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實際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設想作者:東河小學 毛慧萍
《我多想去看看》是新課標實驗教科書第一冊中的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詩歌,用第一人稱,以山村一個小孩子的口吻,通過“我”和媽媽的對話,講自己非常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感情真摯,語言樸實。因此,在教學時,我緊扣“自主—探究—實踐”進行設計,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噴發出創新的火花,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的綜合素質。
一、初讀課文,自主學習。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低年級要注意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旨在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愿識字,喜歡識字,逐步形成識字的動力,為自主識字,大量閱讀打好基礎。根據這種教學理念,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在文中讀字音,啟發學生自己想辦法記字形,如:“足”和“走”就可以用已學的“口”和“土”來進行識記;自己學筆順,利用描紅掌握字的整體框架,最后落實寫入田字格。一步一步的實際,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始終以培養學生興趣為前提,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宗旨。
二、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現在《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根據這一理念,我是這樣來開展教學的:首先采用四人小組合作,研讀:”我“是誰?他想去看什么?突破難點,理解”壯觀“及”心愿“一詞,然后,探究為什么要去看看?練習”我會讀“中的句子,最后,”我“會怎么說?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組長找幾個能讀的來讀一讀。
三、背誦課文,進行實踐。
1、誰能有感情地來背一背課文?
2、教唱《我愛北京天安門》。
3、自由實踐: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北京風光的圖片,請去過北京的學生當小導游,接受北京美麗的風光,也可用我”我想________“說或寫上幾句話。
語文教學提倡”做、說、寫“相結合,這是大教育家陶行知的理念。語文教學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應立足與生活,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2004
- 《我多想去看看》綜合資料之二
佚名 北京,祖國的首都,一個人人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個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詩歌的形式,講述自己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語言質樸,感情真摯,抒發了少年兒童向往北京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 《我多想去看看》綜合資料之一
佚名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廣、升、足、走”4個字。認識2個偏旁“心、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 《語文園地四》教學札記之一
湖北省武昌水果湖二小龍 軍 如何以教材為載體,較好地實現新的教育理念和教材編者的意圖呢?我們在探索《語文園地》課的教學中,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研究: 一、注重各種形式的復習以鞏固語文基礎知識 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一冊在《語...
- 《我會拼圖》教學設計之二
佚名 一、教學要求 1能用不同的圓的或半圓的紙片拼出新的圖畫,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 2能較清楚地向別人說明自己拼圖的內容和方法,并能評論別人的作品。 二、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次制作交流。...
- 《我會拼圖》教學設計之一
安徽任淑英 教材簡析 本課有一幅圖,圖上一位小學生正在用紙片拼圖。他手拿剪刀剪紙片,一只可愛的小花貓正好奇地望著他。他面前的桌子上有三張長方形彩紙,十幾張大小不同的圓形和半圓形紙片,還有膠水、彩筆等拼圖用具。...
- 《語文園地四》教學設計之一
孫靜 教學目的要求: 1.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 2.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主動認字。 3.鞏固復習學過的形近字,并力求書寫美觀,工整。 教學重點: 主動認字,有興趣識字。 教學難點: 字在田字格中擺放美觀、工整。...
- 《我會拼圖》片斷賞析之一
義烏市稠城第一小學 何亞琴 背景: 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被許多因素制約著。許多“口語交際課”的教學與實踐活動、生活實際相脫離,學生在缺乏趣味性,實效性和創新性環境中降低了學習語文的興趣,降低了口頭表達的欲望。...
- 《自己去吧》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一
一作者:王真真 教學目標 1、認識“自、己、吧、要、吃、多、這、樣、呢”9個生字。會寫“己、子、去、自”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