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馬(通用2篇)
第一單元 馬 篇1
第一課 《天馬》
一、拼音寫詞語
jú yě liàn líng kōng ān dēng lián
(局 )部 (冶煉 ) ( 凌空 ) ( 鞍鐙 ) 清(廉 )
pō pèijiāngyīng luò
(頗 )有意義 ( 轡 )頭 (韁 )繩 (瓔珞 )
二|填恰當的字
體態輕(盈 ) 神形(兼)備 (昂)首挺胸 四蹄(騰)空
嘆服叫(絕 ) 迎風(飄)揚 馬(踏)飛燕 中外(馳)名
三、組詞
冶(冶煉 冶金 陶冶) 凌(凌空 凌云) 鐙(鞍鐙) 廉(廉潔 清廉 廉明)
治(治理 治療 政治) 菱(菱形 菱角) 蹬(蹬腿) 鐮(鐮刀)
第一課 《天馬》 小測驗
一、拼音寫詞語
jú yě liàn líng kōng ān dēng lián
( )部 ( ) ( ) 清( )
pō pèi jiāngyīng luò
( )有意義 ( )頭 ( )繩 ( )
二|填恰當的字
體態輕( ) 神形( )備 ( )首挺胸 四蹄( )空
嘆服叫( ) 迎風( )揚 馬( )飛燕 中外( )名
第二課古詩二首
房兵曹胡馬(唐) 杜甫
胡馬大宛(wǎn)名,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
驍(xiāo)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注家一般認為作于開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詩人漫游齊趙,飛鷹走狗,裘馬清狂的一段時期。詩的風格超邁遒勁,凜凜有生氣,反映了青年杜甫銳于進取的精神。
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后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入了抒情。頸聯承上奔馬而來,寫它縱橫馳騁,歷塊過都,有著無窮廣闊的活動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險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賴。這里看似寫馬,實是寫人,這難道不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勇敢的將士、俠義的豪杰的形象嗎?尾聯先用“驍騰有如此”總挽上文,對馬作概括,最后宕開一句:“萬里可橫行”,包含著無盡的期望和抱負,將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這一聯收得攏,也放得開,它既是寫馬馳騁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志向的寫照。盛唐時代國力的強盛,疆土的開拓,激發了民眾的豪情,書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業,封侯萬里。這種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駿馬來表現確是最合適不過了。這和后期杜甫通過對病馬的悲憫來表現憂國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語。
馬詩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yān)山月似(shì)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何當:何時。 全詩大意:在燕山大漠(此處為互文),明月如銀鉤,在月光照耀下,沙塵像雪片紛紛揚揚。何時能夠騎上我的鐵甲快馬,在清秋時節任意馳騁。 李賀的《馬詩》通過寫馬表現賢才的雄心壯志及其懷才不遇的...
第二課古詩二首
一、房兵曹胡馬(唐) 杜甫 馬詩(唐)李賀
胡馬大宛(wǎn)名,鋒棱瘦骨成。 大漠沙如雪,燕(yān)山月似(shì)鉤。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
驍(xiāo)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二、甫(fǔ bǔ) 宛(wǎn wān) 驍(xiāo jiāo) 燕(yān yàn)山
月似(sì shì)鉤
三、比一比,組詞。
杜(杜甫 ) 堪(難堪 ) 驍(驍勇 ) 碗( 飯碗 ) 俊(英俊 ) 捕(捕捉 )
牡(牡丹 ) 湛( 精湛 ) 饒(富饒 ) 宛(宛如 ) 峻(峻嶺 ) 甫(杜甫 )
四、寫含“馬”的成語
【一馬當先】作戰或做事時,不畏艱難,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 【千軍萬馬】形容士兵眾多,聲勢壯大。
• 【天馬行空】喻才思豪放飄逸。
• 【心猿意馬】形容心思意念飄浮不定。
• 【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一般微不足道。
• 【汗馬功勞】喻為征戰奔走的功勞。
• 【老馬識途】喻經驗豐富的人。
• 【兵荒馬亂】形容戰亂破壞之嚴重,秩序之紊亂。
• 【走馬看花】大略觀看事務外象,無暇細究其底蘊。
• 【車水馬龍】形容繁華熱鬧。
• 【招兵買馬】征招士兵,購買馬匹;指集結武力,預謀作戰。
• 【金戈鐵馬】表示軍隊裝備很好,作戰力非常強;或喻戰爭。
• 【青梅竹馬】指幼時游戲的伴侶。
• 【指鹿為馬】形容歪曲事實顛倒是非。
• 【秣馬厲兵】磨快武器,喂飽戰馬,準備戰斗;也泛指事前積極的準備。
• 【馬耳東風】形容一個人對別人所說的話漠不關心,聽過就忘。
• 【馬到成功】用以祝賀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 【馬革裹尸形容軍人英勇地戰死在沙場上。
• 【馬首是瞻】指完全聽從領導人的指揮來行動。
• 【馬齒徒長】只喻只是年齡徒然加大,但沒有大作為。
• 【塞翁失馬】(1)比喻人因禍得福。(2)形容禍福無常,不能遽下定論。
• 【駟馬難追】話一說出口,難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語謹慎,要信守諾言。
• 【龍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 【聲色犬馬】形容生活非常糜爛。
• 【懸崖勒馬】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醒悟回頭。
• 【原班人馬】同一批人員。
• 【駑馬十駕】比喻平庸的人只要勤奮,也能有所成就。
• 【六馬仰秣】形容樂聲美妙。
• 【馬不知臉長】比喻人不知道自己的缺點。
• 【單槍匹馬】比喻單獨行動,沒有絲毫助力。
• 【牛驥同皂】比喻賢愚不分。
萬馬奔騰 快馬加鞭 當牛做馬 牛頭馬面 車水馬龍 伯樂相馬 馬失前蹄
一馬平川 人困馬乏 汗馬功勞 兵荒馬亂 老馬識途 人歡馬叫 招兵買馬
第二課古詩二首 小測驗
一、默寫《房兵曹胡馬》 《馬詩》
二、在正確音下劃橫線
甫(fǔ bǔ) 宛(wǎn wān) 驍(xiāo jiāo) 燕(yān yàn)山
月似(sì shì)鉤
三、比一比,組詞。
杜( ) 堪( ) 驍( ) 碗( ) 俊( ) 捕( )
牡( ) 湛( ) 饒( ) 宛( ) 峻( ) 甫( )
三寫含“馬”的成語 六個
四、組詞
冶( ) 凌( ) 鐙( ) 廉( )
治( ) 菱( ) 蹬( ) 鐮( )
第三課 鞏乃斯的馬
一、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覆蓋(fù ) 恐嚇(hè ) 倏忽(shū ) 儼然 (yǎn )
裹挾( xié ) 喧囂( xiāo) 給予(jǐ) 雕塑(sù)
二、成語填空
爭先恐后 前呼后應 披頭散發 淋漓盡致 世間罕見
臨危不懼 不可收拾 驚心動魄 悲愴(chuāng)蒼勁
三、拼音寫詞語
gǒng gù nǎi shì lí jiāng yāo xié sī míng
(鞏固) (乃是) (漓江) (要挾) (嘶鳴)
chán rǎo pò lì fāchī hǎn jiàn fā lèng
(纏繞)(魄力) (發癡) (罕見) (發愣)
四、組詞
挾(要挾) 乃(乃是) 漓(漓江) 囂(喧囂) 頑(頑皮)魄( 氣魄)濺(飛濺)
狹(狹窄) 仍(仍然) 籬(籬笆) 器(機器) 玩(玩耍)魂(魂魄 )*(卑*)
第三課 鞏乃斯的馬 小測驗
1、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覆蓋( ) 恐嚇( ) 倏忽( ) 儼然 ( )
裹挾( ) 喧囂( ) 給予( ) 雕塑( )
2、成語填空
爭先( )后 前( )后應 披頭( )發 淋( )盡致 世間( )見
臨危不( ) 不可收( ) 驚心動( ) 悲( )(chuāng)蒼勁
3、拼音寫詞語
gǒng gù nǎi shì lí jiāng yāo xié sī míng
( ) ( ) ( ) ( ) ( )
chán rǎo pò lì fā chī hǎn jiàn fā lèng
( ) ( ) ( ) ( ) ( )
4、組詞
挾( ) 乃( ) 漓( ) 囂( ) 頑( )魄( )*( )
狹( ) 仍( ) 籬( ) 器( ) 玩( )魂( )濺( )
第一單元 馬 篇2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馬”為主題,編選了三篇主體課文,包括《馬》《古詩二首》《鞏乃斯的馬》。語文天地中提供了一篇課文《馬背小學》然后提供了三個練習.:《暢所欲言》《初顯身手》《筆下生花》。這三個練習都涉及到了和馬有關的知識,《暢所欲言》是收集和馬有關的成語和成語故事。《初顯身手》教材中出示了幾幅和馬有關的圖片,引導學生找出和馬有關的藝術品,進行介紹。《筆下生花》提供了三個作文題目,分別是收集資料進行介紹、馬的故事、想象作文。
教學目標:
了解馬在歷史上的作用,探討馬現在的用途。學習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能用自己的方法自學生字、詞語。能有目的的搜集資料,整理資料。提高自學古詩的能力,掌握學習古代文言的方法。
教學重點:
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難點:
理解每篇課文借助寫馬表達的中心。
課時安排:
《天馬》 2課時
《古詩兩首》 2課時
《鞏乃斯的馬》 2課時
《馬背小學》 1課時
語文天地 3課時
備注:
自讀課文、暢所欲言隨文解決,《初顯身手》《筆下生花》采用由說到寫的方式。
天馬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說明文。文中介紹了作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記的“天馬”樣子,它的由來、獨特之處,以及這件古代工藝品的價值。文章語言凝練,層次清晰,讀后令人倍感振奮,同時文章開頭點出天馬是中國旅游的圖形標記,結尾呼應開篇,點出它的象征意義。有力的深化了主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教學目標:
能在讀準“鞍鐙”、“瓔洛”、“冶煉”等詞語讀音的基礎上,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結合上下文理解“體態輕盈”、“神形兼備”、“瓔絡”等詞語的意思,進一步感受課文內容,同時練習積累本篇課文的詞語。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借助交流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天馬的象征意義,增強民族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體會"天馬"所體現的奇特藝術想象力。了解銅奔馬在整體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學原理。從構思設計上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學難點:
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構想:
教學時,通過展示圖片等給學生創造直觀形象的感受,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且將課后“金鑰匙”的閱讀方法融入到學習中來,課后要進行拓展性學習。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有關馬的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感知課文。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前大家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誰來說說和馬有關的成語?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和馬有關。(板書課題)
二、細讀課文,感知內容。
1、看到課題,你最想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學生提出問題)
2、出示詞語,檢查預習:哪些不懂的詞語,咱們互相解答。
3、你的問題解決了嗎?(學生問題集中在“什么是天馬”。)
4、請你再仔細閱讀課文,途中有問題做出標記,找出答案。
交流:你遇到了哪些問題,你有是怎樣解決的。(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互相補充,互相完善。)
學生的問題有可能集中在:為什么以“天馬”作為中國路有的圖形標志呢?“天馬”什么樣子?為什么說“天馬”是我國悠久文化歷史的代表杰作?
5、再次細讀課文,哪些詞語、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將你的感受隨時寫下來。(如,“天馬”昂首揚尾,四蹄騰空……)
交流:借助這種學習,使學生深入讀書,學會在讀中思考,然后通過學生的相互補充,教師點撥,總結出文章的中心:那就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國——中國,正在騰空飛速前進。
三、教師小結。
作業設計:
1.摘抄本課的好詞好句。
2.搜集帶“馬”字的成語。
板書設計:
天 馬
旅游標志
樣子 設計巧妙 令人嘆服
象征意義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練習快速閱讀,完成“日積月累”。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本課詞語。
1、交流摘抄的好詞語。
2、聽寫詞語,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強調。
二、學習快速閱讀。
1、出示“金鑰匙”:引導學生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
2、練習用這種方法閱讀《天馬》。
3、用這種方法閱讀,你認為有什么好處?(學生談各自的體會)
4、快速閱讀的運用。
(1)自由練習。
(2)指名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檢測學生掌握這種閱讀方法的實效性。
三、練習:
1、運用這種方法閱讀課外兩篇文章。
2、選擇一件自己喜愛的工藝品,仔細觀察一下,再學習課文的寫法,把觀察到的和想到的內容寫下來。
四、交流馬的成語
1、出示練習:
馬
馬
馬
馬
2、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
馬
到
成
功
一
馬
平
川
人
高
馬
大
瞎
人
摸
馬
作業設計:
1、搜集和馬有關的詞語。
2、預習《古詩二首》
板書設計:
天 馬
快速閱讀 日積月累
課后反思:
古詩二首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詩的風格豪邁遒勁,凜凜有生氣,反映了青年杜甫銳于進取的精神。詩的前四句正面寫馬,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那骨相、耳相、跑相是一流的。后面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入抒情。杜甫此詩將狀物和抒情結合得自然無間,這是匹志向遠大、一往無前、忠誠可靠的駿馬。字里行間,我們還感受得到杜甫、房兵曹與駿馬具有同樣的奔騰不息的生命活力:萬里橫行去啊!
教學目標:
理解、積累“剽悍、馴良、遒勁、闊綽、慷慨以赴、相得益彰、有過之無不及”詞語。品味、積累優美的詞句,體會語言的生動形象,整體感知馬的形象。了解杜甫,感受詩人所要表達的志向。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馬的形象,體會語言的生動形象
教學難點:
品味、積累優美的詞句。
教學構想:
教學時,整體感知詩意,不用逐詞逐句的詩句對譯,然后熟讀成誦,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充分,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加以背誦。加強對比,了解詩人的背景資料。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房兵曹胡馬》,理解詩意。
學生學習過程:
一、播放課件,激發興趣
1、播放大沙漠,大草原的錄像,談一談各自的感受。
2、在這一瀉千里的地方,空闊遼遠的地方,駿馬馳騁,那是多么令人暢快啊!今天來學習唐朝詩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馬》,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
1.自由讀,注意讀準詩中的幾個字的讀音。
2.指名讀,糾正:驍、宛、堪“這幾個字的讀音。
三、質疑學習
1.細讀《房兵曹胡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標注。
2.交流有問題的地方,學生互相解答,老師點撥、糾正。
(驍騰、竹皮雙耳峻,借助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方法,同時借助參考書,引導學生自學理解詩意。)
理解詩句意思
要點:
(1)篇首直接點題,交代出胡馬產地,令人感到它不同尋常。因為“大宛”一向以出產汗血馬而著稱于世。接下來寫馬的形態:骨相瘦勁,狀如鋒棱。這里表現出了詩人對馬的審美情趣:他總是重視馬的清骨神韻,偏愛瘦馬而厭棄肥馬。這種審美情趣在以胖為美的盛唐時期,不能不說是超然脫俗的。
(2)頜聯寫了馬的外部形態。詩人略去胡馬的首尾、毛色等不寫,只取具有特征性的“雙耳”和“四蹄”來寫,形容“耳峻”,象竹筒削成;夸張“蹄輕”,能急速生風。這是對也的氣質、品格的刻劃,同時也借以言志,寄托情懷。
(3)頸聯承接上句,品評之意,贊美之情,溢于言表。能有這樣縱橫飛馳、勇往直前的馬,主人真是可以與它同生共死、共患難了。
(4)尾聯更是因馬及人,人馬合寫,表達了對馬主人的殷切希望之情。“驍騰有如此”是對上文的總結,“萬里可橫行”希望友人能夠英勇殺敵,保衛祖國橫行于疆場之上,立功于萬里之外。這也是詩人壯闊胸懷的自我寫照。
3.配樂朗讀:體會古詩意境,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1)介紹詩歌的創作背景,同時指出了解詩人的創作背景及生平也是理解詩歌情感的方法之一。
(2)學生根據查閱的資料介紹。教師做適當補充:這是詩人早期的作品,顯示出了健康積極的思想。這與他后來的藝術風格有所不同。
(3)學生談自己體會到的情感。
作業設計:
1、背誦古詩,說說詩句的含義。
2、自學生字
3、搜集有關馬的詩詞。
板書設計:
房兵曹胡馬
唐 杜甫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馬詩》,理解詩意。
學生學習過程:
一、回憶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引出新課。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關于馬的詩歌。雖然也是唐代的詩人所作,雖然也是關于馬的詩,但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卻不盡相同。希望大家將上節課所用到的方法來學習這首詩。
三、學習《馬詩》。
1、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哪位同學對李賀有所了解,講給大家聽一聽。教師做適當的補充。
李賀是唐代的著名詩人,字長吉,又稱“李昌谷”。李賀為唐宗室之后,自幼家貧,卻才華橫溢,有“少年心事拿當云”的壯志,他七歲時,就以詩歌之制名動京華。但由于他父親名“晉肅”,“晉”與“進士”的“進”諧音,因此朝廷不許他參加科舉考試,后韓愈上文為他辯解,也未獲成功。李賀一生抑郁不得志,只做過一個奉禮郎的小官,終年二十七歲。
2、生初讀古詩。
(1)學生自己嘗試讀通順
(2)讀給自己的同位聽,注意將字音讀準確,最好能讀出古詩的抑揚頓挫。
(3)全班的范圍內讀一讀。
3、理解詩意。
(1)學生在小組內根據自己以前學習古詩時運用的方法來讀懂詩意。
(2)全班交流這首詩的意思淺顯,教師只對個別難以理解的字加以指導即可。
金絡腦:把黃金籠頭套在馬的腦袋上。絡,戴、套。
何當:什么時候。
快走:指馬飛奔。
全詩的意思:
大沙漠里,黃沙像厚厚的白雪;燕山山頭,彎彎的月亮像鉤子一樣掛在天空。我什么時候才能騎上戴著黃金籠頭的駿馬,在秋天的大地上飛奔呢?
4、結合詩人李賀的生平及創作風格來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馬詩》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悲憤,帶著幽冷、凄婉的色彩。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詩并背誦。
四、兩首古詩進行比較。
兩位唐代詩人杜甫、李賀均寫了與馬有關的詩歌,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
1.背誦兩首古詩。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馬的古詩,說一說。
作業設計:
1、寫本課的生字。特別指導“驍”。
2、背誦《馬詩》。
3、嘗試說一說兩首詩有什么不同。
板書設計:
馬詩
唐 李賀
課后反思:
鞏乃斯的馬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讀后使人回味無窮的文章。文章描述了我在新疆鞏乃斯草原在一場來勢兇猛的暴雨沖擊下,我見到了最壯闊的馬群奔跑的場面。文章描述的場面令人震撼,又使人倍感鼓舞,贊頌了在困難面前臨危不懼、鎮定、從容的品格。
教學目標:
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結合上下文理解“爭先恐后、“前呼后擁”、“淋漓盡致”等詞語的意思,進一步感受課文內容,同時練習積累本篇課文的詞語。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借助交流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描寫的馬群奔跑的壯闊場面。
教學重點:
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難點:
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能結合課文談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構想:
讀中感悟,知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受到感染,并且要加以想象,想象群馬奔騰的場面,指導學生邊讀邊領會。讀寫結合,學習語言文字,學習其中的比喻句等。
教學準備:
錄音機、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感受文章描寫的馬群奔跑的壯闊場面。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天馬》和兩篇有關寫馬的古詩。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當代散文家周濤寫作的《鞏乃斯的馬》。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將字音讀準確,將課文讀通。
2、理解詞語,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3、指名讀課文,說說讀完后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學生自由交流,鼓勵學生運用文中優美的詞語,做到活學活用。)
4、出示草原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師:誰能來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畫面。
同學們想象一下,此時此刻一陣暴雨來了,來的很快,你來想像一下有多快。
5、出示課文第一段,說說課文是怎么描寫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6、交流課前查閱的“鞏乃斯”草原的知識簡介。
三、精讀課文
1、就在那場暴雨的沖擊下,我見到了最壯闊的馬群奔跑的場面,那是一種怎樣的場面呢?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感受一下,都描寫了哪些場面?(學生在默讀的過程中形成感知,了解作者先寫了什么,又寫了什么?)
2、學生交流感受,推舉中心發言人表達小組的意見。
3、剛才我們了解了暴風雨來后萬馬奔騰的場面,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作者給我們描述的這段文字特別有震撼力,那么再一次默讀課文,找出你感觸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在旁邊做出批注。
(借助這次交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句子感受臨危不懼、從容鎮定的品格。)
4、集體交流感受,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爭先恐后、“前呼后擁”、“淋漓盡致”等詞語)談體會。
五、指導朗讀
1、這么美的課文,這么壯闊的場面,同學們一定想美美的讀一讀,找出你喜歡的段落認真的朗讀。
2、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
六、總結
作業設計:
1、熟讀課文。
2、收集和馬有關的繪畫、攝影、郵票、音樂等藝術品。
板書設計:
鞏乃斯的馬
暴風雨來后萬馬奔騰的場面
爭先恐后、前呼后擁、淋漓盡致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再讀課文,學習生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并說明理由。
二、拓展想像,體會課文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看眼前會出現怎樣的畫面
教師放的錄音,教師配樂吟誦
2、交流自己看到的景象
3、你看到的畫面和你想象中的一樣嗎?
如果此時此刻,就站在草原上,面對這樣的景象,你想說些什么?
4、美讀第3段。
三、朗讀全文:
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1、小組交流:從對暴雨中馬群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結合課文談一談,你的感受?
2、面對這樣壯闊的場面,你想說些什么?
兩段描繪的夏日雨中群馬狂奔的場面,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贊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縱橫馳騁,所有的外界的羈絆都不放在它們的眼里。它們自由,它們奔放。
作者這樣就將對馬的描寫和自己對生命的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對馬的贊美和對自己追求自由的情感從而得到自然的流露。借助于特定的物來表現特定的情感,讓讀者在對物的感知過程中,自覺地理解文章主題,獲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3、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4、課文第二自然段用了不少比喻句,找出來讀一讀,體會課文描寫的馬群奔跑的壯闊場面。
四、學習生字
1、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字形,指導寫法。
2、教師巡回指導,將容易出錯的字進行集體訂正。
五、摘抄佳句
1、朗讀課文,劃出你喜歡的好詞、好句與小組同學交流。
2、摘抄好詞好句。
作業設計:
1、熟讀課文。
2、預習語文天地
板書設計:
鞏乃斯的馬
奔馳的駿馬 比作 尖兵 大將
大喊大叫聲 比作 小石片落在大河的聲音
課后反思
馬背小學
教材分析:
本次語文天地共安排了四項內容,包括:拓展閱讀《馬背小學》、暢所欲言、初顯身手和筆下生花。這些練習內容比較靈活,不僅讓學生鞏固了學過的字,而且鍛煉了學生組詞、用詞造句的能力。
教學目標:
針對景物思路嚴整地提問方法。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式搜集資料,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積累詞語和名言警句,養成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積累詞語和名言警句,養成積累的好習慣。針對景物思路嚴整地提問方法。
教學構想:
本文中在知道學生進行朗讀、感悟上,可以采用齊讀、指名讀、比賽讀、男女生對讀等方式進行,并且要加以想象,陶冶美的情操。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讀一讀《馬背上的小學》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采用學到的各種方法。圍繞“馬背上的小學”寫了哪些內容?
2、讀課文之后,有什么疑問提出來。
3、小組交流。
能在小組解決的就在小組內解決,不能解決的進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學生提問的時候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對于那些提問比較有意義的同學進行及時表揚。
4、全班討論。
5、全班進行朗讀,分小組朗讀,自己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
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短文的意思。
二、運用掌握的學習方法再次閱讀短文《馬背上的小學》。
1、劃出你感興趣的詞語。
2、短文有幾個自然段?
3、逐段指名讀課文,思考每段主要說的是什么?對較難歸納的自然段,教師加以指導。
4、分小組朗讀。
三、完成“日積月累”中的馬的成語及馬的故事。
1、完成成語
(1)將課前搜集的有關馬的成語與小組同學交流。
(2)小組整理大家搜集的成語,用競賽的形式各小組展開交流。
2、講有關馬的故事
(1)我們已經認識了杰出的藝術品天馬,看到了鞏乃斯的馬,你還了解哪些與馬有關成語故事,我們今天進行交流。
(2)先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誦讀全詩。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收集與本詩有關的材料:關于詞作家李幼容、哈薩克族等。也可以收集其他少數民族的相關資料。
板書設計
馬背小學
李幼容
生活 希望
知識實現
課后反思
語文天地
教材分析:
“初顯身手”教材中出示了幾幅和馬有關的圖片,引導學生找出和馬有關的藝術品,進行介紹。“筆下生花”提供了三個作文題目,分別是收集資料進行介紹、馬的故事、想象作文。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積累詞語的能力。培養學生從不同渠道及不同角度來收集資料,并能對收集來的資料進行合理整理的能力。養成學生會聽的習慣。使學生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重難點:
“初顯身手”環節中對于學生整理收集來的資料進行整理。在今后的學習中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
教學構想:
組織學生搜集帶“馬”的成語和成語故事,然后在課堂上交流,主要采用學生課下提前收集材料課上指導的方法,并輔之以課件。
教學準備:
電腦
教學時間:
3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初顯身手:
1、課前準備:
找找有關馬的繪畫、攝影、郵票、雕塑、音樂等藝術品,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介紹給大家。
2、上課交流:
首先小組內交流,然后小組推薦全班交流。
在交流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對作品的樣子進行細致的描述,同時介紹清楚藝術品的年代,價值,影響,以及由此自己產生的聯想。
3、評選最佳解說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筆下生花:
1、與初顯身手緊密結合,讓學生寫一寫有關馬的藝術品。
選出學生感興趣的藝術品,進行展示,然后指導學生說說樣子,讓學生自由發言,運用恰當的比喻句,進行修飾,然后寫下來。
2、有的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看過馬術表演,因此引導學生將看到的精彩場面描述出來。包括馬的樣子,在表演過程中馬的神態、動作,由此產生的心理活動等。
3、從馬作為交通工具這方面,引導學生將馬和汽車進行對比,從和寫出馬和汽車的故事。
4、想象作文:出了可以想象教材中提供的《馬的未來》,還可以引導學生寫一寫馬的寓言故事,以此開發學生的思維。
以上的四個課題讓學生針對自己的生活體驗,選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題目來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知識的運用能力。
作業設計:
1、繼續搜集有關馬的成語與故事,辦手抄報。
2、學習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書設計
語文天地
初顯身手 筆下生花
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