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藝術活動:節奏樂《拔根蘆柴花》
(17)-(18)小節:按x x x 的節奏型放餡(把餡放在盒里)。
(19)-(22)小節:按x x x – 的節奏型擦汗。
(23)-(24z)小節:按x x x x節奏高興的拍手。
在音樂伴奏下,邊觀察老師的切菜動作,邊拍出節奏型。
3、老師按節奏型跳舞,啟發幼兒用鈴鼓拍出動作的節奏。一遍后,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的拍一下手轉圈跳舞的動作,引導幼兒用鈴鼓敲出“拍搖 搖 – 的節奏型。
4、老師再次按節奏型跳舞,啟發幼兒用鈴鼓拍出動作的節奏。
三、在《拔根蘆柴花》的音樂伴奏下,邊走邊敲鈴鼓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拔根蘆柴花》是一首江蘇民歌,表現了歡快愉悅的情緒。全曲以民間樂器二胡為主奏樂器,再配以其他的樂器伴奏,洋溢著濃濃的中國音樂風。讓孩子從小就接觸、喜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民間音樂是我們進行音樂教育重要的內容。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在創編節奏圖譜、設計配器方案的基礎上,嘗試用不同的方式演奏樂曲。難點是設計配器方案。
為了更好地突破重點、難點,我采取了兩個三部曲:一是欣賞三部曲,從整體欣賞到分段欣賞,再到分節欣賞。整體欣賞是幫助幼兒建立對全曲整體情緒的印象,激發他們對音樂作品的喜愛;分段欣賞是引導幼兒對音樂結構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分節欣賞是幫助幼兒從音樂的結構上把握結構中音樂要素的特點,如節奏、旋律等。這三步欣賞的步驟是層層遞進,相互關聯的。從情緒體驗到音樂要素的把握,只有充分欣賞才能使孩子既喜愛音樂作品,又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較準確的藝術表現。二是演奏三部曲,演奏要有節奏圖譜和配器方案,也就是說演奏時心中要有節奏與樂器的配合。從創編節奏圖譜到創編身體動作圖譜再到設計配器方案,可使幼兒一步步地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下把握節奏;從用身體動作演奏到用樂器演奏可使幼兒由淺到深地進行音樂表現活動。
本活動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幼兒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創造的熱情很高。當幼兒在配器、創編節奏圖譜時,產生了不同的意見,這時我引導幼兒用聽一聽、試一試的辦法去尋求最匹配的方案,很快,孩子們用這種辦法為后面的學習找到了途徑。
不過在活動中幼兒較難掌握的中間兩段的節奏型,后來我反思我可以用一個大鼓,這樣我們就可以一邊敲鼓一邊指揮幼兒,帶領幼兒練習讓幼兒將節奏掌握的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