,語文教學決不能忽略語文能力和思辯能力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不能空穴來風,找準生發點訓練,則能收到多種功效。在指導“如果……就……”造句時,抓住文中句子——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出示四句寫有“如果……就……”圍繞課文內容的填空,進行環環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養了思維能力,又進行了說話訓練。講述發明聽診器的過程也分兩個層次,先是初讀后的匯報,再是游戲體驗后的加入想象后的創造性的描述,能使認識更為深刻。

  【教學過程設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弄清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形狀。

  1.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邊讀邊思上面提出的問題。  

  2.檢查朗讀(采用輪讀的方式),根據朗讀的情況適時正音、正句,思:是誰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樣的?

  3.交流:

  ⑴是誰發明的?(板書:雷奈克,指讀、齊讀正音)

  ⑵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樣的?你能否畫一張簡圖來介紹?

  ①指名板畫,其余學生自畫。

  ②以書本內容為依據,討論是否正確,并指名介紹聽診器的形狀。(正形:喇叭狀)

  4.小結:能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認真閱讀的結果。

  ●從整體入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目的比較明確,能提高讀書的效率。同時,以一個問題的解決為例,讓學生明白,只要認真讀書,就一定能解決問題,增強了學習的信心。三年級的學生,感性認識還占上風,通過讀一讀,畫一畫,再介紹的方式,對第一個聽診器的外形有了了解,同時,也進一步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

  四、讀第一部分,弄清起因。

  1.指讀,思考原因。

  2.討論:

  出示: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

  ⑴理解:異常。

  ⑵用“如果……就……”練說話。

  ①如果內臟運動出現了異常,就—————————————————————。

  ②如果能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就—————————————————。

  ③如果能及時診斷,就—————————————————————————。

  ④如果能治療肺結核病,————————————————————————。

  3.齊讀第一自然段。

  ●語文教學中也要增強思辨能力的培養,此環節中,抓住一重點句為生發點,讓學生環環相扣地推理,領會了上下文之間的聯系,既培養了思維能力,又進行了說話訓練,收到了“一石二鳥”之功效。

  五、讀第二部分,弄清發明的經過。

  1.自讀,思發明的經過。

  2.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小組討論,大堂交流、評議。)

  3.同桌配合做游戲:一生用手指輕劃桌子,一生用耳朵緊貼課桌聽,親身感受。

  4.用“果然”說剛才的游戲。

  5.引讀第2-4節,并適時啟發想象:[雷奈克試了試,聲音果然沿著木板傳了過來。(想象:這時,他會想:——————)他高興極了,————-。他把小木棍的一頭————,另一頭——————。啊!——————(指導讀出驚喜。)(想象:這時,雷奈克————————)就這樣,————,然后————。以后,雷奈克又發現——————。于是,他————————,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6.復述發明的經過。

  ●體驗是少年兒童通過親身經歷和實踐活動獲得真實感受的過程,這種伴隨著豐富的情感活動的內心體驗是形成認識、轉化為行為的基礎。而且,體驗后,人的認識將更加深刻。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做游戲,得到體驗,對聽診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對雷奈克的高興有了感悟。此時,用“果然”造句,就水到渠成了。而引讀想象,則加深了對雷奈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勤于實踐,致力于醫學研究精神的體會。兩次講述發明的經過,第一次側重于講清經過的梗概,第二次,則側重于創造性的復述,有了質的飛躍。

  六、再讀,感悟雷奈克的精神,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用喜歡的方式再次讀文,說說讀了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2.交流,體會、學習雷奈克愛觀察,肯動腦,愛百姓,愛事業的精神。

  3.小結:任何的發明創造都不是偶然的,都需要不懈地觀察與研究。小朋友只要勤于觀察、研究,就會有收獲。

  ●由部分再回歸到整體,讓學生再次走進課文,通過“想說些什么?”這個開放性的問題的交流,能使學生對雷奈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勤于實踐、致力于醫學研究的精神有更清晰、更深刻的感悟,激發了立志向雷奈克學習的愿望,情感得以升華。

  八、作業:

  1.抄寫詞語。

  2.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把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講給父母聽,請他們評分。

  4.搜集、閱讀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

  ●這四個作業的設計有基礎,有深層,有書面,有口頭,形式多樣,能從聽、說、讀、寫諸方面考慮,達到鞏固、擴充的目的。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 篇11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反思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篇科學故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善于觀察,肯動腦筋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

  教學這篇課文我按照故事發展的原因、經過、結果讓孩子自行地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內容進行自學,再有選擇地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話去概括各部分的內容,跟著教師相機進行指導理解重點詞句,最后讓學生思考學習課文后帶給自己的啟示。

  一、直奔重點,整體把握。

  如《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這篇課文,學習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是本文的重點。在精讀課文時,我帶領學生直奔第二自然段,以各種形式的朗讀后讓孩子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大部分孩子只是看著課文讀句子,課堂也因此顯得沒有什么生氣,冷卻了許多。盡管這樣,我沒有放棄,心想一定要會有孩子能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來,于是鼓勵孩子們再用心思考,終于兩個孩子的回答打開了僵局。平時不愛發言的敏玲答道:“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是有一天,他緩步從一個公園經過時突然被兩個男孩玩蹺蹺板所吸引,于是停下來觀察,發現了辦法,做成聽診器;另一個期待能發言的健坤答道:“我認為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是這樣的,他在公園緩步走過時受兩個男孩玩蹺蹺板的影響后馬上回到醫院進行試驗做成聽診器的。”其他孩子聽了以后不由得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二、挖掘空白處,讓孩子想象說話。

  第二自然段的“他高興極了,馬上跑回醫院。”,我讓孩子展開想象,說說此時的雷奈克一路上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然后在孩子們想象說話的基礎上指導朗讀。

  三、順藤摸瓜,自主悟理。

  學習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雖然花了近半節課時間,但我覺得還是值得的。在這樣的基礎上,后面兩個自然段的學習也非常順暢。學習完全文,我引導孩子說說雷奈克是個怎樣的人時,很多孩子都爭先恐后地搶著回答,有的說雷奈克是個負責任的人;有的說他是個善于思考的人;有的說他是個愛動腦的人,有的說他是個喜歡改進的人,聽到孩子們的回答如此的精彩,我趁機將他們的答案揉合成一句話。此舉讓孩子們真切地明白自己應該怎樣對待學習。

  由部分再回歸到整體,讓學生再次走進課文,通過“說說雷奈克是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的交流,能使學生對雷奈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勤于實踐、致力于醫學研究的精神有更清晰、更深刻的感悟,激發了立志向雷奈克學習的愿望,情感得以升華。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反思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一篇記敘文,課文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篇科學故事。文中寫了一名叫雷奈克的醫生一次偶然的發現,從中受到啟發,通過反復實驗,發明了世界上地一個聽診器。告訴我們只要平時善于觀察,肯動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在本課教育中,我主要抓好想象、實踐、感受三個方面。

  一、想象。課前,預習對于我們班的學生來說,已經養成了習慣,預習時,我要求學生邊預習邊思考以下問題: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他是誰?他為什么要發明聽診器?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子的?是什么東西做的?它有什么功能?等等。大部分學生就通過預習課文,理出主要內容,理清了文章脈絡,后面的學習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實踐。課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到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過程,我讓學生進行了較多的實驗,比如講到兩個男孩玩蹺蹺板游戲時,我依次請了三個學生上臺,分別嘗試了耳朵貼講臺與不貼講臺所聽到的我劃講臺的聲音的差異,繼而讓同桌合作在座位上完成這個實驗。比如當講到雷奈克把筆記簿卷成筒兒,清晰地聽到病人的呼吸聲、心跳聲時,我又讓學生同桌合作,先不用紙筒兒,把耳朵直接貼同桌胸腔,再用紙筒兒貼胸腔聽呼吸聲和心跳聲,學生們很興奮。

  三、感受。課后,我布置同學們寫一篇日記“做試驗”,要求將做試驗的過程中,感受到的耳朵緊貼的明顯效果,感受到的呼吸聲和心跳聲,感受到的紙筒兒的魔力等感受寫下來。再找一找有關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讀一讀。寫日記的過程是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過程,也是學習課文之后的升華,有利于積累運用文本語言。而讀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則是有目的的培養學生讀好書。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課文是科學故事,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讓學生明白只要我們平時善于觀察,肯動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

  `在教學時先從題目入手,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好好權衡一下,你覺得哪個詞語最吸引你的眼球?”大家一致得出是“第一個”,并說出了道理,因為聽診器我們并不陌生,已經很普及,但最先發明的人應該是最了不起的,在探究下,我們進一步讀好課題,此時問學生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會對聽診器是誰發明的很感興趣,第一個聽診器是怎么想起來發明的呢?會是什么樣子?這些有價值問題的產生更有利于學生深入學好課文。

  在組織學生精心學課文時,著重引導學生自己弄清聽診器發明的經過,并學會自己從中獲得的啟發。

  第一自然段交代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起因。抓住人物的內心世界,找出相關詞句,透過內心活動,讓學生說說是什么樣的雷奈克,基于對雷奈克的了解,學生才明白他為了治療病人潛心研究“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

  第二自然讀是全文的重點,講述了受孩子玩蹺蹺板的啟示,雷奈克做出聽診器的雛形。課文除了對雷奈克成功地聽見病人心跳后的喜悅進行描寫外,對雷奈克發現過程中的語言、行為以及內心活動都沒有很具體的描寫,這留給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知道學生在閱讀時采取讀中感悟、讀中想象的策略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 篇12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一篇記敘文,課文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篇科學故事。文中寫了一名叫雷奈克的醫生一次偶然的發現,從中受到啟發,通過反復實驗,發明了世界上地一個聽診器。告訴我們只要平時善于觀察,肯動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抓住課前質疑,課中實踐,課外延伸的教學步驟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出文本。

  課伊始,先板書課題,指名說說見過的聽診器是什么樣子的。再讀課題質疑。學生們提的問題有: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是什么樣子的?是什么東西做的?是怎么發明的?問題直奔主題,自然進入新課的教學。

  課中,學習課文第二段,講的是雷奈克從兩個孩子玩蹺蹺板的游戲中得到啟示,用小木棍聽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內臟的聲音。這是本文的重點段落。教學這一段先讀課文,再指復述,接著演一演,說一說雷奈克會怎么想,怎么做,體會雷奈克整日思索著“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這種致力于醫學研究的盡職精神。

  接著,我讓學生也來學習課文做個試驗,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同桌一人耳朵緊貼桌子一頭,另一人在桌子另一頭用筆劃著桌子。那么在一頭的同學就能聽到了響亮清楚的劃桌子聲。如此同桌互聽。第二個試驗是將紙卷成筒兒,一頭靠著同桌的胸腔,一有關當局湊近自己的耳朵,聽對方的呼吸聲、心跳聲。由于試驗時做得不夠嚴密,紙筒會露風,而且班上并不是十分安靜,所以聽到的大多是轟隆隆的空氣聲。也有同學聽到了咚咚咚的心跳聲。實踐給學生們帶來了一個驚喜,一個發現和一次體驗,增強對課文的理解。他們有了實踐發現后非常興奮,對聽診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對雷奈克的高興有了感悟。

  課后,我布置同學們寫一篇日記“做試驗”,要求將做試驗的過程感受寫下來。再找一找有關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讀一讀。寫日記的過程是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過程,也是學習課文之后的升華,有利于積累運用文本語言。而讀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則是有目的的培養學生讀好書。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 篇13

  這是一篇介紹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發明經過的科學故事,文章寫一名叫雷奈克的醫生從生活中的一個偶然發現中受到啟發,通過反復試驗,最終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從而說明任何發明創造都來源于實踐的道理。

  教學中,我重點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在讀中學習和積累語言;二是弄清聽診器發明的過程。重點抓住第二自然段進行指導朗讀,感悟,最后進行寫字指導,造句練習,說話練習和實踐活動。這樣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同學們都能復述課文,還有很多學生說起自己的小發明還很頭頭是道呢!

  教學這一課,感覺將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主要是教學每一自然段所用的方法不同,側重點也不同,同時設計的練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多種形式的教學讓學生處于思維變化的過程中,學生不知道下一步老師會怎么安排學習,充滿了期待,自然常常開小差的學生也能較持久地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同時每種設計緊緊圍繞語文的訓練進行,每一步學習都要求讓學生動動手,動動腦,動動口。學生想開小差都沒時間。可見,在今后的教學中,學習設計十分重要。要變單一的幾人對話為全體學生的綜合運動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 篇1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默讀課文,復述雷奈克醫生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經過。

  4、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從小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長大為人類造福的志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出示實物,誘發學習興趣

  1、出示聽診器并板書:聽診器。領讀“聽診(zhen)器(qi)”。講:“聽診器”就是俗說的“聽筒”。醫生靠它從人的體表聽取體內的聲音來檢查胸部和腹部的情況。

  2、再板書:世界上第一個。提問:加上這幾個字,又看到現在的聽診器,你們想提出什么問題?

  (估計提出下列問題:(1)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子?(2)是誰發明的?(3)他是怎樣發明的?)

  3、板書:雷奈克。教生字:“克”(ke),領讀。

  簡介雷奈克醫生:法國醫師。他不僅創制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而且在臨床診斷方面采用聽診法,描述胸部疾病的許多體征,改革了對這些疾病的研究方法。他還在肺結核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績。

  4、讓我們認真研究課文,弄懂大家剛才提出的一些問題。

  二、補讀指導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生字詞有:肺結核、疾病、內臟、思索。

  領讀后,教者講:

  內臟(zang):人或動物胸腔和腹腔內器官的統稱。包括心、肺、胃、肝、脾、腎、腸等。

  肺(fei)結核(he):慢性的傳染病,癥狀是低熱,夜間盜汗,咳嗽,多痰,消瘦,有時咯血。俗稱癆病。

  2、默讀第二自然段,學生提出生字詞:蹺蹺板、一枚、鐵釘、沿著、木棍、靠、湊、胸腔。

  領讀后,問:哪些詞語的意思不需要老師講?

  (不必老師講的:蹺蹺板、一枚、鐵釘、沿著、木棍、靠、湊)

  教者講:胸腔:(指著人體具體部位,大略地講)體腔的一部分,是胸骨、胸椎和肋骨圍成的空腔,上部跟頸相連,下部有橫膈膜和腹腔隔開。心、肺等器官都在胸腔內部。

  3、輕聲讀第三、四自然段,畫出生字詞:分析、效果、喇叭狀。

  (1)教者聯系課文內容講:

  分析:根據了解到的病人的情況研究,找出病根所在。效果:(用空心木管聽診)產生的結果。

  (2)聯系插圖講:喇叭狀——像喇叭的樣子。

  4、集中揭示生字詞。聽診器雷奈克思索木棍分析肺結核喇叭狀沿著效果胸腔蹺蹺板疾病內臟一枚

  (1)領讀,對讀,指名讀,相機正音。

  (2)討論:怎樣記住生字字形?

  ①熟字換偏旁:

  核:“該、孩”去掉左偏旁加上“木”字旁。

  狀:“壯”字去掉“士”,換上“犬”。或“伏”字去掉“亻”旁換上“丬”。

  效:“郊”字去掉“阝”,換上“攵”。棍:“混”字去掉“氵”,換上“木”。

  沿:“船”字去掉“舟”,換上“氵”。索:“素”字去掉上面的換上“十”加

  ②部件法:

  析:記住“木”和“斤”;克:記住“十”、“兄”,或“古”、“兒”。

  ③歌訣法:診,左邊“讠”字旁,右邊“人”三撇(彡)。

  (3)教者提醒:肺,左邊是“月”字旁,右邊是“巿”(fu),四筆寫成,筆順是:橫、豎、橫折鉤、豎。

  三、寫字指導特別提醒:

  1、“郊、析、核、棍”等左右結構的字,寫時要讓右:“交”和“木”做偏旁時,“捺”都要改為“點”,以保證整個字寫起來緊湊。

  2、肺,左右結構。右邊部分“巿”的第一筆是橫。

  3、沿,右上方的第二筆是橫折折,沒有鉤。

  五、作業

  1、用鋼筆描紅。2、課后習題3:讀一讀,再抄寫。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思索木棍分析效果形狀肺結核

  2、寫出帶下列偏旁的字。

  木讠月氵

  二、精讀訓練

  1、自由讀課文,你認為文中寫雷奈克醫生能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最重要的詞語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說?(留給學生充分讀書、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不妨開展爭論,最后教者可以用商量的口吻歸納本文最重要的一個詞語是“整日思索”)

  可能有下列幾種情況:

  (1)難過:這個詞表現了雷奈克作為一個醫生,把救死扶傷當做自己的天職,看到許多肺結核病人痛苦地死去時的心情。這種心情是他能發明聽診器的動力。

  (2)整日思索:雷奈克所以能發明聽診器,是他不斷思考的結思。正因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看到兩個男孩在蹺蹺板上玩游戲,他就能留心觀察;正因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試驗;正因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發現空心木管聽診效果更好,繼續改進。

  (3)吸引:因為有了男孩做游戲的“吸引”,他才會去聽、去試驗。

  (4)又發現:雷奈克醫生不滿足現狀,繼續研究,繼續改進,才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2、結合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第一自然段中,“難過”要讀得低沉,“整日思索”要讀重音,速度較慢。

  (2)第二自然段。

  出示下面兩組句子,讀一讀,看看區別在哪里。

  原來,通過木板,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

  原來,通過木板,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

  (上句句末用的是感嘆號,下一句用的是句號。讀上一句要讀出高興的語氣)

  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

  (讀上一句,要把兩個感嘆號所表達的激動、興奮的語氣讀出來)

  3、默讀課文,說說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

  (1)討論:雷奈克發明聽診器分哪幾個階段?(板書:難過——思索——啟示——試試——又發現)

  (2)輕聲讀兩個男孩玩蹺蹺板的情節,回憶并口述,同座對說。(3)復述雷奈克試驗的情況。

  (4)看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么?(雷奈克用喇叭狀的空心木管靠著病人的胸腔仔細聽)

  (5)指名復述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

  4、讀讀下面的句子,并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1)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

  (2)通過木板,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雷奈克試了試,聲音果然沿著木板傳了過來。

  指名讀句子,想一想帶點的詞語在什么情況下用,討論后教者小結:

  ①“如果”是假設某種情況成為現實,“就”是產生的結果。②“果然”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預料的相符。

  三、作業

  1、練習用“如果……就……”、“果然”造句。2、復述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

  3、搜集發明家的小故事,開個小型故事會。

  附板書:1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思索——啟示——發現——做成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 篇15

  【教材簡析】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一篇記敘文,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個科學故事。文中寫了一名叫雷奈克的醫生一次偶然的發現,從中受到啟示,通過反復的試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告訴我們只要平時善于觀察,肯動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雷奈克醫生看到病人痛苦的死去,便整日思索如何及早發現人體內因疾病出現的異常變化。第二自然段寫雷奈克從兩個孩子玩蹺蹺板的游戲中得到啟示,用小木棍聽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內臟的聲音。第三自然段寫雷奈克靠著這種小木棍為病人診斷。第四自然段寫雷奈克在實踐中不斷改進,終于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課文的語言平實、淺顯、流暢,從雷奈克在生活中發現難題,萌發解決難題的構思,到偶然的發現,最后通過反復的實驗終于獲得成果,敘述得有條有理、層次清晰。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默讀課文,能說說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

  4.通過閱讀課文內容,懂得任何發明都離不開觀察與實踐,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讀文,能說說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懂得任何發明都離不開觀察與實踐,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的習慣。

  2.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三、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學生準備畫筆、白紙。

  【教學策略】

  1、 質疑中激趣導學。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皮亞杰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確實,我們的教學理應順應孩子的需求與發展規律。教學伊始,通過出示的“聽診器”實物引出課題,學生自然想知道有關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內容,就會對所學的課文產生興趣,帶著解疑的愿望去閱讀,就提高了讀書、學習的針對性。

  2、層次閱讀中深入對話。

  閱讀教學應在語言文字中走幾個來回,應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領。在閱讀解疑后,安排再讀課文,結合課文說說自己的感受、想法,能使學生再次走進了課文,走進了主人公,同時,通過交流又獲得了情感的釋放。

  3、閱讀對話中有效訓練。

  在感悟課文的同時,語文教學決不能忽略語文能力和思辯能力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不能空穴來風,找準生發點訓練,則能收到多種功效。在指導“如果……就……” 造句時,抓住文中句子——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出示四句寫有“如果……就……”圍繞課文內容的填空,進行環環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養了思維能力,又進行了說話訓練。講述發明聽診器的過程也分兩個層次,先是初讀后的匯報,再是游戲體驗后的加入想象后的創造性的描述,能使認識更為深刻。

  【教學過程設計】

  一、實物揭題,導入新課。

  1. 出示實物,問:這是什么?

  邊板書:聽診器,邊問:誰能為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對它的了解?

  2. 引導質疑:看到這聽診器,你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可能會問: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樣的?為什么會發明?怎樣發明的?……根據學生質疑情況板書:世界上第一個,及問題)

  3.揭題,讀題。教師過渡:這篇課文就是講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發明的經過,認真讀這一課,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以實物揭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聽診器的了解,喚起學生對聽診器的感性認識,明白它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為學習后文作鋪墊。然后再以實物質疑,學生自然會對“誰發明了聽診器”、“聽診器的發明過程”等產生好奇,從而激發了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弄清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形狀。

  1.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邊讀邊思上面提出的問題。

  2.檢查朗讀(采用輪讀的方式),根據朗讀的情況適時正音、正句,思:是誰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樣的?

  3. 交流:

  ⑴ 是誰發明的?(板書:雷奈克,指讀、齊讀正音)

  ⑵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樣的?你能否畫一張簡圖來介紹?

  ① 指名板畫,其余學生自畫。

  ② 以書本內容為依據,討論是否正確,并指名介紹聽診器的形狀。(正形:喇叭狀)

  4.小結:能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認真閱讀的結果。

  ● 從整體入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目的比較明確,能提高讀書的效率。同時,以一個問題的解決為例,讓學生明白,只要認真讀書,就一定能解決問題,增強了學習的信心。三年級的學生,感性認識還占上風,通過讀一讀,畫一畫,再介紹的方式,對第一個聽診器的外形有了了解,同時,也進一步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

  三、再讀課文,理清段落。

  1.默讀,思:為什么要發明?怎樣發明的?分別是課文哪些段落的內容?

  2.交流,弄清這些內容相應的段落。

  3.小結課文的先后內容。

  ●《課標》指出:中年級的學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找出內容相應的段落,能增強讀書的針對性,而教師適時的小結,又暗示了課文的條理清晰,敘述清楚。常此以往,對學生的習作有潛移默化之作用。

  四、讀第一部分,弄清起因。

  1.指讀,思考原因。

  2.討論:

  出示: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

  ⑴理解:異常。

  ⑵用“如果……就……”練說話,。

  ①如果內臟運動出現了異常,就—————————————————————。

  ②如果能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就—————————————————。

  ③如果能及時診斷,就—————————————————————————。

  ④如果能治療肺結核病,————————————————————————。

  3.齊讀第一自然段。

  ●語文教學中也要增強思辨能力的培養,此環節中,抓住一重點句為生發點,讓學生環環相扣地推理,領會了上下文之間的聯系,既培養了思維能力,又進行了說話訓練,收到了“一石二鳥”之功效。

  五、讀第二部分,弄清發明的經過。

  1.自讀,思發明的經過。

  2.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小組討論,大堂交流、評議。)

  3.同桌配合做游戲:一生用手指輕劃桌子,一生用耳朵緊貼課桌聽,親身感受。

  4.用“果然”說剛才的游戲。

  5.引讀第2-4節,并適時啟發想象:[雷奈克試了試,聲音果然沿著木板傳了過來。(想象:這時,他會想:——————)他高興極了,————-。他把小木棍的一頭————,另一頭——————。啊!——————(指導讀出驚喜。)(想象:這時,雷奈克————————)就這樣,————,然后————。以后,雷奈克又發現——————。于是,他————————,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6.復述發明的經過。

  ● 體驗是少年兒童通過親身經歷和實踐活動獲得真實感受的過程,這種伴隨著豐富的情感活動的內心體驗是形成認識、轉化為行為的基礎。而且,體驗后,人的認識將更加深刻。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做游戲,得到體驗,對聽診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對雷奈克的高興有了感悟。此時,用“果然”造句,就水到渠成了。而引讀想象,則加深了對雷奈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勤于實踐,致力于醫學研究精神的體會。兩次講述發明的經過,第一次側重于講清經過的梗概,第二次,則側重于創造性的復述,有了質的飛躍。

  六、再讀,感悟雷奈克的精神,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用喜歡的方式再次讀文,說說讀了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2.交流,體會、學習雷奈克愛觀察,肯動腦,愛百姓,愛事業的精神。

  3.小結:任何的發明創造都不是偶然的,都需要不懈地觀察與研究。小朋友只要勤于觀察、研究,就會有收獲。

  ●由部分再回歸到整體,讓學生再次走進課文,通過“想說些什么?”這個開放性的問題的交流,能使學生對雷奈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勤于實踐、致力于醫學研究的精神有更清晰、更深刻的感悟,激發了立志向雷奈克學習的愿望,情感得以升華。

  七、教學生字詞。

  1.指讀。

  2.限時默記。

  3.交流記字方法,個別正形:狀、診、肺

  4. 觀察田字格中的字形,注意占位的特點。

  ●限時學習、限時記憶能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學中安排學生限時記字,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也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八、作業:

  1.抄寫詞語。

  2.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把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講給父母聽,請他們評分。

  4.搜集、閱讀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

  ●這四個作業的設計有基礎,有深層,有書面,有口頭,形式多樣,能從聽、說、讀、寫諸方面考慮,達到鞏固、擴充的目的。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 篇16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9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默讀課文,復述雷奈克醫生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經過。

  4、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從小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長大為人類造福的志趣。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思索木棍分析效果形狀肺結核

  2、寫出帶下列偏旁的字。

  木(  ) 讠(  ) 月(  ) 氵(  )

  二、精讀訓練

  1、自由讀課文,你認為文中寫雷奈克醫生能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最重要的詞語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說?(留給學生充分讀書、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不妨開展爭論,最后教者可以用商量的口吻歸納本文最重要的一個詞語是“整日思索”)

  可能有下列幾種情況:

  (1)難過:這個詞表現了雷奈克作為一個醫生,把救死扶傷當做自己的天職,看到許多肺結核病人痛苦地死去時的心情。這種心情是他能發明聽診器的動力。

  (2)整日思索:雷奈克所以能發明聽診器,是他不斷思考的結思。正因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看到兩個男孩在蹺蹺板上玩游戲,他就能留心觀察;正因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試驗;正因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發現空心木管聽診效果更好,繼續改進。

  (3)吸引:因為有了男孩做游戲的“吸引”,他才會去聽、去試驗。

  (4)又發現:雷奈克醫生不滿足現狀,繼續研究,繼續改進,才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2、結合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第一自然段中,“難過”要讀得低沉,“整日思索”要讀重音,速度較慢。

  (2)第二自然段。

  出示下面兩組句子,讀一讀,看看區別在哪里。

  原來,通過木板,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

  原來,通過木板,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

  (上句句末用的是感嘆號,下一句用的是句號。讀上一句要讀出高興的語氣)

  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

  (讀上一句,要把兩個感嘆號所表達的激動、興奮的語氣讀出來)

  3、默讀課文,說說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

  (1)討論:雷奈克發明聽診器分哪幾個階段?(板書:難過——思索——啟示——試試——又發現)

  (2)輕聲讀兩個男孩玩蹺蹺板的情節,回憶并口述,同座對說。(3)復述雷奈克試驗的情況。

  (4)看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么?(雷奈克用喇叭狀的空心木管靠著病人的胸腔仔細聽)

  (5)指名復述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

  4、讀讀下面的句子,并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1)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

  (2)通過木板,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雷奈克試了試,聲音果然沿著木板傳了過來。

  指名讀句子,想一想帶點的詞語在什么情況下用,討論后教者小結:

  ①“如果”是假設某種情況成為現實,“就”是產生的結果。②“果然”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預料的相符。

  三、作業

  1、練習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復述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

  3、搜集發明家的小故事,開個小型故事會。

  附板書:        13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思索——啟示——發現——做成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通用16篇) 相關內容:
  • 《路旁的橡樹》原創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筑路工人和工程師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 《月球之謎》作業設計(精選16篇)

    一、讀拼音,寫詞語。sa luo gu ji xuan gua ceng jing deng shan ( ) ( ) ( ) ( ) ( )shui zao ao mi nu li ye mu jiang lin( ) ( ) ( ) ( )二、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

  • 《少年王勃》教學案例(精選12篇)

    教學片斷1:師:文中的哪幾個詞直接寫出了王勃的才華?生: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師出示這兩個詞)師:這兩個詞是什么意思??生:文思如泉是說寫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樣汩汩流出。生:筆走如飛是說寫文章的時候下筆很快,像飛一樣。...

  • 《花鐘》練習(通用15篇)

    a組 基礎知識一、我能把字寫漂亮(看拼音,寫詞語)。(12分)zhēnɡ q du yn sū xǐnɡ( ) ( )fēn fānɡ m rn shī d( ) ( )二、一錘定音(在加點字正確讀音后畫)。...

  • 放飛蜻蜓(通用15篇)

    文本解讀:本文是一篇記事的文章,通過講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朋友,并放飛蜻蜓的故事,教育學生要愛護有益的動物,激發學生探求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

  • 30日月潭的傳說(通用14篇)

    21、日月潭的傳說(第二課時)木瀆第五小學 施英教學目標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復述課文。2、體會在句中補充相關內容可以將句子的意思表達得更加清楚。3、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敬重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 《美麗的南沙群島》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2份(精選12篇)

    一、檢查復習1.上節課我們讀了《美麗的南沙群島》這篇課文,你們知道些什么?2.這節課請同學們放慢腳步,邊讀邊想象,細細欣賞那藍色寶庫般迷人的海島。二、精讀感悟1.傳說中的南沙群島是什么樣的?2.指名讀第1自然段。...

  • 有關《雪兒》課后練習題的思考(通用14篇)

    《雪兒》一課講述了“我”為受傷的雪兒療傷并精心照料它,直到讓它飛上藍天的事,表現了“我”愛護鳥類的美好感情,也流露了“我”對自由生活的的熱愛和向往。...

  • 三年級下語文《絕句》教案(精選16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之三佚名 學習目標: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 | 性8sex8春暖花开亚洲地址 |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的观看方式 | 玖玖在线精品 | 91麻豆精品久久久久蜜臀 | 欧美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 av网页版| 91av色|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精品推荐 | 亚洲品质自拍视频 | 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a片 一人之下在线免费观看 | a级黄色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视频 |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网中文 | 97中文字幕第十二页 |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 亚洲品质自拍视频 |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夜夜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 久久99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ⅴ 91视频最新地址 | 免费av影片 |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三区 | 欧美美女一区二区 | 色婷婷狠狠18禁久久yyy☆ | 91精品国产?合久久久欧美 | 爆乳美乳无码敏感乳在线播放 |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 | 亚洲熟妇无码AV不卡在线 |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网站 |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 成人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 日韩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 黄色成年人网站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婷婷 | 66av99精品福利视频在线 | 成人网视频在线观看 | 龙珠z免费观看国语版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