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創造人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熟悉課文,初步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感受本文聯想和想像手法的運用,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文中洋溢著的人類誕生的喜悅感,女媧身上的母性和創造力。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欲望。
(3)過程與方法:合作學習,自主探究。通過比較閱讀,初步了解課文想像力豐富的特點。通過探究閱讀,清楚女媧形象神性與人性的統一,領會本文想像神奇合理的特點。想像的訓練貫串整節課堂。
教學重點:
(1)、體會神話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2)、把握想像的特點,嘗試運用大膽合理的想像。教學準備:
課件或掛圖、小黑板、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小故事。教學過程一、導入激思,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問題:我們都是人,但你們知道人類是從哪里來的嗎?(是從猿猴變的、是女媧造的、是上帝造的、是神創造的……)對于這個問題,古往今來,有神話的回答,也有科學的解釋。那么,在中國古代的神話中,人是如何誕生的呢?這歸功于一個叫女媧的女神。今天,就讓我們領略一下我國古代神話的魅力吧!出示課題《女媧創造人類》,齊讀。 二、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標出段落的序號。 2課件(或小黑板)檢測掌握生字新詞的情況。 3分小組讀課文。 三、課文分析,探究質疑 1出示女媧掛圖。這兒有一幅女媧的畫像,美不美?我們也可以將她畫得更美,傳說中女媧是一個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和方法體現了“神”的威力,讓我們一起步入神話的殿堂,走進“女媧創造人類”的故事。 2同學們隨著音樂輕聲朗讀課文,讀完后提出不懂的問題。指名提問,有三到四個問題后,讓同學們主動回答一下,再接著提問,接著討論回答。注意: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結合課后一題,進行分析解答。 3那么課文中作者又是分幾步展開敘寫的呢? 分三步: (1)女媧為什么造人? (2)造人的方法是什么? (3)怎樣讓人一直生存下去呢? 分四步: (1)女媧為什么要造人? (2)女媧是怎樣造出第一個人的? (3)怎樣才能造更多的人呢? (4)怎樣讓人類自己繁衍生息?教師:我覺得兩種分析都對:一是概括分,一是具體分,我們暫且按第二種分法吧。誰能回答這四個問題呢?(課件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回答。)同學們跳讀課文,在文中找到答案,并用喜愛的符號勾畫出來,再全班交流自己學習的收獲。 四、深入閱讀,共同探究 老師也有兩個問題,我們共同探究一下。(可分組討論。) 第一個問題:女媧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但作者又賦予她人的情感,人的生活體驗,她又是一位母親的化身,女媧創造了人,使她得到了做母親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媧忙碌、疲倦的身影,正顯露出一位的母親勤勞、智慧、偉大。我們姑且把她視為一個“人”吧,說說看,女媧是一個怎樣的人?指名說,教師相機板書。(是一個神通廣大、勤勞、大公無私、感情豐富、充滿愛心、有智慧、極其聰明、手非常巧、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