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二首》教學設計(北師大版五上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課兩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可以說是寫馬詩里的壓卷之作。雖都寫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馬》一詩,作者用雄健的筆力刻畫雄健之馬。全詩分前后兩部分,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為我們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它嶙峋聳峙,狀如鋒棱,四蹄騰空、凌厲奔馳。這匹寶馬良駒在詩人細致的刻畫下,是那樣的氣韻生動,維妙逼真。詩的后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入了抒情。寫它縱橫馳騁,穿空闊度險峻越障礙甚至足以托付生命。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包含著無盡的期望和抱負,將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它既是寫馬馳騁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豪邁情懷、壯闊胸襟、雄偉志向的寫照。
李賀的《馬詩》通過詠馬來表現詩人遠大抱負及不遇于時的感慨與憤懣。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想要報效國家及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的渴望,但這些,詩人都是得不到的。詩歌描寫了清冷大氣的場面,寫出了靜態中的馬的蒼勁有力,同時詩人通過“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來表達自己想要實現理想的迫切心情。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縣城內的一所直屬小學,良好的教學條件,先進的教學設施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許多的方便。學校積極按照省“古詩文誦讀工程”的要求,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學生對古詩的學習很感興趣。五年級的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古詩詞知識和學習古詩的方法,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一定的學習方法,借助提供的注釋讀懂詩意,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對于學生來說,融入詩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比較難。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古詩,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誦這二首古詩。
教具準備:自制課件(朗誦伴奏和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入,展示古詩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在你們的腦海里一定儲存著不少的古詩吧?你能把自己最喜歡、印象最深的古詩背給同學聽一聽嗎?
2.生展示古詩。
3.同學們背得很有韻味,也很精彩。在這些古詩中,有描寫祖國壯麗山川的,有抒發強烈的愛國情懷的,有傾訴思鄉之情的……
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詠馬的詩。板書課題。
二、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自由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后借助注釋,試著說說兩首詩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讀古詩,一人讀一首,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3.全班齊讀兩首古詩,邊讀邊想:這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讀后交流:
(1)作者都是唐朝的詩人,隨機讓學生借助自己搜集的有關資料,談談對作者的了解,教師作適當的補充,介紹背景。(課件出示)
(2)都描寫了馬。隨機設疑:寫馬只為寫馬嗎?對此我們需要認真體會。
三、分步解讀,品悟詩情
1.學習《房兵曹胡馬》。
(1)指名朗讀古詩,讀后說說題目的意思。
(2)詩的前四句正面描寫了馬的哪些外形,各有什么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