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字體和添加美術字》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如何改變字體,如何添加藝術字使得文章更加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在此過程中可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美育教育。主要是講解了文字最基本設置:改變文字的字型、字體、字號和顏色;文字的幾種簡單修飾:字體加粗、字體傾斜和字體加下劃線;文章中藝術字的插入方法,以及藝術字的簡單調整。本課總體是圍繞Word中對字體的修飾和變化展開的。
在教學本課時,我采用“任務驅動”教學策略,利用網絡環境下多媒體教學系統,對學生實施研究式自主學習和讓學生嘗試性練習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習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學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培養信息素養。
本節課的重點分析有如下幾點:
一是導入部分,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是這節課成功的關鍵點,而“誘趣探求法”是培養學生“愛學”的導火索。在教學時,老師出示兩篇文稿(一篇為原始文章,一篇為修飾后的文章),讓學生對比后說出兩篇文章有何相同,有何不同,哪一篇文章看上去更美觀些。這樣,可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到,同一篇文章采用不同的字體和美術字,效果會明顯不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其二,設置“錯誤陷阱”是本課設計的一個亮點,通過為老師糾錯,學生的興趣大增,同時也大大激發了學生興趣,使這堂課達到一個高潮。在教學時,教師在修飾演示時故意設置“錯誤陷阱”,讓學生從中找出其不正確,充分發揮其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樂學“。
其三,學生的參與,為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正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其四,研究性學習方法,是在新型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創新。在學習了前面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性學習,效果會更好。
作為一節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可能偏多,因此在執教過程中必須壓縮時間,緊湊在完成教學,如果掌握不好的話會影響教學效果,教師發揮的空間會比較少。尤其注意一點,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好學生的操作時間,不到合適的時機不能讓學生操作,否則會很難控制教學過程。在請學生演示的活動中,盡可能挑選程度好的學生,避免浪費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最后,教師在總結時應該提醒學生,使用什么字體,添加什么形式的藝術字,都要根據文章的具體情況而定,要適可,不要適得其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