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圈舞》教案(通用3篇)
《圓圈舞》教案 篇1
大班美術活動:圓圈舞(一研)活動目標:1.能根據圓圈大膽想象,合理布局,并添畫成完整圖畫。2.引導幼兒用繪畫方式表達自己想法。3.樂意大膽地與同伴、老師交流自己的繪畫作品。活動準備:ppt課件、彩帶、節奏歡快的開場曲和一段輕音樂、勾線筆、若干畫紙。活動過程:一、音樂游戲《圓圈舞》導入。師:讓我們聽著音樂一起來跳舞吧!二、組織幼兒討論師:剛才聽著音樂,我們跳了什么舞啊?(圓圈舞)那我們還變化成了哪些隊形呢?(老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形紙片)這些隊形用線條表示出來就變成了什么圖形?三、出示畫筆娃娃,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圓圈可以變成什么1.師:現在,畫筆娃娃聽到音樂也想在紙上跳舞呢。你們看2.師念操作兒歌,示范添畫成皮球。師:“小畫筆,跳一跳,變成一只大皮球.”小畫筆它還會變出什么呢?3.幼兒大膽想象,積極發言.教師隨機出示相應的卡片四、欣賞教師范畫,引導幼兒豐富畫面,進行合理添畫1.師:小畫筆跳啊跳,還變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呢。而這些圖形寶寶也藏在圖畫里,一起來看下.2.出示2幅范畫,帶領幼兒評價,注意有主題有情節的欣賞。師:畫里有誰?它們在哪里?要干什么去?你能找到這些圖形嗎?五、交代要求,幼兒作畫。(配樂)1.師:這些用圓圈變出來的畫有趣嗎?你想不想也在這些圓圈上 跳跳,看看能變出什么?你可以選這些圓圈,將它變出有趣的東西,放到自己編的故事里.并將整個畫面添畫完整,成為一幅漂亮的圖畫.2.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六、評價幼兒作品1.拉線展示幼兒作品,請一幼兒介紹自己的畫2.教師小結,做簡單評價。七、結束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在以彩帶舞的軌跡請幼兒在圓圈上進行添畫,完成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畫講述一個故事。老師在示范時更多地是添成太陽花朵等幾幅簡單的圖畫,沒有更多給幼兒觀看一些關于圓圈可以變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導致幼兒在畫的過程中都是和老師一樣的,并且在講述故事時幼兒也不能很好的講出。大班美術活動:圓圈舞(二研)活動目標:1.能根據圓圈大膽想象,合理布局,并添畫成完整圖畫。2.引導幼兒用繪畫方式表達自己想法。3.樂意大膽地與同伴、老師交流自己的繪畫作品。活動準備: ppt課件、彩帶、節奏歡快的開場曲和一段輕音樂、勾線筆、若干畫紙。活動過程:一、音樂游戲《圓圈舞》導入。讓我們聽著音樂一起來跳舞吧!二、組織幼兒討論看,楊老師拿著彩帶在畫什么形狀?(圓形)(老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ppt,播放圓形) 三、出示畫筆娃娃,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圓形可以變成什么呢?1.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2.師念操作兒歌,示范添畫成皮球“小圓圈,跳一跳,變成一只大蘋果。”小圓圈它還會變出什么呢?3.幼兒大膽想象,積極發言,教師隨機出示相應的卡片。四、欣賞教師范畫,引導幼兒豐富畫面,進行合理添畫。1.小圓圈跳啊跳,還變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呢。而這些圖形寶寶也藏在圖畫里,一起來看下。2.出示兩幅范畫,帶領幼兒評價,注意有主題有情節的欣賞。畫里有誰?它們在哪里?要干什么去?你能找到這些圖形嗎?五、交代要求,幼兒作畫。(配樂)1.這些用圓圈變出來的畫有趣嗎?你想不想也在這些圓圈上跳跳,看看能變出什么?你可以選這些圓圈,將它變出有趣的東西,放到自己編的故事里.并將整個畫面添畫完整,成為一幅漂亮的圖畫。2.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六、評價幼兒作品1.拉線展示幼兒作品,請一幼兒介紹自己的畫。2.教師小結,做簡單評價。七、結束你的圓圈舞里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下課后你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講講。活動反思: 本次教師在導入環節不錯,整體都比較連貫,幼兒也比較感興趣,只是教師現在涉及不是圓圈舞,而是各種各樣的圖形,三角形、正方形等,所以跟題目與目標不搭。另外教師整節課上下來沒有達到預計的時間半小時,才上了二十分鐘,時間上沒有達到,所以需要老師調整。大班美術活動:圓圈舞(三研)活動目標:1.能根據圓圈大膽想象,合理布局,并添畫成完整圖畫。2.引導幼兒用繪畫方式表達自己想法。3.樂意大膽地與同伴、老師交流自己的繪畫作品并連貫地編成一個故事。活動準備: ppt課件、彩帶、節奏歡快的開場曲和一段輕音樂、勾線筆、若干畫紙。活動過程:一、音樂游戲《圓圈舞》導入。讓我們聽著音樂一起來跳舞吧!二、組織幼兒討論看,楊老師拿著彩帶在畫什么形狀?(圓形)(老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ppt,播放圓形) 三、出示畫筆娃娃,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圓形可以變成什么呢?1.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2.師念操作兒歌,示范添畫成皮球“小圓圈,跳一跳,變成一只大蘋果。”小圓圈它還會變出什么呢?3.幼兒大膽想象,積極發言,教師隨機出示相應的卡片。四、欣賞教師范畫,讓幼兒找出哪些有到圓形寶寶。1.請幼兒找找范畫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圖形。2.教師把范畫講述成有主題有情節的故事。畫里有誰?它們在哪里?要干什么去?五、交代要求,幼兒作畫。(配樂)1.這些用圓圈變出來的畫有趣嗎?你想不想也在這些圓圈上跳跳,看看能變出什么?你可以選這些圓圈,將它變出有趣的東西,放到自己編的故事里.并將整個畫面添畫完整,成為一幅漂亮的圖畫。2.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六、評價幼兒作品1.拉線展示幼兒作品,請一幼兒介紹自己的畫。2.教師小結,做簡單評價。七、結束你的圓圈舞里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下課后你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講講。活動反思: 本次教師在導入環節不錯,整體都比較連貫,幼兒也比較感興趣,只是教師在展示范畫的時候范畫中圓形的部分不是很明顯,幼兒不能很好的找到圓形、半圓形、橢圓形等,需要老師重新換一些有明顯特征的范畫。另外孩子講述故事時也做不到連貫,需要平時加強語言方面的鍛煉。
《圓圈舞》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閱讀圖示,理解舞蹈隊形的變化,了解交換舞伴的方法,初步學會圓圈舞。
2.體驗與同伴一起自主學會舞蹈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欣賞過音樂《圓圈舞曲》,能分清左右手。
2.材料準備:《圓圈舞曲》音樂,表示圓圈舞隊形的圖示,紅綠手環人手一對。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掌握節奏
1.引出內容:前兩天我們聽了一段歡快的音樂,叫作《圓圈舞曲》,還記得嗎?其實這段
音樂是舞蹈《圓圈舞》的音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一學圓圈舞,好嗎?
2.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幼兒隨音樂節奏拍手。
重點引導:中間三拍子的節奏。
師:中間有一段音樂比較特別,我們再來仔細聽一聽。隨著音樂,找到重拍,拍拍腿。
3.完整欣賞音樂,隨音樂叉腰踏步、拍手,鞏固對節拍的聽辨。
師:這個舞蹈最基本的一個動作就是叉腰踏步,讓我們聽著音樂試著做一做,好嗎?聽
到中間一段特別的音樂時,我們就停下來,在重音處拍拍手。
過渡:音樂聽明白了,這個舞蹈到底怎么跳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仔細看就能學會。
。此活動的視頻收錄在隨書贈送的光盤中。
二、閱讀圖示,嘗試學習圓圈舞
1.出示第一張圖示,引導幼兒閱讀并理解。
(1)跳圓圈舞時小朋友們要站成什么隊形?(站成圓形)
(2)這個圓圈是隨便站的嗎?有什么要求?(引導幼兒關注男孩、女孩的標志)
師:一男一女就是跳舞的舞伴,要找好,而且要站在一起。
(3)男孩站在女孩的左邊還是右邊?(關注圖示上的位置關系)
(4)站成圓圈的時候,臉朝向哪里?你怎么知道?(引導幼兒關注鼻子的方向)
小結:原來跳圓圈舞要先找好舞伴,一個男孩找一個女孩,站在一起。男孩站在女孩的左邊,大家的臉都對著圓圈的中間。
(5)幼兒嘗試找到舞伴,站成圓圈,臉朝向圓心站,男孩站在女孩的左邊。
2.逐張出示圖示2-3,共同閱讀并理解。
(1)隊形變了嗎?誰變了?女孩怎么變?中間細細的線條代表什么?(拉手)男孩
動嗎?
(2)男孩該怎么變?男孩的手要做什么?男孩的手放在女孩的哪里?
(3)幼兒根據圖示進行嘗試,用叉腰踏步的方式變隊形。
3.出示圖示4-6,引導幼兒共同學習。
(1)閱讀圖示,教師重點引導幼兒關注拉手的位置。
師:男孩的手在哪里?手不松開,怎樣才能放到女孩的后面呢?
現在女孩的手在哪里?
最后又變成了什么隊形?他們的臉朝向哪里?
(2)幼兒進衍嘗試(教師引導幼兒不變動位置,不放手)。
4.隨音樂將前半部分連起來試一試。
(l)教師播放音樂變化圖示,讓幼兒感知隊形與音樂的關系。
師:現在,我們的隊形要變了,但是什么時候變呢?老師把音樂和這些圖片同時放一放,請你們邊聽,邊看,邊記,記住哪一句音樂要變成什么隊形,好嗎?
(2)教師哼唱音樂,引導幼兒做動作(慢一些,并用簡單語言提示)。
(3)隨音樂跳舞,提醒幼兒音樂與動作要配合。
過渡語:真厲害,大家基本上都學會了圓圈舞。不過,一直和一個舞伴跳也沒有意思。所以在舞蹈中還可以交換舞伴,和不同的朋友一起跳。該怎樣交換呢?你們可要仔細聽清楚了!
二、學習交換舞伴的方式
1.教師出示紅手環,一邊講解一邊引導幼兒進行嘗試。
(1)請幼兒將紅手環戴在右手上。
(2)教師運用兒歌的方式幫助幼兒記憶:紅手握,交換背對背。
(3)重點關注:交換舞伴背對背時,要從握手的一邊走成背對背。要看清楚新的舞伴后再面對圓心站好。
2.教師念兒歌,幼兒嘗試交換舞伴。
3.幼兒聽著音樂進行嘗試。
過渡語:我們看了圖示,學會了圓圈舞的隊形,又帶上了手環,知道了怎樣交換舞伴。這樣,你們就真的學會了圓圈舞。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跳起來,看看你能請到哪些舞伴和你一起跳舞!
四、跟著音樂集體跳圓圈舞
教師鼓勵幼兒聽著音樂跳舞,并提示幼兒動作。
《圓圈舞》教案 篇3
“圓圈舞”是大班的一個集體教學活動。本活動中使用的樂曲選自《從頭到腳玩音樂》(陳蓉,)。我在設計這個活動的時候,思考的是如何改變以往的機械性教學,不僅僅在舞蹈活動中進行隊形等重復練習,而且要凸顯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使其通過自己積極的主觀努力來學習舞蹈。整個活動分為兩個部分:圓圈舞的基本舞步、交換舞伴。這兩個部分連在一起教學,對于一個30分鐘的活動而言,內容比較多,因此可在實踐中進行拆分。
為了凸顯幼兒的主體性,在笫二個環節“學習圓圈舞”中借助了圖示的手段。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是通過閱讀圖示來理解和學習這個舞蹈的,而不是以教師教導為主。教師通過圖示的設計引導幼兒閱讀并理解圓圈舞的基本舞步。在這里,圖示的作用包括:第一,比較直觀和形象地呈現隊形的變化,如以大圓、小圓和疊加的圓等來表現隊形的變化,以及呈現完整隊形,讓幼兒一目了然;第二,利用線條和顏色來幫助幼兒理解空間的位置和動作。線條表示手拉手,顏色用以區別男孩、女孩,圓點表示朝向、站立的方位。這并不完全是我的原創,而是在《從頭到腳玩音樂》這本參考書中的圖示上加了顏色區分,以幫助幼兒識別和準確理解隊形的變化。其中的一個環節是教師一邊播放音樂,一邊演示圖示,讓幼兒觀看整個舞蹈隊形從頭到尾的變化。這一環節的好處是讓幼兒在傾聽音樂的同時結合隊形的變化,自己去建立音樂和動作、隊形的聯系。不足一是在閱讀圖示環節中圍成圓圈的這一步,應該引導幼兒自己發現站位是否準確,而我只是一味地將幼兒拉到準確的位置上,引導手勢做得不好。二是支持引導做得不到位。整個
活動的引導設計應該是:念兒歌(語言)的提示——配上音樂,而在本次活動中沒有兒歌,幼兒直接跟著音樂開始學習,在這一點上可以做得更加清晰。另外,沒有把握好提要求的時間。教師提要求應該在幼兒做動作之前,比如,有一種隊形的變化要求幼兒從中間手拉手圍成小圓,再退到大圓,應該事先引導和提示幼兒先放手,然后退到大圓。
活動的引導設計應該是:念兒歌(語言)的提示——配上音樂,而在本次活動中沒有兒歌,幼兒直接跟著音樂開始學習,在這一點上可以做得更加清晰。另外,沒有把握好提要求的時間。教師提要求應該在幼兒做動作之前,比如,有一種隊形的變化要求幼兒從中間手拉手圍成小圓,再退到大圓,應該事先引導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