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學設計和反思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和新詞(其中5個會認的字,6個會寫的字,7個要掌握的詞語。)
2.學習抓住重點句子,按課文的表達順序理解課文的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課文3、4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三、教學時間:2課時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吟誦古詩,導入新課:
1.同學們,古代詩人王在晉曾經在《望江臺》中寫道: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水自天來。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也曾經寫道: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的腳步去錢塘江觀潮。
2.課件出示:引導學生體會“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 “觀”字各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讀文,探究識字:
1.自由小聲讀課文,畫出生字和新詞,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生字。
2.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自學生字的情況,爭取做到把字音讀準確。
3.全班齊讀生字和新詞。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較復雜的字形和容易讀錯的字音。教師重點強調“臥”字的第六筆是“豎折”。
5.朗讀全文,力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指名讀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糾正讀錯的字音。
(四)默讀課文,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請你用鉛筆做個標記。
(五)變換身份,釋疑解惑
1.同學們,你們在課前都搜集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現(xiàn)在就請大家來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結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和老師下發(fā)的資料(見附文),看看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你能解決哪一個,想想錢塘江大潮為什么被稱作天下奇觀?
2.學生結合資料,認真研讀,充分交流。
3.同學們,你們真是一個個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來,學習課文的時候,適當?shù)厮鸭恍┱n外資料對于了解課文的內容很有幫助啊!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3.繼續(xù)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播放課件中潮來時的聲音
教師:聽!這是什么聲音?你聽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
2.深入學習課文3、4段,體會錢塘江大潮
(1)教師:潮來時的壯觀景象,課文中也有描寫,現(xiàn)在請你認真默讀課文3、4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寫具體的?可以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感受深的語句,還可以在旁邊做批注。
(學生邊默讀,邊畫批)
(2)小組內交流,邊讀邊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3)全班交流,深入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以下的內容:
①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在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