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化常規教學總結
托班的孩子剛從家里的“小霸王”來到幼兒園,一切從“0”開始。在他們的記憶里,他們的喜怒哀樂最大,因此集體生活的約束,常規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如何運用較好的形式幫助托班幼兒形成良好常規的建立,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經過推敲和思考,我在托班開展的是運用游戲化的教學進行常規培養.
開學初,我深入了解每位托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并結合本班的特殊情況交流討論,尋找科學的、合理的常規培養策略。在一日生活活動安排上更加體現游戲化豐富性。目標:1.以游戲化形式滲入一日常規教育.2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收集有趣的游戲進行滲透. 準備:1.兒歌2.圖片3.游戲前的一些基本物品準備:如小動物的頭飾,水果摸具等. 措施:1.收集有趣\生動.適合托班幼兒學習的兒歌. 如:烤面包.喝水.2,活動前查詢相關資料,摘取適合托班幼兒的游戲活動如:學小貓走路,學小貓叫點名. 3.擬人化口吻督促幼兒如:幼兒在椅子上坐不牢,教師可模仿”警察叔叔”口吻讓幼兒坐牢. 生活中簡單的 “洗手、小毛巾、玩具的整理及喝牛奶”等活動,教師都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如學小花貓洗手.學小花貓輕輕地走路等,都可讓幼兒達到良好的效果.針對“送玩具回家”活動,愛玩是寶寶的天性,但是玩后玩具的收拾總是不盡人意。于是老師設計了一個“送玩具回家”的游戲,首先預設還一個情景,將玩具隨意地灑落在地上,錄音機里放上寶寶的哭聲,老師運用夸張的表情動作尋找哭聲,告訴寶寶玩具在哭,引出問題“玩具為什么哭?”,與寶寶一起討論后得出“玩具沒有回家,找不到媽媽才哭”,繼續討論“怎么把玩具送回家”,后交代任務,出示幾個有不同圖片的玩具筐,請寶寶把玩具歸類后送回家,后教師檢查是否正確,錄音機傳出寶寶開心的笑聲。教師小結“每次游戲后都要把玩具送回家”,后音樂游戲”我們都是好朋友“,這樣的游戲活動才能體現出游戲性。同時托班老師的語言運用也非常重要,教師要不斷地變換著語氣的抑揚頓挫,同時更要體現出兒童化、擬人化。這樣寶寶的注意力才會跟著老師走,才會被吸引到游戲中,愿意參加集體游戲。
一個學期即將過去,發現孩子們的常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班級幼兒的各方面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配合良好常規活動建立的過程中,孩子們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音樂欣賞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等等.我們將繼續以游戲化教學提升常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