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佳作共賞之讀《用目光傾聽》有感(精選12篇)
五佳作共賞之讀《用目光傾聽》有感 篇1
前幾天看了朱朱的《等著兒子回頭》這篇文章,讓想起了我們這個學期學的一篇課文《用目光傾聽》學完之后讓孩子們寫了讀后感,昨天下午去學校值班時,在電腦里看到了寶貝們當時給我傳的文章,就拷了一篇,傳上來給大家秀秀。
這首詩,是金波作的,內容很少,文字也很少,但是它的內容包含很多,讓我感觸很深。
記得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這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別人跟你說話,望著對方是一種禮貌,一種真誠,如果不望著對方說話,別人是會認為你是不尊重別人,這樣他就不會和你交朋友。
文中還有一句“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傾聽。”初讀課文時我覺得這句話很奇怪。在課堂上聽了老師的講解后,我懂得了:“傾聽”就是仔細地聽。“用目光傾聽”就是在與別人說話的時候,要望著對方。因為“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只有“用目光傾聽”才能表達出自己的真誠。因為“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讀完這首詩后,最深的感觸是:無論用眼睛傾聽別人說話,還是用耳朵,也要把自己的一份真誠傳送給別人,這樣才會得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傳送的真誠!
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只有你仔細地認真地聽別人講話,眼睛才會望著對方,只有當你望著對方時,對方才會感受到你的真誠, 心里就會很溫暖,這就是人與人心靈的交流。嘿!真有趣。那么,當你聽別人講話時是怎樣的?是否像金波爺爺那樣認真地傾聽別人呢?那就來看看我是怎樣做的吧。
我的爺爺已經七十多歲了,記憶力很不好,每回我們回去,他總是給我講一些記不清講了多少遍的陳年舊事。一開始,我還很樂意聽,用我的眼睛盯著爺爺,她越講越高興,不時還逗我開心,可是過了幾周,我就變地乏味起來,一邊寫作業一邊聽她喋喋不休地講話,我真想用兩個棉球把耳朵堵上。有一次,我實在忍不住了,叫道:“您能不能別說了,我還要做作業!”。看著他沮喪的眼神,我知道他很生氣。
后來,這事被媽媽知道了,一天,媽媽把我叫來,嚴肅地問我:“你愛爺爺嗎?”“ 恩”我漫不經心地說,“那你為什么對太姥姥大喊大叫?”媽媽追問道。“天哪,那些話都說了多少遍了?”我無奈地說。“哪怕說了一萬遍,你也要聽下去,要尊重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心靈。”媽媽的一番話,徹底改變了我……
又一個星期天到來了,我照例和爸爸媽媽一起回爺爺家過周末,我看見爺爺正在看報紙就撒嬌的說:“爺爺,您那次說到您小時侯的那年夏天,您繼續講吧!”我用天真的目光望著他,爺爺的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盯著我的眼睛,“那年夏天……”,冬日的暖陽,照在我的身上,也照在爺爺身上。
我從小就是個膽小的女孩,和別人說話的時候不敢直視對方,尤其是家里來客人或者和爸爸的朋友一起出去吃飯的時候,自始至終的都是在低著頭,老師、媽媽也多次說過我,可是我就是改不了這個壞習慣,自從學了這篇課文聽了老師的講解以后,我深刻的明白了一個道理:用目光傾聽不僅僅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啊!!
今后我一定學會用目光傾聽。
老師點評;從這篇小文可以看出孩子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很細致、很深入。小文無論是從引用原文并添加自己的理解,還是通過兩個典型事例加以闡述,寫得都很到位,明白了這篇課文要揭示的道理,更難能可貴的是小作者通過這篇課文發現了自身的不足,并且能夠加以改正,真是受益匪淺啊!!
小姑娘加油!!老師相信你在今后的課堂和朋友的聚會中都能夠用目光傾聽直視對方。
五佳作共賞之讀《用目光傾聽》有感 篇2
作為一名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最關注的問題莫過于如何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優質、高效。特級教師董耀紅常常告誡我們:“不要避諱基礎知識與語文技能的訓練,語文課堂就是要精講多練!” 特級教師楊國珍也指出:一節語文課中落實了8至10分鐘的作業時間為合格,而作業的內容與時間適當為良,在此基礎上作業時機也適當為優秀。在這樣的思想的指導下,我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如何將課堂作業有機地融入閱讀教學進程中。
在《用目光傾聽》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這樣設計教學環節:在學生初讀課文,對文章大意有所感知之后,讓學生完成《課堂作業》中的相關基礎題;接著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用結合重點詞句體會、聯系上下文體會、多形式的朗讀等方式一步一步地揭示“用目光傾聽”的深層含義,當學生心弦被撥動,對文章中心有所感悟之時,因勢利導請學生完成《課堂作業》中有關理解中心的習題;接下來,引導學生依據板書背誦文章重點章節,并完成本課其它習題。
同時,《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的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于: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在學生們積極參與的合作、交流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隨著心靈和情感的熏陶而提升。通過實踐我們發現,一節設計得當的語文課,是完全能夠將作業與教學進程藝術地融合的,作業的全程參與使得語文課堂更加緊湊高效、更加充滿動態的美感、更加富有語文味了。
以下就是我執教的閱讀課《用目光傾聽》的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1、師板書“聽”,你看到這個字,你的腦海中產生什么疑問了嗎?(怎樣聽?聽什么?)
2、師板書“傾聽”,怎樣聽呢?是傾聽。“傾”是個生字,(師注音)后鼻音要讀準,一起讀,好!(cai)昨天預習作業的第三題中問道:“傾”在這里應該選哪種解釋呢?(用盡力量),那么“傾聽”也就是用盡力量地——聽,全神——貫注地聽、聚精——會神地聽。
3、師板書“用目光”,讀課題之后,大家一定有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和想法,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讀詩!
二、自主學文并完成基礎性習題、批改預習作業
1、師:下面就請大家自由地讀讀這首詩,注意讀音和詩歌大意,好,自由地讀吧!
2、師:讀完全詩,相信大家一定對詩歌大意有所了解,下面請大家完成《課堂練習》中第四大題的第一小題,和語段閱讀的第二、三小題,題目不難,你們一定能完成好!你們做題,老師來為你們批改昨天的家庭作業也就是一、二、三大題。
生自由做作業,師批改預習作業一、二、三題
三、以理解性習題為線索導讀全文
1、師:第四大題的第一小題中問“媽媽一句話”是指?指名說:“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大家都是這樣寫的嗎?好!你是從哪里知道的?(詩歌第一節)好的,那就請你把這句話寫到黑板上來吧!
2、誰來為大家讀讀第一節詩呢?指2人讀。
看板書并簡單評議,“望”字打點,用什么望?指課題“目光”。師:哦,原來啊,用目光傾聽,也就是——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這句平平常常的話一直伴隨著我長大,讓我學會了如何與別人交往。這節詩應該怎樣讀呢?指名讀。
3、讀到這里,老師不由得想問:目光難道能聽懂話嗎?為什么要用目光傾聽呢?
(引導學生回答詩歌2、3節的內容。)詩中是怎樣告訴我們的?
師相機板書:交流 交談 交往 真誠 心靈
4、師:原來啊,真誠的目光代表著真誠的內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交談、交往都需要一顆真誠的心靈啊!現在咱們對課題的理解是不是更深一層了?還有誰愿意也像老師這樣,談談自己的理解?(指兩人說)快看語段閱讀第一題,“談談你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會做了嗎?趕緊寫下來!
大家所談到的,其實也就是詩歌2、3節的內容!(cai)來,就讓我們自由地放聲朗讀2、3節詩,讀出你對詩歌的理解吧!
指兩人讀。
追問:什么叫千言萬語?(很多很多的話,多得說也說不完)
(cai)此刻,讓我們的思緒回到第8課著名作家林海音的《遲到》一文中……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沒說什么,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塊錢給我。
師引導:是啊,爸爸什么也沒說,只是看著我,看著我把夾襖穿上,同學們,你們看到爸爸的目光了嗎?你們讀懂爸爸目光中的千言萬語了嗎?誰能說?
(爸爸仿佛在說……爸爸仿佛在說……)
(爸爸雖然沒有說出來,但他的目光表達出對女兒的關愛,女兒啊,一下一下打在你的身上,卻是生生地疼在爸爸的心里啊,爸爸看著女兒,仿佛在說女兒啊天冷你快快穿上吧,別凍著了……仿佛在說……)引導說說。
師:從那以后,作者就成了一個勤奮早起的、每天第一個站在校門口等著開門的孩子!爸爸的目光里傳送的是一位父親對女兒的責任之愛、深沉之愛,這真誠的目光真的勝似千言萬語,真的將作者帶到了那溫暖的春天!現在,再讓你來讀第2、3節詩,你會怎樣讀啊!
指多人讀(音樂)師范讀,齊讀。
誰能背?指名背誦。
一起來好嗎?能背的背,不能背的邊背邊看!
5、深入:是啊,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同學們,生活中的目光很多很多,“目光”前面還可以用上哪些形容詞嗎?
指名說:理解的、包容的、同情的、信賴的、贊許的、欣賞的、堅定的、嚴厲的……引導:當你身邊的人受到別人的誤解時,你向他投去理解的目光,是真誠嗎?當你身邊的人一時糊涂犯下錯誤,你向他投去善意的包容的目光,是真誠嗎?嚴厲的目光難道也是真誠的嗎?(嚴厲表達的是老師對我們的無限期待)這也是老師的真誠啊!
師:原來啊,這些目光都是真誠!生活中處處需要真誠,你真誠地對待他人,他人也會真誠地對待你;你真誠地對待生活,生活也會真誠地回報你!正如一位哲人所說——真誠并不是智慧,可是它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誘人的光澤。這就是媽媽在教會我生活啊!來,一同讀讀最后一節詩!
6、師:學到這里,老師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我們這首詩歌的作者——金波。一位生活在孩子中間童心永駐的詩人,小時候,是媽媽用童謠引領他走上了詩歌創作的道路;長大后,是他用詩歌引領著中國的孩子去欣賞詩。正是這樣一位真誠對待生活的詩人才能夠寫出這樣“如泉水一般清亮、鳥語一般婉轉”的詩作啊!
齊讀。
四、集中練習
在下面的時間里,請大家做《課堂作業》第四大題的2、3、4小題;以及5、6大題。可以選擇著做。
五佳作共賞之讀《用目光傾聽》有感 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會兩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并從母親的教誨中體會母愛的偉大,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繼續學習《用目光傾聽》,我們平時都是用耳朵傾聽,金波爺爺怎么說用目光傾聽呢?咱們去讀讀詩歌,相信你就會明白了。
二、精讀課文
1、快速瀏覽說說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2、指名分小節讀文,思考:“用目光傾聽”的意思?
學生匯報:聽別人說話,要望著對方,或者說,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不僅用耳朵,還要用眼睛。
師:從哪里發現的?引出詩歌的第一節。
課件:媽媽說過一句最平常的話: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指導朗讀,讀出媽媽的輕聲細語,親切溫柔。)
師:抓重點詞:最平常
師:是啊,普普通通的一句話,卻能讓作者銘記在心。為什么聽別人說話時要望著對方呢?自由讀讀詩歌的2-3節,畫出相關語句,在空白處簡單寫寫你的體會。
重點交流:
(1)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
明確:看著別人,認真地傾聽是一種尊重和禮貌.要讓對方感覺到你的誠懇和真心,這樣的交流才是心與心的交流,要想別人和你成為朋友,喜歡和你交往,就要讓別人覺得你是真誠的。
舉反例:平時大家都經常交流說話,如果你說話的時候,別人很認真地聽,而且還會望著你,你會怎樣?雖然他在聽你說話,但是他左顧右盼,或者還在做自己的事情,你又會怎樣呢?可見和別人交流的時候,一定要真誠, 相信你一定記住了交流要帶有一顆真誠的心。)
師:作者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他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不僅用-----耳朵,也用-----目光去傾聽。
他牢牢記住了媽媽的那句話----
(學生讀)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2)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師:真誠的目光有這么大的魅力嗎?(抓千言萬語、溫暖的春天體會)
師: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誰曾經用目光和你交流過呢?
(談一個事例,讀一次。)
師:雖然他們此時都沒有說話,但是他們的眼神分明告訴你,他是關心你的,愛護你的,心疼你的,鼓勵你的.這種感覺讓你如沐春風,心里甜滋滋的,仿佛從你的心底深處都能開出一朵小花來,無聲的語言更能打動你的心啊。
(再讀,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師:真誠的目光作用可真大啊,有句俗話說的好,眼睛是心靈的窗子.作者始終記著媽媽的那句話,所以,我的窗子永遠-----明亮燦爛。
你從中讀懂了什么呢?
(指名讀,讀出自豪,得意的感覺)
(朗讀第三節,范讀、配合讀、配樂)
師:我的眼睛是純凈的,我能用真誠的目光去打動別人.多虧了媽媽時刻教育我的那句話.你們記得嗎?
(學生讀)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師:這句話伴隨著作者長大,教會了他很多很多東西.到底教會了他什么呢?
(指名回答:如何與別人交往,如何生活,尊重別人,真誠待人。)
師:是啊,生活中還有許多道理值得我們去揣摩,但真誠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媽媽用她那真誠的目光教會了我用目光去傾聽。
你會讀嗎?
(指名讀:媽媽一句話教會我生活,她真誠的目光至今仍照耀著我。)(讀出感激。)
師:讓我們共同聆聽媽媽的教誨,用真誠的目光去交流心靈,讓人與人在目光里更親近,讓情與情在目光里地久天長。
(配樂、全班齊讀。)(全班背誦)
三、拓展,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如何與人交流,老師這兒有一首詩歌送給大家
真誠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濃烈;
真誠是焰火,在高處綻放才愈顯得美麗;
真誠是鮮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有了真誠,就有了朋友的關懷;
有了真誠,就有了同事的信任;
有了真誠,就有家人的支持。
一顆孤獨的心需要愛的甘泉滋潤;
一顆冰冷的心需要友誼的溫暖;
一顆絕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撫慰;
一顆蒼白的心需要真誠的幫助;
一顆充滿戒備關閉的心門,是多么需要真誠這把鑰匙去打開啊!
生活在真誠中,會坐如春風。既如此,何不真誠走一生?
五佳作共賞之讀《用目光傾聽》有感 篇4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蘊含的意思。
2、朗讀詩歌,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3.引導學生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怎樣緊扣題目,節節深入表達主題,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讀題導入
1、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文題目。
2、了解作者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過詩集《回聲》、《綠色的太陽》、《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間》、《林中月夜》、《風中的樹》、《帶雨的花》、《我們去看海——金波兒童十四行詩》等十余部;童話集《小樹葉童話》、《金海螺小屋》、《蘋果小人兒的奇遇》、《眼睛樹》等多部;此外還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門》、《感謝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課本。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獎等。199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3、扣題質疑。我們都是用耳朵傾聽,作者為什么說“用目光傾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詩句讀流利。
2、指名讀,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3、說說對下面詞語的理解。
伴隨、真誠、傾聽、燦爛、千言萬語、傳送、照耀
4、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三、再讀課文,理解每節詩的內容
1、學生細讀課文,說說每節詩的意思。
2、指名匯報,教師小結
第一小節:用媽媽的話闡明“用目光傾聽”是什么意思。
第二小節:與別人交流為什么要“用目光傾聽”。
第三小節:進一步說明目光的重要性。
第四小節:講媽媽的話對我的意義,教會我生活。
四、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1、作者為什么說“用目光傾聽“?請你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細細品讀。
(1)自讀詩歌,抓住重點語句一邊讀一邊體會,把自己的感受體會寫在句子旁。
(2)引導學生抓住以下重點句體會。
“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3)師生共同歸納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傾聽的意思是仔細聽,“用目光傾聽”就是在與別人說話的時候,要望著對方。因為“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只有“用目光傾聽”才能表達出自己的誠意。因為“真誠的目光勝是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2、讀最后一節詩,說說你的理解。
(媽媽用樸實的語言告訴我:與人交往要真誠。)
五、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感情朗讀這首詩,在讀中體會作者情感,升華自己的情感。
六、背誦詩歌,積累語言
1、自由背誦。
2、男、女生比賽背誦。
3、小組背誦。
七、課堂總結
同學們,詩歌中的母親用樸實的語言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與人交往要真誠,在日常生活中你們一定愿意真誠與人交往,也一定能做到,是嗎?
板書:
用目光傾聽
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交流 真誠
與人交往要真誠
五佳作共賞之讀《用目光傾聽》有感 篇5
學習目標
1、朗讀詩歌,整體體會詩歌蘊含的意思。
2、有感情朗讀詩歌,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明確寫作目的:與人交往要真誠。
3、體會詩歌在表達上的方法及用韻的特點。
4、引導學生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學習重難點:1、體會作者是怎樣緊扣題目,節節深入表達主題的。
2、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體會詩歌在表達上的方法及詩歌所展現的真誠,培養學生與人真誠交流的習慣。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在加點字的正確讀音下面畫“ —”
傾聽(qīng qǐng ) 窗子(chuāng cuāng) 勝似(shì sì)
真誠(chéng céng) 燦爛(càn chàn )
2、結合課文內容,查閱工具書,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伴隨 真誠 傾聽 燦爛 千言萬語 傳送 照耀
你覺得還有哪些詞不易理解,請你指出寫下來我們一起來解決。
3、認真初讀課文,回答問題:
(1)本文作者用第 人稱的方式樸實地敘述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真實感受,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傾聽”的意思是 ;用“目光傾聽”就是在與別人交流,聽別人 的時候,要 。因為“交流最需要的是 ”,只有“ ”才能表達出自己的誠意。因為“真誠的目光勝似 ,目光傳送的是 。
本詩是一首十四行詩,它是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對句組成,在用韻上的特點是:第一行押: 韻 ,第二行押 韻,第三行押 韻,第四行押 韻, 一節一換韻。
(2)請你讀讀詩歌,詩歌主要講了什么內容?請你把它用自己的語言寫下來。
(3)同學們,我們回想一下平時母親對我們的關愛,找出課文中媽媽對“你”說的最平常的話是什么?媽媽為什么這么說呢?讓你學會了什么?
(4)聽別人說話,要望著對方?這句話平常嗎?都有誰說過這樣的話?為什么要在別人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呢?請你讀讀第二、三小節?把相關語句畫出來。
(5)我們一齊來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談談你對這句詩句的理解。
(6)找出文中使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找出各是那一句?你能說說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嗎?
(7)你經常用目光傾聽別人說話嗎?別人用目光傾聽你的說話嗎?
請你將自己所學的內容結合生活具體事例,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8)你覺得與人交往還需要什么?
4、了解“金波”的作品
1、金波,祖籍 他的兒童詩集有 、 、 、等,兒童散文集 、 、 。
二、學習、研討
1、導入(略)
2、檢查交流“預習、導學”。
3、通過對本首詩的學習,已讀懂哪些問題,將你的體會與同學交流。(包括已解決的問題)
4、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對所有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總結,集中引導解決)
5、通過師生互動,解決疑難問題。
三、拓展、延伸
五佳作共賞之讀《用目光傾聽》有感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伴隨、真誠、傾聽、燦爛、千言萬語、傳送、照耀”7個詞語;查找“金波”的相關資料。
2、朗讀詩歌,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3.引導學生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教學重難點:朗讀詩歌,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教學流程
一、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齊讀課題。誰能簡介一下作者——金波?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過詩集《回聲》、《綠色的太陽》、《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間》、《林中月夜》、《風中的樹》、《帶雨的花》、《我們去看海——金波兒童十四行詩》等十余部;童話集《小樹葉童話》、《金海螺小屋》、《蘋果小人兒的奇遇》、《眼睛樹》等多部;此外還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門》、《感謝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課本。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獎等。199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你是怎樣理解這個題目的?
(對題目的理解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對作者的了解可以讓學生認識一位兒童詩歌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閱讀他的作品。)
二、理解詩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請你讀讀詩歌,詩歌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讓學生把握詩歌的主旨,為了讓學生理解“目光傾聽”做鋪墊)
2、媽媽對你說的最平常的話是什么?
3、板書: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這句話平常嗎?都有誰說過這樣的話?
為什么要在別人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呢?請你讀讀第二、三小節?把相關語句畫出來。
(學生總結“用目光來說話”。第一個小節實質上是個總起的段,后面的兩小節是解釋說明第一小節的。)
4、你想用什么語氣來讀這三小節?你最想讀哪幾句詩句?
(指導學生美讀,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感情所在。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讀,激發學生對詩歌的喜愛之情)
5、我們一齊來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談談你對這句詩句的理解。
(對最后的詩句理解學生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用目光傾聽”的意思。)
6、小組討論:說說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三、再讀詩歌,體會詩歌感情
請你再來讀讀詩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升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背誦詩歌
1、指名背誦
2、男女生比賽背誦
3、小組背誦
(為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所以讓學生背。通過各種形式的背誦激發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加深學生的記憶)
四、交流“金波”的作品
1、請你把自己收集到的資料跟小組間的成員進行交流,把你喜歡的詩句畫下來、記下來。
(交流的目的是讓學生收集的資料更多,將喜歡的詩句畫下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五、寫一寫
1、同學們,我們回想一下平時母親對我們的關愛。
(幫助學生收集寫作素材)
2、我們可以把自己對母親的感謝用詩歌、一段文章表達出來,回家讀給媽媽聽,好嗎?
3、寫一寫
(將自己所學的內容結合生活事例形成自己的知識,通過文章展現出來)
五、文章交流
1、誰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讀給大家聽?
2、你最喜歡誰寫的作品?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把作品讀給大家聽:一、可以讓好的作品讓大家欣賞;二、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取長補短。評評:可以讓大家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六、板書設計
用目光傾聽
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用真誠的心去傾聽
與人交往要真誠。
五佳作共賞之讀《用目光傾聽》有感 篇7
《用目光傾聽》教學反思
《用目光傾聽》他通過媽媽對孩子教導的話語,教會孩子應該如何與人交往。通過這樣一篇富有哲理的美文,也讓我們的讀者明白在交流時要予人尊重,要予人真誠。《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教師的評價點撥是能更好的給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通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
在本課中,我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朗讀文本當中。比如在讀---“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這兩句時。關注學生朗讀時的語氣和情感,他讀的突出“交流”一詞,說明他覺得人與人之間要多交流溝通;突出“最需要”時,說明他是希望引起我們重視交流時要注意的問題;突出“真誠”時,就是告訴我們和人說話時要真心誠意地去對待別人。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把握學生自己獨特的體驗并加以正確引導。
《用目光傾聽》教學反思
《用目光傾聽》是北師大版第十冊第四單元的一首詩歌,通過媽媽對孩子教導的話語,教會孩子應該如何與人交往。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美文,讓學生明白在交流時要給人以尊重,要予人以真誠。《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作為詩歌,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很重要。同時,教師的評價點撥是能給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通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因此,在本課中,我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朗讀文本當中。比如在讀“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這兩句時。關注學生朗讀時的語氣和情感,突出“交流”一詞,使孩子們感受人與人之間要多交流溝通;突出“最需要”時,感悟希望引起我們重視交流時要注意的問題;突出“真誠”時,就是告訴孩子和人說話時要真心誠意地去對待別人。通過授課,我做大的感受就是教師應善于發現和把握學生獨特的體驗并加以正確引導。
當然,本課出現的問題也很多,雖然讀的時間較多,但是每次的讀缺少一定的目的性,教師沒有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缺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節,沒有更深的打動學生的心靈。這還需要老師更深一步的挖掘教材,再提煉精華,將詩歌教學上得更精,更有味道。
從題目質疑入手——《用目光傾聽》教學反思
記得教學這課時,走進課堂我就直接介紹了兒童作家——金波及作品,接著就導語導出課題并板書了課題《用目光傾聽》,然后讓學生齊讀兩遍,問:“讀了課題,你們就沒有疑問嗎?”緊接著就有學生提問了:“明明只能用耳朵傾聽,為什么說用眼睛傾聽呢?”“那么,大家就帶著這個問題讀課文吧。”讀完課文,請學生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再請學生就用文中的句子來說,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這句話。我緊接著就說:“這句話就是媽媽平時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齊讀。”然后,我有用各種引語引導大家反復讀這句話,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接著,我進行拓展練習,問:“想想,平時你媽媽對你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什么?她說這句話有什么用意呢?”點幾個學生說后,我說;是呀,媽媽總是對作者說,讀“聽別人說話,你遙望著對方。”這句話教會了作者如何與人交往;教會了作者做人的道理。所以,作者最后說:“媽媽一句話教會我生活,她真誠的目光至今仍照耀著我。”再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媽媽不僅常對我說著句話,還為我做出了榜樣,他對我說話時,用真誠的目光眼睛望著我,給我鼓勵和自信。”
總之,上完這節課,我覺得很輕松,教學效果也很不錯。
用目光傾聽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首兒童詩歌,通過媽媽的目光展現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媽媽的教導對孩子成長的作用,表現出母愛的偉大。同時也用樸實的語言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與人交往要真誠。學生對母親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讀詩歌來理解、體會詩歌中所蘊含的感情。在充分閱讀后,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體會“用目光傾聽”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如何運用感情讀文章,通過有感而讀讓學生理解文章要表達的感情。
五佳作共賞之讀《用目光傾聽》有感 篇8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蘊含的意思。
2、朗讀詩歌,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3.引導學生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課前準備
教師:網絡查詢“金波”的有關資料
學生:將詩歌讀熟,查找理解“伴隨、真誠、傾聽、燦爛、千言萬語、傳送、照耀”7個詞語;查找“金波”的相關資料。
課時 2課時
板書設計
用目光傾聽
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用真誠的心去傾聽
與人交往要真誠。
教學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一、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齊讀課題。誰能簡介一下作者——金波?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過詩集《回聲》、《綠色的太陽》、《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間》、《林中月夜》、《風中的樹》、《帶雨的花》、《我們去看海——金波兒童十四行詩》等十余部;童話集《小樹葉童話》、《金海螺小屋》、《蘋果小人兒的奇遇》、《眼睛樹》等多部;此外還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門》、《感謝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課本。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獎等。199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你是怎樣理解這個題目的?
(對題目的理解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對作者的了解可以讓學生認識一位兒童詩歌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閱讀他的作品。)
二、理解詩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請你讀讀詩歌,詩歌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讓學生把握詩歌的主旨,為了讓學生理解“目光傾聽”做鋪墊)
2、媽媽對你說的最平常的話是什么?
3、板書: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這句話平常嗎?都有誰說過這樣的話?
為什么要在別人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呢?請你讀讀第二、三小節?把相關語句畫出來。
(學生總結“用目光來說話”。第一個小節實質上是個總起的段,后面的兩小節是解釋說明第一小節的。)
4、你想用什么語氣來讀這三小節?你最想讀哪幾句詩句?
(指導學生美讀,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感情所在。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讀,激發學生對詩歌的喜愛之情)
5、我們一齊來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談談你對這句詩句的理解。
(對最后的詩句理解學生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用目光傾聽”的意思。)
6、小組討論:說說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三、再讀詩歌,體會詩歌感情
請你再來讀讀詩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升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背誦詩歌
1、指名背誦
2、男女生比賽背誦
3、小組背誦
(為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所以讓學生背。通過各種形式的背誦激發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加深學生的記憶)
第二課時
一、交流“金波”的作品
1、請你把自己收集到的資料跟小組間的成員進行交流,把你喜歡的詩句畫下來、記下來。
(交流的目的是讓學生收集的資料更多,將喜歡的詩句畫下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2、小組間談談感受
(交流感受讓學生全面的理解詩歌)
3、背誦自己喜歡的詩歌
(積累語言)
三、朗讀自己收集有關母愛的文章
1、你想怎樣讀這篇文章?你為什么會這樣讀?讀給大家聽聽,讓大家都來聆聽你對母親的愛。
(引導學生如何運用感情讀文章,通過有感而讀讓學生理解文章要表達的感情。讀給大家聽,為了給學生作個引導。)
2、小組間有感情地讀自己收集的文章
3、評選出經典的文章,找出本組朗讀的人來讀,讀給大家聽。
四、寫一寫
1、同學們,我們回想一下平時母親對我們的關愛。
(幫助學生收集寫作素材)
2、我們可以把自己對母親的感謝用詩歌、一段文章表達出來,回家讀給媽媽聽,好嗎?
3、寫一寫
(將自己所學的內容結合生活事例形成自己的知識,通過文章展現出來)
五、文章交流
1、誰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讀給大家聽?
2、你最喜歡誰寫的作品?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把作品讀給大家聽:一、可以讓好的作品讓大家欣賞;二、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取長補短。評評:可以讓大家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六、作業
把自己的寫的詩歌或文章讀給媽媽聽.
聯系生活中哪些人說過這句話,引導學生明白看似平常的一句話,其實有深刻的道理。
運用不同的形式來朗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七、作業設計
1.將這首詩歌背誦下來。
2.自己也仿寫一篇詩歌,把自己的寫的詩歌或文章讀給媽媽聽。
八、板書設計
用目光傾聽
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用真誠的心去傾聽
與人交往要真誠。
五佳作共賞之讀《用目光傾聽》有感 篇9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詩歌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目的:與人交往要真誠。
2. 體會詩歌在表達上的方法。
3. 有感情地這首詩,積累語言。、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與人真誠交流的習慣。
重、難點與關鍵
體會作者怎樣緊扣題目,節節深入表達主題;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 介紹作者,讀題導入
1.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 說說你對作者金波的了解。
3. 質疑:我們老師用耳朵傾聽,作者為什么放送“用目光傾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詩句讀流利。
2.指名讀,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
3.說說對下列詞語的理解。
伴隨 真誠 傾聽 燦爛 千言萬語 傳送 照耀
4.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些什么。
三、再讀課文,理解每節詩的內容。
1.學生細讀課文,說說每節詩的意思。
2.指名匯報,老師小結。
第一小節:用媽媽的話闡明“用目光傾聽”是什么意思。
第二小節:說明與別人交流為什么要“用目光傾聽”。
第三小節:進一步說明目光的重要性。
第四小節:講媽媽的話對“我”的意義,教會“我”生活。
四、精讀詩歌,體會情感
1.作者為什么說“用目光傾聽”?請你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細細品讀。
(1)自讀詩歌,抓住重點語句一邊讀一邊體會,把自己的感受體會寫在句子旁。
(2)引導學生抓住以下重點體會。
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
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3)師生共同歸納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傾聽的意思是仔細聽,“用目光傾聽”就是在與別人說話的時候,要望著對方。因為“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只有“用目光傾聽”才能表達出自己的誠意。因為“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2.讀詩歌最后一節,說說你的理解。
媽媽用樸實的語言告訴“我”:與人交往要真誠。
五、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感情朗讀這首詩,在讀中體會作者情感,升華自己的情感。
六、背誦詩歌,積累語言
1.自由背誦。
2.男女生比賽背誦。
3.小組背誦。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小詩中的母親用最樸實的語言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與人交往要真誠。在日常生活中你們一定愿意真誠與人交往,也一定能做到,是嗎?、
八、布置作業
1. 讀一讀金波的其他詩歌。
2.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九、板書設計
用目光傾聽
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交流 真誠
與人交往要真誠
五佳作共賞之讀《用目光傾聽》有感 篇10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
導語提示:人類擁有大腦和耳朵,大腦用來思考,耳朵用來傾聽。獨自思考而不吸納意見,我們容易偏執;一味聽取而不加以思考,我們容易迷失:真正的智者是善于思考著傾聽的,為了讓自己的智慧之河永不干涸,我們應該在思考中聆聽來自別處的聲音。思考著傾聽——這是我們前進的路燈,奮進的動力,成功的良伴。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自學課文,按照預習“三部曲”的要求認真自覺地完成預習任務;對詩歌進行預習、勾畫、標注、抄寫做到位并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2、獨立思考完成預習案,用紅色筆勾畫出疑惑點,以備上課時認真傾聽同學的講解,做好糾錯、批注。
3、學有余力的同學提前進入探究點的探究,檢測一下自己的自學能力。
《用目光傾聽》---預習案
一、我能給下列詞語注上拼音。
傾聽( )真誠( )任然( )平常( ) 交流( ) 眼睛( )照耀( )耳朵( )
二、我會填上合適的詞。
( ) ( )
真誠的 ( ) 真摯的 ( )
( ) ( )
三、讀一讀詩歌,想一想詩歌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四、挑戰自己(質疑思辨):
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本文就處處洋溢著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對本文有疑問嗎?
五、信息鏈接:1、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過詩集《回聲》、《綠色的太陽》、《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間》、《林中月夜》、《風中的樹》、《帶雨的花》、《我們去看海——金波兒童十四行詩》等十余部;童話集《小樹葉童話》、《金海螺小屋》、《蘋果小人兒的奇遇》、《眼睛樹》等多部;此外還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門》、《感謝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課本。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獎等。199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2、十四行詩簡介:十四行詩,音譯為“商籟體”。源出普羅旺斯語sonnet,起初泛指中世紀流行于民間、用歌唱和樂器伴奏的短小詩歌。
意大利中世紀的“西西里詩派”詩人雅科波·達·連蒂尼(生年不詳,約卒于1246至1250年間),是第一個采用這種詩歌形式,并使之具有嚴謹的格律的文人作者。
十四行詩有固定的格式。它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是兩節四行詩,后一部分是兩節三行詩,共十四行,即44和33。每行詩句通常是11個音節,抑揚格。每行詩的末尾押腳韻,其排列方式是:abab,abab,cde,cde。它和歌謠、抒情短歌同為當時意大利抒情詩中流行的體裁。
文藝復興時期詩人彼特拉克是這種詩體的主要代表。他一生寫了 300多首十四行詩。他斷承“西西里詩派”、“溫柔的新體詩派”的傳統,以浪漫的激情,優美的音韻,豐富多采的色調,表現人物變化而曲折的感情,注進了新時代的人文主義思想。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詩在藝術上更加完美,成為其他國家詩人后來競相模仿的重要詩體,對歐洲詩歌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意大利體的十四行詩又稱彼特拉克體。
3、讀一讀,背一背。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教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王充《論衡》
遵守諾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譽一樣。
(法國)巴爾扎克
《用目光傾聽》---探究案
溫馨寄語:相信自己,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蘊含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并從母親的教誨中體會母愛的偉大,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4引導學生團結協作,全力以赴完成學習任務。
探究點一: 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請同學們用2分鐘左右時間認真朗讀詩歌,并結合預習中自己的疑問開始下面的探究學習。
1、快速瀏覽說說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媽媽對你說的最平常的話是什么
2、小組內分小節讀文,思考:“用目光傾聽”的意思?
(自己先完成,然后和對桌議一議,最后組內交流。)
3、為什么要在別人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呢?請讀第2、3節,把相關語句畫下來。
4、你想用什么語氣讀前三節?你最想讀那幾句詩?讀給你的同桌聽。
探究點二: 作者為什么說“用目光傾聽”?請你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細細品讀,在小組內交流。把你的感受、體會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如何與人交流,老師這兒有一首詩歌送給大家
真誠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濃烈;
真誠是焰火,在高處綻放才愈顯得美麗;
真誠是鮮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有了真誠,就有了朋友的關懷;
有了真誠,就有了同事的信任;
有了真誠,就有家人的支持。
一顆孤獨的心需要愛的甘泉滋潤;
一顆冰冷的心需要友誼的溫暖;
一顆絕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撫慰;
一顆蒼白的心需要真誠的幫助;
一顆充滿戒備關閉的心門,是多么需要真誠這把角匙去打開啊!
生活在真誠中,會坐如春風。既如此,何不真誠走一生?
課堂總結:讓我們共同聆聽媽媽的教誨,用真誠的目光去交流心靈,讓人與人在目光里更親近,讓情與情在目光里地久天長.
《用目光傾聽》---訓練案
一、填上恰當的詞語。
一( )輪船 一( )卡車 一( )詩 一( )飯
( )的窗子 ( )的目光 ( )的春天
二、查字典,填空。
(1)“望”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再查( )畫。和“望”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 )、( )等。
(2)“傾”是結構,用音序查字法應先查大寫字母( ),再查音節( ),“傾”在字典里的解釋有a歪,斜;b傾向;c傾倒;e 用盡(力量)。“傾聽”應選( )種解釋。
三、選詞填空。
傾聽 聆聽
(1)老師應該用心( )學生意見。
(2)她( )著老師的教誨,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照耀 閃耀
(3)夜空中,繁星( )。
(4)太陽升起來,暖暖地( )著大地。
自我評價( ) 小組評價( ) 教師評價( )
五佳作共賞之讀《用目光傾聽》有感 篇11
教材分析
《用目光傾聽》是一首兒童詩歌,通過媽媽的目光展現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媽媽的平凡的一句話教導孩子,對孩子的成長的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現出母愛的偉大。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蘊含的意思。
2、朗讀詩歌,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3.引導學生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課前準備
教師:網絡查詢“金波”的有關資料
學生:將詩歌讀熟,查找理解“伴隨、真誠、傾聽、燦爛、千言萬語、傳送、照耀”7個詞語;查找“金波”的相關資料。
課時 2課時
板書設計
用目光傾聽
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用真誠的心去傾聽
與人交往要真誠。
教學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一、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齊讀課題。誰能簡介一下作者——金波?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過詩集《回聲》、《綠色的太陽》、《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間》、《林中月夜》、《風中的樹》、《帶雨的花》、《我們去看海——金波兒童十四行詩》等十余部;童話集《小樹葉童話》、《金海螺小屋》、《蘋果小人兒的奇遇》、《眼睛樹》等多部;此外還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門》、《感謝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課本。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獎等。199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你是怎樣理解這個題目的?
(對題目的理解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對作者的了解可以讓學生認識一位兒童詩歌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閱讀他的作品。)
二、理解詩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請你讀讀詩歌,詩歌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讓學生把握詩歌的主旨,為了讓學生理解“目光傾聽”做鋪墊)
2、媽媽對你說的最平常的話是什么?
3、板書: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這句話平常嗎?都有誰說過這樣的話?
為什么要在別人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呢?請你讀讀第二、三小節?把相關語句畫出來。
(學生總結“用目光來說話”。第一個小節實質上是個總起的段,后面的兩小節是解釋說明第一小節的。)
4、你想用什么語氣來讀這三小節?你最想讀哪幾句詩句?
(指導學生美讀,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感情所在。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讀,激發學生對詩歌的喜愛之情)
5、我們一齊來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談談你對這句詩句的理解。
(對最后的詩句理解學生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用目光傾聽”的意思。)
6、小組討論:說說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三、再讀詩歌,體會詩歌感情
請你再來讀讀詩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升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背誦詩歌
1、指名背誦
2、男女生比賽背誦
3、小組背誦
(為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所以讓學生背。通過各種形式的背誦激發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加深學生的記憶)
第二課時
一、交流“金波”的作品
1、請你把自己收集到的資料跟小組間的成員進行交流,把你喜歡的詩句畫下來、記下來。
(交流的目的是讓學生收集的資料更多,將喜歡的詩句畫下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2、小組間談談感受
(交流感受讓學生全面的理解詩歌)
3、背誦自己喜歡的詩歌
(積累語言)
三、朗讀自己收集有關母愛的文章
1、你想怎樣讀這篇文章?你為什么會這樣讀?讀給大家聽聽,讓大家都來聆聽你對母親的愛。
(引導學生如何運用感情讀文章,通過有感而讀讓學生理解文章要表達的感情。讀給大家聽,為了給學生作個引導。)
2、小組間有感情地讀自己收集的文章
3、評選出經典的文章,找出本組朗讀最好的人來讀,讀給大家聽。
四、寫一寫
1、同學們,我們回想一下平時母親對我們的關愛。
(幫助學生收集寫作素材)
2、我們可以把自己對母親的感謝用詩歌、一段文章表達出來,回家讀給媽媽聽,好嗎?
3、寫一寫
(將自己所學的內容結合生活事例形成自己的知識,通過文章展現出來)
五、文章交流
1、誰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讀給大家聽?
2、你最喜歡誰寫的作品?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把作品讀給大家聽:一、可以讓好的作品讓大家欣賞;二、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取長補短。評評:可以讓大家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六、作業
把自己的寫的詩歌或文章讀給媽媽聽.
聯系生活中哪些人說過這句話,引導學生明白看似平常的一句話,其實有深刻的道理。
運用不同的形式來朗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七、作業設計
1.將這首詩歌背誦下來。
2.自己也仿寫一篇詩歌,把自己的寫的詩歌或文章讀給媽媽聽。
八、板書設計
用目光傾聽
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用真誠的心去傾聽
與人交往要真誠。
五佳作共賞之讀《用目光傾聽》有感 篇12
師:本文的作者用一句媽媽告訴他的最平常不過的話,讓我們感受到真誠的目光帶給人們的溫暖,從中我們也可以讀出母親對兒女們那暖暖的愛意,相信大家都曾經感受過那濃濃的母愛,回想一下我們平時感受到的母愛,講給大家聽聽,讓我們也來感受那份愛好嗎?
生1:有一天,外面下了好大的雨,我卻沒有帶傘,媽媽正在上班,我覺得我可能要淋個“落湯雞”了,沒想到,放學鈴聲響起后,我竟然在教室的窗外看到了疲憊的媽媽的身影。
生2:我的媽媽也很愛我。也是一個雨天,那天中午,因為早上走得急,我沒有來得及帶飯,也忘記跟媽媽要錢買飯了,而家離學校又很遠,我沒帶傘,中午肯定是不能回家了,我就想:看來中午我肯定要餓肚子了。沒想到,中午媽媽卻給我送飯來了,可是因為路滑,媽媽卻扭傷了腳踝,一直腫了一個多周。我很感動。
她已經把手舉起老長時間了,我本不想請她交流,可是她的小手卻固執地高高的舉起,仿佛在無聲地告訴我:我一定要把我的愛與感動與大家共享。于是我叫起了她。
生3:我的媽媽更愛我。小時候,我們家是開面條場的,家里有一臺壓面機。媽媽一直交待調皮的我不要亂動,可我就是不聽,一有時間我就過去玩一會兒。可是……
講到這里,她的聲音已經哽咽了,我安慰了她,并鼓勵她講下去。她調整了情緒,帶著哭音又慢慢講述了下去。
生3:可是我的手卻被機器擠了進去,我怎么拿也拿不出來。于是我“哇哇”大哭。媽媽聽到后,轉動著旁邊的搖輪,拿出了我的手,抱起我就往醫院跑。等到了醫院,把我交給醫生后,媽媽就一屁股坐在地上,根本就沒力氣站著了。但還是一直不停地問醫生我的情況,當她聽到我沒事時,竟然昏了過去。如果說媽媽不是愛我很深,又怎么能昏過去呢?
全班同學聽后都沉默了,一時間,教室里安靜極了,仿佛時間停止了一般,這時恐怕掉根針在地上,也能聽得到響聲。一會又想起了隱隱地哭泣聲,我也不禁熱淚盈眶。
師:多么震憾人心的母愛啊!是啊,父愛是山,母愛是海,他們用愛為我們撐起了一片蔚藍的晴空,讓我們用一兩句或者一段詩一樣的語言,把這種愛表達出來,好嗎?
生寫,師指導。
師:大家創作的詩歌非常美妙,如果你的媽媽看到了或者聽到了,我想她一定很欣慰,回家向你的媽媽大聲朗讀吧!相信今天的媽媽會因你的詩而消除一天的疲勞而快樂起來!
反思:這就是愛,說也說不清楚,一句最平常的話,卻飽含著母愛。如何能讓學生感動,感受那份濃情厚意?我采用了聯系實際,激發情感法來突破這一難點。我一直認為,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對學生進行一種思想情感上的熏陶和凈化,讓孩子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社會,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任務。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我不只是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更多的是給了學生一種心靈的體驗,這使得教學融入了更多的精神內涵,對孩子來說是受益無窮的。孩子們的家長們紛紛讓學生捎了回信,看得出他們的激動與欣喜,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當一名語文教師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