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裝滿昆蟲的衣袋》是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的一篇記敘文。它主要敘述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兩件事。兒時的法布爾對昆蟲充滿了好奇,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并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里,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這兩件事充分體現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也是文章的重點。
2.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剛剛步入高年級,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閱讀分析能力,同時對大自然也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和探究欲望,抓住“著迷”、“迷戀”“癡迷”等中心詞貫穿全文,不僅理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涵義,更深入把握文章具體描寫與概括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結合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的理念,我確立以下目標。
l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用法。
2)學習描寫昆蟲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與周圍世界的興趣。
l過程與方法目標
1)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2)學會搜集資料,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延伸,使課文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
l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激發對美好事物的濃厚興趣,培養仔細觀察,持之以恒的良好習慣。
2)透過語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熏陶。
【教學重難點】
1)從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淀和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重點語句,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內心,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2)深刻領悟題目的內涵,從本文的命題方法中得到啟示。
【教學方法和學生學法】
l賞析法:通過視頻展現大自然的美好與奇妙,感悟文字魅力。
l移位入境法:假設情境,讓學生走進法布爾的童年,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觸動學生情感。
l討論探究法:組織學生討論,學習小組交流。
【教學資源】
教材、多媒體課件、視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教師播放《動物世界》視頻片段,美麗的飛鳥、穿梭的游魚、可愛的昆蟲……情趣盎然的畫面帶動學生快速進入學習情境。
(設計理念:播放圖片和視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諧與美好。)
(二)揭示課題,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快速瀏覽課文,借助課題的幫助,用自已的話概括課文內容。(提示:誰的衣袋裝滿了昆蟲?為什么他的衣袋裝滿了昆蟲?)
3、質疑:這里的衣袋是單單指的是衣服上的口袋嗎?
(設計理念:將長文章讀短,幫助學生學會歸納文章大意,掌握概括方法。)
(三)檢查學生生字詞預習情況
出示文本1:出示重點詞語
縱橫閃爍光澤責罵
中毒觀察可惡癡迷
花草叢生 鳥棲蟲居 五彩繽紛
鼓鼓囊囊 怒氣沖沖 滿載而歸
通過自讀,同桌對比讀,齊讀等方式,將詞語讀通、讀懂,注意多音字的用法。
(設計理念:學生通過讀懂詞語,掃除閱讀障礙,同時培養學生讀書積累詞語的好習慣。)
(四)認識“昆蟲迷”——昆蟲學家法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