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螞蟻過冬
一、活動目標:
1、嘗試通過改變螞蟻頭和身體方位來表現螞蟻的爬、坐、站等不同動態。
2、創造性地想象螞蟻過冬的有趣情景,激發幼兒對自然現象探究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范例;蠟筆
三、活動預設流程:
(一)導入情景: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了嗎?
——師:你們知道哪些動物朋友的過冬方法呢?
(二)欣賞和討論:
——師:我的這位動物朋友是誰呀?它長得怎么樣?
——師:根據教師記錄的小螞蟻的動作來猜測它們可能都在忙著做什么事情?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1、兵蟻:你能從哪里看得出它站得很精神?身體挺得直直得,精神飽滿地在保衛家園。
2、蟻后:螞蟻媽媽也就是蟻后正在照顧剛剛出生的小寶寶。那它是怎么照顧小寶寶的呀?你是從哪里看出螞蟻媽媽是坐著的?(幼兒示范)
3、工蟻:剛才我們說到了正在保衛家園的兵蟻,也說到了正在照顧小寶寶的蟻后,接下來這兩只小螞蟻又在忙什么呢?它們是怎么搬的?為什么只有三只腳?(解決重疊)
(三)幼兒創作:
——師:螞蟻王國真熱鬧啊!兵蟻們在保衛家園,工蟻們在忙碌地準備過冬的食物,螞蟻媽媽也在忙著照顧小寶寶。遺憾的是,老師這次只訪問了三個螞蟻洞,知道了它們在做些什么事情,你們看,還有這么多的螞蟻洞還不知道呢!怎么辦呢?那我就請你們幫忙,想想小螞蟻可能在螞蟻洞里忙些什么,將你的想法畫下來,好嗎?
要求:每人一張,畫好的小朋友把畫按照背后的數字排在這塊展板上。
(四)欣賞作品:
將幼兒作品布置成一個“螞蟻過冬”的場景。
四、自我反思:
1、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比較單一,重復幼兒的回答情況較多,沒有進行有效的追問。
2、教師沒有將螞蟻的種類“兵蟻、工蟻、蟻后”這方面的概念在范例欣賞觀察的環節中給予孩子,忽略了這個教育機會,雖然只是一筆帶過,并不是活動重點,但知識就是積累而成的,對于孩子的經驗積累是有必要的。
3、欣賞討論范例時,由于教師是同時出示三種不同動態的螞蟻,難度上沒有了層次性,雖然教師每一個動態解決什么重點比較清晰,但由于是同時出示,導致幼兒選擇討論的時候一開始就關注了爬的螞蟻,打亂了教師的思路,所以這環節顯得比較混亂。
4、教師將活動重點定為坐的動態以及重疊,在活動中以討論和示范的方式基本解決。
5、教師在作品呈現上采用了與以往每個孩子一張繪畫紙的不同形式,將所有孩子的繪畫紙貼在展板上,事先畫好一個大型的螞蟻王國,讓孩子在每個螞蟻洞中進行想象創作,完成后重新展示出來,最后的作品能給于孩子比較大的成功感和視覺沖擊。這種形式比較適合大班的孩子,體現了一個合作完成一幅畫的合作性。并且在這中間也考慮到能力的差別,給能力較弱的孩子比較小的螞蟻洞,能力強的孩子比較大的,多點空間進行創作。另外,教師還考慮到了在展板和作品背后用數字進行一一對應。
6、孩子的作品中,螞蟻的足的動態很豐富,也想了很多過冬的情景,有打掃衛生、踢足球、蕩秋千、上課等等,很熱鬧。但是對身體的動態,比如爬和坐,與教師預計的少一點,有的孩子需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