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二首》教學設計(鳥鳴澗)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情意。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并背誦。
2、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古詩,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古詩嗎?想必大家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誰背首古詩給大家聽聽?
2、看圖背古詩:《春曉》《詠柳》《望廬山瀑布》《靜夜詩》
3、師:已經感受到同學們對古詩的喜愛之情。望著一輪明月,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感受。這節課,讓我們走進《古詩二首》(板書課題),再來學習兩首與明月有關的古詩。先來學習唐代詩人王維寫的《鳥鳴澗》。
二、整體誦讀,初識詩文。
1、自由讀《鳥鳴澗》,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后借助課文注釋,嘗試著說說這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指名讀詩,其他同學評價,適時指導生字“桂”學習。
3、美讀:請你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可以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地讀;可以站起來大聲讀;也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讀,把這首詩美美得多讀幾遍。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師:“鳥鳴澗”是一個地名,為云溪風景之一。唐代詩人王維是如何描寫鳥鳴澗的呢?學習了這首詩,你會有更多的了解。
1、品讀,想想古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
2、與文本對話,理解詩句意思。
(1)說說帶點詞語意思。
(人閑——人寂靜心閑;空——空蕩蕩,沒有人;時鳴——不時鳴叫幾聲)
(2)說說詩句的意思。
a、“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人聲都已閑寂了,細碎的桂花輕輕地落著,夜表妹得好像整個山全是空空的。)(閑:閑靜,也可理解為人內心的安閑;桂花:桂樹的花,花瓣細小。)
b、師:寂靜山村,大家都安然入睡了,周圍的一切都顯得那么——寧靜。(板書:夜靜)
c、詩人聽到了鳥兒的鳴叫聲,(板書:鳥鳴)詩人認為是什么讓鳥兒受驚了呢(月亮穿破云層,照亮大地。)詩人沒有直接描寫月亮,但是卻說月亮讓鳥兒受到了驚嚇,那你認為這月亮是什么樣的呢?
d、“月落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月亮從東邊的山頭出來,驚醒了山林中的鳥兒,不時發出一聲聲的鳴叫回蕩在春日的山澗中。)
3、讀古詩,想象畫面:這樣的景色,給你一種什么感受?(同桌交流)
4、指導朗讀:在這樣的情境中,詩人深深陶醉了。你認為應該怎樣讀出這種陶醉呢?(舒緩、悠閑、沉醉)
5、反復育讀古詩。
四、拓展詩句,遷移詩境。
(1)出示《鹿柴》,與《鳥鳴澗》對比,看年詩句描寫有什么異同?
(2)詩人筆下的景物那么美麗,你怎么評價王維?
(3)王維的詩作人們非常推崇,后人對其詩作的評價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認為這樣的評價合理嗎?
(4)閉眼,聽讀,想像《鹿柴》《鳥鳴澗》這兩首詩所描寫的情景。
五、總結學法,布置作業。
1、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美美的想像中,我們結束了今天的古詩學習。我要祝賀每一位同學,你們不僅學會了《鳥鳴澗》,還掌握了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板書:讀通——讀懂——想象——背誦),下節課,我們將繼續運用這種方法來學習《暮江吟》。
2、搜集王維的詩,并預習《暮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