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說課設計
第一部分說教材一、教材簡析
從教材編排來看,本冊有兩個訓練重點: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蟋蟀的住宅》是小學六年制第七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學習本組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注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不同的表達方法,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看書的習作實踐中去。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同時體會抓住說明對象的特點,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能力目標:訓練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悟情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情感。
三、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
難點:讓學生感悟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
第二部分說教法、學法
一、設計理念
長期以來一直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在這節課中將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
二、教法、學法
在此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我準備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學法、多媒體直觀法、以讀促悟法。學生主要采用以下學法: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讀自悟法。
第三部分教學流程
一、板書課題,談話導入
由于學生已經初讀了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我直接板書課題,從課題上尋找突破口,抓住“蟋蟀”和“住宅”兩個詞,同學生展開談話,緊扣題眼,巧妙引導審題,既讓學生感知了形聲字這一造字方法,又從宏觀上把握了文章的寫作手法,誘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研讀課文、自主感悟
在導入課文后,我設計讓學生研讀課文,自主感悟。請學生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生能很快體會出文章主要內容: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經過。這個環節落實本期教材訓練重點:提高學生閱讀速度,達到閱讀有一定的速度,能體會文章主要內容。
三、品讀重點詞句,理解感悟
我在教學時忠于原文擬人化的手法,且有所創意,把蟋蟀洞口的那叢草稱為“安全門”,把蟋蟀唱歌的平臺稱為“休閑平臺”,進而引發學生展開想象,使學生對蟋蟀住宅的近乎“人性化”的設計及蟋蟀的生活習性的了解更加深入。)
在教學蟋蟀住宅的內部特點時,引導學生對文本作了較深層次的探究。小小的蟋蟀,它所表現的偉大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學生的心,點燃了學生的情感火花,學生對蟋蟀的“偉大”有了頗為深刻的體驗。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蟋蟀是天生的歌唱家。請同學們模仿《蝸牛與黃鸝鳥》創作一首《蟬與蟋蟀》的歌詞
師生伴著《蝸牛與黃鸝鳥》的旋律齊唱《蟬與蟋蟀》本環節的設計:一是提供了歌詞創作的素材,通過學習,學生對蟋蟀的住宅已經有了相當的了解;二是提供了歌詞形式的范例,即大家都熟悉的《蝸牛與黃鸝鳥》的歌詞;三是提供了歌詞寫作內容的組織方式,即以兩種動物的對話形式組織內容;四是提供了歌唱的曲調 ,即《蝸牛與黃鸝鳥》的旋律。為學生提供 “由寫到唱”的經驗模式,找準學習的生長點,為下面的創造性學習作鋪墊。學生在老師構建的發展平臺上模仿《蝸牛與黃鸝鳥》的句式,聯系文本,聯系生活,展開想象,無數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在跳躍,并飛起一朵朵美麗的浪花。最后,根據熟悉的曲調盡情地放聲歌唱。整個過程中,學生就像一群放飛的鴿子,無論是飛得高的,遠的,還是低的,近的,都展開了飛翔的翅膀。這樣融理解、創造、表現于一體,富有感染力的語文實踐活動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具有積極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