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欣賞:年畫《年年有余》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美術欣賞基礎,已初步理解對稱、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他們對美術作品的表層意義能夠初步理解,但對作品的更深層意義還不能理解。春節前后,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年畫性質的掛歷,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幼兒春節時去農村走親訪友也會接觸到許多年畫。同時,年畫以其鮮艷的色彩、飽滿的構圖、喜慶的氛圍得到了幼兒的普遍喜愛。因此,我選擇了《年年有余》這幅具有典型年畫風格的畫,供幼兒欣賞,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美術欣賞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年畫鮮艷的色彩和飽滿的構圖。
2、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年畫所表達的含義。
3、啟發幼兒用語言和姿態表現自己的感受,體驗年畫歡樂祥和的氣氛和人們的美好愿望。
活動準備:
1、《年年有余》掛圖1幅。
2、《喜洋洋》、《金蛇狂舞》、《二泉映月》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3、課前,讓幼兒回家向父母了解,他們小時侯看到過的年畫內容,并參觀過新華書店的各種掛歷、年畫。
4、師生共同收集年畫,將活動室布置成年畫展覽廳;五角星掛件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年畫的特點。
1、在《喜洋洋》的背景音樂伴奏下,教師和幼兒自由地欣賞活動室里的年畫展覽,自由地交談、議論。
2、讓幼兒在活動室中間找個位置坐下,教師再介紹:今天欣賞的這些畫是專門過年時張貼的畫,這種畫叫年畫,是我國獨有的一種畫,現在,在農村還有貼年畫歡度春節的習慣。
3、提問:你看了這些年畫有什么感覺?(高興、快樂,有種過年的感覺等)
(評析:開放式寬松的環境,有利于幼兒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通過談看年畫的感覺,使幼兒初步對年畫有了整體的感受。)
二、欣賞《年年有余》年畫的內容。
1、指《年年有余》這幅畫,要求幼兒仔細觀察。
2、提問:這幅畫上有些什么?讓幼兒自由議論再發言。
教師小結:畫面上畫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孩,手里抱著一條大鯉魚,笑嘻嘻地盤腿坐在蓮花座上,旁邊還有大大的荷葉和結著桃子的桃樹。
(評析:讓幼兒自由議論,引起幼兒講述年畫內容的興趣,教師簡短的小結,幫助他們理清了年畫內容的思路。)
三、欣賞《年年有余》的構圖和色彩,感受其快樂祥和的氣氛。
1、提問:這幅畫主要畫的是什么?畫家把它畫在畫面的什么地方?
2、用白紙擋住旁邊的荷葉和桃樹,引導幼兒體會畫面的飽滿感,再分別露出左邊的荷葉和右邊的桃樹,引導幼兒體會畫面的均衡感。
3、提問:你看了這幅畫有什么感覺?為什么你看了這幅畫會感到心情很愉快呢?
啟發幼兒從小男孩笑嘻嘻的表情及紅、黃、綠鮮艷明快的色彩上形成了喜慶熱鬧的氣氛。
4、欣賞《金蛇狂舞》和《二泉映月》二段音樂(片段)。
提問:你覺得哪一段音樂與這幅畫相配?
5、放《金蛇狂舞》的音樂,讓幼兒學一學畫中小男孩的姿態,或讓幼兒合作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這幅畫。
(評析:用左右分別遮蓋比較法讓幼兒感受畫面的均衡、構圖的飽滿,方法巧妙直觀。匹配音樂讓幼兒用語言、動作、表情來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想象,給幼兒創造了多通道充分體驗的機會,同時也體驗了美術欣賞帶來的快樂。)
四、舉行“智多星”擂臺賽,有獎竟猜理解年畫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