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欣賞:秋風吹下紅雨來
設計意圖: 《秋風吹下紅雨來》是中國著名李可染畫家的畫,也是福建省新編教材大班藝術領域活動的一個內容。這幅畫無論是色彩、形象、表現手法上都能給人美的震撼,作品中的人、牛和秋天的景色又是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欣賞這幅畫,能使幼兒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幼兒對美術作品的審美情趣。 在活動設計中,大膽地將藝術與語言、社會性等多領域進行交融整合。活動以看畫展的形式開始,讓幼兒與畫近距離的接觸,去感受、品味、交流;教師通過介紹畫家與他的畫,讓幼兒對李可染畫的風格有個總體的印象,介紹到最后有目的地在《秋風吹下紅雨來》畫上提出問題,讓幼兒表達對作品的理解,集中討論:畫中的“紅雨”是什么?重點交流:看了這幅畫有什么感受?,這樣在“引”和“導”中,培養幼兒的觀察力、鑒賞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 活動目標: 一、理解畫家用濃墨、枯筆、點染等技術語言描繪出來的深秋景色。 二、樂意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 三、嘗試用毛筆和墨汁、國畫顏料來創作,感受水墨畫的美 活動準備: 一、知識準備:幼兒觀察了解過秋天的季節特征,了解認識中國畫的工具與材料(筆、墨、紙、硯) 二、物質準備: 1、李可染相片和春、夏、秋牛圖作品,《秋風吹下紅雨來》實物圖。配樂《牧童短笛》 2、毛筆人手一支,墨汁若干盆,國畫顏料,宣紙人手一張,幼兒每人一條圍裙、一付袖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以介紹畫家李可染,激發幼兒欣賞國畫的興起。 師:今天我帶來了一張國畫大師的相片,小朋友想不想認識呢?“李可染爺爺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他的山水畫非常有名,還特別喜歡畫牛,他覺得牛力氣很大,而且牛一生勤勤懇懇為主人勞動,從不需要獎勵,牛非常的忠誠、善良、溫順、聽話,所以他一生畫了許許多多千姿百態的牛,形象有趣可愛。很多人都很喜歡他的牛畫。 二、欣賞作品《秋風吹下紅雨來》,了解作品的意境及技法。 1、幼兒安靜欣賞畫面,感受樹葉飄落下來的意境美。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李爺爺《秋風吹下紅雨來》的作品,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李爺爺這幅畫畫的是什么季節? 在什么地方?從哪里感受到的?”李爺爺這幅畫名叫《秋風吹下紅雨來》,畫中的“紅雨是什么?為什么說是紅雨?這些樹葉落下來美嗎?你是怎么感覺到的?葉子是怎么落下來的?你能用動作表現嗎?欣賞這么美的畫面心情怎么樣?” 3、結合配樂《牧童短笛》再次欣賞畫面,引導幼兒觀察牧童和水牛的動態、神情。 師:牧童和水牛看到了怎么美的秋景,會怎么想,怎么做?請小朋友邊聽著音樂邊認真欣賞。 4、幼兒嘗試用完整語言講述自己對作品的理解。 師:在這幅作品里還藏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講一講好嗎? 幼兒自由討論后請個別幼兒講述(引導幼兒說說畫面上有誰、發生了一件什么事?牧童、水牛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5、配樂欣賞:(邊播放《牧童短笛》師邊解說)在一個秋天的傍晚,放牛娃騎著牛下山來,在一片樹林中,一陣微風吹過,沙沙沙,落下了一片片的紅雨。靜靜的樹林里,老牛向我們大步走來,牧童高興地大聲唱歌,李爺爺用濃墨、枯筆畫出了蒼老的樹桿,用鮮艷的紅色點灑出飄舞的紅葉,快樂的牧童騎著黑色的水牛是畫的中心,好美的一幅秋天景色,畫的名字叫《秋風吹下紅雨來》。 6、引導幼兒感受理解畫面的表現手法。介紹濃淡墨、枯筆、點染等技法。 引導觀察:這么美的畫,李爺爺是怎樣畫出來的? 1)這些樹長得怎么樣的?(樹桿高大,挺拔、有點干枯,)樹桿的顏色有什么不一樣?(濃淡墨不一樣)為什么? 師:示范樹桿干枯、濃淡墨筆法, 除了樹桿用濃墨枯筆畫外,畫面上還有什么地方也是用濃墨枯筆畫的?(牛的眼、鼻、角、腳是濃墨,牛臉、尾巴、是枯筆畫) 2)你覺得樹葉是如何畫的?(筆尖點出來的) 師:示范樹葉點染筆法,(疏密、大小) 三、幼兒嘗試點灑“紅雨”的方法,體驗樂趣。 師:怎么美的畫,你們想不想也來式一式、畫一畫? 1、提出作畫要求: 1)互學幫助穿好圍裙和袖套。 2) 顏料蘸多了要在盤子邊刮一刮,不要甩筆,注意畫面干凈。 3)換顏料時,記得洗筆、避免弄贓顏料,影響效果。 2、幼兒作畫、教師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是否大膽作畫,鼓勵幼兒畫不同太小、形狀、顏色的點 2、指導能力弱的幼兒正確握筆,幫助其完成作品。 四、延伸活動: 1、日常活動中幼兒可繼續去小展室欣賞李可染的其他作品。 2、在區域活動(美術區)提供筆、墨、紙,讓幼兒繼續練習樹葉點染筆法,(疏密、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