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的喜悅!
錢啟元:我覺得馬路上很好,可以看到車站標志、行人標志、學校標志、,所以我覺得馬路好……
孩子們介紹著、聆聽著,發表著自己的意見。我們的孩子有了許多自己的想法了,而且很不錯,怎樣選擇最好的參觀點呢?我自己覺得小區的設施大同小異,可以由家長帶領參觀,而去馬路可能有危險……最后朱厲行的介紹得到了更多同伴的呼應,于是,這次參觀的地點在孩子們熱烈的討論中產生了——去大潤發參觀。孩子們的充分討論可以為他們的探索,明確堅定的目標,可以讓孩子明確自己是發現者、參與者,從而更積極主動的參與接下來的活動。
第三站:制定我們的參觀計劃書
孩子們懷著去大潤發參觀的一份期待,帶著強烈想要去探索的心情來問我:“戴老師,我們什么時候去大潤發參觀呀?看來,這成了大家熱切關注的問題,我把決定權留給了我們的孩子,讓他們來討論什么時候去參觀,于是,一場熱烈的討論又開始了,“那我們什么時候去呢?”“我們該怎么去呢?”接連不斷的問題產生了。時機成熟,我適時提了一個任務:“我們來制定一份參觀“計劃書”吧!”
一幅幅精心設計的“計劃書”產生了,“什么時候去?”“幾點鐘出發?”“怎么去?”等等等等的問題都列入了孩子們的計劃書中。我及時地把孩子們的設計在版面上布置和呈現了出來,孩子們看到后都非常的高興和有成就感,一有空就圍在一起看著、議論著,展示區上面的圖案是他們語言的真實再現!“把權利充分的回歸”給幼兒這是現在的教學中經常運用到的教學理念,我覺得教師要相信幼兒,給予孩子們自由創意的空間!你看我們的孩子發揮的不是很好嗎?相信幼兒吧!
第四站:制定參觀的項目
隨著主題的產生,孩子們的興趣一天比一天高漲,在討論“去參觀什么?”的話題時,孩子們產生了自己來確定參觀項目的想法,我就順著孩子們的興趣,作了如下導向設計:“你最想發現知道大潤發里的什么呢?” “為什么你要去找這東西呢?” 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孩子們自己討論起來,孩子們熱情很高,并積極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想法。
朱宇潔和媽媽:我是吳江人,蘇州有自己的特產豆腐干,我們吳江有些什么特產呢呢?
朱丁耀:我想知道,超市里的物品是怎么分類放的。
龐文文:我想知道超市里面有沒有賣面條這些風味小吃的?
李張晨:我想去發現超市里的阿姨是怎么工作的?……
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各式各樣,,他們的求知欲是無邊的。教師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要考慮參觀的項目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而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完成的。“去發現吳江的特產”這一項目既有挑戰性,又對孩子有思想方面的深遠影響。
第五站:創編兒歌:《吳江特產有哪些》
在期待去參觀的幾天里,孩子們的心情是迫切的、激動的,他們把自己的這種情感自然地流露了出來,有幾個把它以兒歌的方式展示了出來,孩子們創編的兒歌是這樣的:
今天我們真高興,真呀真高興,
要和伙伴去參觀,去呀去參觀,
你們要到哪里去?我們到大潤發超市去,
你們怎么去?嘟嘟,嘟嘟,我們乘大汽車去……”
孩子們的兒歌還沒有編完,雖然顯得稚嫩,但是不難看出,他們的情不自禁、以及創作的欲望正是他們主動性的具體體現,我深信:孩子們去大潤發參觀了以后,他們會有更多精彩的內容編到兒歌中的,我和孩子們共同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