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藝術活動《蹺蹺板》教學反思(精選2篇)
大班藝術活動《蹺蹺板》教學反思 篇1
從本次活動的目標來看此次活動,目標: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強弱變化,在音樂中體驗玩蹺蹺板一上一下的感覺。我利用多種形式讓幼兒感受三拍子音樂的旋律變化,但是對強弱的變化就有點忽略了,也是感到有點困惑的地方不知道怎么樣去表達讓幼兒更深入的感受強弱變化。對于音樂旋律的感受方面,我先讓幼兒聽聽音樂說說自己的感受,再次欣賞音樂時輕輕跟著哼唱。但是幼兒沒有哼唱的相關經驗,在今天的活動中有些幼兒有點不知所措了,以往的活動我們也是用“啦”來唱一唱,實際上只要是能夠感受音樂的旋律無論是哼唱還是用“啦”來唱都是可行的。在為音樂打節奏的環節,我覺得還是沒能放手讓幼兒自己去探索。第一次可以讓幼兒自己聽音樂來打打節奏,無論是否正確讓孩子要去嘗試,這樣才能讓幼兒有自己的感受能力。再集體交流用了什么樣的身體動作來打節奏的,這樣可以豐富幼兒用不同形式來打節奏,最后用統一的方式來為音樂打打節奏并點一下三拍子音樂的強弱變化,這樣集體打節奏有利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對于節奏方面的感受。 學唱歌曲的環節中,可以先讓幼兒欣賞音樂磁帶中童聲范唱激發幼兒想學的欲望,教師再次清唱這樣便于幼兒聽清楚歌曲里唱了什么。在幼兒學唱的之后,問一問哪里有困難?這樣有利于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幼兒,這時教師應該彈琴范唱,再次讓幼兒學唱,才能將歌曲中的難點突破,鋼琴能夠幫助幼兒找準音。分男女聲唱一唱是比較好的,能夠幫助幼兒更熟悉歌曲。 最后在創編動作表演的環節,只是拘泥于玩出蹺蹺板一上一下的感覺而忽略了歌曲。其實是在音樂優美舒緩的大環境下,去表現蹺蹺板的好玩。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聽到要表演就非常的興奮,教師要如何更好的引導幼兒是值得思考的,怎么讓孩子能夠靜下心來活動呢?基于目標“在創編表演動作的過程中,體驗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可以讓幼兒來創編動作表演出玩蹺蹺板開心的樣子,激發幼兒創編的欲望。藝術活動更著重的是讓幼兒感受音樂的旋律美。
大班藝術活動《蹺蹺板》教學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能按照序觀察圖片,學習描述小動物的表情。
2、懂得小伙伴要友好相處。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組織幼兒玩蹺蹺板,讓幼兒自由交際玩蹺蹺板的感受,學念兒歌《蹺蹺板》。
2、材料配套:掛圖、幼兒活動操作材料《語言·蹺蹺板》
活動過程:
一、以"蹺蹺板"的兒歌引出活動的內容。
二、一次性出示四幅掛圖,引導幼兒自由觀察和交流。
啟發幼兒交流:小兔子在做什么?小熊來了以后怎么做?結果怎么樣?
三、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逐幅啟發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和講述圖片內容。
1、圖①:公園里,小白兔和小灰兔在玩什么?它們玩得怎么樣?(豐富詞匯:開心)
2、圖②③:這時來了一只小熊,它做了哪些不對的`事?它是怎樣對待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情怎么樣?(豐富詞匯:害怕)
3、圖④小熊還說了什么?小白兔和小灰兔怎么樣了?
四、引導幼兒相互講述圖片的內容。
五、要求個別幼兒利用掛圖或操作材料中的《蹺蹺板》,在集體面前完整講述圖片的內容。
六、討論交流,給圖片取名。
議一儀:小熊做了哪些不對的事情?它應該怎么做才對?小伙伴要怎樣玩蹺蹺板才會玩得高興又快樂?我們可以給圖片取個什么名字?
教學反思:
在進行本課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出示圖片蹺蹺板。問大家:玩過蹺蹺板嗎?這個問題較具有激發性,學生能夠較好的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發言。學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這個較為情景較為單一的環境中,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的的思考。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學生能夠進行較好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小百科:在民間中,壓翹板是一種健身體育項目;其趣味性強深受朝鮮族及俄羅斯族等少數民族同胞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