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國》教案(精選5篇)
《大中國》教案 篇1
人音版六年級上冊 大中國教案
欣賞大中國教案
歌曲分析
歌曲《大中國》由高楓作詞作曲是一首以歌頌祖國為主題的通俗歌曲。曲調吸收了我國民歌素材創作而成,富有時代氣息。
《大中國》的音樂由引子+a+b+a′構成復三部曲式。
引子。引子為4/4、2/4拍,開始在f調上,由主和弦 、下屬和弦構成的和聲來呈述:
這一曲調,造成一個明亮、柔和 的意境。然后轉為降e調,以豪邁的氣勢唱出a段音樂主題的音調。
a段,第一部分。這段為單二部曲式,由一個主題樂段與一個變奏構成,結構為a(a+a′)。a 段主題樂段是一個四句體樂段,其音樂采用東北大秧歌的音調為主題發展而成,以齊唱形式呈示出來,表現出祖國大家庭中熱烈、歡快、意氣風發的揚景。a′段的第二樂段是a段的第一變奏。
b段,第二部分。這部分也是單二部曲式,結構為b(b+c)。第一樂段b中的音樂主題音調來自河北民歌,曲調流暢活躍,抒情開朗。第二樂段c是歌曲的高潮段落,唱出中華兒女對祖國的共同心聲,在開始的強拍上就用了一個離調和弦(用3 5 7 3構成),使全曲的情緒達到高潮,第二句開始的強拍上用了主和弦,使語氣更加肯定,b段在激情中結束。在4個小節的間奏之后是第三部分。
a′段,第三部分。這段音樂是a段主題的變化再現,與b段中的第二樂段c 的再現結合,其 結構為a′(a2+c)。第三部分中a的主題再現是a段主題的第二變奏,它將a段主題的時值放寬,情緒熱烈活躍。緊接著,是第二部分b段中的第二樂段c的再現。
課題: 大中國
課時: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樂曲的曲式結構
2、 通過欣賞《大中國》,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3、通過欣賞秧歌、表演秧歌、使學生更加熱愛民族音樂。
教學重點:
1、 通過感受歌曲熱烈、歡快的氣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運用適當的肢體語言來表現秧歌的特點。
3、了解有關民族打擊樂器的知識。
教學難點:
1、感受八分附點音符節奏的韻律特點,體會它在秧歌中的表現作用。
2、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 錄音(mtv)等不同版本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導入
1、教師播放《大中國》
2、簡介高楓
作者簡介
高楓原名曾焰赤,他在武漢上小學期間就開始登臺表演,但音樂那時只是他的興趣愛好,并不是他的專業。高中畢業,他考取了中央美術學院的雕塑專業。在工藝美院學習時,高楓開始涉足文藝界,為電視劇《趙四小姐與張學良》、《龍年警官》等配唱了主題曲,并開始練習作曲。
畢業后,高楓開始在北京闖蕩,他放棄了學習多年的美術專業,開始從事音樂創作和演唱工作,平日依靠演唱維持生計。在內地第一個兄弟組合“楚奇楚童”的專輯里,高楓的作品占了近一半。與此同時,轟動一時的電視連續劇《戲說乾隆》、《皇城根》里也留下了高楓的聲音。
隨后,高楓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歌曲的創作中,一首首精美的作品問世了,唱紅了一位又一位歌壇新秀。其中包括黃格選的《春水流》、紅霞的《讓往事飛》、思濃思雨的《雙雙飛》、老狼的《美人》等,并以一曲《大中國》為歌迷所熟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隨筆
一、師生問好
二、導入:
1、教師播放《大中國》
2、簡介高楓
三 演唱《大中國》
四、簡單介紹秧歌
1、觀看圖片
2、教師示范
3、引導學生跳一跳
五、發散
播放:愛國通俗歌曲
《紅旗飄飄》
六、小結 下課 師生問好
學生:初聽
體會其情緒特點
觀看圖片
看教師示范
親自跳一跳
《大中國》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欣賞體驗作品氣勢雄壯,音域寬廣的特點,激發做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2、學習運用多種手段表達,表現作品欣賞展示的內容。
3、學習用樂器協調演奏歌曲,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受能力。
二、重點
1、欣賞作品的性質,結構內容。
2、培養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感受能力。
三、難點
設計節奏圖譜
四、教學準備
1、蒙古、維吾爾族等五個民族的服飾一套,手巾若干。
2、音樂磁帶,課件,樂器若干。
3、事先欣賞過《大中國》的歌曲。
五、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介紹各民族的小朋友
——導入:今天我們班真熱鬧,來了許多客人老師,我們先向客人老師問個好(客人老師好),除了客人老師外,我們班還來了幾位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放音樂,少數民族幼兒入場,幼兒拍手),有蒙古族,維吾爾族,苗族,傣族的小朋友。
——認識新朋友真開心,讓我們和少數民族小朋友一起快樂跳一跳吧。(放音樂,師生共同舞蹈)
二、說說我們的大中國
1、師:新朋友、老朋友們都請坐好,雖然我們來自不同民族,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家,名字叫什么?(中國)說得好極了!你們喜歡我們的國家嗎?(喜歡)那我們的中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2、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隨機解說。
3、提問:
——剛才小朋友們看到了什么?
——中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美麗,漂亮,很大……富饒)
4、師:有一首歌便是贊美我們祖國的,讓全世界的人一聽就知道我們的國家有多大,多美,她的名字叫《大中國》,小朋友們會唱嗎?下面讓我們一起自豪地唱起來吧!
三、唱唱我們的大中國
1、播放課件《大中國》歌曲,師生自由哼唱
2、提問:
——這首歌叫什么名字?是幾拍子的?四拍子的節奏怎么表示?(強—弱—次強—弱)
——你們喜歡這首歌嗎?你覺得它是一首怎樣的歌曲?(非常雄壯,有力……)
——歌曲中唱了中國的那些美麗景色?(長江、黃河、珠穆朗瑪峰)
3、區分樂段
——師:如果請你為這首歌分樂段,你會怎樣分呢?
——師生共同小結:首先我們從歌詞上看,歌曲先唱了中國有許多美麗景色(教師哼唱第一樂段,并出示課件)我們把這一部分分成歌曲的第一樂段;接下來唱了中國很大,有56個民族永遠伴隨著她(教師哼唱并出示第二部分課件)我們就把這一部分分成是第二樂段;最后是唱我們永遠祝福祖國,祖國永遠在我們心里(出示課件第三部分),我們把她分為第三樂段;看!《大中國》歌曲我們可以分成三個樂段,下面老師把歌詞去掉,我們一起跟著笑臉寶寶再來欣賞旋律,聽聽三個樂段的旋律有什么不同。
——幼兒聽樂曲《大中國》,感受樂段。
——師生小結:第一樂段旋律很雄壯,第二樂段很歡快,第三樂段很抒情,優美。
四、演演我們的大中國
1、幼兒創編動作表現《大中國》
——《大中國》除了唱以外。我們還可以用其他方式來表現,小朋友說說可以用什么方法?(如:拍手、拍腿……)誰來創編一個四拍子的動作?
——剛才我們把樂曲分成了三個樂段,每一個樂段的旋律是不一樣的,現在老師請第一組代表第一樂段,第二組代表第二樂段,第三組代表第三樂段,你們共同為自己組討論出一個最棒的動作來表現,并選出一個代表。好,現在請每個組自由圍在一塊討論討論吧(讓幼兒相互交流、商量,教師參與到其中引導,啟發幼兒用不同的肢體語言表示。如:拍肩、跺腳、拍手等等)。
2、隨音樂表演
——幼兒聽音樂自由用動作表現。
3、創編設計節奏圖譜
——剛才小朋友表現的真棒,老師這也有幾張節奏卡,我們一起來拍一拍。(播放課件,幼兒拍節奏)
節奏 1 x x x x | x x x x |
2 x o x o | x o x o |
3 x - - - | x - - - |
4 x - x - | x x x o |
——請幼兒做個小小設計師,為《大中國》每個樂段設計不同的節奏,為歌曲設計節奏圖譜,引導幼兒根據旋律選配節奏。
——(認識自由反復記號)如果后面的旋律和前面的一樣,那我們就不需要再寫節奏,只需要請一位朋友幫忙就行(出示自由反復記號),自由反復記號可以根據需要自由反復一遍、二遍、三遍…….都可以,我們來看看有了自由反復記號的幫忙,第一樂段需要反復幾遍?
小結:有了自由反復記號的幫忙,這首樂曲就可以很完整的表演了,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4、音樂中表現——幼兒徒手拍出節奏樂譜
5、音樂中的表現——選配樂器演奏
——(教師引導)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樂器,看看有什么?(鈴鼓、圓舞板、手鈴、撥、碰鈴、沙球、雙響筒。我們來看看哪種樂器配那個樂段最好,最合適?
——配上樂器隨音樂演奏
4、 活動延伸
師:這節課小朋友表現得太棒了,其實贊美我們祖國的歌曲還有很多很多,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塊找找,我們再一起為它配上好聽的節奏,好嗎?
五、表演舞蹈《歌唱祖國》
——我們中國56個民族,大家相親相愛,生活在祖國的大家庭中,讓我們一起用舞蹈來表達我們心中的祝福,祝愿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明天更美好!(師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共同表演手巾舞)
舞蹈結束后,大家一起大聲歡呼:“祖國媽媽,我們愛您”耶……
結束教學
《大中國》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用樂器表現音樂作品氣勢雄壯的特點,抒發愛祖國的情感。
2、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樂器,學習協調的演奏樂曲。
學習準備
1、打擊樂器:小鈴、圓舞板、鈴鼓、大鼓等
2、自制道具,節奏卡片6張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感受樂曲
1、幼兒聽音樂,與同伴交流對歌曲性質和內容的理解和感受。
2、幼兒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熟悉節奏感,徒手拍節奏
1、教師提供節奏卡片,幼兒徒手拍節奏。
2、用拍手,跺腳等動作練習,增強節奏感。
三、探索樂器合奏的方案
1、幼兒自由選擇樂器,分成小鈴、圓舞板組,鈴鼓組等,自由結合進行練習。
2、練習時,注意傾聽自己與同伴樂器聲響是否和諧一致,逐步學會控制樂器的音響變化。
3、教師或幼兒先指揮幼兒一組組演奏,然后配合演奏,如大鼓和鈴鼓,鈴鼓與小鈴、圓舞板等。引導幼兒傾聽并續編,討論怎樣配合能夠較好的體現作品的特點,在樂曲高潮處可運用什么樂器等。
四、節奏樂隊活動
1、出示節奏普,教師或幼兒指揮集體演奏。
2、變換樂器演奏。
3、部分幼兒扮演少數民族兒童自由表演,部分幼兒參加樂隊演奏。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教育教學活動,幼兒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國大好河山的宏大和氣勢,萌發了熱愛祖國的思想,并學會了用多中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教學活動之前,我讓幼兒熟悉了《大中國》的音樂,幼兒非常喜歡這個音樂,所以在活動之前幼兒就對這個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欣賞音樂,說出感受;再讓幼兒欣賞教師的范跳,幼兒有了初步的印象以后,我請幼兒說一說:“你都看見老師做了哪些動作?”幼兒都能做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動作。為了幫助幼兒學習舞蹈,我又出示了舞蹈圖譜請幼兒觀察,幼兒通過看范跳和觀察圖譜對舞蹈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
《大中國》教案 篇4
執教班級:大三班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了解音樂的性質,理解歌曲的主要內容。
2、激發幼兒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彩帶
活動過程 :
一、說說我們的大中國:
“前一階段我們進行了《我是中國人》的主題,大家已經了解了中國的許多知識,你覺得我們中國是個怎樣的國家?” (幼兒可以從多方面敘述)
二、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性質:
“你們講的這些,都說明我們的中國很大。今天,我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大中國》,讓我們聽一聽。”
提問:這首歌曲聽上去有什么感覺?
三、感受、理解歌曲:
1、欣賞歌曲一遍。(仔細傾聽)
提問:(1)從這首歌中,你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覺到了什么呢?
(2)歌曲中用了一個比喻,把中國比做一個家,那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
(是指五十六個民族在中國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親相愛)
2、欣賞歌曲第二遍,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1)你聽到歌里唱了哪些美麗景色?
(教師以歌詞做歸納,同時出示多媒體風景圖片)
(2)“家里盤著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這麼說?
(3)我們中國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教師以歌詞總結)
(4)長城在古代是派什么用處的?(抵御敵人的入侵)
(5)歌曲中為什么說“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還遼闊”?
(6)“經過那個多少,那個風吹和雨打”是什么意思?(祖國經歷了很多磨難,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好好珍惜。)
3、播放MTV,欣賞歌曲第三遍:
“我為這首歌制作了一部非常美的MTV,讓我們好好欣賞一下!”
(1)喜歡這首歌嗎?這首歌的前后節奏有什么不同嗎?
(2)聽了這首歌是不是有一種非常激動、非常自豪的感覺?是哪一句聽上去感覺很激動、很自豪?
(3)讓我們一起來唱唱吧!
四、進一步激發情感:
“歌曲唱完了,你們覺得做一個中國人光榮嗎?好像很多朋友還沒有盡興,我們再用舞蹈動作來表現一下這首歌!”
《大中國》教案 篇5
說教材: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的永恒主題,需要通過多種形式在不斷的熏陶、感染下,潛移默化地讓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愛祖國的情感。但相對來說我們對孩子進行愛祖國教育比較局限于語言類活動,《大中國》這首廣泛傳唱的歌曲,則以強烈的音樂感染力表達了真摯的愛國情懷,可以讓幼兒在音樂的感染中產生愛祖國的情感。 雖然這是一首成人的流行歌曲,但其節奏明快,歌詞形象具體,旋律歡快、雄壯、有力。前半部分主要是用歡快的旋律闡述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和祖國之最的內容,最后一小段的旋律是比較舒緩的,起伏較大,抒發了強烈的愛祖國情感,用高音使愛國情感得到升華。大班幼兒通過兩年的幼兒園音樂活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理解和欣賞的能力,如:他們能夠區分《搖籃曲》《進行曲》等不同節奏和性質的樂曲,并能用簡單的方式表現樂曲的內容,有一定的音樂欣賞基礎。《大中國》這首歌曲中前后歡快和舒緩的旋律差別比較明顯,幼兒能根據歡快、緩慢的旋律感受音樂的性質。另外大班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和對祖國的知識經驗積累也能幫助他們對歌詞內容的理解。所以雖然這首歌曲音域較寬,不適合幼兒演唱,但無論從歌曲的旋律還是歌曲的內容看,都是比較適合幼兒欣賞的。 音樂欣賞活動《大中國》是建構式課程主題《中國娃》中的一個教學活動,在《中國娃》這個主題中覆蓋了很多內容,如聰明的中國人、祖國之最、娃娃到北京、有趣的漢字、國寶熊貓等,而《大中國》這首歌曲內容涉及到祖國的地域遼闊、民族團結、祖國之最等,所以我覺得這個活動放在主題開展的中期進行比較合適,在開展過相關活動后,幼兒積累了少數民族、祖國之最等相關的經驗后,更容易理解歌曲內容。說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如下三個目標: 1.萌發愛祖國的情感和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2.理解歌詞內容,體驗作品歡快、雄壯的特點。 3.嘗試用合適的動作來表現作品的內容和感情。 這三個目標從情感、知識、能力的角度依次遞進,把情感目標放在第一位,是因為我覺得有了愛祖國的真情實感才能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去理解歌詞和感受旋律,在此基礎上達成第二個知識目標。而第二個知識目標又是第三個能力目標的達成基礎,因為讓幼兒在體驗作品的特點理解歌詞的基礎上才能引導幼兒更好地進行表現表達。第三個能力目標設置,考慮到的是大班幼兒已有初步自主表現的能力,《綱要》中也提到:要為幼兒提供自主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法。在欣賞中嘗試讓幼兒用不同的動作進行表現和表達,不僅可以更好地讓幼兒表達自己對歌曲內容的理解,也能借助動作更形象地表達對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說教學準備: 1.物質準備:大中國mtv一段 多媒體課件 大中國cd音樂 2.經驗準備:積累少數民族、祖國之最等相關的經驗 說教學流程: 觀看mtv,激發興趣(情感激發,為下一環節做輔墊)分段欣賞, 理解歌詞(目標二服 務) 完整欣賞,感受旋律(為目標二服務) 自主欣賞,表現表達(為目標三服務),整個活動,在層層遞進中逐步達成教學目標。說教學過程: (一)觀看mtv,激發興趣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mtv形象生動的畫面和歌手深情的演唱把視覺和聽覺合二為一,非常符合幼兒形象思維的特點,讓孩子一開始就有一種強烈的視覺和聽覺的沖擊力,可以在活動一開始就很好地把幼兒的愛國情感激發出來,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欣賞歌曲的活動中。 (二)分段欣賞,理解歌詞 1.老師分段演唱后提問,你聽到歌曲里唱了哪些美麗景色? 2.根據幼兒回答,教師以歌詞做歸納,同時出示多媒體風景圖片。 3.教師幫助幼兒分析不易理解的幾句歌詞。“兄弟姐妹”、“兩條龍”分別是什么意思? 在這個環節采用分段欣賞的形式更有利于幼兒聽清楚歌詞和分析理解歌詞內容,活動中主要采用了多媒體演示法,當幼兒提到哪句歌詞時就運用多媒體課件點擊出示相應的風景畫面,這樣有了多媒體畫面的出示,把歌詞內容進一步形象化,更易于幼兒理解和熟悉。另外,活動中還通過提問的方法引導幼兒回憶歌詞內容,并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如:在歌曲中說到“兄弟姐妹”、“兩條龍”這對于我們成人來說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兄弟姐妹指的是56個民族,兩條龍指的是長江與黃河,這里作詞者就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這樣的比喻并不能馬上理解其含義,所以我有必要通過提問法來幫助幼兒分析和理解歌詞,使幼兒對整個音樂的內容有一個全面地了解。通過運用多媒體演示法和提問法的綜合運用,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了歌詞內容,使幼兒做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而適時地提問和出示畫面還使幼兒使終保持著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回憶已有經驗,對歌詞有了比較清晰的理解。 (三)完整欣賞,感受旋律 1.音樂前后旋律有什么不同? 2.出示圖譜,幫助幼兒感受前后兩種不同的旋律。 3.對比欣賞,進一步感受前后兩種不同的旋律。 在這個環節中由于重點要讓幼兒感受歌曲的旋律,所以在選擇音樂時要選擇音像效果好,旋律中配器較為合理的音樂,這樣就能突出歌曲的性質,渲染歌曲的氣氛。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運用了傾聽法和圖譜演示法。傾聽是音樂欣賞的基礎,傾聽法主要讓幼兒用多次不同方式的傾聽來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變化。首先采用完整的傾聽,請幼兒說說這首歌曲的音樂前后有什么不同?再通過圖譜演示法,以圖譜中不同的圖案、線條表現樂曲旋律的變化,給孩子直觀的視覺感受,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歡快、舒緩兩種不同的旋律,最后通過對比欣賞,進一步感受明確前后兩種不同的旋律。通過聽覺和視覺的交替運用,幼兒對歌曲旋律的把握就較為清晰和明確了。在這個環節中,幼兒能理解前后兩種不同的旋律,在老師的引領下增強了幼兒感受旋律的能力和對比欣賞的能力。 (四)自主欣賞,表現表達 1.再次欣賞mtv,觀察歌手的演唱動作,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 2.教師引導幼兒用合適的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3.幼兒隨音樂自主表達。 為了突破讓幼兒自主表現這個難點,在引導幼兒對歌曲內容用合適的動作進行表現時主要運用mtv動作示范法和同伴互學法。mtv中歌手的示范動作可以引發能力強幼兒的表現靈感,自主創編合適的動作,能力弱的幼兒可以模仿mtv歌手的動作進行表現。在這個環節中能力強的幼兒還可以帶動能力弱的幼兒,幼兒間可以相互學習。既滿足了能力強幼兒自主表現的愿意,又帶動能力弱幼兒進行表現。這樣一個運用mtv動作的示范符合綱要中提到的: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獲得美的熏陶。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動作表現進一步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五)延伸活動 1.可以在區角活動或者午餐前后反復欣賞、反復體驗感受音樂的旋律。因為一個作品的特點不是一次活動就能全部領悟到的,可以讓幼兒在反復欣賞中,不斷去感受,去表達自己的情感。 2.也可在區角活動或者午餐前后播放《我愛你,中國》《中國,慈祥的母親》等愛祖國的歌曲,以進一步激發幼兒愛祖國和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因為愛國教育需要長期感染和熏陶,光光一個活動不可能達到很好的效果,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機滲透,潛移默化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