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活動:竹
<br><p></p>活動五:《想象畫:美麗的家園》教師引導語:小朋友我們都知道熊貓是我們的好朋友,可現在熊貓卻越來越少了,變得很珍貴了,原來是熊貓的家遭到破壞,我們大家來為熊貓想一個好辦法,怎樣來保護它們美麗的家園呢?用七彩畫筆給熊貓設計一個美麗的家園,相互講講自己畫的內容。教師回應:通過這一系列活動,我發現利用家長資源對與活動的開展有很大的幫助。一些家長從網上找來了很多關于竹子的資料,有的家長特意去書店給孩子買了關于竹子種類的書,還有的家長到圖書館為孩子尋找一些關于熊貓和竹子的生態變化圖片資料等。這些知識不但豐富了幼兒,對與教師的知識面也是很大擴充。更主要的是通過這次活動,我發現孩子們對與熊貓,已由起初外形體態憨厚的喜愛,逐步變成對它們生存環境的擔心,而產生的關愛之情。幼兒情感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活動四:《社會實踐活動:參觀竹器店》設計思路:有一天,吳婧怡小朋友問我:“為什么長在泥里的竹子是綠的,而我家的竹竿是黃黃的啊?”我回答道:“那是因為竹子經過了加工啊?”她有問:“怎樣加工啊?到哪里加工啊?是不是到廠里啊?”她的問題給了我很大啟發。于是我就和社區的竹器加工店聯系,帶領孩子們去參觀加工竹子的過程。活動進展:帶領幼兒去社區附近的竹器店看加工竹子(用火把彎的竹子熏烤,使其變直),幼兒觀察熏烤時工人的操作過程和竹子的變化過程。幼兒言行:孩子們邊看竹器店的師傅進行操作,邊問了很多問題:成:為什么要把竹子放在火上烤啊?師傅:因為要讓長的彎的竹子變直了。雨:讓竹子變直了有什么用啊?師傅:直的直竹子有很多用處啊,就拿我們這里加工的竹子來說吧,它們是用來運往工地,造房子的時候做腳手架用的。文:看,那個竹子烤黑了,快點拿掉。師傅:別急,看,工作人員弄一些水澆在上面,讓竹子冷卻下來。文:我聞到了一股味道。玲:叔叔,我看到竹子“出汗”了。師傅:哈哈,那不是汗,那是竹子在經過火烤后流出來的汁液。玲:那汁液為什么用罐子裝著呀?它有什么用啊?師傅:你觀察的真仔細,那汁液可是個寶,可以用來治病的。小朋友不是會經常咳嗽痰多嗎?喝了這個汁液就會好的。教師回應:在參觀 <br><p></p>幼兒的幼兒發獎。子活動三《親子游戲:跳竹竿舞》請家長給幼兒講一講少數民族中利用竹竿進行的娛樂活動。踩竹高蹺、爬竹梯、跳竹竿舞等。邀請家長和我們的小朋友一起跟老師學一學跳竹竿舞的步伐。由我們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分組聽音樂跳竹竿舞。子活動四《品嘗:竹筒飯和竹筍做的菜》 請幼兒園的廚師為大家做竹筒飯和各種用竹筍做的菜。請家長和幼兒一起用餐,品嘗用竹子做飯菜的不同風味。請幼兒講一講竹筒飯和我們平時吃的飯有什么不同? 幼兒表現: 雨:我聞到竹筒飯很香,比平時吃的飯要香多了,今天我吃了兩個的。 文:我覺得竹筒飯吃在嘴里粘粘的,很香。 蝶:我看到竹筒飯上有點黃黃的,為什么呀? 嘉:我知道那是竹子的顏色染到飯上去了。活動六:《音樂綜合活動:牧童短笛》設計思路:蔣宛平小朋友從家中帶來了一根笛子,可是他怎么吹都吹不出聲音來,這是為什么呢?于是我就小朋友來探索一下,這樣讓笛子發出聲音來。子活動一:《認識:笛》出示各種笛的圖片,讓幼兒進行辨認哪一種是竹笛?看一看竹笛的構造。聽一聽竹笛的聲音和其他樂器的不同?幼兒表現:茂:我覺得竹笛的聲音聽起來有點脆,很響亮。亮:我聽到竹笛的聲音有點象小鳥的叫聲一樣。風:我覺得竹笛的聲音聽起來很高興。子活動二:《實驗:不同材質的笛膜》想一想竹笛是如何發出聲音的?用不同材料制作笛膜,試一試竹笛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想一想為什么?幼兒表現:楊:笛子上那么多洞洞有什么用啊?平:我看見爺爺用手按在洞洞上就會有聲音了。菁:我按了呀,可還是沒有聲音呀?平:要用嘴對著這個大的洞洞的用力吹的。(只有吹氣聲)平:哦,我知道了我看見爺爺吧這個洞洞貼了一張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