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文章以"裝滿昆蟲的衣袋"為題,通過記敘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迷戀昆蟲的故事,讓學生感悟到執著癡迷是法布爾成功的秘訣,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課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主要通過"找紡織娘","捉小甲蟲"這兩個典型事例來突出法布爾對昆蟲世界的癡迷,描寫具體而生動.本文通過描寫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點,寫作特色鮮明,是學生習作的典范.
[設計理念]:以讀為本,層層深入,讀中悟情,讀中悟法,在閱讀過程中揣摩文章通過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點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語言文字的品讀中,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初識人物
請你根據老師的描述,猜猜他是誰
1823年12月20日,他出生在法國南部一個名叫圣·萊昂的小村子里.他從小就與昆蟲結下了不解之緣,孜孜不倦地觀察他們,研究他們,執著地與昆蟲相伴了一生,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著作——《昆蟲記》.
他是誰 這段描述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書,讀:法布爾
(設計意圖:"根據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誰"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幸運52"經典游戲節目,此環節以游戲導入,課始趣生,使學生在專注饒有興致的傾聽中迅速對人物形成整體感知.)
關于法布爾,你還了解些什么 把你認為有價值的信息簡要地告訴大家.
(設計意圖:"收集,交流信息"假如無限制地旁逸斜出,勢必削弱對文本的學習,成為資料展示課,"有價值的","簡要地"意在促使學生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整理,內化,敏銳地抓住要點,進行表達.)
課件呈現法布爾雕像.(特寫鏡頭為兩個鼓鼓的衣袋)揭題.
整體感知,把握主旨
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看看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寫到了"鼓鼓的衣袋",清楚地畫下來.
巡視,板書生字新詞:鳥棲蟲居,蠕蟲,蝸牛
檢查生字詞,正音,解詞
交流文中直接描寫"衣袋"的句子,引導體會蘊含在文字中的感情.
屏幕顯示以下三段文字:
這一天,他還揀了好多的貝殼和彩色的石子,把兩個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以后每次放鴨,他仍然興致勃勃地揀那些"沒用的玩意兒",背著大人把衣袋裝得鼓鼓的,躲起來偷偷地玩.
后人為了紀念法布爾,在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兩個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滿了許許多多的昆蟲.
引導學生自由交流,相機出示"著迷""迷戀""癡迷"三個詞語.
區別三個詞語之間的細微差別,指導讀好三個詞
因為喜愛而入了迷,這是——(著迷)
深深地愛著,遇到阻撓也決不放棄,這是——(迷戀)
迷戀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這是——(癡迷)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扎實而有效地體會詞語的分寸感,蘊含的情味感,是訓練,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
齊讀三段話,小結:透過這三段話,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但是,光有這些敘述是不夠的,要想真正打動人心,必須要有典型生動的事例.
(設計意圖:扎扎實實地讀,讀準讀通的基礎上迅速把握關鍵詞"癡迷"——牽發而動全身的點,提領而頓,自然能百毛皆順,促使學生思維的觸角深入到文本的內核.)
默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裝滿昆蟲的衣袋",主要寫了哪兩個典型事例,試著用簡潔的語言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