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 揭題導入
1.上節課,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裝滿昆蟲的衣袋》)認識了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伸出手跟我一起寫下他的名字
2.童年時代的法布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小就著迷昆蟲,興趣濃厚)這種難以割舍的興趣愛好,用課文中的詞語來形容就是(著迷,迷戀,癡迷)【板書:癡迷】
3.課文寫人,人物的情感是需要事情加以烘托的。回憶一下,課文通過哪幾件事情記錄下法布爾對于昆蟲的著迷、迷戀甚至是癡迷呢?
(抓紡織娘捉小甲蟲)
5.究竟是怎樣的癡迷,幫助法布爾長大后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呢?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走進熟悉的場景中,去找尋答案。
二.自讀感悟
1.出示自學提示,引導學生有目標的學習:
(1).默讀課文,在你感興趣的場景里找出表現法布爾昆蟲癡迷的語句和詞語,體會背后的思想情感;
(2).邊悟邊寫,把你的思想感受留在書頁上。
(1).默讀課文,在你感興趣的場景里找出表現法布爾昆蟲癡迷的語句和詞語,體會背后的思想情感;
(2).邊悟邊寫,把你的思想感受留在書頁上。
三.精讀品悟
我們跟隨小法布爾的腳步,一起將目光聚焦到捉紡織娘的畫面中,通過你剛才的閱讀,能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嗎?
★ 抓紡織娘
◇“媽媽我在這哪!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師:是的,法布爾真是紡織娘的知音,竟然從她的叫聲里聽出美妙的音樂,了不起,誰來讀一讀。(找一中等生)
師:確實法布爾比較高興,但他到底有多高興?我們從課文中看一看。
生:三天時間尋找的。
師:在這三天里,他為了找到這只紡織娘,究竟做了些什么?
也許,第一天早晨,小法布爾在花叢中——(仔細地尋找會唱歌的蟲子)花叢上沾滿了露水,露水打濕了法布爾的衣裳,可他一點也不在意,他還在——
也許,第二天中午,驕陽似火,汗水刷刷地往下流,小法布爾把耳朵湊近花叢,不小心被小蟲子咬了幾口,好疼!法布爾會——(揉揉傷口,繼續專注地傾聽,找尋)
第三天,他早早地來到來到花叢,看見那只等待已久的紡織娘了,剛要靠近,紡織娘飛走了,這時的法布爾有沒有放棄?(沒有)法布爾———(依然耐心地守候著)
師:今天晚上。終于被他抓住了。此時,法布爾心情(很高興)誰再來讀一讀,讀出這份喜悅。
師:你從這“三天”法布爾所做的事情上,你還能感受到什么?(堅持不懈,鍥而不舍)
師:一種及其平常的昆蟲叫聲,,在法布爾聽了卻是那么動聽;一只非常普通的紡織娘,法布爾足足探尋了三天,多濃的興趣,多深的堅持,這就是---癡迷。
帶著這份癡迷,再來讀讀第三小節。
﹡﹡﹡﹡﹡﹡﹡﹡﹡﹡﹡﹡﹡﹡﹡﹡﹡
師:剛才我們從法布爾捉紡織娘這件事中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那么從捉小甲蟲這件事上,有沒有讓你感受深的地方。
◇“嗬,真漂亮!”他邊叫邊用小手撲過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生:通過“敏捷”,可以看出法布爾捉蟲子動作迅速,十分熟練,已經和昆蟲打成一片了。
師: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甲蟲?在文中找一找。(生讀)
師:多小呀?(比櫻桃還要小)哎呀,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這么小的甲蟲,你也能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