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社會實踐活動如何組織
如教育孩子愛祖國、愛家鄉,這是《規程》提出的教育任務,也是各園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必然要進行的內容,但我們還可以利用大型活動來強化這一點。我園利用“六一”活動開展的《我愛家鄉名小吃》、《我在家鄉旅游》、《家鄉的風俗民情》、《香港——祖國小朋友歡迎你》等系列活動就自然的滲透了這一思想。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還根據活動內容和特點,注意巧妙地發揮一個活動多種目標的作用,如在《我在家鄉旅游》活動中,教師們根據樂山大佛的特點,設計了攀登上山的內容,在“游覽都江堰“時又用平衡木制成了“索橋”。孩子們要去旅游時,都必須先過“索橋”(平衡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有一定難度,使孩子們既認識了家鄉,又獲得了多種鍛煉,滿足了孩子發展的愿望,促進了兒童的發展,同時活動本身也體現出對愛祖國、愛家鄉教育的系統性和滲透性原則。
(二)綜合利用原則和參與原則
幼兒園要搞一個大型活動,往往不僅教師十分辛苦,兒童也十分勞累。教師又要布置環境,又要組織兒童排練節目,還要準備演出服裝……往往是忙了這頭丟了那頭,甚至占用兒童游戲時間,影響到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又費材料又費力,花了不少錢,出了不少汗還不一定有好效果。實際上,這種情況是可以改善的,這就需要運用綜合利用原則和參與原則。
綜合利用原則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綜合利用廢舊材料,節約開支,減少浪費;二是綜合利用日常教學活動中創造的財富,如美術活動后,兒童的畫、手工勞動的小制作等都可用來裝飾環境,或投放到相關的活動區作游戲材料。
在綜合利用中,首先最重要的是教師、園長應該是有心人,有心地去思考、設想、收集材料、利用材料;二是兒童的參與,只有在兒童的參與下一切活動才能變得真正的有意義,才是真正的兒童的活動。
(三)安全性原則
再好的活動,如果發生了不安全的事,都稱不上好活動,安全否定一切,因此安全性原則也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性原則要求我們在設計活動時能一切從實際出發,預測可能的不測,確保安全。如檢查場地的安全、器材、道具的安全,活動中內容和形式的安全,教師的安全意識,以及其它可能發生的安全。
(四)對組織大型活動的效益的思考
作為園長花那么多精力、物力、財力去組織大型活動,當然首先是為了教育的需要,但還應對活動的教育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思考。
教育效益:主要是指該活動對兒童的發展能帶來什么效益。
社會效益:主要是指該活動對幼兒園的發展能帶來什么效益,而這兩點是相輔相存的。但教育效益短期內不一定很快體現出來,這就需要我們充分利用有效的活動來宣傳自己,擴大影響,擴大社會效益。
如通過畢業離園活動宣傳幼兒園。過去,我們的畢業離園活動主要形式是家長、兒童、教師聯歡會,兒童、家長感謝幼兒園,感謝老師幾年的辛勤育苗,老師囑咐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種離園活動千篇一律,難以給兒童留下深刻的印象,難以讓兒童記住這是他邁向社會的起點站。因從幼兒園走向社會是人生重要的一步,十分值得紀念。因此,我們改變以往的形式,讓兒童自己來組織籌辦畢業活動,為兒童提供發揮他們能力的機會,并邀請各方面的領導和幼兒園所在社區的單位參加,共同祝福,鼓勵兒童走向社會,向社會宣傳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展示幼兒教師的豐采。活動中既有孩子感謝老師,也有老師感謝家長幾年來配合幼兒園共同教育孩子,既達到了宣傳幼兒園提高社會效益的目的,也給兒童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
總之,一個園長無論組織開展什么樣的大型活動,都應切合實際,因地制宜,既有短期目標,又有長遠考慮,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