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楓樹的煩惱》(通用3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楓樹的煩惱》 篇1
教材分析:
《楓樹上的喜鵲》是本課是篇童話故事,孩子們與楓樹上的喜鵲融為一體,表達出了對喜鵲的喜愛之情。
本文的感情點在兩句話中:在心中稱呼小喜鵲是我的喜鵲阿姨;在心中稱呼小喜鵲是我的喜鵲弟弟。正是對喜鵲的喜愛之深,才會和它融為一體,傾注了滿腔的喜愛。
我會寫:
傘(雨傘)(打傘)(跳傘)(紅傘)
姨(阿姨)(姨媽)(小姨)(表姨)
弟(弟弟)(兄弟)(弟子)(小弟)
便(方便)(便當)(便利)(小便)
教(教學)(教書)(教課)(教給)
游(游戲)(游泳)(游玩)(導游)
戲(京戲)(唱戲)(看戲)(戲劇)
母(字母)(母親)(母子)(聲母)
易錯的字:
山岡(gāng)拼(pīn)命遮蔽(bì)
姨:注意右半部分,筆順分別是橫、橫折、橫、豎折折勾、撇、捺。
母:“母”的筆畫筆順為:豎折/豎彎、橫折鉤、點、橫、點。
多音字:
覺jué(睡覺)jiào(感覺)
便biàn(方便)pián(便宜)
教jiào(教育)jiāo(教書)
近義詞:
喜歡—喜愛看望—探望高興—快樂
反義詞:
升—落喜歡—討厭
抬頭—低頭快樂—難過
練一練:
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寫句子。
1、海洋館里的海豚一會兒騰空飛起,一會兒鉆入水中,一會兒爬到岸邊。
2、天氣總是變幻莫測,一會兒萬里無云,一會兒晴空霹靂,一會兒大雨傾盆。
問題歸納:
1、楓樹是什么樣子的?說說我為什么喜歡它?
答: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綠色太陽傘,一直打開著。它的綠蔭遮蔽了整個渡口。
因為楓樹像高大的綠色太陽傘,為人們遮風擋雨,無私奉獻,所以我喜歡它。
2、喜鵲阿姨都教小喜鵲什么了?再想想喜鵲阿姨還教喜鵲什么?
喜鵲阿姨站在她的鳥窩邊,一會兒教喜鵲弟弟唱歌,一會兒教喜鵲弟弟做游戲,一會兒教他們學喜鵲阿姨自己發明的拼音字母……
3、作者重點寫了什么內容?
作者重點寫了喜鵲媽媽教喜鵲唱歌、游戲,還教學習漢語拼音,以及看日出。
課文主題:
本文介紹了楓樹上喜鵲一家的故事。經過“我”的創造性想象,把喜鵲一家的生活描寫得其樂融融、有聲有色,讓我們感受到了童真童趣,表達了對小動物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
課后習題答案:
1、默讀課文。文中反復說“我喜歡”,說說“我”喜歡的是什么。
“我”喜歡高大的楓樹,喜歡楓樹上的喜鵲窩,喜歡楓樹上的喜鵲阿姨,喜歡喜鵲弟弟們,更喜歡看喜鵲阿姨教喜鵲弟弟學習。
2、看到下面的情景,你會想到什么?試著要寫下來。
我看見喜鵲阿姨找了一條蟲子回來,站在窩邊。喜鵲弟弟一齊叫道:鵲!鵲!鵲鵲鵲!”
我懂得,他們的意思是:“___________”
喜鵲阿姨把蟲子送到喜鵲弟弟嘴里,叫起來:“鵲,鵲,鵲……”
我知道,她是在說:“___________”
喜鵲阿姨叼來了蟲子,喜鵲弟弟一定想吃蟲子,所以他們可能會說:“媽媽,媽媽,我要吃,我要吃!
喜鵲阿姨把蟲子送到了喜鵲弟弟的嘴里,接著她可能會說:“乖孩子,快張開著,把它吃了。吃吧,吃吧,不要著急!”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楓樹的煩惱》 篇2
教材分析:
《楓樹上的喜鵲》是一篇童話故事,情節簡單,語調活潑,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但這篇童話又與眾不同,在于采用的是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穿插敘述的方式,把一個帶著童真、童趣的去看待周圍事物的孩童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故事告訴我們:童話就在我們身邊,人人都可以創造童話。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經對童話故事有濃厚的興趣,但缺乏一定的鑒別能力。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已經掌握了識字的方法,喜歡讀書,但語言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
教學理念:
1、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在《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的閱讀目標中就提出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所以,童話故事作為低學段的閱讀文本,應該注意兒童的心理,重視兒童用童真童趣的語調朗讀童話,從而更深入理解童話內容,進而主動創造童話。
2、在新教材和《課程標準》中,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學生讀、寫的欲望很強烈,要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要充分運用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設有益于學習活動進行的情感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3、使閱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故事。
教學目標:
1、能準確認讀生字,會寫“蔭、蔽、撐、懂”四個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2、能初步掌握省略號、感嘆號、問號在不同語境的用法。
3、通過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話故事的真諦。
教學重點:
1、交流積累識記生字的方法,培養識字、寫字能力。
2、在自主讀文的基礎上,通過語言對話,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3、通過讀文,明白“我”喜歡的是喜鵲一家其樂融融的溫馨場面,喜歡的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
教學難點:通過讀文,使學生明白理解“我”喜歡的是什么。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學過的生字、詞語。
2、懂得“我”喜歡的是喜鵲一家其樂融融的溫馨場面,喜歡的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
重點難點:
重點:多種形式讀課文。
難點:懂得“我”喜歡的是什么。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揭示課題。
1、認識喜鵲,介紹相關知識。
2、認識楓樹。
3、解釋二者之間的關系,引出課題。
4、生和師一起書寫課題。
二、檢查字詞情況。
1、開火車讀生字。
2、抽查詞語。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
(1)標出課文自然段序號,圈出文中讀不準的字詞。
(2)這個故事發生在哪里?
(3)這篇課文講了什么樣的故事?
2、生回答。
3、出示第一自然段,介紹“渡口”。
4、自由讀第1自然段,說一說:你看到了一棵怎么樣的楓樹?交流。
很大很高,請生讀出這種感覺。
想把什么詞語送給楓樹?四個字的詞語。
5、理解“遮蔽”。蔽的意思是什么?你發現了什么?
6、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喜歡什么?(楓樹喜鵲窩)
四、學習課文2——5自段。
1、從課文哪里看出我“喜歡極了”?自己表演讀2—5自然段。
2、小組合作再讀2—5自然段,想一想:還有什么事讓“我”喜歡?
3、小組分角色朗讀5—13自然段,思考:這幾段話寫了幾個場景?分別是哪幾個?
兩個場景:①喜鵲阿姨教喜鵲弟弟說話②喜鵲阿姨一家關于太陽的問答
4、運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寫句子。
5、出示句子,聯想。
6、回顧課文,想一想:什么事讓“我”高興?
7、反復讀課文,說說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8、看到下面的情景,你會想到什么?試著說一說
五、學習日出段。
1、不僅不拼音,還看日出呢?師畫太陽。出示課文內容。生做老師,生做弟弟,演一演:阿姨,弟弟,翻譯,旁白。
2、理解省略號的意思:阿姨和弟弟一起學拼音,看日出,還可能做些什么呢?
3、四人小組合作編故事。
六、主題升華
1、這是一群跟我們一樣有著童真童趣的小喜鵲,熱愛自然,享受生活。他們的世界同樣也充滿了童話的純真,你們喜歡么?好,相信我們的孩子更是活潑有趣的“小喜鵲”,我們也能創作出美麗的童話。
2、你最喜歡什么小動物?怎樣保護小動物。
3、《拍手歌》唱起來,保護動物。
七、推薦郭風的另一首詩《童話》。
童話
小野菊坐在籬笆的后面,
側著頭,想到:
“我長大了,
要有一把藍色的'遮陽傘;
那時候,我會很好看,
我要和蜜蜂談話!”
站在她旁邊的蒲公英,插嘴道:
“可是,那有什么好呢?”
小野菊馬上問道:
“可是,你會比我好嗎?”
“我長大了,會有一頂
旅行用的,黃色的小便帽;
我要帶一只白羽毛的毽子,
旅行到很多地方!”
小野菊沉思地說:“那真的很好,
可是,我不要像你!”
八、總結:
童話就在我們身邊,人人都可以創造童話。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楓樹的煩惱》 篇3
我們班這個月上了《楓樹的煩惱》這個活動。這個活動是讓幼兒感受故事中楓樹與松鼠的友誼,了解楓樹在四季中的變化的原因。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以引導幼兒的觀察為主,使幼兒的觀察能力得到了培養,讓幼兒從觀察中感受季節的變化及楓樹的心情變化。
整個活動我是分成四個環節完成的。1、直接引題出示楓樹的四季變化的四張圖及春夏秋冬四個字,讓幼兒把字貼在相應的圖片上,并說明為什么這樣貼的理由。孩子們認真觀察圖片。通過字貼圖讓幼兒了解楓樹四季變化。2、讓幼兒觀察春季夏季的楓樹及楓樹與小松鼠之間的友誼。3、讓幼兒觀察秋天的圖片,畫上少了誰?小松鼠到哪去了?讓個別能力強的幼兒上臺大膽講一講。此時的楓樹漂亮嗎?可是楓樹開心嗎?不開心的原因是什么?讓幼兒理解故事,上升到對故事的理解,請幼兒來具體說說,完整說說,這樣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幼兒體會到了故事中楓樹的情感變化。4、冬天來了,楓樹又是什么樣了,我們能怎樣安慰楓樹呢。教師和幼兒在聊天討論的氣氛中結束教學內容。
這個活動我是從情感入手,活動給了幼兒較自由的空間,整個活動氣氛活躍知,幼兒的積極性高,創設一個積極應答的環境。在具體的活動中,我也深有體會,所以我對本次活動進行反思。在這幾個環節中,幼兒交流積極,思維活躍。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激活了幼兒的思維能力,感受了同伴之間的友誼,從而體驗到作品所蘊含的思想內容,所以我的目標已經達到了,但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我還應該多營造一種寬松,愉快,讓幼兒為主體的環境氛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