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他出主意》教案(精選2篇)
《幫他出主意》教案 篇1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昨天我們見過一面,今天啊又見面了。黃老師還真是想你們。今天我們在這個演播廳里上一堂公開課。算起來黃老師上過的公開課少說也有好幾十節了,可像今天這樣的大場面,我還是第一次經歷過。后面黑壓壓的一片,有、專家和來自各個學校的聽課老師,哎,我好緊張呀,真的特別特別地緊張,心跳都比平時要快很多,同學們,你們有什么好的主意讓我放松心情,不那么緊張嗎?
2、學生自由說說他們的主意。
3、師:同學們一個又一個的妙招給了我自信和力量,看著同學們燦爛的笑臉,黃老師放松多了,也自信多了,謝謝可愛的同學們。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繼續像剛才這樣,為那些遇到難題一時拿不定主意的人想想辦法,出出主意,使他能走出困境,感受快樂。
(二)、怎樣出主意
1、師:有位叫張明的同學,他還真的就碰到難題了,現在他的心里可著急著呢,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請同學們仔細聽,張明究竟遇到了什么難題?
2、ppt播放情境: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五,張明終于把他最喜歡上的體育課給盼來了。那天練習的是跳山羊,可輪到他跳的時候,他一不小心把腳給扭傷了。雖然醫生說并沒有什么大礙,但要完全康復的話至少要一個月左右。現在張明無法一個人上學,他爸爸媽媽又在很遠的城市里打工。當聽說兒子腳摔傷后,媽媽急急忙忙地向單位里請了假回來,但就照顧了張明兩天,又被單位給叫了回去。爺爺奶奶年紀又大了,現在張明只能每天躺在家里養傷,功課也落下了很多很多,他的心里多著急啊,他該怎么辦呢?
3、師:張明為什么事而苦惱,誰來說說?
4、學生說說張明遇到的煩心事。
5、師:問題的原因了解清楚了,黃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為張明想出很多好主意。(教師適時貼板書:了解問題的原因)
6、師:出主意的同學要把話說完整說具體,其他同學邊認真聽邊思考,誰的主意最能幫助張明解決難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也就是出主意的要求:站在別人的立場;給人適當的幫助)
預設:a、可以讓他爺爺或者奶奶每天接送他。(師評:你真善于思考,不過我們在出主意之前已經了解清楚問題的原因了,天天由爺爺奶奶接送這實在令人擔心。)
b、可以讓他爸爸媽媽給他買個輪椅,讓他坐在輪椅上去上學。(師評:這確實是個好辦法,但據我所知一張輪椅起碼得一千多元,張明的爸爸媽媽就因為家里生活條件差才出去打工的,這個主意對張明來說或許還不是最恰當的。咱們出主意的時候可要多為別人想想啊。板書:站在別人的立場)
c、可以在教室里裝個攝像頭,然后把老師上課的內容通過電腦發給張明。(師:你知道的還真多,還想到了用這樣的高科技手段,這也是個辦法。)
d、可以在家里自學,然后如果遇到不會的題目就打電話問老師、問同學。(這個主意好,我們就應該學會自學)
e、給張明請個家教吧,讓家教給他補課。(請家教確實能幫助張明,不過這一個多月的家教費用,張明這樣的家庭能承受得起嗎)
f、還可以請老師給他補課。(師:學生有了困難,老師肯定會幫助他。)
g、生:這樣吧,我倒是有個好主意,可以讓張明的同班同學輪流接送他上學放學,這樣張明的功課就不會落下了。(師評:你真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還想到了用實際行動去幫助他。板書:給人適當的幫助。)
7、我們同學給張明出了這么多主意,你們覺得哪個主意最能幫助他解決難題呢?為什么?
8、師:有我們同學出的這么多好主意,張明不必再擔心自己的功課會落下了。這真是“一個好漢三個幫啊!”
(三)請你出主意
1、師過渡:剛才我們解決了張明的難題,瞧,玲玲和小強也有煩心事了,他們遇到什么難題了呢?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
ppt出示,學生自由讀、說。
▲ 玲玲生活在一個普通的家庭里,再過幾天就是她的十歲生日了。她渴望過一個特別有意義的生日,但究竟怎樣過這個生日呢?
▲ 小強十分熱愛打籃球,而且很有天賦,最近他還加入了學校籃球隊。經過幾天的訓練,小強表現突出,指導老師也很喜歡他,但媽媽卻因為怕影響小強的學習而讓他退出籃球隊。他該怎么辦呢?
師:了解了問題的原因,那我們就趕快給他們倆出出主意吧。不過同學們可別忘了出主意時要多為別人著想,如果有能力的話還可以給人適當的幫助。
要求:請同學們自由選擇一個話題,四人一小組,每一組里請一位同學做玲玲或小強,其他三位同學幫著出出主意。
2、學生四人一小組為玲玲或小強出主意。
師:同學們討論的這么熱烈,一定是給他們倆想到好主意了,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3、交流: [為小強出主意]
預設:
生:我是做的小強,他們給我出的主意有:讓我父母給我找個家教;讓我找媽媽談談,說我很喜歡打籃球,如果要我不打籃球的話我會很傷心;去找老師幫忙,讓老師去勸勸我的媽媽。
師:你自己怎樣來看同學們給你出的這三個主意?
生:我覺得還是去找老師,讓老師多和我媽媽談談。
師:現在我就是小強的媽媽,誰來做做小強的老師,想辦法說服我,讓我同意小強參加籃球訓練呢?
生:……
師:如果沒有老師的幫忙,如果你是小強,你能說服媽媽嗎?
生和師進行對話。
師:良好的溝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玲玲的難題呢?哪一組同學來幫助他解決?
[為玲玲出主意]
學生上臺以表演的形式給玲玲出主意。
師:玲玲,現在你知道怎樣過個有意義的生日了嗎?
生:知道了,我準備……
4、師:我們不僅要關心身邊的人和事,還要關注國家大事。2008年8月8日,令全世界矚目的奧運會將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行,現在,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迎接這一圣會。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常州人,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學生,我們應該怎樣來迎接奧運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出出主意吧!(先討論一下,再在全班交流)
5、交流:
預設:
a、每個同學都可以辦一張關于奧運的小報,然后在班級里進行比賽。(動手又動腦,還可以了解更多的奧運知識,真好。)
b、可以開一次有關奧運的班隊課,讓同學們了解更多關于奧運的知識。(經歷過這樣一次班隊課,你們一定會和奧運走得更近的。)
c、我從現在開始就要好好學習英語,做宣傳奧運、宣傳北京、宣傳常州的志愿者。(從小學好英語,長大后讓更多外國朋友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d、我覺得平時我們小學生要做到不隨地吐痰,保護身邊的環境。(是啊,我們身邊確實還有一些不文明的現象,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我們還可以寫一份關于文明迎奧運的倡議書,貼在我們學校里,讓每個同學都能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做個文明的常州人。)
e、我們還可以栽一些樹,因為是綠色奧運嗎。(多栽一棵樹就多增添一片新綠,讓我們一起為綠色奧運出力吧)
f、還可以利用一些沒用的東西,然后做成五福娃娃。(你真是個心靈手巧的孩子,你的想法既環保又有創意!)
5、師總結:讓我們攜起手來,做個文明的中國人,一起為中國喝彩、為常州爭光、為奧運加油!
(四)幫你出主意
1、師:為別人出了那么多好主意,那你自己有一時解決不了的難題嗎?那好,請你說出來吧,我們幫你出主意。(ppt出示)
2、個別學生說說自己的難題。
3、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打出來,通過ppt展現在學生面前。(控制3—4位學生說,并把兩位同學說的難題打在ppt上)
4、師:選擇一下,給你的一位好伙伴出出主意,可以先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組里(四人小組)說一說。
5、全班交流:找一個學生站在上面說,其余學生為他出主意。
(五)總結
1、師:(播放音樂)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幫他出主意》,那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呢?
2、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如要幫助他人、幫他人出主意時要先了解問題的原因,再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為他出主意,如果需要或者有這個能力,還可以給予他人適當的幫助等)
3、師:請讓我來幫助你 ,就像幫助我自己,請讓我來關心你, 就像關心我們自己。敞開心扉,說出難題,因為我們周圍有著一群富有愛心的人,他們會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為我們想出更妙的主意,讓我們走出困境,走向陽光地帶。
(六)板書設計:
幫他出主意
1、了解問題的原因
2、站在別人的立場
3、給人適當的幫助
《幫他出主意》教案 篇2
口語交際《幫他出主意》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7冊練習5中的內容,要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幫他人出主意,為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要求學生能通過討論的方式,能解決本班級內存在的現實問題。初看題目,似乎是開動腦筋的社會實踐題,培養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遇到的問題和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品質,老師們很容易將注意力放在指導學生如何出主意上。但既然是口語交際訓練,教學重點仍應放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和與人交往的習慣上。
《新課程標準》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口語交際的教學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新課程標準》中對四年級的口語交際教學提出了四個要求:1.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意見與人商討。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復述。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話語打動他人。
把它們歸納起來也就是說四年級語文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應該是: 1.傾聽能力:把握主要內容(包括材料和觀點),體會情感態度及交際意圖。2.表達能力:講述見聞,講述故事,說出感受和想法,并能打動他人。3.應對能力:積極反饋,作出反應,能復述、轉述,向人請教,與人商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聽和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本節課教師創設多種日常生活交際的情境,為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學生身臨教師創設的交際情境,通過小組討論、大組發言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以達到訓練自己說話能力,通過討論、聆聽、評議的形式,形成良好的說話習慣。在生活情境中,在雙向互動中,積極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重組教學資源。
教師能在訓練的過程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口語交際更接近學生生活。在“幫他出主意”這一個訓練內容中,教材所提供的三個話題分別是:1周欣欣要參加少年宮演講,不知如何選題。2 班長尤小雨為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班會而犯愁。3 趙學謙的父母要外出打工,無法解決食宿問題。我覺得這三個話題都不太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常州經濟相對比較發達,話題3不會出現在學生生活中,再這樣說會有說空話的可能,沒什么實際意義;神六早已飛天成功,這已并非新聞,顯然已過時。教材僅僅是個平臺,它不可能使用于所有場合所有對象。
黃老師從地域和學生特點對教材資源出發,依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對交際話題進行了較為成功的改進和利用,課堂中張明的事例和教材中的趙學謙無法解決食宿的事例同樣源于學生現實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但相比較而言,本課所選的話題更適合我們的孩子作為交際的具體情境。而對于教材中關于神州飛船的話題作為時事熱點編入教材,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但其具有較強的時效性,黃老師將“迎奧運”這一話題引入課堂,不失為一大亮點,正合時宜,而且充分考慮了這一話題資源的豐富性。
其實教材中提供給我們的話題也是精挑細選的產物,凝聚了編者的智慧,但絕不是讓我們一味享用,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所創新,在準確解讀教材和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創造性的加工和使用好教材,從而真正帶領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
二、關注情境創設,為口語交際的訓練營造了一個和諧與并存的“場”。
口語交際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發生和進行的。教學時,教師根據口語交際話題,創設了適當得體的口語交際情境,并將交際情境激活,把學生引入特定的交際情境中,讓學生將虛擬的“教學情境”當作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了解話題內容和意圖,知道交際中的角色關系與交際的背景,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首先,對教材的有效加工與交際話題的精心挑選為營造較佳的交往情境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教師巧妙地從現場情境(心里有些緊張)合理導入訓練,潛移默化中揭示交際話題,學生在無形中已為教師出了許多主意,可以說是整堂課的有效熱身,為下面的說話訓練做好鋪墊,學生參與的熱情也被充分調動。教學中的現場表演使口語交際更加生活化,學生真正融入進交際情境,并且主動地成為交際中的角色,積極地加入到聽說互動的過程中去。作為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更換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當成故事中小強的媽媽,來到學生中間,引導學生面對面與小強的媽媽進行溝通,為小強排憂解難,學生的感覺更為真切,交際的情境更加真實。
另外,教師通過畫面再現、音樂渲染、語言描述等方式恰倒好處地豐富了本課的教學情境。
三、關注雙向互動,充分落實了口語交際的訓練目標。
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它是一個聽方與說方雙向互動的過程,不是簡單的聽說訓練。在日常生活中,交際雙方的來言去語,一般都是圍繞著交際雙方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的。參與交際的雙方既是說話人,又是聽話人,既是表達者,又是領會者,交際雙方的角色變換是不間斷的,這樣就形成了言語的雙向流動,這就是口語交際的雙向互動性。只有交際的雙方處于互動的狀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教學,應該緊扣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互動的教學過程,努力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口語交際的雙向互動。在交際的過程中主客體在不停地變換中,本節課學生能及時調整自己聽、說兩個角色位置的轉換,并調整交際內容和方式。作為教師,努力要讓學生有機會充當不同的角色,學會換位思考。
1、在表演中實現雙向互動。教學中為玲玲出主意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教師引導學生采用表演的方式呈現,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具體的交際環境,學生進入故事角色進行實時互動交流,但對于學生的交際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學生細心聆聽,并能作出及時評價。表演結束后,請其他同學再出出主意,隨后教師采訪“玲玲”,這本身便是有效的師生和生生互動,較好地達成了口語交際的訓練目標。
2、在需要表達和幫助時實現雙向互動。整堂課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交際素材,師生表達較為充分,尤其是學生,但正因如此,對于課堂動態生成的資源同樣很豐富,需要教師加以辨別引導,學生在出主意時可能會出現諸多偏差,或未能很好地結合板書中提出的三點展開,作為教師勢必要進行引導,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評議權還給學生,在你來我往中增強了師生互動性。
3、在角色轉換中實現師生互動。
四、在交往的過程中注重語言的發展。
無論是閱讀課還是口語交際課,發展學生的語言永遠是一大核心,本節課教師始終關注這一問題,對學生語言進行了細致有效的指導和提升,使學生言之規范,言之得體,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1、語言要符合一定的情境,表達應恰當。給了學生相關話題后讓學生明確自己該說什么,同時還要解決“怎么說”的問題,在交往的過程中充分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
2、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評價。
口語交際訓練是一種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途徑,但上課時不能為了說話而說話,在這個過程中,要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教學中我們應大力提倡真善美。教材中處處有德育,口語交際訓練也不例外,教師要在課前細細揣摩其中蘊涵的資源,再結合學生的實際,在課堂上靈活地引導學生在自然而然的談話中完成訓練要求,促進學生的多重發展。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關于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在非言語行為方面也有具體的要求。如:與別人交流,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口語交際中言語的高低、強弱、輕重、緩急及體態語(表情、手勢等),都充滿著一定的感情色彩。口語交際不僅是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還是對學生人格素養的修煉。
五、整堂課的結構和設計均較為合理。訓練設計由扶到放,關注了訓練的層面,體現了訓練的層次性。
綜觀整堂課,教學思路極為清晰,口語交際訓練逐步推進,體現了較好的層次性。從“明確出主意的方法”到“運用方法為別人出主意”再到“出主意解決身邊的問題”,最后回歸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使口語交際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而是回歸生活,應用于生活,努力提高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表達交往溝通能力。
思考:1、交互性有待提高,關注個體與整個面的交往,生生互動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2、區分“口語交際”與小作文、小練筆。
3、莫把“口語交際”上成問題討論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