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詞句解析(精選15篇)
《觀潮》詞句解析 篇1
一、對句子的理解
1、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奇觀”,指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或出奇少見的事情。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戰國時莊子在《南華經》中寫道:“浙江之水,濤山滾屋,雷擊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勢!边@是歷史上有關錢塘江的最早記載。觀潮的習俗起源于漢魏六朝,唐代形成觀潮之風,沿襲至宋,盛況空前。歷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描繪過錢江潮的壯觀景象和觀潮的風俗。
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出現了一條白線”,意味著江潮開始從遠處過來了。這時,寬闊的潮頭激起白色的水花,遠遠望去,好像是一條白線。宋朝詩人楊萬里在詩句“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中,把這條“白線”比作了錢塘江上的一條白玉腰帶。
3、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
“丈”是長度單位,1丈約等于3.33米。文中把水浪比作“水墻”,形容江潮浪頭之高,范圍之寬。
二、對詞語的理解
籠罩:指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固地立著,常用來比喻堅定不可動搖。
鼎沸:用來形容喧鬧、混亂,像水在鍋里沸騰一樣。
《觀潮》詞句解析 篇2
一、素質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感情。
能力目標 理解作者聽其聲、觀其形、思其序的觀察方法,從而掌握觀察事物必須有順序的規律。
知識目標 學會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天下奇觀、橫臥、水天相接、橫貫、浩浩蕩蕩、猶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詞語的意思。會用“逐漸”“恢復”造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認識塘江大潮的壯觀情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聽其聲、觀其形、思其序的觀察方法,掌握觀察事物必須有順序的規律。
四、教學用具
1.錢塘江大潮的軟件片。
2.對比重點句的幻燈片。
3.錢塘江大潮的錄像片。
五、教學方法:
變序式。
六、課時安排:
三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言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領你們去浙江省杭州灣錢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壯麗、奇特涌潮,好嗎?
。ǘ┏踝x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讀后釋題
課題《觀潮》的“觀”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觀:觀看。潮:指錢塘江大潮。觀潮:觀賞錢塘江大潮。)
2.交流自學字詞的情況。教師檢查、指導。
、俳處熡蒙挚ㄆ瑱z查“亭、屹、罩、昂、盼、崩、鎮、若、逐、顫、余、吼、恢、漲”的讀音,并組詞語。
字音難點:多音字“顫”在本課讀(ch4n),避免讀成(zh4n),“鎮、罩、若、逐、顫、漲”為翹舌音,注意讀準確
、谧中坞y點:“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錯寫成“古”。“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錯寫成“日”。
、劾斫庠~義。
天下奇觀:奇觀、奇異、少見而又壯觀景象。本課是指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見的壯觀的景象。
橫臥:橫躺著。原是表示人的動作的詞語,課文里用來描述錢塘江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樣子,這里把錢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廣闊。
橫貫:橫著通過去。課文里是說大潮滾滾而來,橫著漫過整個江面。
浩浩蕩蕩:課文里是講大潮滾滾而來,水勢很大的樣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傲选笔橇验_。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發生在 頓時:立刻。
人聲鼎沸:形容許多人在一起大聲講話,聲音喧鬧,像開了鍋一樣。
若隱若現:若,好像,仿佛。隱:藏起來,看不見。現,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見。本課指幾座小山在云霧中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又看不清。
余波:本課指潮頭過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課指遠遠看去,潮水像連著天地卷滾過來。形容聲勢大,來勢猛。
風號浪吼:狂風在號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風浪大,叫聲響。
(三)再讀課文,理清段落層次
1.先按自然段閱讀,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劃分段落層次。
2.請按作者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來之前,作者觀潮的時間、地點及觀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來之時,作者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過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為兩段。
第一段(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2——5自然段)寫觀潮的經過。
分三層:第一層(2自然段)寫潮來之前。
第二層(3、4自然段)寫潮來之時。
第三層(5自然段)寫潮過之后。
。ㄋ模┎贾米鳂I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后面第1、2兩個問題。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ㄒ唬⿲а
今天上《觀潮》的第二節課,在上節課我們分了段,列舉了提綱,哪位同學能上黑板前來板書?
。ǘ┲v讀課文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課文。
2.教師講解: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所以吸引了許多人來這里觀潮,這個“觀”是什么意思?(看)看什么?(潮來時的景象)
。ㄈ┲v課課文第二段
1.觀潮這部分分幾層?每層都寫了什么?
2.講讀第一層
(1)自由讀課文。思考:江面上是什么樣的?人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畫出來)
(2)學生議答。(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
、俳o人什么樣的感覺?(靜的感覺)
、谧髡邔憽敖嬖酵鶘|越寬”是什么意思?(這涉及到“潮汐”的形成問題,可作如下點撥:潮從哪個方向來?從書中找出句子來說明。(從“大家昂首東望”“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從東邊來。)潮從東邊來,江面越往東越寬,那越往西呢?(越往西越窄)潮水越往西,就會產生什么現象?(潮水越往西越急)。
、鄢鍪惧X塘江口地形圖,補充錢塘江大潮形成的有關知識:錢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水底還有一道人們看不見的“沙坎”,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波傳來,受到很大的約束,這是地理因素。另外是引力的因素,八月十八,太陽、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對漲潮影響最大。再有是八月中旬這段時間海面上常常刮東南風,所以潮波來勢特別猛烈。
、苋藗兊男那樵鯓樱浚ù蠹野菏讝|望,等著盼著。說明非常著急心情十分迫切。)急到什么程度?(昂首東望,學生可做一做動作。)
3.講讀第二層
。1)談話:要是你在人群中,你急不急?想不想看這天下奇觀?好,老師就領你們去看看。
(2)放潮來時的錄像片。思考:潮來時,給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聲音大,浪大)
。3)默讀第二層,邊讀邊畫出描寫潮水樣子和聲音的詞語。
。4)學生自由發言。(找出三處描寫聲音的句子,讓學生上黑板板書,找出四處描寫樣子的句子后,也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書。)
板書:悶雷一條白線
越來越大橫貫江面
白色城墻
山崩地裂千萬匹白色戰馬
(5)提問:大潮是從哪個方向來的?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具體寫潮水到來時的樣子和聲音的?(由遠至近)你能把潮來時聲形有條理地說一說嗎?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寫遠處的聲音。“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是此時此刻的景象。
過了一會兒,聲音“越來越大”,“凍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前移動,逐漸拉長,變粗”,這是描寫稍近時潮水的聲音和樣子。“移動”、“拉長”、“變粗”便很快出現了橫貫江面的情況。
一瞬間,“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這是再近前時潮聲的樣子。
大海來到近前時,那樣子“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動得顫動起來”潮水越來越近,潮水越來越大,潮頭越來越高,潮勢越來越猛。)
。6)學生回答過程中教師適當點撥。
作者用一條線、白色的城墻、白色戰馬來比喻由遠到近的浪潮的不同樣子,說明潮大、雄偉。水來時是直立而行的,像白色城墻,氣勢雄偉,聲勢浩大。
板書:浪罕見,聲巨大。
。7)談話:如果你就在這觀潮的人群中,當你聽到像悶雷的隆隆響聲,看到一條白線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時,你的心情怎樣?會說什么?會怎樣做?(再放潮來時的錄像片。)
。8)學生議答。(人聲鼎沸,都在喊:“潮來了,潮來了!”都踮起腳往東望去,人群又沸騰起來。當人們看到眼前的一切,真是又高興,又驚嘆不已。)
(9)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層。
4.講讀課文第三層。
(1)自由讀課文。思考:潮來之時,聲勢浩大,潮過之后呢?
。2)學生談自己的想法。(一眨眼的功夫,潮頭就向西奔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很久,江面才恢復平靜。)
。3)這里的“靜”和第一段的“靜”一樣嗎?
(4)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說明什么?(潮水大。)
5.練習讀第二段。
第三課時
。ㄒ唬⿲а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作者是怎樣觀察表達的?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ǘ└鶕鍟偨Y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是怎樣表達的?
2.提問: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是怎樣表達的?
(這篇課文主要寫作者觀看“天下奇觀”——錢塘江大潮的經過。課文采用先總述后分述的表達方法。先總述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接著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時”、“潮過之后”的順序,描寫了錢塘江大潮。運用恰當的比喻重點描寫了“潮來之時”大潮的瞬息變化和雄偉氣勢。)
3.思考:全文貫穿著一個什么字來寫的?(奇)奇在什么地方?(錢塘江大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農歷八月十八這一天潮來時聲巨大,浪罕見,水位高。)什么是“天下奇觀”?(天下少有的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
4.小結:
從課文有條理地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大潮的發展變化的順序,有次序、有重點觀察的。我們要認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發展變化順序確定觀察次序,按照事物本身的發展變化順序有重點地敘述,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重點突出,條理分明。
。ㄈ┯懈星榈乩首x課文
指讀同學看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錄像片,使學生身臨其境,進一步理解課文。
(四)讀寫練習
練習用課后第3題中帶點詞語造句。
《觀潮》詞句解析 篇3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邊朗讀一遍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2、掌握重點詞語的意思,積累課文中描寫潮來時的重點句子;
3、學習作者抓住多個特點,有次序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重點:
體會錢塘江大潮的神奇壯觀;
教學難點:積累課文重點語句,想象文中描繪的大潮景象;
三、教學方法:
情景創設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錢塘江大潮來潮的聲音音頻,錢塘江大潮視頻;
五、教學流程:
。ㄒ唬⿵土暸f知,激趣導入
1.出示詞語:(課件出示)
橫貫江面人聲鼎沸人山人海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齊頭并進奔騰西去
風號浪吼白浪翻滾顫動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自古以來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這節課我們就讓我一起來感受錢塘江的奇特之處。在此之前,來回顧一下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這些詞語描寫錢塘江大潮來臨之時的場景,你們有信心能讀好嗎?請一個小組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檢測學生對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的掌握情況!
2.播放課件中潮來時的聲音(課件出示)
教師:聽!這是什么聲音?(學生自由說)
【設計意圖:播放浪潮的聲音,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提高了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
3.既然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錢塘江大潮的景象,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到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鹽官鎮。
(二)細品課文,領略壯觀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說。(平靜人山人海)
2.誰能讀一讀這句話,讀出人們的心情。(期待)
“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設計意圖:體會潮來之前江面風平浪靜,以及江岸上觀潮人之多、盼望之切!
3.到底是怎樣神奇壯觀的景象讓人們如此期盼呢?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4自然段,一邊讀一遍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完后思考作者是怎樣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奇觀寫具體的。(學生自由朗讀)
4.請同學們互相分享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5.全班共同交流,分享心得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保ǔ鍪菊n件)
誰愿意為大家朗讀你最喜歡的句子?
。1)“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雷聲是怎樣?(轟隆。┈F在江面上是怎樣的情景?(風平浪靜)是的,江面上毫無動靜,卻已經聽見大潮的聲音。如果你是觀潮人群中的一員,未見其景先聞其聲,你此時此刻心情怎樣?想說些什么?做些什么?(采訪學生,并讓學生表演)
你想看潮,她也想看潮,你蹦一下,她跳一下.....人群越來越激動,說話聲越來越大,就像鍋里煮開的水一樣,這就是“人聲鼎沸”,誰能這個詞語來造句?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學生彷佛是觀潮人群中的一員,更能體會人們的激動之情!
。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潮水的隆隆響聲變得越來越大,人群有什么變化?為什么用了一個“又”字?(因為這時候大潮出現了一條白線,人們很激動)剛剛已經人聲鼎沸,現在又沸騰。說明隨著潮聲越來越大,大潮開始出現,人們的心情變得更加怎樣?(激動不已)。等了這么久,終于看到了大潮的影子了。多高興,多激動啊,誰愿意來讀出人們的心情,讀出潮聲的變化。
這條白線出現在哪里?(水天相接的地方)讓我們看一看水天相接是哪里(出示圖片)。原來大潮離我們還很遠呢,但是聲音卻很響。這真是“奇觀”。
。3)“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剛剛白線還在水天相接的遠處,一瞬間白線已經向我們移過來了。這速度可真是快!白線的形態也發生了變化,越來越長,越來越粗,氣勢怎樣?(滂沱)
。4)“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
這是一個比喻句,作者把白線比喻成什么?(一堵水墻)這堵水墻兩丈多高,一丈等于3.3米,兩丈等于6.6米,相當于兩層樓的高度。這樣高的浪潮,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氣勢洶洶勢不可擋)
我們來看一看這是怎樣的景象(播放視頻)。
誰能來讀出浪潮的氣勢洶洶?
(5)“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猶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這一句寫出了大潮的聲音和形態,還有那位同學喜歡這一句?老師也最喜歡這一句。想來讀一讀?想把這句話讀好可不容易,先得讀好關鍵詞語。(指導朗讀“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
現在老師想來讀一讀這句話(范讀)還有誰想來嘗試一下?多么富有力量的語句啊。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齊讀)你們的朗讀讓老師看到了白浪翻滾排山倒海而來,聽到了千萬匹戰馬咆哮嘶吼的聲音。真是震撼人心!
同學們,如果老師把這句話改得簡潔一點,你們感受一下哪一句更好。為什么?(更形象地寫出了大潮的氣勢)
出示:
①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猶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诶顺痹絹碓浇,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奔騰而來;那
聲音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設計意圖:通過刪減原句中的重點詞語,讓學生感受到優美詞語對描寫景物和塑造語句氣勢的作用,引導學生積累、應用好詞好句。】
6.退潮的景象
錢塘江來潮時氣勢如此澎湃,怪不得說它是天下奇觀呢!退潮之后又是怎樣呢?讓我們齊讀第五自然段。
“霎時”讓你感受到了什么?(退潮之快)
誰來說說退潮后的景象?(奔騰西去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錢塘江大潮來時是那樣的排山倒海,可瞬間就奔騰而去,這何嘗不是一種奇觀呢?就算退潮后江面也依然久久不能平靜,江水漲了兩丈高,可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來勢洶洶,真真可謂是一場“天下奇觀”!
。ㄈ⿲懛ǹ偨Y,學以致用
1.現在老師要考一考大家,看誰能以最快速度把序號填在括號里。(出示課件)
填完以后,你發現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呢?(由遠及近)
2.潮水的聲音是如何變化的呢?(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3.潮水的形態發生了什么變化?(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
作者由遠及近遠仔細觀察,抓住了潮水聲音和形態兩個方面的變化特點,運用恰當的比喻和貼切的詞語,將錢塘江大潮這幅震撼人心的畫面搬到了我們眼前。我們在寫作時,也可以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讓自己描寫的景物栩栩如生。
(四)課堂延伸
同學們,大自然中還有各種各樣的壯麗景色等著我們去發現(出示圖片),請你們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景點,抓住兩三個關鍵特點,用上貼切的好詞,有次序地寫上一段介紹語。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有次序的觀察習慣,鍛煉學生錘煉語言的能力。】
《觀潮》詞句解析 篇4
《觀潮》是一篇傳統課文。如何把這篇課文講得有新意,符合新的課改理念呢?我在課堂活動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精神享受、感悟生命的過程
小學語文課本中描寫大自然的文章有許多,不同的作家描寫的側重點不同,從自然中得到的感受也不盡相同,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無不蘊含著生命的力量。因此,本節課我就想通過學習作者對大潮雄奇壯觀氣勢的描寫,引領學生感受到一種生命的跳動,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感受到一種勇往直前、永不退縮的偉大力量,從而感動自己,感悟人生,受到一次精神上的震撼。
二、給學生一個充滿情感的感悟課堂
在語文課中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關鍵就在于“情感”。只有充滿感情的課堂,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習熱情和學生的靈性。因此,課堂上,我始終把我對課文的理解,對生活的感悟,我的真實情感,用我的語言、我的眼睛、我的動作傳遞給我的學生,讓學生在教師德感染熏陶下展現他們健康向上、充滿熱情與激情的自我。通過引導學生讀,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引領學生通過朗讀感受自己眼中、心中大潮的磅礴之勢,真正地讓學生去探索、去辨析、去歷練、去體驗生活之美。
三、利用資料體會課文內容
1、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由于特殊原因多媒體不能使用了,新課開始,向學生展示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的圖片,讓學生領略大潮雄奇壯觀的氣勢,使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以濃厚的興趣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
2、突破重難點,扎實訓練語言
課文語言流暢,氣勢宏大,但想讓學生感受大潮奇壯之勢,感悟大潮的力量、給人的啟迪,學生還有些困難。因此,課前我給學生補充了許多書上沒有寫出的大潮的各種形態,如“十字潮”、“回頭潮”、“美女潮”、“交叉潮”等,并結合學生在家里觀看的精彩音像畫面,談感受到的大潮的聲之奇、形之奇。
欣賞各種形態的朝后,我又讓學生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當堂寫出自己喜歡的潮的聲音、形狀。學生既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感染,又得到了扎實的語言訓練。
四、培養學生扎實的語文功底,讓學生學會作者精美表達,有序的描寫
《觀潮》一文,作者由遠及近,運用貼切的比喻寫了大潮的形之奇、聲之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因此讓學生學習作者如何運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事物也是我語文課上的一個要點。接著讓學生觀看《日出》或《日落》采用這種方法寫日記。
五、讓學生帶著“新問題走出課堂”
語文課堂的結束不是一個句號,而應該是一個問號,應該是下一節課的開始;谶@個思想,在課即將結束時,推薦內容相關的書籍給他們閱讀,引發學生帶著心得學習任務在課下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盡管,這節課我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但教案畢竟是教學的預設,在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并沒有按我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我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學機智,積極正確地評價學生,從中發現他們潛在的閃光點,使他們的個性得到更充分更自由的發展。
《觀潮》詞句解析 篇5
一、目標與要求
1.了解錢塘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象。
2.了解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及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術。
3.體會文中自然美與人文美相融合的特點。
4.學習文中精彩生動的語言描寫。
二、教與導設計
學法指導
這篇的語言描寫既簡潔又生動,學習時要體會這一特點。從形、聲等不同角度由遠及近描摹錢搪江潮的壯觀,非常形象準確,表現了其雄豪的氣勢。接著對水軍操練及吳中健兒的描寫,更令讀者如身臨其境。
在閱讀本文時,要求在疏通字句的基礎上領會這些內容及特點。
重點與難點
1.的脈絡。
第一段:從視覺與聽覺兩方面描寫錢塘江 潮的雷霆之勢。
第二段:寫教閱水軍的奔騰分合之勢。
第三段:描寫吳中健兒迷人的弄潮身姿。
第四段:描寫觀潮者之多。
2.本文的語言特色。
本文語言之所以生動而形象,主要在于:
能準確地運用動詞,如“披發文身”中的“披文”,‘凈先鼓勇”中的“爭、鼓’等。
文中善用比喻張等修辭方法。如“玉城雪嶺際天而來中,“玉城雪嶺”是比喻,“際天’則是夸張,“大聲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則用夸張,使讀者對錢塘江潮的氣勢如同親見,感受很深。
3.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課文前三段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氣勢。操練水軍的情況及吳中健兒的突出表現,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寫。最后一段則是從側面描寫,觀潮的人越多,越是說明錢塘江潮氣勢的壯觀,越是說明水軍操練及吳中健兒的本領高強,人人都想一睹為快。這樣,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對正面描寫起了襯托的作用,使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現力。
《觀潮》詞句解析 篇6
(一)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播放課件中潮來時的聲音
教師:聽!這是什么聲音?你聽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
(評析:課件中播放潮來時的聲音,將學生帶入到情景之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調動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2.深入學習課文3、4段,體會錢塘江大潮
(1)教師:潮來時的壯觀景象,課文中也有描寫,現在請你認真默讀課文3、4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寫具體的?可以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感受深的語句,還可以在旁邊做批注。
(學生邊默讀,邊畫批)
(2)小組內交流,邊讀邊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3)全班交流,深入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以下的內容:
、傥绾笠稽c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在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重點體會:人聲鼎沸
教師:怎么沸騰的,能表演一下嗎?
學生表演:跳著叫著,揮手喊著:潮來了,潮來了
教師:剛才的場面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人聲鼎沸,人們說話的聲音就好象開了鍋的水一樣。
(評析:讓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進入情境,入情入境地去讀書,這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的意思就自然地理解了。)
、谀菞l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重點體會:橫貫江面、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同學們,這時你們的心情怎么樣?激動,讀出這種感受,讀到這兒,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對這么壯觀的潮水,你還有什么樣的心情?吃驚、驚喜
體會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引入范仲淹的詩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 (評析:通過引導學生發揮想象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潮來臨時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文本當中,實現了與文本的深層次的對話。)
、郾容^句子
A浪潮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B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C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小組討論:體會潮來時聲音之大,形態之壯觀。)
(評析:通過句子的對比,讓學生充分地品味課文中的精彩語言,感受課文中的精彩描寫,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體驗,并且在不斷地朗讀比較中,把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把語言文字的訓練真正地落到實處。)
(4)引入文字資料:錢塘江大潮來臨時,另外一位作家這樣寫到(課件出示文字資料): 潮頭已經帶著雷鳴般的聲響鋪天蓋地的來到眼前,后浪推著前浪,前浪引著后浪,浪拍著云,云吞著浪,云和浪絞成一團,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萬頭雪獅踏江怒吼,亂蹦亂
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為水煙細沫,付之流水,波濤連天,好象要和九天銀河相匯,大浪淘沙,好象要淘盡人間的污染,潮水騰躍,好象要居高臨下,俯瞰風云變幻的世界。
(自己讀,并說說體會到了什么?)
(評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時刻樹立“大語文”教學觀,不要就教材而講教材,應該把視野投向更加廣闊的語文天地,適時地給學生補充一些語文學習的內容,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長此以往,學生將受益終生。)
(5)播放錄像。(快看,錢塘江大潮來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個游人,你會怎樣贊嘆?
教師:同學們,請閉上眼睛想:成千上萬的游人來到錢塘江觀潮,這觀潮的人山人海當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國人,有外國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國家的元首,有膽大的人,有膽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鄉下老奶奶,他們看到了這偉大的錢江潮,會發出怎樣的贊嘆?(教師隨機采訪學生)
(評析:錄像的播放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這種視覺的沖擊會讓學生的心靈感到震撼,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師及時地抓住學生情感體驗的高峰,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的人觀看錢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地理解進一步深化。)
(6)教師:是啊,不論是誰,當看到了錢江潮的壯觀景象后,無不發出贊嘆。請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課文之中再來讀一讀。
(7)同學們,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潮來時的情景的呢?(遠—近)
3.潮過后,還能稱作是奇觀嗎?
(學習第五段:重點體會“漫天卷地”“風號浪吼”等詞語)
4.那么潮來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觀呢?
(學習第二段,體會:平靜、人山人海)
(評析:第二段和第五段略處理,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選準重點,防止面面俱到。) 小結: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正像詩人蘇軾所說的: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二)內化語言,拓展延伸
教師:同學們,這么壯觀的景象,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現在,就讓我們再來完整地感受一下錢塘江大潮吧!請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導游,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介紹給更多的人。(放錄像)
1.教師:你覺得作為導游應該怎樣介紹呢?
2.出示小組活動建議:
(1)可以選擇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中的任意一部分進行介紹。
(2)介紹時可以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加J=-自己的一些感受或運用資料中的知識,可以一個人介紹,也可以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進行介紹。
(3)介紹的語言要符合導游的身份。
3.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4.小組匯報,教師相機點撥,并組織語言,適時評價學生。
小結:聽了你們的剛才介紹,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前往觀潮。希望同學們下課以后,繼續關注錢塘江大潮,同時也可以關注更多的天下奇觀。
(評析:學生再一次變換身份,作為導游來介紹錢塘江大潮,實際上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進一步將課文中學到的語言內化,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對學生是一個挑戰,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孩子們在愉悅、歡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觀潮》詞句解析 篇7
一、多音字
悶 mēn( ) 號 háo( ) 籠 lǒnɡ( )
mèn( ) hào( ) lónɡ( )
二、形近字
朝( )沸( )慣( )
潮( )佛( )貫( )
三、近義詞
寬闊( )平靜( )屹立( )猶如( )
顫動( )依舊( )
四、反義詞
風平浪靜( )
五、我從課文中收集了許多四字詞語:(不少于8個)
六、品讀感悟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1、這句話寫了
2、我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一句,感覺錢塘江大潮 ;
“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則寫出了大潮
《觀潮》詞句解析 篇8
一、說教材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繼續,又是第四單元《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延續,同時還為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并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段。
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
錄相帶、投影片。
二、說教法
運用電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采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啟迪思維,發展想象,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說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四、說教程
1.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后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b.這里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后說說“觀”字各是什么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當小老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說。
(學生通過讀理解課文內容,因為每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課堂教學不僅在于老師的導,還在于學生的學。學生通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庇^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天讓我們隨著錄像細細觀賞一番,不過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看完后,學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態形象的思維能力,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本節教學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c.用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可以討論。
學生通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墻”、“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己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墻、白色戰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通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后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起,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后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通過自己學習,明白潮過之后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考慮)。
學生想好后,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能力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為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
總之,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應用了電化教學的先進手段,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注意積累寫作材料”的重點,訓練項目,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當前,教育正面臨著由“應試”轉向“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著教育技術化的進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加強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培養跨世紀的人才而努力奮斗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觀潮》詞句解析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復習部分生字,學習3、4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不同景象。
2、過程與方法:
在讀、想、演、練的中掌握文中詞語的運用。在讀讀議議中感受大潮到來時的氣勢。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內心為我國有這樣壯觀的自然奇觀而感到驕傲、自豪。從小樹立熱愛祖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生:潮來了!
2、師:對,大潮就要來了,你們想看看嗎?說去就去,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地輕聲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仔細地聽潮、看潮、用心體驗潮,觀后說說錢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讀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W生自由讀三、四自然段,并記下問題。)
3、學生匯報讀書情況。
二、解決問題,整體感知
1、師:同學們的問題提得都很好,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潮來時這一部分。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大潮聲音的詞句,用“直線”畫出描寫大潮樣子的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讀給大家聽。
。▽W生自由讀,勾畫。)
2、生:我畫的描寫潮來時聲音的句子是──隆隆的響聲、悶雷滾動;描寫大潮樣子的句子是──從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
師:你聽到了大潮在遠處時的聲音──悶雷滾動,看到它的樣子──一條白線。
(教師點擊課件出示潮來時的圖片:悶雷滾動、白線。)
3、師:課文既寫出了大潮在遠處時的聲音和樣子,還寫出了觀潮人的情緒,作者觀察得多么仔細啊!讓我們帶著觀潮人的情緒再來讀好這個句子。
。c擊課件,出示句子,學生齊讀。)
師:同學們真會觀潮,不僅聽到了大潮在遠方的聲音,看到了大潮在遠處的樣子,更難得的是你們還體會到了觀潮人的情緒,真是不簡單。
師:大潮在遠處時其聲如悶雷滾動,其形似一條白線,難道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潮僅僅是這樣的嗎?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一個句子,想一想這條白線是怎樣變化的?
。ㄌ崾緦W生重點理解“橫貫”一詞。與同桌討論剛才同學提到的“那條白線很快地移來,卻慢慢地拉長變粗”是否矛盾。)
。ㄉ杂勺x,并與同桌討論。)
。ㄖ笇W生個別賽讀,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4、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己讀書去感受了大潮洶涌而來的氣勢,現在老師請大家看一組壯觀的圖片。
(師點擊課件,出示畫面,學生看著,不由自主地驚訝、贊嘆。)
5、師:誰能談談你剛才的感受?
(師點擊課件出示:浩浩蕩蕩、飛奔而來。)
師:大家看了畫面后,請你用一句話說一說此時的感受。
師:你們想不想把我們剛才看到的這一天下奇觀講給自己的親人、朋友們聽呢?大家自己先試著說一說。
(生自述。)
。ㄕ垖W生分別依據課文和畫面,加上自己的想像進行了復述。)
三、知識拓展,深化教育
1、師:請大家當小主持人,給畫面配解說詞!
2、師:當主持人可不容易,你們知道解說詞在哪兒嗎?對了,就在書上的三、四自然段,咱們就來個《話說錢塘大潮》的第二集《潮來時》。
(兩名學生邊點擊課件“錢塘江大潮圖片”邊配解說詞。)
3、小結:作者圍繞著大潮聲音、形狀的變化,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具體地描寫出來,我們讀后,如聞其聲,如見其形,我們就是要學習作者這種細致的觀察方法,平時多用眼看,用耳聽,用心去想、去體驗,這樣才能寫出生動感人的文章。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
《觀潮》詞句解析 篇10
一、導入
農歷八月中旬是錢塘江潮最壯觀的時候,古往今來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來觀賞。有一天迎來了宋朝的文學家周密,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周密眼中的錢塘江潮是怎樣的景觀。
二、引入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ㄒ唬┱埓蠹易杂衫首x課,熟悉課文內容,注意以下問題:
1、找出文中的的生字新詞,通過查工具書的方法掌握這些字的讀音和意義。
2、用筆畫出你在查閱了工具書后還不能理解的字、詞和不懂的語句。
。ǘ┙Y合課文中的解釋,幫助學生整體理解課文內容。
1、解決學生自學中的難字、生詞和較難的語句。
2、強調以下文字的理解:
方:剛剛,開始。 既而:一會兒。 出:來到。 倏爾:一會兒。
皆:都。 略無:毫無;略,大概,大致。 夸能:夸耀才能。
3、請大家齊聲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研讀課文,掌握課文脈絡
。ㄒ唬┱垖W生示范朗讀文章,其他學生思考:
1、寫錢塘江潮的語句有哪些?(集中在第一段)
2、出具體寫潮水的語句,讀一讀。
3、說說自己讀后對錢塘江潮的認識。
。ǘ┠x課文其他段落,引導學生拓寬對“潮”的界定:
課文其他段落是寫什么的?
《觀潮》詞句解析 篇11
之五
佚名
這是一篇以杭州灣錢塘江大潮為主題的課文,文章層次分明,其生動優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把雄偉壯觀的錢塘江大潮描述得有聲有色、氣勢非凡,讀來使人身臨其境,深受震撼。真是一篇學生喜歡的佳作美文。
教學目標 :
認知目標:認真讀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了解錢塘江大潮在“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點,從而認識到錢塘江大潮是洶涌澎湃的天下奇觀。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潮汐”的成因及相關知識。
情感目標:使學生在錢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從而激發學生對錢塘江大潮、乃至祖國的大好河山、錦繡風光的無比熱愛。
技能目標:引導學生能深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小節。學著按時間寫作的辦法仿寫片段《雷雨》。
教學重點:
1、使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雄偉壯觀。
2、理解并主動積累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言,并讀出感情。
教學難點 :
1、使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雄偉壯觀。
2、仿寫一個片段《雷雨》。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1、同學們,愛旅游嗎?哪些地方的景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時積累的語句來描繪這些令自己難忘的景象,真不錯,老師也積累了一段與大家一起分享。師深情背誦課文3、4。
3、出示課題,齊讀。
二、整體感悟:
1、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誦讀,對錢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請同學們也來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劃出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反復讀讀,推薦給同桌。
3、師按學生回答歸納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
4、交流學生喜歡的語句,及時糾正讀音。并讓學生說喜歡的理由。
三、精讀課文:
1、錢塘江大潮為什么會被稱為“天下奇觀”。(并板書)我們一起去看看。
2、指名讀課文第2節,你讀懂了些什么?師歸納板書:江面平靜,人山人海、昂首東望。
3、“望”字在課文里除了看,還有一層意思——等著、盼著。該怎樣讀讀人們的這種心情?出示圖片“江面平靜”,配上音樂,學生自己讀讀。
4、交流讀,引導學生抓住“橫臥、籠罩、屹立”等詞把當時的氣氛讀出來,注意及時請學生評價朗讀的情況。
5、師生對讀,請學生體會朗讀成功的原因,總結學法。
理解重點詞句。
讀出人們的心情。
選折合適的音樂。
6、自由讀讀3、4小節,在學習小組中按學習方法自學課文。
7、交流理解的詞語,并讀讀該句句子。
8、師歸納板書:悶雷滾動,出現一條白線,人聲鼎沸、沸騰。
9、重點交流“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的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弊プ”扔鳎斫狻昂坪剖幨帯⑸奖赖亓选钡仍~
10、體會人們的心情。板書。配樂誦讀,學生自由選折音樂,組成小組讀讀。
11、集體學習課文最后一節師生對讀。
四、拓展、探究
1、關于錢塘江大潮,你還想了解些什么,引導學生網上學習。并試著向外國游客介紹一下“你眼中的錢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觀點介紹具體。
說話練習:“錢塘江有著的大潮。。
2、仿寫《雷雨》
出示媒體“雷電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運用恰當的語句寫出雷雨的氣勢。
五、回家作業 :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寫完整。
2、收集世界奇特景觀的資料、圖片。
附板書設計 :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退后
江面平靜 出現白線 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余波西去、恢復平靜
。ǹ矗┖坪剖幨
。牐┥奖赖亓
昂首東望人聲鼎沸、沸騰 深深震撼 回味、贊嘆“天下奇觀!”
《觀潮》詞句解析 篇12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形象,句子變化錯落有致,尤其適合進行朗讀訓練。教學時,我通過各種方式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進入閱讀狀態,收到了“情理自然滲透,朗讀激情無限”的效果。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正確解答了我提出的寫作順序的問題后,我問學生:“潮來前、潮來時2部分中,你最喜歡哪一部分?為什么喜歡?”絕大部分同學表示喜歡潮來時,并各抒己見,闡述了喜歡的理由——“這部分寫出了大潮的雄偉氣勢!”“這部分語言優美生動!”……我說:“既然大家都這么喜歡潮來時,那咱就先來學習這一部分。”學生一聽,眼睛變亮了,他們充分感受到了自己的意見得到了老師的尊重。我接著引導:“自讀3、4段,你覺得哪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就努力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學生們立即進入狀態,放聲朗讀,個個讀得主動、投入。他們都鉚足了勁準備展示自己的風采呢。
開始交流了。學生們把手舉得高高的,爭著將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有聲有色的讀出來,就連平時怯懦膽小的學生也不例外。
一名學生站起來說:“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他讀得很努力,但氣勢還不夠。我不動聲色,沒有直接點評他朗讀的優劣,而是引領學生都來用手做做翻滾的動作。學生在我的示范指揮下做得興致盎然,有的甚至還用嘴給配上了音 “嗚——嘩——!嗚——嘩——!”看著學生樂在其中的樣子,我問:“浪怎么樣?”學生們異口同聲:“大!猛!”我又追問:“兩丈多高,能有多高?”一個學生回答:“我知道,一丈等于三米,兩丈是六米,兩丈還多——我想,能比一層樓高吧?”我表揚他的數學學得不錯。“不過,告訴你們,兩丈多,可不止一層樓高,能有三層樓那么高呢!”聽了我的說法,全體學生驚呼起來:“哇,這么高!”“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多么壯觀!你們能讀出壯觀的感覺嗎?”學生爭著起來讀,個個讀得津津有味。
又一個學生站起來了:“我特別喜歡這一句——‘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他讀的聲音仍然有些平直,感情不夠充沛。
我問:“觀潮的人們從一大早就開始等啊,盼啊,終于聽到了隆隆的響聲,看到了潮水的影子。如果你就是觀潮的人,此時的心情如何?你會怎樣做呢?”
學生們爭先恐后地發表意見——
“我會興奮地揮舞著手高喊:潮來了!潮來了!”
“我會拿起照相機趕緊拍照。”
“我會高興的跳起來,向潮來的方向張望。”
……
我讓學生扮演觀潮的人,想象模擬當時的情境。我高喊“潮——來——了——”學生有的歡呼雀躍,有的下位張望,有的做拍攝動作……教室里熱鬧非凡。我又順勢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沸騰”、“人聲鼎沸”的含義。再讓他們讀時,大家都讀得興味盎然,語調富有變化,感情處理得當。
此時,學生的朗讀熱情越來越高漲。
“我特別喜歡這句——‘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我喜歡‘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
學生們一次次富有感情的朗讀,使得教室里掌聲不斷,激情無限。
當一個學生交流說她特別喜歡“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這個句子時,我問全班同學:“喜歡這句的舉手”,學生齊刷刷地都舉起了手,我自己也把手舉得高高的,“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多精彩的語句
呀!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你們在下邊也再準備一遍,待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把這種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
嘿,聽說我要與他們比賽,個個毫不示弱,讀書的興致更高了。宣布師生比賽開始后,我首先聲情并茂地讀完此句,不著痕跡地起到了示范作用,學生對我精彩的朗讀抱以熱烈的掌聲。
輪到學生讀時,我讓他們個人讀、男女生分讀,全班齊讀,變換形式,人人參與,大家一起為朗讀進步者、優秀者鼓掌?粗鴮W生一張張興奮的小臉,我明白,此時的他們真正體驗了朗讀的樂趣。
《觀潮》詞句解析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鹽、屹”等12個生字,會寫“潮、據”等15個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邊讀課文邊想象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錢塘潮來時的神奇壯觀,能夠根據語言描寫想象畫面。
教學難點
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既生動又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拼讀12個會認字,書寫15個會寫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具準備
課件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今天我們來學習《觀潮》(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漲”卡片,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蕩蕩、沸騰、漲潮……
。2)出示“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示“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里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èn
(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哪位同學愿意幫助他?
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四、作業:
熟讀課文。
再讀課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閱讀,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劃分段落層次。
2、請按作者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來之前,作者觀潮的時間、地點及觀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來之時,作者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過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為兩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觀潮的經過。
五、合作交流,反饋檢查。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3、繼續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觀潮》詞句解析 篇14
教學目標 :
1、學習課文3—5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洶涌而來的壯觀氣勢,領略這“天下奇觀”。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4、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潮來之時”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寫得特別細致。“浪潮越來越近……顫動起來”,是全文的重點句,充分表現了大潮非凡的氣勢。
2、啟發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動畫面,從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是教學的難點,同時要注重感情朗讀。
教學過程 :
一、復習舊知。
講講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了哪些內容?
二、講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生自由朗讀兩遍后告訴老師大潮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師適時發問:你們從哪些地方看出大潮雄偉、美麗、壯觀呢?
引導學生說,同時指導朗讀。
3、師小結:這些語句都從聲音方面寫出了潮的壯觀,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讀出潮的壯觀來。
4、師啟發:課文除了從聲音方面寫潮的壯觀,還從哪些方面寫?怎么寫?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說一說,讀一讀,可以小組討論。(生自學)
5、學生交流學習情況。
6、師小結:剛才同學們找的這些句子從顏色、形狀兩方面寫出了潮的雄偉壯觀,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這樣寫使我們很真實、具體、生動地認識了大潮的壯觀。
7、怎樣讀好這些句子呢?請同學們試著讀讀,特別要讀好你喜歡的句子。(學生試讀后指名讀,并交流。)
三、講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找出寫潮壯觀的詞語,要求標上。
2、交流并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兩丈來高。
3、有感情朗讀這一自然段。
四、寫作方法指導,習慣培養。
1、學完課文,你覺得文章寫得怎樣?
2、知道作者為什么會寫得這樣好嗎?
3、師小結:是呀,正是因為作者細致地觀察了錢塘江大潮到來之前、到來之時、到來之后的情景,既留心了江潮不斷變化的樣子,又留心了江潮發出的聲音,既留心了江潮的氣勢,又留心了觀潮人群情緒的變化,因此,讀了這篇課文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有如置身與觀潮人群中間一樣。
五、總結。
1、錢塘江大潮真是雄偉壯觀,難怪作者在文章一開始就說“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相機板書“天下奇觀”)
2、觀看錄象,領略大潮雄偉壯觀的氣勢。
六、練習。(略)
板書設計 :
13 觀潮
聲音
潮來之時 顏色
形狀
天下奇觀
漫天卷地
潮來之后 風號浪吼
兩丈來高
◆[2004-04-18]
《觀潮》詞句解析 篇15
之二
佚名
一.談話引入
1.今年農歷八月十八,中央電視臺和浙江電視臺聯合現場直播錢塘江大潮,同學們看了嗎?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對于錢塘潮,你還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暢說。
4.小結:……那情景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板書)
二.理解課題
1.“觀潮”(看潮)
2.“天下奇觀”(天底下奇異的景象)
三.播放錄象。(從同學們剛才的談話中看出,大潮洶涌的情景,大家記憶猶新,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想不想再看一次?讓我們再次聽聽聲音,看看畫面,感受一下這天下奇觀)
四.教學“潮來之時”
1.錄象里潮水的景象,咱們課文也有,在哪呀?(3、4自然段)
2.自己讀讀3、4自然段,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覺得喜歡的,就多讀幾遍,努力把它讀好,待會讀給同學們聽。
3.學生自由朗讀,師巡視指導。
4.學生自由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從遠處傳來……悶雷滾動。
▲那聲音……顫動起來。(課件演示,比較句子,潮遠,聲大而悶,潮近,聲巨而烈。指導朗讀)
▲過了一會兒……沸騰起來。(模擬“沸騰”!叭寺暥Ψ小。讀出“沸騰”感覺)
▲那條白線……橫貫江面。(課件演示理解“橫貫”“橫臥”。指導朗讀)
▲浪潮越來越近……飛奔而來。(課件演示,比較句子ABC。老師A句,小組讀B句,全班讀C句。自由讀、個別賽讀、齊讀)
▲小組賽讀。(小組選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開展比賽)
5.小結:這些語句寫得多精彩啊!正如課文預習提示中所說,作者把錢塘江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使人如臨(其境)。(板書)
五.理清寫作順序。(課件演示)
1.填空理解:
。1)自己讀一讀,看看作者是怎樣把這些語句連起來。
(2)指名填空。(課件演示:由遠及近)
2.師生分讀。(是呀,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來描寫潮聲潮水的變化。我們一起讀讀,體會一下。)
六.指導背誦。
1.老師留下括號里的詞語,你能說出剛才那段話嗎?
2.練習背誦。(自己準備)
3.會背的一起來。(看著屏幕)
4.小結:背得多有感情!我們仿佛站到錢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稱為(天下奇觀)!
七.積累語言。
1.咱們學習的這兩個自然段中,詞語非常豐富、生動,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下來?
2.開展比賽。(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反應快,很快站起來說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3.做讀書卡。
4.分組領讀。
八.運用語言。
1.同學們懂得了詞語意思,不過,會不會用了呢?
2.選用其中的二三個詞造句(鼓勵選用幾個好詞,說一段話)
3.學生交流
九.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如臨其境,觀賞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了作者按順序,抓特點的敘述方法,積累了好詞佳句。學得不錯。下節課……
板書設計 :
觀潮
(錢塘江大潮)
雄偉壯觀
天下奇觀 潮來時 如臨其境
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