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
交流,指導概括小標題.
找紡織娘.
捉小甲蟲
(設計意圖:概括能力是思維能力的核心,語文學科能力應該以概括能力為基礎,指導學生"簡要地概括一件事"直至"準確地概括小標題",突出了概括能力的培養,有效地把書"讀薄".)
理解品味,感悟"癡迷"
從兩件事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件,看哪些具體的描述讓你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圈點,批注.
交流指導品讀"捉小甲蟲"(對"滿載而歸"的"甜","無奈地扔掉小寶貝"的"難過"等內容,交流中作略處理)
重點品讀片斷(一)
屏幕顯示文字:
有一次,法布爾正在細心地觀察周圍的一切,忽然,一只閃爍著金屬光澤的小甲蟲在他眼前掠過."嗬!真漂亮!"他邊叫邊用小手撲過去,敏捷地捉住了它.這只甲蟲比櫻桃還要小,顏色比藍天還要藍.法布爾高興極了.他把這個小寶貝放進蝸牛殼里,包上樹葉,裝進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賞.
(1)"嗬!真漂亮!"(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人物內心的驚喜,贊嘆,喜愛,感悟"癡迷")
(2)"……放……包……裝……好好欣賞."(用推想法引導進行品讀)
a,仔細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b,仔細聽,也許你還能聽到法布爾對這個小寶貝說些什么
c,小結:當你想到了這些,眼前的這一段文字就變成了一幅幅感人的畫面,我們才品出了文章的味兒.
d,指導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從課文語言入手,利用對"放""包""裝""欣賞"這些動詞的詮釋,調動學生記憶的各種表象,引發學生的再造想象,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再造想象力,在想象中強化感受,促使感知轉化為深刻的感悟.)
指導品讀"找紡織娘"
自由交流,引導點撥
重點品讀片斷(二)
屏幕文字:
"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媽媽一看,兒子的手里拿著一只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她,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
品讀"終于",從這個詞中你讀懂了什么
(尋找時間長;收獲的不易;找到后的興奮……)
語言渲染,激發情感
整整三天了,法布爾一直在苦苦尋找.也許,他從清晨一直找到了傍晚;也許,明月星光下,他還在靜靜地守候,細細地尋找.現在,他終于找到了這只會唱歌的蟲子!假如你就是法布爾,你興奮嗎 自豪嗎
讀法布爾的話:"媽媽,我找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創設情境,個性化朗讀
(師扮演母親)描述: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媽媽忙完了一天的農話,正要回家,突然發現法布爾不見了!媽媽邊跑邊呼喊:"法布爾,孩子,你在哪呀!"
媽媽都急壞了,快回答我——
也許你在離我很遠的地方,遠遠地告訴我——
也許你突然從我身邊的草叢里冒出來——
也許你還會手舞足蹈地告訴我——
小結: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朗讀,但不同的朗讀表達的是同樣的情感——癡迷.
(設計意圖:以"終于"一詞為切入點,細細揣摩,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積淀語感,加深理解感悟.情境的創設,個性化的朗讀,使課堂情趣盎然,對"癡迷"的感悟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