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健康活動:選配健康郊游餐
當前現象家長猛補卻造成攝入不均衡下午5點半,大觀小學門口擠滿了來接孩子放學的家長,大部分家長手中都拿著吃的或者喝的,有的孩子干脆自己在學校門口的小攤販上買吃的。記者發現,大部分孩子放學都要自己"加餐"。一位家長表示:"孩子上了一天課,肯定餓了,現在離吃下午飯還有一段時間,先讓他吃點。"還有的家長表示,中午休息時間短,也沒法吃什么營養的食物,所以下午放學后到入睡前,除了晚餐還想給孩子補充一些營養。據了解,隨著生活環境慢慢變好,很多家長都有意識的給孩子補充營養,或加餐,或買營養品,目的都只有一個,希望孩子健康成長。除了給孩子選擇牛奶、果蔬、海鮮等常規食物補充營養外,還有的家長通過中藥給孩子藥補。
據2005年我省對漢(7~22歲)及白、哈尼、傣、納西、傈僳、佤(7~18歲)在校男女學生開展體質健康調查研究結果顯示,七個民族學生長、寬、圍、重形態發育水平不高,加速生長不突顯,體質狀況及運動素質能力不容樂觀。按道理,現在家長都在給孩子加強營養,為什么還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專家分析,雖然家長都有意識給孩子補充營養,但我省學生營養攝取上還存在5個方面的問題。
1.營養攝入不均衡,營養素的種類和數量不均衡,蛋白質,脂類攝入過高者有之,不足也存在。鈣、維生素a、b有不同程度不足。
2.膳食結構不合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谷類食物攝入量明顯下降,特別是城市學生,副食品代替谷類主食趨勢已存在,豆類,奶制品,蔬菜,攝入不足較普遍。
3.三餐不均衡,早餐不足,午餐單調,晚餐過于豐盛,與機體需要不匹配,影響學習,影響健康,不利于身體的生長發育。
4.挑食,偏食較普遍,有些學生不吃蔬菜,不吃豆制品,不吃豬肝,不吃葷菜,甚至有少數學生將攝取營養的途徑定格于依賴營養品,保健食品,這些是不良飲食習慣的危險信號。
5.忽視運動鍛煉,缺乏體育運動和身體鍛煉,造成身材高大,體能低下現象突顯。
采取辦法年12~15萬份營養餐和學生奶給營養"加油"據了解,自1997年我省開始學生營養工程以來,云南省經貿委、云南省衛生廳、云南省教育廳聯合主持開展了《云南省大豆行動計劃》,試點設在安寧縣、彌勒縣、馬龍縣、在3個縣8所中小學校中分別設立實驗組和對照組共1447名學生,通過3個學期學生的身高、體重、血紅蛋白,因病缺課率的觀察分析,飲用豆奶的實驗組的學生營養水平,發育速度及健康程度均有所提高。
有了數據支持,我省又相繼出臺《云南省"學生營養系統工程項目"工作的規范要求》,成立了相關領導小組,并制定方案,于2003年啟動學生營養餐。目前,已經從一家營養餐生產企業發展到10家。據統計,我省目前學生營養餐和學生奶,年供應量分別達12~15萬份,深受學生、學生家長和教師歡迎。
繼續掃除"營養盲"在了解到我省目前學生營養的相關問題后,有關部門一方面提高學生家長對合理配膳,平衡營養的知曉率;另一方面,進一步明確了青少年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將會造成罹患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肝膽疾病等慢性病的嚴重后果。通過開展工作,目前我省學生低血紅蛋白檢出率有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