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節日主題活動1
節日是一種文化,節日是社會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孩子的學習就是在生活中進行的。5"6歲的幼兒社會發展能力大大提高,他們的情感趨于穩定,開始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現,由社會需要而產生的情感也開始發展。通過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幼兒不僅可以展示自己各方面的學習成果,增強自信心,更可以增長社會知識,獲得團結、合作的社會化技能,體驗熱愛、尊敬等社會情感,從而促進其社會化的進程。一. 幼兒發展目標與主要內容:
1、初步了解傳統節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的來歷及有關習俗,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 知道教師節、國慶節、國際勞動節等重要節日的名稱日期,進一步了解這些節日的社會意義。
3、積極參與各種節日的籌備及慶祝活動。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人交往、溝通、合作,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勞動、愛親人的健康情感,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教師指導建議:
(一)傳統節日
中秋節
1、環境:
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餅、水果;制作各種燈籠;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故事掛圖、畫有觀賞月亮的圖片等。
2、游戲:“月餅加工廠”。
教幼兒制作各種月餅,做好的月餅裝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賣,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動:
(1)講述有關中秋節的故事、傳說,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創編表演童話劇由幼兒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進行表演。
4、觀察活動:
請幼兒在節前節后觀察月亮的變化,并做月亮變化日記(從小月牙開始觀察記錄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兒自己觀察并將結果畫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園共育:
(1)指導幼兒觀察月亮的大小變化。
(2)給幼兒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節的古詩。
(3)中秋節前夜,家長帶幼兒來幼兒園進行“慶中秋晚會”。可做月亮變化日記展、表演節目(盡量讓幼兒自己準備),將從家中帶來的食物與大家分享,用望遠鏡觀察中秋節的月亮等。
重陽節
1、區域活動:
美工區:引導幼兒繪畫“我的爺爺奶奶”,并將畫好的人物貼在一起做成“全家福”。
語言角:(1)提供尊敬老人的各種圖片,鼓勵幼兒進行擺圖講述。如:幫爺爺搬凳子,給奶奶捶背等。(2)講述:平時爺爺奶奶是怎樣關心你的?你是怎樣做爺爺奶奶的好幫手的?
娃娃家:為幼兒提供眼鏡、拐杖等材料,讓幼兒當爺爺奶奶,并引導幼兒表現出老人對孩子的愛,鼓勵幼兒做關心老人的事。
2、生活活動:
利用帶幼兒外出的機會,鼓勵幼兒主動與老人交往,了解老人們的活動。
3、教育活動:
(1)、組織談話活動,使幼兒知道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重陽節是老人們的節日。
(2)、請家長們來參加活動,爺爺奶奶談談自己年輕時辛勤工作,養育子女的艱辛,父母談談上一輩對自己的關心、照料。了解爺爺奶奶的辛苦,感受老人對自己的愛。
(3)、欣賞學習敬老愛老的歌曲、古詩,如:歌曲“常回家看看”、“好娃娃”,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4、社會實踐活動:
參觀敬老院,為他們表演節目,送小朋友自制的禮物。
5、家園共育:
請家長配合,讓幼兒在家里幫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搬凳子、拿鞋子、拿眼鏡、報紙、陪爺爺奶奶散步等。
春節
1、觀察講述:
春節前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自己家中和周圍的環境有什么變化——商店里多了哪些平時沒有的東西?各家門前、窗上添了什么?,大家都在忙著做什么?
2、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