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奇觀(通用2篇)
第二單元 奇觀 篇1
第四課 雅魯藏布江
一、拼音寫詞語
máo niú wān dōu qīng kē piāo yì lún dūn
(牦 牛 ) (豌 豆) (青 稞 ) (飄 逸) (倫 敦)
二、詞語填空
載歌載舞 金碧輝煌 怪石突兀 近在咫尺 浩浩蕩蕩
驚嘆不已 不可思議 鬼斧神工 無與倫比 春意盎然
荒山禿嶺 奇花異草 綠樹掩映 呼嘯而去 心馳神往
三、組詞
牦(牦牛 ) 倫(倫比) 碗(飯碗) 棵(一棵) 逸(安逸 飄逸)
牧(牧馬 ) 輪(車輪) 豌(豌豆) 稞 (青稞) 兔(兔子)
四、造句
不但有……還有…… (遞進關系)
她不但有較好的容貌,還有善良的心靈。
學校非常美,不但有美麗的花,還有高大的樹。
他不但會開車,還會修車。
地球上不但有氧氣,而且還有氮氣。
我不但有跳舞的特長,還有唱歌的本事。
第四課 雅魯藏布江 小測驗
1、拼音寫詞語
máo niú wān dōu qīng kē piāo yì lún dūn
( ) ( ) ( ) ( ) ( )
2、詞語填空
( )歌( )舞 金碧輝( ) 怪石突( ) 近在( )尺 浩浩( )( )
驚嘆不( ) 不可思( ) 鬼( )神工 無與( )比 春意( )然
荒山( )嶺 奇花( )草 綠樹( )映 呼( )而去 心( )神往
3、組詞
牦( ) 倫( ) 碗( ) 棵( ) 逸( )
牧( ) 輪( ) 豌( ) 稞 ( ) 兔( )
4、造句
不但有……還有…… (遞進關系)
第五課 浙江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進,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鍋,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譯文:錢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間最壯觀的。從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這期間海潮最盛大。當海潮從遠方海口出現的時候,只像一條白色的銀線一般,過了一會兒慢慢逼近,白浪高聳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嶺一般,波濤好像從天上堆壓下來,發出很大的聲音,就像震耳的雷聲一般。波濤洶涌澎湃,猶如吞沒了藍天、沖洗了太陽,非常雄壯豪邁。楊誠齋曾在詩中說:“海水涌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市;錢塘江橫著,潮水給系上一條白玉的腰帶。”就像這樣一般。
一、拼音寫詞語
zhé jiāng zhèn hàn shū zhāi zhāi jiè dǐng shèng guàn chè zhǎng cháo
浙 江 震 撼 書 齋 齋 戒 鼎 盛 貫 徹 漲 潮
二、選正確的音節劃橫線
大堤(tí dī ) 薄霧(báo bó) 悶雷(mēn mèn) 顫動(zhàn chàn)
江橫玉系腰(xì jì) 風號怒吼(háo hào)
三、詞語填空
若隱若現 人山人海 昂首東望 人聲鼎沸 屹立江邊
橫貫見面 風平浪靜 水天相接 驚心動魄 猝(cù)不及防
第五課 浙江潮 小測驗
一、拼音寫詞語
zhé jiāng zhèn hàn shū zhāi zhāi jiè dǐng shèng guàn chè zhǎng cháo
( ) ( ) ( ) ( ) ( ) ( ) ( )
二、選正確的音節劃橫線
大堤(tí dī ) 薄霧(báo bó) 悶雷(mēn mèn) 顫動(zhàn chàn)
江橫玉系腰(xì jì) 風號怒吼(háo hào)
三、詞語填空
若( )若現 人山人( ) ( )首東望 人聲( )沸 ( )立江邊
橫( )見面 風平( )靜 水天相( ) 驚心動( ) ( )不及防
四、默寫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者是也。
第六課 紅樹林
一、拼音寫詞語
zhà lán tǎng ruò dǐyù ē nuó shuò dà
柵 欄 倘 若 抵 御 婀 娜 碩 大
jìn mò shù guān hè hóng sè shù gān chà nà jiān fāng xīn
浸 沒 樹 冠 褐 紅 色 樹 干 剎 那 間 芳 馨
二、詞語填空
風和日麗 絢麗多姿 世外桃源 東扯西拉 縱橫交錯
狂風巨浪 盤根錯節 毫無所求 貧瘠不毛 一無所求
三、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浸沒(mò) 樹冠(guān) 褐紅色 (hè) 樹干(gàn)
剎那間(chà) 芳馨(xīn)
四造句
既……也…… (表并列關系的關聯詞)
1、上課時認真聽課,既可以使我們學習找到重點,也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2、學生既要努力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也要重視道德的修養和教育。
3、我們既要好好學習,也要學會幫父母分擔家務。
4、他既不愛學習也不愛勞動。
5、參加暑期夏令營太開心了,既可以鍛煉身體,也可以增長見識,更可以交到新朋友。
五、組詞
柵(柵欄) 御(防御) 馨(溫馨) 倘(倘若)
姍(姍姍而去) 卸(裝卸) 磐(磐石) 淌(流淌)
第六課 紅樹林 小測驗
一、拼音寫詞語
zhà lán tǎng ruò dǐyù ē nuó shuò dà
( ) ( ) ( ) ( ) ( )
jìn mò shù guān hè hóng sè shù gān chà nà jiān fāng xīn
( ) ( ) ( ) ( ) ( ) ( )
二、詞語填空
風和日( ) 絢麗多( ) 世外桃( ) 東( )西拉 ( )橫交錯
狂風( )浪 ( )根錯節 ( )無所求 貧( )不毛 ( )無所求
三、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浸沒( ) 樹冠( ) 褐紅色 ( ) 樹干( )
剎那間( ) 芳馨( )
三、造句
既……也…… (表并列關系的關聯詞)
五、組詞
柵( ) 御( ) 馨( ) 倘( )
姍( ) 卸( ) 磐( ) 淌( )
第二單元 奇觀 篇2
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題為“奇觀”,三篇主題課文《雅魯藏布大峽谷》、《浙江潮》、《紅樹林》,一篇拓展閱讀《海市》,一個語文天地,旨在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大自然,細心觀察家鄉的事物。
教學目標: 體會作者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驚嘆,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比自豪與熱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形象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學會不斷總結學習方法,正確評價自己,提高課內外結合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驚嘆,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比自豪與熱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重點: 提高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初步學會列提綱的方法。
課時分配:
《雅魯藏布大峽谷》 2課時
《浙江潮》 2課時
《紅樹林》 2課時
《海市》 1課時
語文天地 4課時
雅魯藏布大峽谷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從雅魯藏布大峽谷拐彎處的形成、與它有關的世界之最,它是一個自然博物館、它是世界最后一塊秘境等幾個方面,介紹了世界奇觀——雅魯藏布大峽谷。
教學目標:
體會作者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驚嘆之情,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比自豪與熱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學會理解生字新詞,學會課文中的說明方法:列數字、對比和舉例。初步學會列提綱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習列提綱。
教學構想:
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然后復述傳說,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通過學習數字、比較等說明法,知道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觀;在學習第四自然段,知道峽谷內的風景秀麗,引出最后兩個自然段的感受,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欣賞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觀景象。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說一說你見過的最壯觀的自然景觀。
老師這兒有幾幅圖片還有一首歌,大家看一看聽一聽,想想是哪兒的風情?(放課件,聽歌曲《青藏高原》。)
這節課我們來欣賞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觀景象。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你對哪個地方感興趣,用筆畫下來。
2、學生邊讀邊畫,教師巡視。
3、回答問題:哪個地方感興趣。
三、精讀課文
(一)、在小組中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再讀喜歡的段落,并說明感興趣的原因。
(二)、全班交流
1、課文中關于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形成還有一個美好的傳說呢!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傳說。交流課前所查找的材料:雅魯藏布大峽谷是怎樣形成的。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中用了什么寫作方法。(數字、比較說明法)
(3)這些數字說明了什么?(用數字具體說明了雅魯藏布大峽谷有多深、多長;通過比較是我們進一步明白了為什么說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奇觀。)
(4)指導朗讀:數字重讀,以體現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壯麗。
3、過渡:雅魯藏布大峽谷還有更神奇的地方,讓我們一起來讀第四自然段,看看雅魯藏布大峽谷是怎樣的無與倫比。
4、默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雅魯藏布大峽谷為什么被稱作“西藏江南”?
(1)學生邊默讀邊做好批注。
(2)你知道雅魯藏布大峽谷里景象奇異的原因嗎?交流課前所查找的材料:雅魯藏布大峽谷為什么會成為自然博物館。
(3)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四自然段。
5、學習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1)自由朗讀,讀完后你有什么感想?
(2)為什么說“這里的確是世界上最美麗、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出示重點句:這里有最純凈的天空,最飄逸的云彩,最雄偉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彎,最豐富的寶庫,這里的確是世界上最美麗、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比較:這里有非常純凈的天空,非常飄逸的云彩,非常雄偉的雪峰,非常漂亮的大拐彎,非常豐富的寶庫,這里的確是世界上非常美麗、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
“非常”和“最”有什么區別。讀后你有什么感受?
(3)所以說不看看雅魯藏布大峽谷,就——(引讀)
(4)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四、總結:
通過學習這一課,你一定有積累了很多好詞佳句。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領略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觀景象。希望同學們多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
作業設計: 摘抄好詞佳句
板書設計:
雅魯藏布大峽谷
大拐彎
真正的世界之最
垂直的自然博物館 神奇
地球最后一塊秘境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寫提綱,理清課文順序。
學生學習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并說明理由。
二、學寫提綱
1、概括課文的段意
(1)小組討論: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用最簡練的語言概括)
(2)全班交流。
(3)總結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是每個自然段的段意連起來)
2、過渡:還有一個很好的總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那就是寫提綱。
3、弄清什么是提綱。
提綱就是把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用幾個字或詞歸納出來。
4、出示書上12頁的提綱。
交待雅魯藏布江(1)
神奇的大拐彎(2)
世界之最(3)
自然博物館(4)
最后一塊秘境(5)
5、再讀課文,說說對提綱的認識。
6、練習寫提綱,鞏固所學知識
寫《鞏乃斯的馬》的提綱。
(1)學生再讀課文后練寫
(2)全班交流。
(3)修改自己的提綱。
三、總結
同學們學會了給課文列提綱,進一步弄清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明白了列提綱的好處。以后盡量學著給課文列提綱,對大家的寫作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作業設計:
預習《浙江潮》。
板書設計:
雅魯藏布大峽谷
交待雅魯藏布江(1)
神奇的大拐彎(2)
世界之最(3)
自然博物館(4)
最后一塊秘境(5)
課后反思:
浙江潮
教材分析: 古文《浙江潮》中作者用散文的形式,繪聲繪色的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現代散文《觀潮》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來過后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在更深刻的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的景象的同時,對古今語言的異同產生感性認識,感悟到祖國語言的魅力,增強語感和對祖國語言的由衷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的景象,對古今語言的異同產生認識。
教學構想:
先學習《觀潮》,現代文比較容易理解,按潮來之前、之時、之后的順序去理解大潮的壯觀,然后再學習《浙江潮》,通過對比閱讀,感受古文雖然簡潔,但仍能體現大潮的壯觀,并知道古文與現代文的語言、內容結構上的不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內容,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壯觀
1.談話,板題。
2.理解“觀”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觀”。
3.導入3、4自然段。
4.出示學習目標。(目標教學法)
二、觀看錄像,感受壯觀。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這一天下奇觀。
三、小組合作,感悟壯觀
1.談話激發學習興趣。
2.合作學習提示:
a.你喜歡文中的那一句,為什么?你能把你喜歡的這句話讀的讓你們組內的同學也喜歡上它嗎?
b.你在學習中有什么問題,你們小組是怎樣幫助你解決的?
c.通過小組合作,你都學懂了些什么?
3.組建合作小組
4.組內合作學習(感悟發現法)
5.反饋合作成果,構建全體讀書感悟氛圍。
6.引導小組感悟。
a.朗讀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課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引導發現大潮雄偉壯觀(想象和實踐表演);
d.感情朗讀。(引導發現法)
四、聽聽讀讀,發現作者觀潮順序
1.范讀課文,聽后練習。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
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感悟發現:作者是按從遠到進順序來描寫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變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偉壯觀。
3.齊讀課文,感受壯觀。
五、思路引導,背誦壯觀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樂、畫面,激發背誦興趣
3.評價: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仿佛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1.積累詞匯
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里,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人聲鼎沸、山崩地裂……)
2.運用詞匯
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 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
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聲猶如,海堤上盡管,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后選派一代表報告) 3.師生共同評價
七、總結
板書設計:
觀潮
悶雷滾動出白線
潮頭怒吼貫江面
山崩地裂城墻現
錢塘奇觀天下傳
作業設計:
預習《浙江潮》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浙江潮》,并與觀潮作一比較,體會它們的不同。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大家領略了錢江大潮的壯觀。這節課,我們來讀讀古人眼中的大潮——《浙江潮》。
介紹作者周密。
二、學習新課
1、師范讀古文,學生聽后說說與現代文的不同。生試讀《浙江潮》,并指名讀。
2、學生小組學習
(1)共同學習古文中對大潮的描寫。
(2)找出描寫大潮樣子和聲音的句子。提出不懂的問題。
3、全班交流:
樣子: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進,則玉成雪嶺,際天而來
聲音: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4、學生談這幾句的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讀。
5、找出《觀潮》中與之相對應的句子,讀讀并說明古文與現代文的不同。
讀古文時,要符合古文的語言習慣,雖然其語言干練短小,但也要把大潮的氣勢讀出來。
6、因此,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
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進一步感受大潮的雄奇壯觀。
7、比較《觀潮》與《浙江潮》在內容結構上的異同
《浙江潮》只寫了潮來之時的景象,對其聲音、樣子都作了描寫;《觀潮》對其聲音、樣子也都作了描寫,但它不僅寫了潮來之時的景象,還對潮來之前、之后的景象作了略寫,恰恰更襯托出大潮的壯觀。
8、再讀課文,感受古文與現代文的不同,感受大潮的壯觀。
三、總結
學習了兩篇課文,我們領略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我們的祖國還有更多的美景等待我們去飽覽,讓我們用最美的語言來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吧!
板書設計:
浙江潮
樣子:僅如銀線 玉城雪嶺
天下之偉觀也
聲音:大如雷霆 震撼激射
作業設計: 預習《紅樹林》
課后反思
紅樹林
教材分析: 本文從遠看紅樹林、近看紅樹林,紅樹林的繁殖,紅樹林的精神這幾個方面介紹了海南瓊山的海上奇觀——紅樹林。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新詞;聯系上下文說出“貧瘠、絢麗多姿、縱橫交錯”等詞語的意思。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紅樹林的精神。通過學習,體會紅樹林的奇異壯觀,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 了解紅樹林的絢麗多姿、繁殖,紅樹林的精神。
教學構想: 教學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奇觀,激發學生的興趣,自讀課文,對紅樹林有個初步的印象,之后,再引入課文,使學生了解紅樹林的絢麗多姿、繁殖,紅樹林的精神。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有關紅樹林的資料,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紅樹林的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認識生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發求知欲
同學們,我們了解了很多有關大自然的奇觀,你都知道哪些?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壯觀景象。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領略另一個奇觀,海南島瓊山的海底森林——紅樹林。根據課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二、定向自學,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遇到生字、新詞,利用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邊讀邊思考:本文主要介紹了什么?
2、檢查詞語:
柵欄 抵御 婀娜 絢麗多姿 貧瘠 縱橫交錯 倘若
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幾個生字?交流。師重點指導:御
三、學習課文,質疑問難
1、你喜歡紅樹林嗎?為什么?找出課文的有關句段精讀,學生說說感受?
2、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這一段重點寫的是什么?
(2)自己讀,說說自己讀后的感受?描寫了紅樹林的什么特點?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紅樹林的雄偉壯麗,用高昂的語氣來讀。
(3)課件出示圖片,讓學生再感受紅樹林的奇異壯觀。
(4)指名讀,精度體會。
3、用同樣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段。
(1)交流。
(2)結合插圖,讓學生觀察進行看圖說話,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
4、讓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說說這一段寫的是紅樹林的什么方面?(板書:紅樹林的繁殖)
(1)紅樹林的繁殖有什么特點?在書上找出來,同位互相讀一讀
(2)倘若被海水沖走,也能在海水中漂流上兩三個月,遇到海灘照樣扎根生長。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
5、怎樣理解紅樹林的精神?讓學生四人為一組進行合作學習第五自然段,用“____”劃出你讀懂的語句。提出不懂的問題,盡量四人討論解決,然后集體交流。
6、再讀課文,為什么紅樹林被成為天下奇觀?說出自己的看法。激發學生的熱愛自然的情感,突破難點。
7、補充資料。
四、總結全文,深化重點。
師生共同總結。這篇課文從遠看紅樹林、近賞紅樹林、紅樹林的繁殖、紅樹林的精神四個方面介紹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的壯觀景象。
作業設計 讀熟課文,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過,下節課,練習寫提綱
板書設計
近看:雄偉
紅樹林 遠看:神秘 奇觀
繁殖:胎生
精神:奉獻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寫提綱。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鞏固。
1、開火車讀詞語。
2、指名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說為什么喜歡?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二、加深理解課文。
1、你喜歡這篇課文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
2、全班交流,在傾聽中完善自己想法。
3、認真讀每一個自然段,概括段意。同位交流
4、這篇課文寫了紅樹林德哪些方面?試著編寫提綱,把段意用簡單的詞概括出來
5、美讀課文。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品讀課文
1、選擇喜歡的句段,有感情朗讀。
2、小組內評讀,選出最佳組員全班交流。
四、寫生字
1、出示生字:
(1)觀察這些字的特點。御 倘 柵
(2)小組討論這些字的特點,學生寫的時候注意結構特點。
(3)另外的字學生可以借助已有的寫字經驗,獨立書寫,有問題可以通過小組交流解決。
2、同位互相評議。
同位交換作業本,認為寫得好就獎給對方一個小水果。
學生作業展示,同學互評。
(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
五、課堂總結
同學們,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設計:
1、書寫生字寫摘錄筆記。
2、繼續搜集紅樹林的資料
板書設計:
紅樹林的雄偉
紅樹林 紅樹林的神秘
紅樹林的繁殖
紅樹林的奉獻精神
課后反思:
海市
教材分析: 本文記敘了作者穿越戈壁灘時所見、所聞、所感,對沙漠中特有的景象——旋風、海市、彩虹、絲路花雨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從自然景觀中獲得的人生感悟。
教學目標: 體會作者從自然景觀中獲得的人生感悟,感受語言的美;增長有關海市蜃樓的知識以及成因,拓寬知識面。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從自然景觀中獲得的人生感悟。
教學構想: 這篇課文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由于課文篇幅長,還有很多學生們沒有見過的詞,所以先解決課文中讀不通的地方,然后再交流文中的重點問題。通過重點問題,大體了解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大家都很感興趣的課文——《海市》,這篇文章對沙漠里的風情作了描寫。
二、學習課文
1、簡介作者張抗抗。
2、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海市蜃樓的材料。
3、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沙漠的哪些景象?你對什么最感興趣?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把課文讀通
5、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1)遠看沙漠是什么樣子?(一馬平川、斷墻殘垣、觸目驚心)
(2)大漠的旋風是怎樣的?
(3)海市是什么樣子?它是怎樣形成的?
(4)彩虹是怎樣的?你喜歡嗎?
(5)課文最后講“我多想筑一條引水的渠啊,然后,在路邊種上一排排樹苗。那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綠色。“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作者對于綠色、生命的贊美。)
(6)討論:課文描寫了戈壁灘上的旋風、海市蜃樓、彩虹、絲路花雨,為什么以“海市”為題?
三、總結
欣賞了大漠風情,我想大家對于沙漠有了更深的認識。海市蜃樓雖然很美,但那畢竟是虛無縹緲的東西,我們應該追求一些實際的、真實存在的美的東西。
板書設計:
海市
旋風
沙漠 海市蜃樓
彩虹
絲路花雨
作業設計: 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預習語文天地
課后反思:
語文天地
教材分析: 本次語文天地包括暢所欲言、初顯身手和一個金鑰匙。暢所欲言是讓學生講查找到的一處奇觀;初顯身手是編探險故事;金鑰匙講的是總結的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通過講查找到的一處奇觀,提高學生查找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編探險故事,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并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提高學生合作的能力;通過金鑰匙回顧自己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明確總結這種學習方法的好處,能經常總結,不斷進步。
教學重難點: 編探險故事,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明白作計劃的好處。
教學構想: 暢所欲言,先小組交流,把從網上找到的資料或圖片展示給大家看,然后全班交流,老師展示網上搜集到的資料,并推薦網站,教會學生查找資料的方法。初顯身手,引導學生先制定計劃,再編探險故事。金鑰匙,通過自評、互評、師評,多方面的評價學生,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暢所欲言,介紹自己查找到的一處奇觀。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前幾課,我們一起領略了祖國的奇觀。這節課,我們一起來交流其他的奇觀。
二、暢所欲言
1、大自然有許多令人為之驚嘆的奇觀,泰山日出、云南石林、流星雨、日全食……,把自己查找到的最感興趣的一處奇觀介紹給大家。
2、小組交流
把從網上找到的資料或圖片展示給大家看。
互相交流感興趣的話題,拓寬知識面。
3、全班交流
每組派一名代表說說搜集到的奇觀。
其余學生聽,并說說有什么收獲。
4、老師展示網上搜集到的資料
云南石林、流星雨、日全食等等,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5、推薦網站,教會學生查找資料的方法。
三、總結
說奇觀時,語言要簡練,重點突出神奇之處。
板書設計:
暢所欲言
語言有條有理
突出“奇”字
作業設計: 預習初顯身手
課后反思:
第二、三課時
教學內容: 引導學生制定計劃,編探險故事
學生學習過程:
一、明確任務:
讓我們一起來編探險故事。
二、制定活動計劃
1、要求:計劃中要寫明活動內容、時間安排,特別要寫清楚分工。
2、小組合作制定計劃,教師巡視指導:如要計劃安排明顯不合理,教師應提出指導意見。盡量避免學生盲目、浪費時間;如果計劃基本合理,應該讓學生嘗試,在執行中及時修改。
3.完成計劃
三、小組合作編故事
1、明確要求:收集到的奇觀的資料可以派上用場;要大膽發揮想象,把故事設計的曲折一些才有趣。
2、學生共同編故事
師巡視指導共同參與。
3、交流:
每組派一名代表說說邊的探險故事。其余學生聽后評議,主要評想象力是否豐富,情節是否曲折生動。
4、把編的故事寫下來。注意吸取同學們剛才提出的意見。
5、師看過草稿后,學生修改草稿。
6、謄寫故事。
7、總結。
四、活動評價
1、教師要注重過程性評價,在活動的各個階段給予及時地、激勵性的評價。
2、評價形式可靈活多樣,如口頭的當眾表揚,授予各種榮譽稱號(最佳創意、合作默契、計劃周密、演繹生動等)
3、重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引導學生看到各自的優勢與進步,意見應中肯。
板書設計:
編探險故事
想象力豐富
情節曲折生動
作業設計:
預習金鑰匙
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金鑰匙,總結自己的進步與不足
學生學習過程:
一、提出要求:
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情況的評價要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過一段就要“回頭看”,進行總結,如發現不足,就要調整學習方法。一個單元學完了,做一個小結。
二、評價過程:
1、自評:說說自己開學以來的進步與不足。
要求:語言要通順一些,說具體一些。
2、小組互評:組員們互相評價進步與不足,要實事求是,不能以主觀意愿去評價別人。
3、老師評價:客觀的評價每個學生的進步與不足。
4、自己經幾方面的評價總結一下。
5、寫出自己的進步與不足,以及應該怎樣努力。
要求寫的具體不空洞。
6、老師全面總結班里的普遍進步現象以及個別不足的情況。指明努力方向,尤其是表揚有進步的學生。
三、總結
及時總結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可以使自己進步得更快。
作業設計: 預習《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