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明,禮儀伴我行
6、圖書館禮儀:進入圖書館、閱覽室要衣著整潔,不要穿拖鞋背心。進館要按次序。就座時,移動椅子不要出聲。不要為朋友占座。走路時要輕,以免影響他人。閱讀時也不要讀出聲音,也不要和熟人交談。不要利用閱覽室休息,睡覺。
查閱圖書目錄卡的時候,不要把卡片翻亂撕壞,也不應在卡片上涂畫。要愛護圖書,輕拿,輕翻,輕放。不能因自己需要某些資料而損壞圖書,私自剪裁圖書是極不道德的行為。對開價書刊應逐冊取閱,不要同時占有多份。閱后立即放回原處,以免影響他人閱讀。借閱圖書應按期歸還。
7、尊敬老師:尊師重教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傳統美德,老師在社會上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理應受到尊重。而向老師問好是尊師最基本的體現。
在我校,大多數學生能做到主動和老師打招呼,但很多學生只和認識的老師打招呼,而遇到不教自己課的老師就不問好。還有的學生只挑自己喜歡的老師問好,不喜歡的老師就裝作沒看見。
尊重老師還包括與老師講話時,語氣溫和,語調平穩,說話時不要指手畫腳。要保持端正的身體,雙目注視老師,認真聽,不可東張西望,不可將手插在口袋里,或兩條腿一顫一抖地晃動。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為,體現了學生尊重老師的意識和受教育程度;尊重老師還包括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老師。如果大學生不能學會尊重他人,將來將很難融入社會,也得不到相應的尊重和認可。
(二)、社會生活禮儀
社會生活禮儀,是人們在公共生活和相互交往中約定俗成、普遍遵循的基本行為規范,涉及個人和人際交往中儀表儀容、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具體規則和慣用形式。從握手到稱謂,從出行到購物,從著裝到用餐,從使用電話到網絡交流,都能反映公民的文明素質,體現社會的文明程度。現代社會里,社會交往空間不斷拓展,更需要我們當代大學生自學學習社會生活禮儀知識,提高社會生活禮儀水準。
1、使用電話的禮儀:
撥打電話:a、選擇恰當的撥打時間,以不影響對方工作和休息為宜。b、開始通話,先問候對方,然后主動自我介紹;電話突然中斷,由主叫方立即重撥,并向對方說明。如撥錯電話,應向對方道歉。c、通話時集中溝通主要議題,提高通話效率。d、結束通話時,以主叫方或尊者先掛斷為宜。
接聽電話:a、拿起聽筒,主動問好,然后進行交談。如果接聽較遲,先表示歉意。b、接聽電話時,溫和應答。c、如遇對方誤撥的電話,應耐心說明,不可惡語相加。d、如替他人接聽,應做好記錄并及時轉達。
2、公共場所使用手機禮儀:
a、在會場、圖書館、教室、宿舍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場所,主動關機或置于振動、靜音狀態;如接到來電,應到不妨礙他人的地方接聽。b、任何時候都不宜旁若無人地大聲通話。信號不良時,可改換通話位置或改用其他通訊方式,不宜大聲呼叫。
3、收發手機短信禮儀:
a、在需要保持安靜的公共場所,或在與人交談時,將短信接收提示音調至靜音或振動狀態。b、不在與人談話時查看或編發短信。c、編發短信用字用語規范準確、表意清晰。短信內容最好留姓名,以使接收方知曉。
4、握手的禮儀:
a、握手時,伸出右手,適當用力緊握對方右手;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或簡單問候、寒暄,不可左顧右盼;應起身站立并且摘下帽子,不可把另一只手放在口袋中,不帶著手套握手。b、握手順序按照“尊者為先”的原則。在正式場合,以上級先伸手為禮;在日常生活中,以長輩、女士、已婚者先伸手為禮;在社交場合,以先到者先伸手為禮;在師生之間,以老師先伸手為禮;在接等來客時,以主人先伸手為禮,客人告辭時,以客人先伸手為禮。
5、公交車禮儀:
a、排隊候車等車停穩。要在指定地點候車,等車停穩后再上下車。乘車時前門上后門下,上車后主動投幣或刷卡。
b、上下車互諒互讓互寬容。上車后應將隨身所帶的物品放到適當位置,不要把它放在座位上或擋在過道上。乘車時主動為老、弱、病、殘、孕婦和抱小孩的乘客讓座,當他人為自己讓座時要立即道謝。
c、車內講衛生確保安全。自覺保持車站、車廂的清潔衛生,不向窗外扔垃圾。不在車內嬉戲打逗,乘車時不將頭、手伸出窗外。
d、不礙他人。雨雪天,上車時應把雨傘折攏,雨衣脫下疊好。不攜帶未經包裝的刀具、玻璃等以及家禽和其他暴露的腥、臭、污穢物品,不攜帶未受約束的可能危及他人的寵物。
(三)、日常文明用語介紹
請、您、謝謝、對不起、再見、請原諒、沒關系、不要緊、別客氣、您早、您好。
二、大學生行為規范
為了增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文明素質,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人才,應努力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