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國》教案(精選13篇)
《大中國》教案 篇1
1:南北交通的中樞:京廣線
從北京南下經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直達祖國南大門廣州。沿途縱貫六省市,跨越五大流域,途經華北平原、兩湖平原、江南丘陵,穿越南嶺山地,連接珠江三角洲,沿線人中稠密、物產富饒、經濟發達、城鎮密布、運輸十分繁忙。南運貨物主要有煤炭、鋼鐵、木材及出口物資,北運貨物主要有稻米、有色金屬及進口物資。
2:東西沿海地區交通大動脈:京滬線
京滬線始于北京,經天津、濟南、徐州、南京直抵我國城市上海。貫穿京、津、滬三個直轄市和冀、魯、蘇、皖四省,跨越四大水系,連接華北平原、江淮平原和長江三角洲。京滬線北接京沈線,南接滬杭。京滬線沿線地勢低平、人口稠密、城鎮眾多、煤炭資源豐富、經濟發達,是我國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基地。南運的貨物主要是煤炭、鋼鐵、木材、棉花等;北運貨物主要有機械、儀表、百貨等。
3:縱貫南北的第二大交通中樞:北同蒲——太焦——焦柳
全線北起山西大同、經太原、焦作、枝城達柳州。基本上與京廣線平行。沿線經過五省區,跨越三大流域,縱貫黃土高原、豫西山地、江漢平原、湘西山地和兩廣丘陵。全長2395KM,沿線盛產糧、棉、油、煙葉等農副產品及煤、有色金屬等礦產,該線對改善我國鐵路布局,提高晉煤外運能力,分流京廣運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4:縱貫南北的第三大交通中樞:京九線
京九線始于北京,以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廣東直抵香港九龍。全長2538KM,沿線跨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五大水系,縱貫華北平原、鄱陽湖平原、大別山、井岡山、兩廣丘陵。沿線地區不僅是我國糧棉油等農副產品的重要產區,也是礦產資源、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該線對促進沿線經濟的發展,維持香港的長期穩定的繁榮,都是有重要作用。
5:縱貫西南地區的南北干線:寶成——成昆線
北起寶雞,翻越秦嶺、大巴山,穿越川西平原、飛越岷江,橫跨金沙江,到達昆明,全長1754KM,沿途多崇山峻嶺、急流險灘,有許多“地下鐵路、空中車站”。成昆鐵路橋、隧道總長度占線路總長度的40%,工程之艱巨為世界鐵路建筑所罕見。該線在寶雞與隴海線銜接,在成都與成渝線相接。沿線是我國特產豐富的多民族聚居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鐵路的建成促進了西南地區經濟建設,加強了民族團結,也是連接西北地區的重要通道。
6:橫貫中原和西北的大動脈:隴海——蘭新線
東起黃海之濱的連云港,經鄭州、西安、蘭州進抵烏魯木齊,途徑六省區,橫貫黃淮平原、豫中平原、關中平原、黃土高原、穿過河西走廊、吐魯番盆地,翻越天山山脈到達北疆,全長3652KM,是我國最長的一條鐵路干線,沿途經過我國許多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沿線有豐富的煤炭、石油等礦產和棉花、蓄產品等。這條鐵路的修建,對于溝通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和正在發展的西北地區的經濟聯系,促進西部地區經濟和旅游事業發展,鞏固邊防有重大意義。另外由此鐵路西行經中亞地區可直抵波羅的海沿岸及大西洋沿岸,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條“亞歐大陸橋”,是我國通往中亞、中東、歐洲的捷徑。這條陸橋的溝通,對發展我國外貿事業,加速沿邊開放將起重要作用。
7:京包——包蘭線
京包線自北京西行經呼和浩特至包頭,全長833KM,包蘭線自包頭西行南下經銀川至蘭州,全長980KM。該線東起北京,越冀北山地、跨張北高原、內蒙古高原、過河套平原、寧夏平原至蘭州,連接六省市、區,溝通華北和西北。沿線煤、鐵、池鹽、磷礦等資源豐富,又分布著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和商品糧基地。西運貨物主要有鋼鐵、機械、木材等;東運貨物以煤炭、礦石、畜產品為主。該線對促進華北和西北經濟聯系,分擔隴海線運輸壓力,建設少數民族地區以及鞏固邊防都有著重要意義。
8:橫貫江南的東西干線: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
全線東起上海,經浙江、江西、湘、黔、滇等六省市,連接長江三角洲,江南丘陵和云貴高原,全長2677KM。是橫貫江南的東西大動脈。該線東段人口密集、工農業發達,西段煤、鐵等資源豐富。東運的貨物主要有糧食、木材、有色金屬等,西運的貨物主要有鋼鐵、機械、水泥、日用百貨等。這是一條與隴海經和長江航線平行的密切聯系東西部的鐵路主干線,對加快贛、湘、貴、滇的經濟建設有重要意義。
9:自成體系的東北鐵路網主干線:哈大、濱洲——濱綏線
東北鐵路網以哈爾濱、沈陽為中心,由哈大、濱洲——濱綏線相接構成“丁”字型骨架,聯接全區70多條干支線,獨具一格,自成體系。哈大線北起哈爾濱,經長春、沈陽、鞍山到大連,全長944KM。哈大線聯結東北三省主要的工業中心、政治中心和海港,通過重要的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地帶,是我國通運能力、客貨量的主干線之一,成為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濱洲——濱綏線,西起滿洲里,經哈爾濱至綏芬河,全長1483KM。兩端都與俄羅斯的鐵路接軌,是一條重要的國際鐵路線,沿途特產極為豐富,是我國木材、糧食、畜產品供應基地,也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產地。
10:溝內外的干線:京沈線、京通線
京沈線南起北京,經天津、秦皇島出山海關,沿遼西走廊到沈陽,全長850KM,沿途是我國重要城市以及煤炭、鋼鐵、機械、石油等生產基地集中的地區,是我國客貨運密度的鐵路干線之一。也是聯系關內外的最主要通道。
京通線自北京郊區昌平,以內蒙古赤峰至通遼,全長870KM,是晉煤出關和東北木材外運的重要鐵路,也是溝通華北和東北的第二條鐵路干線,對減輕京沈線的運輸壓力和內蒙古東部的經濟開發有很大意義。
《大中國》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能夠認識了解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2、能夠準確地說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并說明它們的用途;
3、能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二、活動準備多種材質的紙張;鞭炮圖片一張;指南針圖片一張,書本若干本。
三、活動過程1、出示不同材質的紙,說說紙的用處。
老師:這些都是什么?它們都長得一樣嗎?(通過視覺和觸覺)它們的作用是什么?
2、設置問題。
(1)世界上為什么會有紙?紙是怎么來的?
(2)是誰最早發明了造紙的技術?
引出其它三樣發明。
3、出示鞭炮的圖片。
老師:這些是什么?它們是什么做的?
4、出示指南針的圖片。
老師:有沒有小朋友知道這是什么?能不能說出它的用途呢?
5、出示此次活動準備的所有物品。
老師:看看這些書和紙,有什么不一樣?(一些紙是空白的,一些是有圖和字的。)這些字是怎么在上面的?是寫的嗎?(是印上去的。)6、總結。
老師:我們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分別是: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印刷術。
四、活動結束老師:請小朋友們回到家考考爸爸媽媽,看看爸爸媽媽知不知道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請小朋友告訴爸爸媽媽。
活動反思:
本活動以我是中國人為主體,了解祖國的四大發明是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知道四大發明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上課前先發動孩子們搜集有關四大發明的圖片及故事情節,孩子們先有了比較淺的認識,孩子們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整個活動結束后,我感到還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對于四大發明的介紹重點不夠突出,在教具準備上,除了利用圖片教學外,對于能夠收集到的材料,還是應該以實物呈現為佳,這樣能夠幼兒全方位、多角度的觀察、感受。
《大中國》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祖國地域之遼闊廣大,并理解詞匯:遼闊、廣大。
2、感受音樂作品氣勢雄壯、歡快熱烈、音域寬廣的特點,激發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愛國情感。
3、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地球儀、世界地圖、中國地圖、課件、歌曲《大中國》《我愛北京天安門》。
2、經驗準備:事先了解中國及福建省在地球上的位置。
3、環境創設:活動室周圍張貼地圖、排放地球儀。
過程指導:
1、展示地球儀引入,激發幼兒尋找中國及家鄉的欲望。
(1)通過談話讓幼兒知道全世界的國家都在地球上,
(2)引導幼兒自由在地圖及地球儀上找出中國及福建省的位置。
2、通過幻燈片了解祖國地域之遼闊廣大。
(1)提升經驗:請小朋友在地圖上指出我們中國及福建省的位置。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版圖,得出結論:中國在世界上是很大的國家。
3、通過課件感受祖國地域之遼闊廣大,并學習詞匯:遼闊、廣大。
(1)引導幼兒邊觀看課件邊聽故事《月亮船》,讓幼兒感受祖國地域之遼闊。
(2)邊提問邊演示課件:中國有哪些地方是世界最大?(學習詞匯:遼闊、廣大)。
4、欣賞歌曲《大中國》,感受音樂作品氣勢雄壯、歡快熱烈、音域寬廣的特點,并讓幼兒知道,這是一首贊美祖國的歌曲。從而激發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愛國情感。
5、全體唱《我愛北京天安門》表達愛國之情。
《大中國》教案 篇4
人音版六年級上冊 大中國教案
欣賞大中國教案
歌曲分析
歌曲《大中國》由高楓作詞作曲是一首以歌頌祖國為主題的通俗歌曲。曲調吸收了我國民歌素材創作而成,富有時代氣息。
《大中國》的音樂由引子+a+b+a′構成復三部曲式。
引子。引子為4/4、2/4拍,開始在f調上,由主和弦 、下屬和弦構成的和聲來呈述:
這一曲調,造成一個明亮、柔和 的意境。然后轉為降e調,以豪邁的氣勢唱出a段音樂主題的音調。
a段,第一部分。這段為單二部曲式,由一個主題樂段與一個變奏構成,結構為a(a+a′)。a 段主題樂段是一個四句體樂段,其音樂采用東北大秧歌的音調為主題發展而成,以齊唱形式呈示出來,表現出祖國大家庭中熱烈、歡快、意氣風發的揚景。a′段的第二樂段是a段的第一變奏。
b段,第二部分。這部分也是單二部曲式,結構為b(b+c)。第一樂段b中的音樂主題音調來自河北民歌,曲調流暢活躍,抒情開朗。第二樂段c是歌曲的高潮段落,唱出中華兒女對祖國的共同心聲,在開始的強拍上就用了一個離調和弦(用3 5 7 3構成),使全曲的情緒達到高潮,第二句開始的強拍上用了主和弦,使語氣更加肯定,b段在激情中結束。在4個小節的間奏之后是第三部分。
a′段,第三部分。這段音樂是a段主題的變化再現,與b段中的第二樂段c 的再現結合,其 結構為a′(a2+c)。第三部分中a的主題再現是a段主題的第二變奏,它將a段主題的時值放寬,情緒熱烈活躍。緊接著,是第二部分b段中的第二樂段c的再現。
課題: 大中國
課時: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樂曲的曲式結構
2、 通過欣賞《大中國》,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3、通過欣賞秧歌、表演秧歌、使學生更加熱愛民族音樂。
教學重點:
1、 通過感受歌曲熱烈、歡快的氣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運用適當的肢體語言來表現秧歌的特點。
3、了解有關民族打擊樂器的知識。
教學難點:
1、感受八分附點音符節奏的韻律特點,體會它在秧歌中的表現作用。
2、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 錄音(mtv)等不同版本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導入
1、教師播放《大中國》
2、簡介高楓
作者簡介
高楓原名曾焰赤,他在武漢上小學期間就開始登臺表演,但音樂那時只是他的興趣愛好,并不是他的專業。高中畢業,他考取了中央美術學院的雕塑專業。在工藝美院學習時,高楓開始涉足文藝界,為電視劇《趙四小姐與張學良》、《龍年警官》等配唱了主題曲,并開始練習作曲。
畢業后,高楓開始在北京闖蕩,他放棄了學習多年的美術專業,開始從事音樂創作和演唱工作,平日依靠演唱維持生計。在內地第一個兄弟組合“楚奇楚童”的專輯里,高楓的作品占了近一半。與此同時,轟動一時的電視連續劇《戲說乾隆》、《皇城根》里也留下了高楓的聲音。
隨后,高楓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歌曲的創作中,一首首精美的作品問世了,唱紅了一位又一位歌壇新秀。其中包括黃格選的《春水流》、紅霞的《讓往事飛》、思濃思雨的《雙雙飛》、老狼的《美人》等,并以一曲《大中國》為歌迷所熟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隨筆
一、師生問好
二、導入:
1、教師播放《大中國》
2、簡介高楓
三 演唱《大中國》
四、簡單介紹秧歌
1、觀看圖片
2、教師示范
3、引導學生跳一跳
五、發散
播放:愛國通俗歌曲
《紅旗飄飄》
六、小結 下課 師生問好
學生:初聽
體會其情緒特點
觀看圖片
看教師示范
親自跳一跳
《大中國》教案 篇5
第一、活動目標:
1、在敲敲打打中體驗歌曲歡快、雄壯的性質,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2、通過分組探索不同的節奏型,嘗試為歌曲伴奏。
第二、活動準備:
1、已豐富過有關中國的相關經驗。已熟悉歌曲。
2、已做過調查表,會說夸中國的話。
3、小樂器若干(將相同音色的放在一起分成三組)、節奏卡、節奏譜。彩帶若干。
4、有關名勝古跡的課件,教室周圍布置相關圖片。
第三、活動過程:
一、欣賞感受(體驗歌曲性質)
師: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很多了不起的地方,我們還會夸夸我們的大中國。有一首歌也是夸夸我們的大中國的,讓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1、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你聽了這首歌有什么感受?"追問:"你覺得中國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引導幼兒用有節奏的話來夸夸大中國。
2、再次完整欣賞,閉上眼睛回憶剛才的內容。
3、現在我們聽著音樂在自己身上輕輕地打打節奏,輕輕的唱輕輕的拍。(可以拍打不同的節奏)
4、誰想試試這個節奏?(師出示一節奏型)自由練習,個別幼兒展示。
二、自由探索(解決重難點)
師:大家想不想再試試別的節奏?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小樂器和節奏卡,你想用什么小樂器敲就把小椅子搬到那里去。一組商量一種節奏為大中國伴奏。
1、幼兒選擇,一起選出一張節奏卡,自由嘗試一會兒。
2、我們聽著音樂來試一試。記住!一定要聽好音樂。(師巡回傾聽指導)
A:引導小組長先敲準。
B:我們的小耳朵真靈,會跟著音樂一起開始一起結束。
C:組的小朋友真棒,他們敲的真整齊!
3、我們每組都為歌曲配上好聽的伴奏了,讓我們來聽聽看!(分組展示。)你們覺得好聽嗎?讓我們一起把他們的節奏拍出來。(師出示這一組的節奏卡)
4、老師也想為歌曲伴奏,可是有個節奏很難的,誰來幫幫我?
A:自由練習(輕輕的在心里念)
B:個別幼兒嘗試。
C:我們一起跟他試試這個節奏吧。(該幼兒上來敲大鼓,人手一份節奏卡)
三、自由表現
師:大中國這首歌有小樂器的伴奏變得真好聽!誰愿意為他伴舞讓它變得更美?
1、每組選出1個孩子為它伴舞,其余幼兒伴奏。
2、幼兒隨音樂自由表現。一起為我們是中國人感到驕傲
《大中國》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復習的基礎上自主學習新的節奏型,并看懂樂曲圖譜。
2、能用樂器表現音樂作品氣勢雄壯的特點,抒發愛祖國的情感。
3、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樂器,學習協調的演奏樂曲。
活動準備:
1、打擊樂器--大鼓一面,圓舞板,鈴鼓和雙響筒若干。
2、節奏卡片五張,分別是|XOXO|、|O|、||、|X---|、|XXOO|,
3、其中前三種節奏幼兒已在第一課時學習過。
4、音樂磁帶,樂曲的節奏圖譜。
5、幼兒圍坐成馬蹄形。
活動過程:
一、熟悉音樂,激發興趣。
1、過渡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樂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2、幼兒邊聽音樂邊拍手感受樂曲。
3、你聽到這首樂曲心里有什么感覺?
二、熟悉節奏,學習拍打。
過渡語:在這首樂曲中還有一些節奏呢,看看你會拍嗎?
1、教師依次出示|XOXO|、|O|、||節奏卡片,幫助幼兒回憶經驗,復習節奏。
2、學習新的節奏類型:|X---|、|XXOO|(1)幼兒自主拍節奏。
(2)|X---|,這個"-"短橫線是什么意思?教師鼓勵幼兒用各種動作表示延長符號。
(3)|XXOO|,誰來拍拍這種節奏?教師引導幼兒與第一種節奏進行對比,體驗快速拍節奏的感覺。
三、觀看圖譜,連貫拍節奏。
1、教師出示圖譜,鼓勵幼兒自主的邊看圖譜邊拍節奏。重點詢問幼兒拍節奏的時候,覺的哪里有困難?教師幫助幼兒鞏固練習。
2、教師與幼兒一起看圖譜拍節奏。
3、幼兒邊聽樂曲邊拍節奏兩次,提出具體的要求。
四、選擇樂器,探索合奏。
1、教師介紹樂器,幼兒按意愿選擇樂器,在自主看圖譜的基礎上邊聽樂曲邊用樂器演奏。
2、請幼兒為樂器找相對應的圖譜做朋友。
3、教師指導幼兒進行輪奏練習,即根據圖譜上的樂器標記演奏相應的節奏,在輪奏的基礎上進行合奏。
4、幼兒聽樂曲演奏,師:比一比,哪一組的節奏拍的最穩最有力。
5、教師鼓勵幼兒采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合奏部分的節奏。
6、幼兒再次演奏,教師出示大鼓與幼兒一起演奏。
7、教師請幼兒交換樂器,師生共同演奏樂曲"大中國"。
結束語:今天我們用樂器演奏了一首好聽的樂曲《大中國》,讓我們下次在一起和樂器寶寶一起演奏,好嗎?
《大中國》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活動,并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音樂活動《大中國》,旨在欣賞體驗作品氣勢雄壯,音域寬廣的特點,學習用多種手段表達、表現作品所展示的內容。
教學目標:
1、欣賞體驗作品氣勢雄壯、音域寬廣的特點,激發做個中國娃的自豪感。
2、能運用多種手段表達、表現作品所展示的內容。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組織形式:
集體。
教學準備:
1、事先聽過歌曲。
2、自制道具。
教學過程:
一、說說我們的大中國
“你覺得我們中國是個怎樣的國家?”(幼兒可以從多方面敘述)
二、教師演唱歌曲,幼兒隨意跟唱和表演。
提問: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
三、感受、理解歌曲
1、引導幼兒講講對歌曲旋律的感受和歌詞內容的粗略理解。
2、感受歌曲性質。
3、欣賞歌曲一遍。
(1)從這首歌中,你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覺到了什么呢?
(2)歌曲中用了一個比喻,把中國比做一個家,那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是指五十六個民族在中國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親相愛)
4、欣賞歌曲第二遍,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1)你聽到歌里唱了哪些美麗景色?幼兒觀看PPT
(2)家里盤著兩條龍,是哪兩條?
(3)我們中國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
(4)你見過長城嗎,是什么樣的?
(5)歌曲中為什么說“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還遼闊”?
5、播放MTV,欣賞歌曲第三遍
(1)喜歡這首歌嗎?這首歌的前后節奏有什么不同嗎?
(2)歌曲中哪一句聽上去感覺很激動、很自豪?
(3)讓我們一起來大聲唱起來吧!
6、動作創編
讓我們跟著音樂唱起來,跳起來吧。
師豐富幼兒動作。
四、進一步激發情感:
“歌曲唱完了,你們覺得做一個中國人光榮嗎?為什么?
請幼兒用一句話說說對祖國的祝福。
五、表達與表現。
1、幼兒自由結伴,協商確定表演的形式(唱歌、舞蹈等),選擇道具。
2、幼兒分組展示。
《大中國》教案 篇8
執教班級:大三班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了解音樂的性質,理解歌曲的主要內容。
2、激發幼兒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彩帶
活動過程 :
一、說說我們的大中國:
“前一階段我們進行了《我是中國人》的主題,大家已經了解了中國的許多知識,你覺得我們中國是個怎樣的國家?” (幼兒可以從多方面敘述)
二、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性質:
“你們講的這些,都說明我們的中國很大。今天,我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大中國》,讓我們聽一聽。”
提問:這首歌曲聽上去有什么感覺?
三、感受、理解歌曲:
1、欣賞歌曲一遍。(仔細傾聽)
提問:(1)從這首歌中,你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覺到了什么呢?
(2)歌曲中用了一個比喻,把中國比做一個家,那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
(是指五十六個民族在中國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親相愛)
2、欣賞歌曲第二遍,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1)你聽到歌里唱了哪些美麗景色?
(教師以歌詞做歸納,同時出示多媒體風景圖片)
(2)“家里盤著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這麼說?
(3)我們中國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教師以歌詞總結)
(4)長城在古代是派什么用處的?(抵御敵人的入侵)
(5)歌曲中為什么說“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還遼闊”?
(6)“經過那個多少,那個風吹和雨打”是什么意思?(祖國經歷了很多磨難,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好好珍惜。)
3、播放MTV,欣賞歌曲第三遍:
“我為這首歌制作了一部非常美的MTV,讓我們好好欣賞一下!”
(1)喜歡這首歌嗎?這首歌的前后節奏有什么不同嗎?
(2)聽了這首歌是不是有一種非常激動、非常自豪的感覺?是哪一句聽上去感覺很激動、很自豪?
(3)讓我們一起來唱唱吧!
四、進一步激發情感:
“歌曲唱完了,你們覺得做一個中國人光榮嗎?好像很多朋友還沒有盡興,我們再用舞蹈動作來表現一下這首歌!”
《大中國》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喜歡中國功夫,體驗中國功夫雄壯有力的英雄氣概。
2、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中國功夫,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學過《中國功夫》這首歌曲。
2、中國功夫音樂磁帶,以及有關武術表演的光盤。
3、實物弓、槍,幼兒制作好的各種兵器。
4、教室一角設有兵器庫,周圍張貼部分武術表演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中國武術
(一)請小朋友看一段武術表演(播放VCD光盤,),提問:
1、剛才你們看到的是一段什么表演啊?
2、小朋友喜不喜歡武術?(多讓幾個幼兒發言,說說為什么喜歡武術)
3、武術有什么用?(強身健體)為什么大家都喜歡武術?(幼兒自由討論)
小結:小朋友都知道武術有這么多的好處,可以強身健體,保護自己,它還體現了中華民族雄壯有力的英雄氣概,而且我們表演中國武術時穿的服裝也很有特色,不僅中國人喜歡武術,許多的外國人也非常喜歡我們的中國武術,他們來到中國都要學幾招回去。你們有誰會幾招的?(簡單介紹中國武術,從動作、服裝、兵器上表現美)
(二)你能做做武術動作嗎?
先請個別幼兒隨意表演,再請集體自由表演武術動作。
師:小朋友表演地真棒,真像是一群小武術家。
二、欣賞歌曲《中國功夫》
師:聽到這首歌曲,你們有什么感受呢?(引導幼兒說出音樂有快板和慢板的區別)
三、創編舞蹈動作
(一)前兩段逐句創編
1、師:“臥似一張弓”,小朋友知道這句歌詞的意思嗎?這一句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現呢?
(請個別幼兒創編前四句慢板動作,幼兒學習。創編舞蹈時,多請幾個幼兒上來創編,當幼兒創編的動作不一樣時,可讓他們同時表演;此時,讓其他幼兒挑選自己最喜歡的動作學習,也可以分組學習不同的動作。)
2、師:剛才還有許多小朋友想上來編動作,現在就請大家隨著歌曲(放錄音)一起來表演你自己創編的動作。(幼兒自由表演,發現有新穎、獨特的動作時,老師將重點介紹,并模仿。)
3、師:老師也學會了自己喜歡的動作,表演給你們看看。(老師將動作組合完整地表演一遍,請小朋友伴唱。)
4、師:剛才老師表演的動作配的是一段慢板的音樂,聽到慢板音樂時,應該怎樣做動作?(動作有力,要停頓)
師:下面一段是快板音樂,聽到快板的音樂時,又該這樣做動作?(動作有力連貫)
(幼兒一起表演一遍)
(二)繼續創編動作,“棍掃一大片”……結束。
1、先分組討論,后推選幼兒表演。
師:下面這一段“棍掃一大片”……請小朋友自己先創編,想想用什么動作可以把它連貫地表現出來?
(教師把幼兒分成四小組,先討論,再創編)
2、整首歌曲創編完畢,幼兒完整地表演一遍,要求幼兒動作有力,到位,要有精神,表現出中國武術的特點,表演的同時請幾個幼兒在帶領大家表演,做小老師,老師也參與表演。
四、利用“兵器”進行表演
師:剛才我們看到錄像里的叔叔阿姨表演武術時,手里都拿了兵器。小朋友想不想也拿兵器進行表演?(提出要求,注意安全)
(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利用各種“兵器”進行表演。)
師:大家還想表演,我們一起去表演給其他小朋友看看。
(自然結束)
《大中國》教案 篇10
設計思路:
高楓的《大中國》是一首校園民謠曲風的歌曲,唱出了祖國河山的多姿多彩,表現了中國人共有的民族自尊與自豪,“一個家”的比喻讓人覺得愛國就是那么親切。這首歌融合了許多地方民歌調子的歌曲,伴以鏗鏘喜慶的鑼節奏,形成了一種熱烈的氣氛,使廣大聽眾在聽、唱這首歌時,能感到一種強烈的情感和親切熟悉的音樂與節奏,同時把中國的特點都數了個遍。所以我選擇了這節活動,希望能夠通過對于《大中國》這首歌的學習,讓幼兒在感受歌曲雄壯有力的氣勢的同時,感受中國土壤的遼闊,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自豪。
本次活動分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通過聽一聽,欣賞歌曲,讓幼兒感受歌曲雄壯有力的氣勢;
第二個環節:通過看一看,讓幼兒觀察中國地圖,了解歌詞的大意;
第三個環節:通過演一演,讓幼兒嘗試運用多種樂器配合演奏歌曲。
活動目標:
1、了解歌詞大意,感受歌曲雄壯有力的氣勢。
2、嘗試運用多種樂器配合演奏歌曲。
活動準備:
中國地圖;與歌曲《大中國》有關的圖片資料,如長江、黃河、萬里長城和青藏高原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欣賞歌曲,感受歌曲雄壯有力的氣勢。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歌曲,請你來聽一聽。播放歌曲《大中國》,幼兒欣賞。
2、你聽過這首歌嗎?你在哪里聽過?
3、你聽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誰會喜歡唱這首歌?
4、人們唱的時候精神會怎樣?
5、小結:《大中國》這首歌唱得是我們祖國,它唱到了中國的大好河山,歌頌了我們勤勞、勇敢的民族,所以這首歌給人們的感覺是氣勢雄壯。我們用自豪的聲音告訴全世界人民:我是一個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個家。
二、看一看——觀察中國地圖,了解歌詞的大意。
1、欣賞教師演唱,了解歌詞的大意
2、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這首歌,你從這首歌里聽到了些什么?
3、聯系歌詞討論
1)“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是什么意思?
小結:中國有56個民族,就像大家庭一樣,56個民族都是兄弟姐妹。
2)歌詞“長江”“黃河”“萬里長城”“珠穆朗瑪峰”“青藏高原”
老師這里有些圖片,請你看看這些圖片給你帶來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用歌曲中的歌詞進行小結。)
3)再次欣賞歌曲:這一次請你聽聽,歌曲中有哪幾句歌詞你不懂?
三、演一演——嘗試運用多種樂器配合演奏歌曲。
1、用拍手的方法隨歌曲拍出節奏,共同探索不同的節奏語言。
2、自選樂器,分成高音(小鈴、鈴鼓)和低音(圓舞板、雙響筒)4個小組。
3、共同確定一種節奏語言,1~8小節用合奏的方式,9~16小節用高低音樂器輪換的方式進行。
4、幼兒與教師一起嘗試用樂器演奏歌曲。
《大中國》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感受和理解通俗音樂作品的音響、形式、風格特點的同時,提高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
過程與方法
在對音樂形態與音樂情感的積極聆聽、表演當中,提高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知識與技能
了解歌曲演唱風格和曲式結構,比較通俗歌曲、藝術歌曲、民歌的片段,了解他們各自的風格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通俗歌曲、藝術歌曲、民歌各自的特點。
難點聽音樂,分辨音樂種類。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聽音樂,分辨歌曲的唱法。
師:這是一首什么唱法的歌曲?(流行唱法)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思念》,了解其曲式結構與演唱風格
(1)《思念》的這首歌曲分為A、B兩段,A段在低音區,娓娓道出的思念之情;B段逐步推向高音區,跳躍跌宕,情緒更加激動,呼喚似的唱出了無可奈何的哀怨。演唱風格是激動的,哀怨的。
(2)播放,了解通俗歌曲、藝術歌曲、民歌各自風格特點。
①播放藝術歌曲與民歌《我愛你中國》《茉莉花》,探究歌詞與演唱特點
老師示范并設置問題:這兩首音樂分別是什么?它們的歌詞與演唱特點一樣嗎?(藝術歌曲:歌詞特點詩歌為主,藝術性強;演唱特點音色圓潤,有較高的演唱技巧,咬字吐字清晰。民間歌曲:歌詞特點即興化、生活化;節奏旋律特點是民間性、平民性;演唱特點是強調的情緒表達和感情抒發。)
②學生敲擊節奏,老師模唱旋律,感受歌曲的節奏旋律特點(藝術歌曲的旋律特點音域較寬,節奏變化大,不便傳唱;民間歌曲的節奏旋律特點是民間性、平民性。)
③播放歌曲《思念》,感受其流行音樂的風格特點
師:與藝術歌曲、民歌相對比,流行音樂各自有哪些風格特點?(歌詞特點口語化、生活化;節奏旋律特點易記易唱,音域較窄,節奏富有變化;演唱特點富有激情和即興的表演方式,注重與觀眾交流努力營造寬松隨和的氛圍。)
(3)分別找學生演唱歌曲的低音區與高音區。
(三)、鞏固提高
1、聽音樂,分辨歌曲屬于歌曲的幾種類型。(輕音樂、爵士樂、搖滾、探戈、迪斯科等)
2、分組表演(由老師將學生分為男女兩組,進行比賽。)
女生演奏一段爵士舞和一首流行歌曲,男生演奏街舞和齊唱一首流行歌曲。
老師評價:剛才我們演繹的內容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各有千秋,非常的精彩。
(四)、課堂小節
這節課我們主要欣賞、對比、分析了歌曲的不同演唱風格和特點,相信同學們對通俗歌曲一些演唱風格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希望同學們能夠用心去聆聽、去體驗、去感受音樂。今天我們就學到這里,下課。
《大中國》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欣賞體驗作品氣勢雄壯、音域寬廣的特點,激發做個中國娃的自豪感。
2、能運用多種手段表達、表現作品所展示的內容。
3、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組織形式:
集體。
教學準備:
1、事先聽過歌曲。
2、自制道具。
教學過程:
一、說說我們的大中國
“你覺得我們中國是個怎樣的國家?” (幼兒可以從多方面敘述)
二、教師演唱歌曲,幼兒隨意跟唱和表演。
提問: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
三、感受、理解歌曲
1、引導幼兒講講對歌曲旋律的感受和歌詞內容的粗略理解。
2、感受歌曲性質。
3、欣賞歌曲一遍。
(1)從這首歌中,你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覺到了什么呢?
(2)歌曲中用了一個比喻,把中國比做一個家,那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是指五十六個民族在中國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親相愛)
4、欣賞歌曲第二遍,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1)你聽到歌里唱了哪些美麗景色?幼兒觀看PPT
(2)家里盤著兩條龍,是哪兩條?
(3)我們中國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
(4)你見過長城嗎,是什么樣的?
(5)歌曲中為什么說“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還遼闊”?
5、播放MTV,欣賞歌曲第三遍
(1)喜歡這首歌嗎?這首歌的前后節奏有什么不同嗎?
(2)歌曲中哪一句聽上去感覺很激動、很自豪?
(3)讓我們一起來大聲唱起來吧!
6、動作創編
讓我們跟著音樂唱起來,跳起來吧。
師豐富幼兒動作。
四、進一步激發情感:
“歌曲唱完了,你們覺得做一個中國人光榮嗎?為什么?
請幼兒用一句話說說對祖國的祝福。
五、表達與表現。
1、幼兒自由結伴,協商確定表演的形式(唱歌、舞蹈等),選擇道具。
2、幼兒分組展示。
活動反思
《大中國》是一首節奏感很強的樂曲,給人的感覺是熱烈、奔放的,與我們平時教孩子唱的兒歌不同,可能孩子們的在幼兒園里接觸到像這樣的樂曲比較少,所以在聽到音樂時,很快的隨著樂曲美妙的音樂不自覺的有節奏的拍起手來,嘴里還不停的唱著。我想這就是音樂的魅力的吧,孩子們在無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隨著樂感不由自主的快樂的手舞足蹈起來。孩子們學的很開心。有些句子因為比較成人化,孩子在學唱中有些困難,特別是對于“經過那個多少那個風吹和雨打”歌詞的理解,我就用孩子們的語言給所以的孩子做了解釋:因為我們祖國有許多的寶物,外國的人想來搶走我們祖國的寶物,所以他們來打我們,經過戰爭,我們中國人終于把這些外國人趕出去了。孩子們基本上能完整的演唱第一段的歌詞,而且在演唱中,流露出一種自豪、開心的感覺。最后,請幼兒欣賞音樂,自由舞動起來,一些孩子還能合作表演,效果較好!通過傾聽、理解、欣賞、表演,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景色,再次浮現在幼兒的面前,讓幼兒在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時,既愉悅了身心,又豐富了幼兒的想像。我想音樂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大中國》在我們的歌聲中圓滿結束。
不足之處:
幼兒在交流探索結果時,有些幼兒回答的太羅嗦,我沒有及時把他們的語言進行提煉,把孩子們局限在一個框框中,讓他們跟著教師的思路走,而沒有發揮幼兒主動性。
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引入流行歌曲進行教學有著多種的益處,會給我們的音樂教學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
《大中國》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欣賞體驗作品氣勢雄壯,音域寬廣的特點,激發做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2、學習運用多種手段表達,表現作品欣賞展示的內容。
3、學習用樂器協調演奏歌曲,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受能力。
二、重點
1、欣賞作品的性質,結構內容。
2、培養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感受能力。
三、難點
設計節奏圖譜
四、教學準備
1、蒙古、維吾爾族等五個民族的服飾一套,手巾若干。
2、音樂磁帶,課件,樂器若干。
3、事先欣賞過《大中國》的歌曲。
五、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介紹各民族的小朋友
——導入:今天我們班真熱鬧,來了許多客人老師,我們先向客人老師問個好(客人老師好),除了客人老師外,我們班還來了幾位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放音樂,少數民族幼兒入場,幼兒拍手),有蒙古族,維吾爾族,苗族,傣族的小朋友。
——認識新朋友真開心,讓我們和少數民族小朋友一起快樂跳一跳吧。(放音樂,師生共同舞蹈)
二、說說我們的大中國
1、師:新朋友、老朋友們都請坐好,雖然我們來自不同民族,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家,名字叫什么?(中國)說得好極了!你們喜歡我們的國家嗎?(喜歡)那我們的中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2、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隨機解說。
3、提問:
——剛才小朋友們看到了什么?
——中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美麗,漂亮,很大……富饒)
4、師:有一首歌便是贊美我們祖國的,讓全世界的人一聽就知道我們的國家有多大,多美,她的名字叫《大中國》,小朋友們會唱嗎?下面讓我們一起自豪地唱起來吧!
三、唱唱我們的大中國
1、播放課件《大中國》歌曲,師生自由哼唱
2、提問:
——這首歌叫什么名字?是幾拍子的?四拍子的節奏怎么表示?(強—弱—次強—弱)
——你們喜歡這首歌嗎?你覺得它是一首怎樣的歌曲?(非常雄壯,有力……)
——歌曲中唱了中國的那些美麗景色?(長江、黃河、珠穆朗瑪峰)
3、區分樂段
——師:如果請你為這首歌分樂段,你會怎樣分呢?
——師生共同小結:首先我們從歌詞上看,歌曲先唱了中國有許多美麗景色(教師哼唱第一樂段,并出示課件)我們把這一部分分成歌曲的第一樂段;接下來唱了中國很大,有56個民族永遠伴隨著她(教師哼唱并出示第二部分課件)我們就把這一部分分成是第二樂段;最后是唱我們永遠祝福祖國,祖國永遠在我們心里(出示課件第三部分),我們把她分為第三樂段;看!《大中國》歌曲我們可以分成三個樂段,下面老師把歌詞去掉,我們一起跟著笑臉寶寶再來欣賞旋律,聽聽三個樂段的旋律有什么不同。
——幼兒聽樂曲《大中國》,感受樂段。
——師生小結:第一樂段旋律很雄壯,第二樂段很歡快,第三樂段很抒情,優美。
四、演演我們的大中國
1、幼兒創編動作表現《大中國》
——《大中國》除了唱以外。我們還可以用其他方式來表現,小朋友說說可以用什么方法?(如:拍手、拍腿……)誰來創編一個四拍子的動作?
——剛才我們把樂曲分成了三個樂段,每一個樂段的旋律是不一樣的,現在老師請第一組代表第一樂段,第二組代表第二樂段,第三組代表第三樂段,你們共同為自己組討論出一個最棒的動作來表現,并選出一個代表。好,現在請每個組自由圍在一塊討論討論吧(讓幼兒相互交流、商量,教師參與到其中引導,啟發幼兒用不同的肢體語言表示。如:拍肩、跺腳、拍手等等)。
2、隨音樂表演
——幼兒聽音樂自由用動作表現。
3、創編設計節奏圖譜
——剛才小朋友表現的真棒,老師這也有幾張節奏卡,我們一起來拍一拍。(播放課件,幼兒拍節奏)
節奏 1 x x x x | x x x x |
2 x o x o | x o x o |
3 x - - - | x - - - |
4 x - x - | x x x o |
——請幼兒做個小小設計師,為《大中國》每個樂段設計不同的節奏,為歌曲設計節奏圖譜,引導幼兒根據旋律選配節奏。
——(認識自由反復記號)如果后面的旋律和前面的一樣,那我們就不需要再寫節奏,只需要請一位朋友幫忙就行(出示自由反復記號),自由反復記號可以根據需要自由反復一遍、二遍、三遍…….都可以,我們來看看有了自由反復記號的幫忙,第一樂段需要反復幾遍?
小結:有了自由反復記號的幫忙,這首樂曲就可以很完整的表演了,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4、音樂中表現——幼兒徒手拍出節奏樂譜
5、音樂中的表現——選配樂器演奏
——(教師引導)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樂器,看看有什么?(鈴鼓、圓舞板、手鈴、撥、碰鈴、沙球、雙響筒。我們來看看哪種樂器配那個樂段最好,最合適?
——配上樂器隨音樂演奏
4、 活動延伸
師:這節課小朋友表現得太棒了,其實贊美我們祖國的歌曲還有很多很多,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塊找找,我們再一起為它配上好聽的節奏,好嗎?
五、表演舞蹈《歌唱祖國》
——我們中國56個民族,大家相親相愛,生活在祖國的大家庭中,讓我們一起用舞蹈來表達我們心中的祝福,祝愿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明天更美好!(師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共同表演手巾舞)
舞蹈結束后,大家一起大聲歡呼:“祖國媽媽,我們愛您”耶……
結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