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導學案(人教版)
15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材分析:
這是一只多么好學的小燕子!它在媽媽的耐心的啟發下,它觀察得一次比一次認真。最后終于明白了冬瓜和茄子的區別在于:冬瓜大,顏色是綠的,皮上有細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顏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掛在枝上的。
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采用了童話故事的形式,把“只有認真仔細的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的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全文又采用學生喜愛的對話形式展開情節,充滿童趣,有利于學生對語言的感悟。便于教師在豐富的對話練習和分角色朗讀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認識新筆畫“乛”,認識新的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重點:識字、認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要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明白自己為什么喜歡燕子。
課前準備:生字、詞卡,教學掛圖、歌曲磁帶,(或電腦課件)等。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1、小朋友們,誰還記得《菜園里》這首兒歌?(記得的學生一起背誦)
2、(課文插圖2投影)這節課老師要再一次帶你們到菜園里去參觀。請大家仔細觀察,菜園里都有些什么?
3、是啊,秋天的菜園是多么美呀!你聽,誰也來參觀這美麗的菜園?(配上樂曲《小燕子》)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欣賞畫面。
4、這個有趣的故事叫《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出示課題)讀課題。
5、學習生字\"次\"。
⑴這里有個生字寶寶(指“次”字)讀時要注意什么?(這是個整體認讀音節,讀平舌音。)
⑵誰能帶著小朋友們讀一讀。
⑶全班讀。再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過渡:小燕子怎么一次比一次進步?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就知道了。
2、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課文。
3、再讀課文,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請幾個小朋友讀課文。其他小朋友仔細聽,他們把音讀準確了沒有。(相機糾正學生的生字讀音,學習生字。)
三、自主學習課文2-4自然段。討論、交流。
1、自主自學后,小組討論。
⑴引入:小朋友,你喜歡這只小燕子嗎?為什么?(因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進步)
請小朋友輕聲讀課文,想一想,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都有什么發現?(用○○○○圈出小燕子看到的東西。)
⑵請小朋友們四人小組合作,
a、討論: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都有什么發現?
b、當一當小燕子,讀好小燕子說的話?
2、反饋: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看到了什么?`
出示小燕子的話:
⑴引導學生跟小燕子一起仔細觀察冬瓜與茄子的不同。(在投影上圈圈點點,并板書)
⑵小燕子三次去了菜園,每次都有不同的發現。如果你是小燕子,你的心情怎么樣?(會是快樂的、高興的、興奮的……)
你能(快樂地、興奮地、自豪地……)讀出小燕子說的話嗎?{提示:一次比一次(快樂地、興奮地、自豪地……)}
⑶除了小燕子的看到的,你還發現了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提示:讀讀課文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