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訊到邊寨》(通用6篇)
《北京喜訊到邊寨》 篇1
教學內容:欣賞:
教學目標: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感受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音調風格,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在樂曲欣賞中,讓學生感受主題旋律的情緒,提高他們對樂曲的分段聽辨能力。
教學重點: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教學難點: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
二、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1、教師介紹:
該作品原為鄭路寫的管樂合奏曲,后與馬洪業合作,于1976年12月改為管弦樂曲。當時正值舉國歡慶粉碎“四人幫”巨大勝利之際,樂曲生動而形象的表現了當這一特大喜訊傳到祖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邊寨時,山寨人民載歌載舞,熱烈慶祝的情景。
全曲共由五個具有鮮明舞曲特征的主題組成(表現不同的舞蹈場面),結構較為自由。
2、了解作者簡介:
鄭路——北京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后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單簧管演奏員、創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樂曲《民歌主題組曲》、《北京喜訊到邊寨》(合作)、《漓江音畫》等。
馬洪業——北京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宣傳隊任演奏員,并從事音樂創作。1954年后在西南、上海、中央等廣播樂團任單簧管演奏員。他創作的音樂作品除與鄭路合作的管弦樂《北京喜訊到邊寨》外,還有《愉快的勞動》、《春曉》、《圓舞曲》等。
3、第一遍欣賞樂曲,初步體會樂曲的情緒。
4、分段欣賞:(先讓學生輕聲視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邊聽邊按聲勢圖拍打節奏,并體會樂曲的表現手法)
引 子:用圓號模仿牛角號的聲音,奏出號召性的音樂。
第一段:這段音樂展現出一幅熾熱的群舞場面。其強烈的舞蹈節奏,引出了熱誠奔放、高昂矯健的旋律,這是第一主題。
第二段:姑娘們縱輕盈、歡樂的舞蹈情的跳著,腳勃上的鈴鐺嘩嘩作響,歌聲、笑聲此起彼伏。這是第二主題。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揚而流暢的旋律,這是第三主題。
第四段:樂曲突然輕了下來,雙簧管奏出輕飄而富有色彩的音調,象一位美麗的姑娘在獨舞。這是第四主題。
第五段:小號奏出粗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壯的舞蹈。這是第五主題。
第六段:姑娘們跟小伙子們對以輕快活潑的舞蹈,運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題。
第七段:牛角號陪襯著第六主題吹起,仿佛在為姑娘們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
第八段:樂聲輝煌燦爛,把萬眾歡騰的熱烈情緒發展到了頂點。
5、再完整地欣賞一遍樂曲。
6、完成反饋表格,掌握樂曲的表現手法。
7、總結出音樂特點。
生動明快,富有舞蹈性;
熱誠彌漫,粗獷奔放;
富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和地方色彩。
三、小組討論:
完成聽聽想想。
四、小結:
請同學們自由發言:聽了這首歌曲有什么感覺?
板書設計: 《北京喜訊到邊寨》
生動明快,富有舞蹈性;熱誠彌漫,粗獷奔放;
課后小記:如果有時間教師可以教授幾個舞蹈動作,讓學生隨音樂分角色跳舞,加強對樂曲的理解。
《北京喜訊到邊寨》 篇2
一、教學內容:
歌曲《小小花傘》
二、教學目標 :
1、 啟發學生用輕快、活潑的歌聲表達歌曲《小小花傘》的愉悅歡快的情緒,歌唱各族兒童的的大團結。
2、 學唱此歌曲的譜。
三、教材分析:
《小小花傘》以兩個不同民族的學生“共撐一把小花傘”為題材,象征著我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歌曲采用頗有畬族的民族音調風格的旋律創作而成,親切動聽,形象生動。
四、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
1、師:“我們偉大的祖國有56個民族,莊老師要看看你們班對民族了解多少?知道多少個民族?哪個同學先來說說,說不完整的其他同學來補充。”
2、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3、 出示56個民族掛圖,讓學生大略了解一下。
4、 師生討論民族音樂的特點,代表作。如:藏族——《青藏高原》
蒙古——《我是草原小騎手》
新疆——《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5、 教師介紹畬族,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畬族音樂。介紹服飾等一些生活習慣。
6、 重點介紹畬族人民酷愛唱山歌,教師示范唱山歌。
7、 揭示課題——畬族兒童喜愛唱的歌曲《小小花傘》。
8、 聆聽錄音,感受山歌特點。問題:歌曲的中心思想,想表達的感情?
9、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補充。
10、 教師提問:“歌曲中反復出現的語氣詞‘哈嚕’是什么意思?”
11、 學生回答,教師舉例子,我們成功的時候都喜歡說‘耶’,那么同樣‘哈嚕’的意思是成功的喜悅。
12、 學習歌曲。
出示兩句較難的節奏,學生練習
13、 再次播放音樂,學生跟唱曲調。
14、 鋼琴伴奏,學唱譜,教師重點講解反復練習。
15、 套上歌詞演唱。
16、 結束。
北京喜訊到邊寨
第6周第2課時
一、教學內容:
1、 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2、 復習唱好《小小花傘》
3、 聆聽《東北秧歌》
4、 練習東北秧歌的基本動作
二、教學目標 :
1、 讓學生感情豐富唱好《小小花傘》
2、 通過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感受民族管弦樂,體會苗族、彝族音樂風格
3、 學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調改編的管弦樂曲,曲調歡快、熱烈。
四、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1、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畬族兒童喜愛演唱的歌曲《小小花傘》,那么今天我們一起復習復習,要唱得更好一點。”
(二) 開始上課
1、 跟錄音演唱。
2、 難點指導,跟伴奏帶讓學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 過渡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師:“演唱完畬族歌曲,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調改編的曲子《北京喜訊到邊寨》。”
4、 讓孩子看著簡譜聆聽,感受三部分七個主題的音樂旋律。
5、 讓學生談談聽后感,教師總結。
6、 完成聽聽想想問題。
7、 聆聽《東北秧歌》,讓學生猜猜此音樂的舞種。
8、 引出“秧歌舞”。
9、 教師示范跳“秧歌舞”,學生喊口令。
10、 動作分解教學……
11、 結束。
《北京喜訊到邊寨》 篇3
北京喜訊到邊寨
第6周第2課時
一、教學內容:
1、 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2、 復習唱好《小小花傘》
3、 聆聽《東北秧歌》
4、 練習東北秧歌的基本動作
二、教學目標 :
1、 讓學生感情豐富唱好《小小花傘》
2、 通過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感受民族管弦樂,體會苗族、彝族音樂風格
3、 學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調改編的管弦樂曲,曲調歡快、熱烈。
四、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1、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畬族兒童喜愛演唱的歌曲《小小花傘》,那么今天我們一起復習復習,要唱得更好一點。”
(二) 開始上課
1、 跟錄音演唱。
2、 難點指導,跟伴奏帶讓學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 過渡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師:“演唱完畬族歌曲,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調改編的曲子《北京喜訊到邊寨》。”
4、 讓孩子看著簡譜聆聽,感受三部分七個主題的音樂旋律。
5、 讓學生談談聽后感,教師總結。
6、 完成聽聽想想問題。
7、 聆聽《東北秧歌》,讓學生猜猜此音樂的舞種。
8、 引出“秧歌舞”。
9、 教師示范跳“秧歌舞”,學生喊口令。
10、 動作分解教學……
11、 結束。
《北京喜訊到邊寨》 篇4
教學內容: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教學目標 :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感受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音調風格,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在樂曲欣賞中,讓學生感受主題旋律的情緒,提高他們對樂曲的分段聽辨能力。
教學重點: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教學難點 :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
一、發聲練習。
二、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1、教師介紹:
該作品原為鄭路寫的管樂合奏曲,后與馬洪業合作,于1976年12月改為管弦樂曲。當時正值舉國歡慶粉碎“四人幫”偉大勝利之際,樂曲生動而形象的表現了當這一特大喜訊傳到祖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邊寨時,山寨人民載歌載舞,熱烈慶祝的情景。
全曲共由五個具有鮮明舞曲特征的主題組成(表現不同的舞蹈場面),結構較為自由。
2、了解作者簡介:
鄭路——北京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后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單簧管演奏員、創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樂曲《民歌主題組曲》、《北京喜訊到邊寨》(合作)、《漓江音畫》等。
馬洪業——北京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宣傳隊任演奏員,并從事音樂創作。1954年后在東北、上海、中央等廣播樂團任單簧管演奏員。他創作的音樂作品除與鄭路合作的管弦樂《北京喜訊到邊寨》外,還有《愉快的勞動》、《春曉》、《圓舞曲》等。
3、第一遍欣賞樂曲,初步體會樂曲的情緒。
4、分段欣賞:(先讓學生輕聲視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邊聽邊按聲勢圖拍打節奏,并體會樂曲的表現手法)
引 子:用圓號模仿牛角號的聲音,奏出號召性的音樂。
第一段:這段音樂展現出一幅熾熱的群舞場面。其強烈的舞蹈節奏,引出了熱情奔放、高亢矯健的旋律,這是第一主題。
第二段:姑娘們縱輕盈、歡樂的舞蹈情的跳著,腳勃上的鈴鐺嘩嘩作響,歌聲、笑聲此起彼伏。這是第二主題。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揚而流暢的旋律,這是第三主題。
第四段:樂曲突然輕了下來,雙簧管奏出輕飄而富有色彩的音調,象一位美麗的姑娘在獨舞。這是第四主題。
第五段:小號奏出粗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壯的舞蹈。這是第五主題。
第六段:姑娘們跟小伙子們對以輕快活潑的舞蹈,運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題。
第七段:牛角號陪襯著第六主題吹起,仿佛在為姑娘們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
第八段:樂聲輝煌燦爛,把萬眾歡騰的熱烈情緒發展到了頂點。
5、再完整地欣賞一遍樂曲。
6、完成反饋表格,掌握樂曲的表現手法。
7、總結出音樂特點。
生動明快,富有舞蹈性;
熱情洋溢,粗獷奔放;
富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和地方色彩。
三、小組討論:
完成聽聽想想。
四、小結:
請同學們自由發言:聽了這首歌曲有什么感覺?
板書設計 : 《北京喜訊到邊寨》
生動明快,富有舞蹈性;熱情洋溢,粗獷奔放;
課后小記:如果有時間教師可以教授幾個舞蹈動作,讓學生隨音樂分角色跳舞,加強對樂曲的理解。
《北京喜訊到邊寨》 篇5
一、教學內容:
歌曲《小小花傘》
二、教學目標 :
1、 啟發學生用輕快、活潑的歌聲表達歌曲《小小花傘》的愉悅歡快的情緒,歌唱各族兒童的的大團結。
2、 學唱此歌曲的譜。
三、教材分析:
《小小花傘》以兩個不同民族的學生“共撐一把小花傘”為題材,象征著我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歌曲采用頗有畬族的民族音調風格的旋律創作而成,親切動聽,形象生動。
四、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
1、師:“我們偉大的祖國有56個民族,莊老師要看看你們班對民族了解多少?知道多少個民族?哪個同學先來說說,說不完整的其他同學來補充。”
2、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3、 出示56個民族掛圖,讓學生大略了解一下。
4、 師生討論民族音樂的特點,代表作。如:藏族——《青藏高原》
蒙古——《我是草原小騎手》
新疆——《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5、 教師介紹畬族,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畬族音樂。介紹服飾等一些生活習慣。
6、 重點介紹畬族人民酷愛唱山歌,教師示范唱山歌。
7、 揭示課題——畬族兒童喜愛唱的歌曲《小小花傘》。
8、 聆聽錄音,感受山歌特點。問題:歌曲的中心思想,想表達的感情?
9、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補充。
10、 教師提問:“歌曲中反復出現的語氣詞‘哈嚕’是什么意思?”
11、 學生回答,教師舉例子,我們成功的時候都喜歡說‘耶’,那么同樣‘哈嚕’的意思是成功的喜悅。
12、 學習歌曲。
出示兩句較難的節奏,學生練習
13、 再次播放音樂,學生跟唱曲調。
14、 鋼琴伴奏,學唱譜,教師重點講解反復練習。
15、 套上歌詞演唱。
16、 結束。
北京喜訊到邊寨
第6周第2課時
一、教學內容:
1、 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2、 復習唱好《小小花傘》
3、 聆聽《東北秧歌》
4、 練習東北秧歌的基本動作
二、教學目標 :
1、 讓學生感情豐富唱好《小小花傘》
2、 通過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感受民族管弦樂,體會苗族、彝族音樂風格
3、 學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調改編的管弦樂曲,曲調歡快、熱烈。
四、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1、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畬族兒童喜愛演唱的歌曲《小小花傘》,那么今天我們一起復習復習,要唱得更好一點。”
(二) 開始上課
1、 跟錄音演唱。
2、 難點指導,跟伴奏帶讓學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 過渡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師:“演唱完畬族歌曲,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調改編的曲子《北京喜訊到邊寨》。”
4、 讓孩子看著簡譜聆聽,感受三部分七個主題的音樂旋律。
5、 讓學生談談聽后感,教師總結。
6、 完成聽聽想想問題。
7、 聆聽《東北秧歌》,讓學生猜猜此音樂的舞種。
8、 引出“秧歌舞”。
9、 教師示范跳“秧歌舞”,學生喊口令。
10、 動作分解教學……
11、 結束。
《北京喜訊到邊寨》 篇6
一、教學內容:
1、 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2、 復習唱好《小小花傘》
3、 聆聽《東北秧歌》
4、 練習東北秧歌的基本動作
二、教學目標 :
1、 讓學生感情豐富唱好《小小花傘》
2、 通過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感受民族管弦樂,體會苗族、彝族音樂風格
3、 學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調改編的管弦樂曲,曲調歡快、熱烈。
四、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1、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畬族兒童喜愛演唱的歌曲《小小花傘》,那么今天我們一起復習復習,要唱得更好一點。”
(二) 開始上課
1、 跟錄音演唱。
2、 難點指導,跟伴奏帶讓學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 過渡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師:“演唱完畬族歌曲,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調改編的曲子《北京喜訊到邊寨》。”
4、 讓孩子看著簡譜聆聽,感受三部分七個主題的音樂旋律。
5、 讓學生談談聽后感,教師總結。
6、 完成聽聽想想問題。
7、 聆聽《東北秧歌》,讓學生猜猜此音樂的舞種。
8、 引出“秧歌舞”。
9、 教師示范跳“秧歌舞”,學生喊口令。
10、 動作分解教學……
11、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