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
課題就是課文的眼睛,也是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文本信息。由課題設計問題,切入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還能突出教學重點,有效統(tǒng)領全文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這一匠心獨運的課題,是提示法布爾性格特點和成功奧秘的點睛之筆,是后人設計法布爾塑像的創(chuàng)意之舉,也是教師引領學生理解文本、走近人物、品味語言的切入點與突破口。緊扣這一課題設計教學,不僅能有效突出課文的核心內容,突破教學難點,還有助于學生深入品味課文語言表達的精妙之處。
【教學重點】
抓住課題,品讀課文,從典型事例中讀懂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和對夢想的執(zhí)著追求。
【教學過程】
一、切“題”導入
1.出示法布爾塑像,引導學生觀察:這是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塑像。看了這尊塑像,哪一點留給你的印象最深?(抓住“高高鼓起的衣袋”,揭示并板書課題。)
2.初讀課文,要求讀通讀順,了解大意。
3.質疑:你覺得法布爾的衣袋里僅僅裝的是昆蟲嗎?里面還“裝”著什么?(在課題的“裝”字上加引號。)
設計意圖:“裝滿昆蟲的衣袋”既是這篇課文的課題,也是課文的一則妙語,它形象生動地展示了法布爾癡迷昆蟲與對自己夢想的執(zhí)著追求。然而讓學生理解這樣深刻雋永的表達還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教師可以從課題導入,設計“法布爾的衣袋里還‘裝’著什么”這一貫穿課堂教學的問題,以減少教學中的枝蔓,直奔教學的核心內容,起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教學效果。
二、扣“題”品文
1.師:課文中有一些詞語直接寫出了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你能找出來嗎?
(板書:著迷、迷戀、癡迷。)
2.師:正如課題所寫的一樣,課文的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小法布爾對昆蟲世界的熱愛。自讀課文第2—10自然段,看看課文從哪些事例中表現(xiàn)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請在這些詞語、句子或段落旁邊寫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體會。
(生自學,組織交流,引導學生抓住“捉紡織娘”“放鴨時捉甲蟲”兩個典型事例進行理解。)
3.品讀“捉紡織娘”。
師:在法布爾眼里,這是一只怎樣的紡織娘?
(抓住“全身翠綠、觸角細長”和“動聽的聲音、歌唱家”體會紡織娘的可愛、漂亮,以及法布爾對紡織娘的喜愛;抓住
“天黑未歸”和“三天前”“終于”等詞語,體會法布爾捉紡織娘的不易和捉到紡織娘后的喜悅。)
4.品讀“放鴨時捉甲蟲”。師:他是怎么捉到這只甲蟲的?
(抓住“撲過去、捉住、包上”等
動詞,體會法布爾捉蟲子時動作的熟練,感受他對昆蟲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