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池塘》教案(通用2篇)
《夏天的池塘》教案 篇1
第八單元夏天的池塘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 欣賞《聞著荷花的香氣》
2. 學唱《柳樹姑娘》
3. 為《柳樹姑娘》伴奏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專注聆聽《聞著荷花的香氣》,初步感受音樂的基本情緒和大自然的美好,能用簡單的動作表現歌曲。
2.學生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柳樹姑娘》,感受三拍子旋律,并能用聲勢、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專注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中去。
難點:用樂器、聲勢為歌曲伴奏。
教學準備:
夏天景色的多媒體課件 打擊樂器若干
教學過程:
一.欣賞《聞著荷花的香氣》
1. 師:夏天,滿池的荷花美極了!有的花骨朵像成熟的桃子,有的剛展開了一兩片花瓣,真像飛翔的小鳥,有的花瓣全展開了,像小蓮蓬。蜻蜓和蝴蝶都飛起來了,他們把荷花當作自己的舞臺。一陣微風吹過,香氣撲鼻而來。幾片花瓣掉到了池塘里,像一只只小舟在水中。荷葉碧綠碧綠的,真像大玉盤。荷葉上有一顆顆露珠,太陽光照來,像閃閃發光的珍珠。青蛙見了非常喜歡,在荷葉上又蹦又跳。不一會兒,露珠全掉進了水中,還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音。正在池塘邊乘涼的金魚都被嚇跑了!
2. 播放多媒體課件美麗的池塘的情境,并同時播放《聞著荷花的香氣》的錄音,讓學生隨著音樂想像池塘的景色 。
3. 讓學生說說歌曲情緒。
4. 再次欣賞,仔細聆聽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5. 多媒體課件出現相應的畫面,并同時進行歌曲欣賞。
6. 鼓勵學生輕聲哼唱歌曲,并能用簡單的動作表現出來,鼓勵全班學生參與。
二.學唱歌曲《柳樹姑娘》
1. 師:夏天,美麗的池塘里開滿了香氣四溢的荷花,在池塘周圍的堤岸上,垂柳像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姑娘。一陣威風吹過,柳葉沙沙作響,就像在梳理自己的頭發。她婀娜多姿,長發飄飄,多漂亮啊!
2. 歌曲范唱《柳樹姑娘》,讓學生隨音樂表演柳枝隨風飄舞的樣子,感受音樂形象。
3. 隨音樂節奏,朗讀歌詞。
4. 隨琴聲整體跟唱歌曲(這首歌曲學生在幼兒園已學過)
5. 學生用身體動作為歌曲的三拍子旋律伴奏。
6. 用多種形式演唱歌曲(如女生唱、男生唱、分組唱等)。
三、為歌曲《柳樹姑娘》伴奏
1、在歌曲的2、4、6、8小節中加入x x x—(沙沙 沙—)或(唰— 唰唰)等進行簡單的二聲部合唱。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創編。
2、在第9小節加入打擊樂器伴奏,讓學生自我選擇樂器和節奏,想想用哪些樂器較合適,使歌曲更美。
3、在課本柳樹葉處,讓學生用人聲或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四、課后思考
師:柳樹姑娘想考考大家,在夏天的池塘里,池塘邊還會有誰出現呢?下次來告訴柳樹姑娘吧。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 欣賞民樂合奏《夏之夜》
2、 學唱《螢火蟲》
3、 拓展:琳瑯滿目的民族樂器
教學目標
1、 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樂曲情境中感受民間風俗和生活的美好。
2、 學生專注聆聽音樂,初步感受音樂情緒及藝術表現力。
3、 學唱歌曲《螢火蟲》,繼續感受三拍子韻律,并能用肢體語言表現螢火蟲在空中飛舞的樣子
4、 學生初步了解、認識民族樂器,對民族音樂產生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鼓勵學生樂于參加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初步了解民族樂器、民族音樂
難點:《夏之夜》所表現的內容及其藝術表現力
教學準備
夏之夜內容的有關多媒體課件、民族樂器多媒體課件、螢火蟲頭飾、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欣賞民樂合奏《夏之夜》
1、整體欣賞,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描述夏夜景色,說說夏天的夜晚大家都會干些什么,并說說在夏夜的心情。
2、再次欣賞《夏之夜》,并播放有關多媒體課件,試著說說你聽出是什么樂器在演奏嗎?樂曲分幾部分,(aba’)情緒呢?
3、 師邊結合相應民族樂器課件邊介紹樂曲內容。
4、 完整欣賞樂曲,感受生活的美好。
5、 課后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畫一幅夏夜圖。
二、學唱《螢火蟲》
1、 師:夏天,池塘里有美麗的荷花妹妹,池塘邊有婀娜的柳樹姐姐,聽,誰也來湊熱鬧了?
2、 謎語導入:“有只小飛蟲,白天不愛動,夜晚要出門,自己打燈籠。”說說螢火蟲發光的奧妙。
3、 隨音樂旋律律動,感受三拍子韻律。
4、 用手勢隨音樂劃出表現旋律高低起伏的線條,形象感受螢火蟲在空中飛舞的姿態。
5、 歌曲范唱,讓學生感受夏夜的美和螢火蟲在夜幕下提著小燈籠忽閃忽閃飛來飛去的可愛樣子。
6、 學生用lu哼唱,然后代入歌詞用整體聽唱法學歌曲,說說歌曲中有無相似旋律。
7、 分組唱,男生唱,女生唱……
8、 讓學生用肢體語言來表現螢火蟲在空中飛舞的樣子。
三、欣賞《小蜻蜓》《知了》
1、 師:上堂課,老師讓小朋友想想夏天的池塘里、池塘邊還會有誰呢?學生回答。
2、 欣賞《小蜻蜓》,說說歌曲情緒、是幾拍子的。
3、 隨歌曲用打擊樂器或身勢動作伴奏。
4、 欣賞《知了》,學習x . x節奏,隨歌曲演唱。
四、課外拓展:
讓學生課外去搜集其他民族樂器的資料,初步感受中國人了不起,我們的民族了不起!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 欣賞鋼琴獨奏《青蛙合唱》
2. 學唱歌曲《愛唱什么歌》
3. 音樂游戲《亮火子蟲》
教學目標
1. 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進一步加深,并初步學會從大自然中發現美。
2.能用優美、親切的聲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愛唱什么歌》;通過歌詞創編活動,創造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3.參與《青蛙合唱》的欣賞活動后,學生對音的高低、音色的認識更為明晰,對音高、音色在表現音樂形象時所起的作用有初步的了解。
4.學生在做二聲部節奏練習時不亂喊叫,懂得與同伴協作。
5 .通過音樂游戲《亮火子蟲》,讓學生感受音樂以及休止符,加強口與手動作的協調性。
教學重點、難點
準確地聽辨音的高低,感受音樂形象;創編順暢的、與曲譜相吻合的歌詞。
教學過程
1.律動,感受音的高低
隨音樂做《高人走,矮人走》的律動。引導學生了解高音和低音可以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如:高音可表現小動物、小朋友等;低音可表現大的動物、老人等。
2.欣賞《青蛙合唱》
a.初聽,感受兩只青蛙的形象(大青蛙、小青蛙)
b.隨音樂用動作來表現音樂形象(大青蛙趴著、小青蛙蹦跳)
c.二部節奏練習
大青蛙 x —| 0 0 | x — | 0 0 | x x | x 0 0 ||
呱
《夏天的池塘》教案 篇2
年級:小學一年級
課時:一課時
教材:蘇少版一年級下學期第八單元
教學內容:
1、唱 ——《愛唱什么歌》
2、聽 ——《青蛙合唱》
3、動 ——《聞著荷花的香氣》、《螢火蟲》
教學目的:
1、 圍繞“夏天的池塘”展開生動活潑的聽、唱、動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音樂的美,使學生能以音樂的情感為紐帶,學會關注大自然、關愛動物。
2、 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愛唱什么歌》,通過歌詞創編活動,使學生創造能力得到提高,并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3、 聆聽《青蛙合唱》,感受音的高低,并能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形象。
教學重點:
感受音樂情緒,培養聆聽習慣。
教學難點:
創編順暢的、與曲譜相吻合的歌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頭飾、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欣賞導入——聽、表現《聞著荷花的香氣》
創設“池塘”的情境,用肢體語言表現歌曲
引導“周圍”的學生表演岸邊的柳樹,“中間”的學生表演池塘中的荷花和蜻蜓。再聽歌曲《聞著荷花的香氣》并根據內容用肢體表現出來。(把學生的座位設計成“池塘”狀,學生就是“池塘”中的一景一物,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的美感)
二、揭示課題 新授歌曲——唱《愛唱什么歌》
1、導入:夏天的池塘真是一個熱鬧的舞臺,這里不僅有舞姿翩翩的舞蹈家,還有歌聲嘹亮的歌唱家呢想聽他們的歌聲嗎?
2、師:你聽到青蛙、蜜蜂是怎么唱歌的?它們唱的是什么歌?(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注意歌詞內容,為后面的創編歌詞做準備)
3、有節奏地跟老師讀歌詞
4、用“聽唱法”學唱歌曲
5、用“接龍唱”的形式鞏固歌曲
6、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①、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敲擊打擊樂器
②、引導學生在歌曲恰當的地方配上伴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發展求異性)
③、全體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三、師生互動 創編歌詞
1、導入:“青蛙”和“蜜蜂”唱得真棒!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小動物會唱歌?
2、演唱自己創編的歌曲,贊美自己的家鄉,歌唱美麗的夏天。(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四、感受音高 表現音樂——聽《青蛙合唱》
1、導入:大家唱得這么好,池塘里的青蛙們再也等不及了,它們紛紛跳上岸,也組成一個合唱團,正要唱歌給我們聽呢!
2、為樂曲取名字(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3、老師用鋼琴演奏《青蛙合唱》,學生用“站立”和“下蹲”的姿勢區別高低音。(教師用鋼琴演奏樂曲,可以適時地根據學生聽辨水平的高低,調整速度,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也是師生互動的一個教學過程)
4、再次欣賞,分角色表演
五、再現主題 律動下課——感受《螢火蟲》
1、導入:青蛙們唱得真起勁,一直唱到天都黑了,這時天空中飛來一群打著燈籠的小精靈,來!讓我們跟著螢火蟲的歌聲慢慢兒地飛起來……(師生跟著歌曲《螢火蟲》做飛翔的律動,感受夏夜的寧靜,也預示著一天的結束)
2、總結:(在音樂聲中)小朋友,今天我們在池塘邊跟小動物們度過了愉快的一天,贊美美麗的夏天,歌唱我們的家鄉,現在,我們該和螢火蟲說再見了,“夏天的池塘”,再見!(師生在音樂聲中揮手和屏幕上的螢火蟲道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