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教學教案(通用3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教案 篇1
三年級西師版《小讀者》語文原文
我讀著像春花船的一封封讀者來信,心里像灌了蜜似的,甜絲絲的。作為一個少年讀物的編輯,的幸福莫過于聽到少年讀者對刊物的贊美啦!
忽然門外傳來輕輕的敲門聲,我開門一看,頓時愣住了:站在我面前的是一個扎著蝴蝶結的小姑娘,年紀不過八、九歲。
“你找誰?”我詫異地問。
小姑娘撲閃著一雙明亮的眼睛,望著辦公桌上堆積如山的稿件,說:“您是編輯叔叔嗎?”我點點頭。“我是來提意見的。”小姑娘從書包里掏出我們最近出版的一期雜志,一本正經地說:“這里面有兩個字錯了。”
“是嗎?”我將信將疑。
“是的,我查過華字典啦!”小姑娘抬頭看了我一眼,像背書似的說,“11頁第9行,‘藍天’的‘藍’,應該是‘藍色’的‘藍’字,這里寫成‘蘭花’的‘蘭’字;還有,70頁第3行,把‘包公’寫成了‘包么’,嘻嘻,誰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尷尬的臉色,她不再說下去了。
我仔細核對了一下原文,果然是我們錯了,頓時,臉上火辣辣的。
小姑娘見我不說話,臉上顯出不安的神情,小聲地問我:“叔叔,我提得對嗎?”
“對,對!謝謝!”我望著小姑娘紅撲撲的臉蛋,笑著問,“你叫什么名字?在哪兒上學?”
小姑娘回答:“我叫李真真,在春風小學上三年級。”
從春風小學到我們編輯部來回要走幾千米的路。我說:“你就為了兩個錯別字,特意跑一趟?”
“嗯,”小姑娘十分認真地說,“你們編的雜志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老師說,朋友有了錯誤,要及時幫助他改正。”
望著小姑娘漸漸遠去的背影和那跳動著的蝴蝶結,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我想,作為少年讀物的編輯,要時時刻刻想到千千萬萬的小讀者,他們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啊!
三年級語文《小讀者》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語。
2、朗讀課文,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通過文中重點詞句的品讀,體會小姑娘純真、一絲不茍的美好形象。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感受小姑娘認真負責的美好形象。
教學難點:為什么說千千萬萬的小讀者是編輯叔叔的良師益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切入
1、出示“小讀者”“編輯”這兩個詞語,讀一讀,說說什么是讀者和編輯。
2、揭示課題。
3、圍繞課題質疑。
二、初讀感知內容并識字
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生字新詞檢測。重點注意:“您”和“你”的區別;“及”和“級”的區別。
3、再次默讀全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學生交流,教師注意指導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隨機板書以下內容:小姑娘、編輯、兩個錯別字。
5、課文中的小姑娘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品讀體會小姑娘的可愛
1、外貌的可愛。
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寫小姑娘外貌的詞句。
學生交流朗讀以下詞句,體會小姑娘的可愛:扎著蝴蝶結,年紀不過八、九歲,撲閃著一雙明亮的眼睛,臉蛋紅撲撲的。
2、找出寫小姑娘神情和語言的詞句。
3、放聲朗讀這些詞句,指名讀,隨機點撥說話人在話語中表達的感情。
4、學生默讀這些詞句,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
5、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隨機點撥。重點注意以下語句:
(1)“你是編輯叔叔嗎?”“我是來提意見的。”小姑娘從書包里掏出我們最近出版的一期雜志,一本正經地說,“這里有兩個字錯了。”
(2)“是的,我查過字典啦!”小姑娘抬頭看了我一眼,像背書似的說,“11頁……誰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尷尬的臉色,她不再說下去了。
從這段話中知道些什么呢?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為了這兩個錯別字下了工夫,不但查字典還要把錯誤的地方記熟,小姑娘活潑又善解人意等)想象當時的情景讀好這一段話。
(3)“嗯,”小姑娘十分認真地說,“你們編的雜志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老師說,朋友有了錯誤,要及時幫助她改正。”
從這一段話體會到些什么?(愛讀書、真誠地幫助朋友)啟發學生思考從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時幫助朋友改正錯誤?——為了兩個錯別字特意跑一趟,來回要走幾千米的路。從這里體會到了什么?(真誠,一絲不茍)隨機板書“來回幾千米”。
6、讀課文,再說說小姑娘給自己留下怎樣的印象。
四、品讀體會編輯的心情
1、默讀課文,找出寫編輯叔叔的心情、神情變化的詞語。
2、交流后出示以下詞語:甜絲絲的、愣住了、詫異、將信將疑、尷尬、火辣辣、笑著問、久久難以平靜。
3、讀課文,抓住這些詞語進行體會。
4、討論:編輯叔叔為什么心里甜絲絲的?引導學生讀好第1段。
后來編輯叔叔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他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想,作為少年讀物的編輯,要時時刻刻想到千千萬萬的小讀者,他們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啊!”從時時刻刻和千千萬萬體會到什么?“怎樣的人才被稱為良師益友呢?”為什么說千千萬萬的小讀者是編輯的良師益友?(啟發學生從兩個方面來談:小讀者提出意見和建議,讓編輯們辦的雜志更完美;小讀者的夸獎和感謝,讓編輯的工作更快樂讓編輯充滿信心)
五、完成作業
1、分角色根據提示語朗讀課文。
2、識記本課生字新詞。
區別形近字:蜜、密;稿、搞;極、級;淘、掏
3、書寫生字。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語。
三年級語文《小讀者》教學反思
在《小讀者》這篇文章里,介紹了一位普通的小學生——李真真,發現自己喜歡的少年讀物里有兩個錯別字,便不辭辛勞地跑了許多路,去向雜志編輯叔叔提出來,充分體現了她對朋友認真負責,對事情認真負責的態度,值得同年齡孩子學習。
作者在描寫李真真時,通過神態表情語言動作的渲染,形象地表現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小姑娘“撲閃著一雙明亮的眼睛”,“一本正經地”,“像背書似的說”……生動貼切地表現出她的天真、靦腆、謙虛、執著,對于處于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來說,有著大體相同的心理特征,非常能夠吸引學生。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放手讓學生邊讀邊體會。
在教學2—11節時,我先讓學生讀讀課文,劃出描寫李真真的語句,找出描寫人物神態和動作的詞語,選擇其中一句,細細品味,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互相交流一下。通過認真研讀,有的學生說:“我看到李真真是個真誠的孩子,我是從悄悄地掏、不安、小聲、低頭這些詞中看出來的。她向朋友提出錯誤時是十分真誠的,毫無洋洋得意之感。她的心靈晶瑩純潔,像冬天的雪,潔白無瑕。”有的說:“我看到李真真是個對朋友認真負責的孩子,我是從一本正經、像背書似的、十分認真看出李真真把發現錯別字當一回事,認真指出朋友的錯誤。”還有的說:“李真真是個很尊重人的孩子,當她看到編輯叔叔尷尬的臉色時,就不說下去了,悄悄地從書包里掏出一本《新華字典》,擱在他的辦公桌上,你看她,多體貼他人啊。”
學生的理解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沒想到他們是那么的細心。其實也在情理之中,給了他們想象的自由,就像脫去束縛的翅膀,可以飛得更遠。就是這樣一種同中有異,相同的心理特征表現在每一個學生的身上總是帶有個人的色彩。這種個人的特點就構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個別差異。
三年級語文教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說明事物特點的幾種方法。
2.認識說明文中運用準確語言的重要性。
3.初步了解說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與記敘文的區別。
教學重點
理解本文準確用詞的特色。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設計建造了有名的錢塘江大橋,五十年代又參加設計了規模更大的武漢長江大橋。他對石拱橋是這樣評價的:石拱橋是我國傳統橋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趙州橋和盧溝橋是我國"千萬座石拱橋中杰出代表之作"。這篇說明文《中國石拱橋》就具體地為我們介紹這兩座著名的大橋以及有關的知識。
二、教讀課文
指名讀課文第一、二、三、四段。
出示小黑板,根據小黑板所填的前兩項內容,共同訂正。指名讀課文第五段,利用小黑板示范,引導填寫趙州橋的第三項("結構特點")的內容。分散讀第六段,示范,5;導填寫關于盧溝橋的第三項("結構特點’勺的內容。提示:第五、第六段里,除了介紹兩座石拱橋的結構似外,有哪些關于外形方面的介紹的句子?學生看課文回答,明確:第五段有"拱上加橋,……美觀",有"全橋……飲澗";第六段有"每個柱頭上……惟妙惟肖"。提示:這兩段以外,還有哪些?還有第一段的比喻,第七段的整段介紹。結論:由此可見,中國石拱橋本身的特點就是: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而盧溝橋還有它自己與眾不同的情況,范讀第八段,引導理解:盧溝橋的紀念意義和歷史事實。提問:中國石拱橋為什么能有光輝的成就呢?它的發展又是怎樣呢?分散讀第九、第十段,然后引導學會抓課文主要內容。第九段介紹成就的原因:"首先,……智慧","其次,……傳統","再其次,……石料"。第十段介紹發展的情況:這段中間四句,用事實證明,全班朗讀"解放后,……150 米"四個句子。
1.全文的層次:
(1)介紹石拱橋外形特點(用比喻)。
(2)總述石拱橋特點("不但外形優美,而且結構堅固")。
(3)引用古籍證明"我國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并點出將要介紹的事物的具體對象。(4)分述之一,從歷史、結構、外形的設計者全面介紹趙州橋。
(5)分"述之二,全面介紹盧溝橋:具體數字一結構(河堤沖毀,橋卻"從沒出過事")一形式("每個柱頭上……惟妙惟腎’)一贊語("世界上獨一無二‘勺一景點("盧溝曉月")一特有的紀念意義(在"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歷史上……")。
( 6)總說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
(7)綜述解放后我國石拱橋的成就和橋梁事業的新發展。全文層次分明,合理地采用了總一分一總的寫法。
《語文三年級下冊“盧溝橋”教學教案》摘要: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設計建造了有名的錢塘江大橋,五十年代又參加設計了規模更大的武漢長江大橋。他對石拱橋是這樣評價的:石拱橋是我國傳統橋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趙州橋和盧溝橋是我國"千萬...
三年級語文教學教案 篇3
本冊教材主體課文編排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第一篇是兒歌,第二篇是比較適中的文章,可以找到一定的重點段、重點句或詞語訓練,第三篇是比較淺顯比較有趣的文章,篇幅較長。
第一單元“親情”,三篇主體課文和一篇“開卷有益”《奶奶最喜歡的鈴兒》從不同角度描寫了濃濃的“親情”,讀來非常感人,使學生會產生細膩的情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親人,更加關注自己身旁的人,初步認識到親情的重要。三篇文章都很有朗讀訓練點,可以以讀為主,在讀中理解詞句,體會思想感情。教師要設置各種朗讀情境,引導學生讀進去,并于自己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談出自己的感受。
《禮物》
1.課前要拓展,想想自己曾經受到的禮物及其意義;課后要延伸,仿寫一段兒歌。
2.加強朗讀,一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親人送的禮物的含義,從而初步理解自然、生命、世界、生活的意義(不要做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否則是講不清楚的)。
3.本課的難點是最后一句,要通過聯系上文和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討論,體會其含義。
4.生字:懂(右邊筆畫較多,書寫時要合理安排);套(不要少寫一橫);潤(不要多寫一點)。
《平分生命》
1.本課應該精講(精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詞語的過程中,體會男孩的勇敢以及他對妹妹的無私的愛;再結合朗讀體會男孩的內心感情變化。
2.采取“質疑--默讀--交流--朗讀--情感升華”的方式學習這篇課文。
3.詞語方面,“相依為命”、“猶豫”、“顫抖”、“震撼”、“鄭重其事”幾個詞語要根據上下文或生活經驗去理解。課中要插入“日積月累”中的“讀一讀,比一比”。
4.生字:惟(與“唯”比較);顫(音、左邊筆畫)。
《媽媽的葡萄》
1.這篇課文淺顯易懂,不需進行講解分析,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朗讀、討論、感悟中體會母親對孩子偉大、無私的愛。
2.可結合課文最后一段“小狐貍”的話,讓學生聯系自己,談談打算怎樣回報媽媽。
3.練習復述課文。
4.啟發想象狐貍被獵人追趕時的情景。
5.生字:摘(右邊字形);嗓(左右結構,各部分書寫時的比例)
《語文天地》
1.“暢所欲言”可以與“開卷有益”結合起來一課時完成。
2.“筆下生花”要提前布置,最好利用雙休日讓學生做好準備。不必放在作文課中做,雙休日完成,回來后找時間檢查,反饋、展示、交流。
3.利用本單元“金鑰匙”,鼓勵學生建立摘抄本。
第二單元“春天的腳步”
《夢已被染綠》
1.以自讀為主,適宜獨自吟誦。讀上幾遍,自我陶醉后,讓學生談感受,然后再通過朗讀,背誦把這首兒歌融化在心底。
2.最后一句與題目是相互照應的,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教師總結相互照應,可以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3.如果能夠用輕柔的音樂、簡筆畫或課件創設情境,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4.本單元沒有安排習作,可以讓學生仿照這樣的兒歌形式寫幾句話。
5.生字:囑(最后三筆強調)
《理想的翅膀》
1.本文比較容易理解,初讀課文后,找一找誰放的是什么樣的風箏,引導讀出喜歡的感情。
2.結合回答課后第二小題,找到全文“概括句”,然后引導學生學習重點段落,就不難理解題目的意思了。
3.課中要插入“讀一讀,比一比”的第一小題。
4.重點是默讀、朗讀和解決課后問題。
5.生字:舞(字形);棒(右下筆畫)
《春天的雨點》
1.本課課文很長,也較難理解。一課時可能講不完,可分在兩個課時完成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
2.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找出描寫烏罕娜老師言行的語句,抓住這些語句體會老師對學生的關心與愛護。
3.難點是最后一個自然段,要引導學生聯系上文,通過朗讀、討論、感悟來體會它的含義,懂得“春天的雨點”指的是師生間細膩、真摯的情誼。
4.生字:溜、忍(不要少寫一點);蒙(不要少寫一橫);蓬(上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