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成語故事教案(通用4篇)
幼兒園成語故事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我們的頭腦里已經記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聽嗎?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
板書:6、成語故事三則
二、初讀指導
1、安排課內預習。
過渡:課文中講了哪三則成語故事呢?
⑴輕讀課文,圈出文中生字。
⑵拼讀生字,記住字音,字形。
⑶朗讀課文,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⑷畫出不理解的詞。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生字詞(幻燈片)。
⑵分析哪些字音易錯。
⑶文中哪些詞不理解。
⑷指名讀課文。
三、指名書寫。
四、安排作業。
謄寫生字,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
1、認讀生字詞。
2、填詞。
自相(矛)盾畫龍點(睛)(濫)(竽)充數張口(結)舌
二、精讀《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么事?
2、討論:“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么大話?“張口結舌”的意思。那人為什么張口結舌說不出話的呢?
3、聯系實際說說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
三、精讀《濫竽充數》。
1、查字典:濫、竽、充、數4個字分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為什么也得到了和他人一樣的俸祿?
理解句子: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3、后來他怎么又裝不下去了呢?
4、朗讀課文。
四、精讀《畫龍點睛》。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⑴張畫的龍為什么不“點”睛?
⑵后來為什么又給龍畫上眼睛了?
⑶“點睛”的結果怎樣?
2、逐題討論,指導朗讀
3、啟發想象,領悟寓意。
五、安排作業。
朗讀課文,造句:不要……而要……。
板書設計
6、成語故事三則
自相矛盾 夸口 張口結舌
濫竽充數 得俸祿 逃走了
畫龍點睛 點睛 飛走了
幼兒園成語故事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理解寓言故事《鄭人買履》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園小朋友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
2、通過多種形式鞏固所學過的成語,激發幼兒園小朋友對中國豐富的語言文化的興趣。
3、豐富幼兒園小朋友的語言,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數字卡;圖書、成語字卡若干;
2、表情類、動物類成語圖卡若干。
3、油畫棒、白紙。
活動過程:
一、通過書的排序,鞏固一至十的成語。
1、幼兒園小朋友選擇一本圖書,提問:你選擇的是什么圖書?它的價錢是多少?
2、請幼兒園小朋友按從最便宜到最貴的價錢順序給書排序。
3、引導幼兒園小朋友復習一至十的成語。
二、游戲《成語對對碰》,鞏固所學成語。
每兩個幼兒園小朋友為一組選擇兩張圖片,組成一個成語。游戲進行2~3次。
三、聽寓言故事《鄭人買履》,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
1、幼兒園小朋友邊看大圖書,邊猜故事情節。
2、告訴故事名稱,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3、通過探望與討論,幫助幼兒園小朋友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兒園小朋友遇事要靈活。
4、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啟發幼兒園小朋友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成語的理解。
四、通過看圖片,鞏固所學成語,并對成語給以分類。
1、動物類
2、表情類
3、其他
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幼兒園小朋友創造性的表現學過的成語。
1、教師做動作,幼兒園小朋友猜成語。
2、個別幼兒園小朋友做動作,幼兒園小朋友猜成語。
3、教師出示成語字卡,幼兒園小朋友做動作。
4、在音樂伴隨下,幼兒園小朋友自由發揮表演成語。
附:《鄭人買履》成語故事
從前,有個鄭國人,打算到集市上買雙鞋穿。他先把自己腳的長短量了一下,做了一個尺子。可是臨走時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賣鞋的地方。正要買鞋,卻發現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對賣鞋的人說:我把鞋的尺碼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來再買。說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張張地跑到集市。這時,天色已晚,集市已經散了。他白白地跑了兩趟,卻沒有買到鞋子。
別人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這個買鞋的鄭國人卻說:我寧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腳。
寓意:不顧客觀實際而墨守成規的人,常常會做出荒唐可笑的事來。
幼兒園成語故事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重、難點:
成語故事三則-教案教學設計棒
通過閱讀課文,讓學生明白成語故事包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擬訂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從一年級至五年級學到了許多成語,誰能說 說你所知道的成語。
指名說
揭題: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幾則成語故事。
板書:成語故事三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思考:
(1)課文講了哪三則成語,你能大體說說它的故事嗎?
(2)邊讀邊畫出文中的生字,力求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
2、指名說
三、檢查自學:
1、查生字:默寫本課的生字,評議。
2、理解:俸祿
結合插圖理解:張口結舌
⒊說一說通過預習理解的新詞。
四、學習《自相矛盾》
1、師揭示題目,提問:“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呢?
2、自由輕聲讀課文
3、楚國人賣矛又賣盾他先后說了兩句話,指名說一說,及時板書:
戳不穿
能戳穿
⒋同學們,通過老師的板書你發現什么嗎?
(他說的兩句話前后相抵觸)
⒌師小結:這就叫自相矛盾。
⒍練習朗讀楚國人說的話。
⒎聯系實際,談談自己或周圍的其他人有沒有犯過自相矛盾這樣的錯誤。
7、學生自由討論、發言
五、小結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成語故事三則,成語故事三則-教案教學設計棒,希望對你有幫助!
幼兒園成語故事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成語故事短小、生動,富有教育意義,因而適合兒童閱讀。讓學生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課文。學會9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會用“總是”、“不是……而是……”造句
2、過程與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在理解寓意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1、清成語故事中精辟的語句,揭示其比喻義。
2、強朗讀和復述訓練。
3、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文朗讀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達成目標:激趣揭題,講解“成語”“則”的意思。)
1、同學們,我們頭腦里已記下不少成語,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
板書課題:6
成語故事三則
3、什么樣的成語稱為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4、這里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二、初讀課文
(達成目標:同預習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型,把句子讀正確。
啟發學生質疑。)
1、布置課內預習要求。
過渡: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哪三則寓言故事了?請大家自己讀課文。
(1)、輕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生字。
(2)、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3)、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4)、畫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詞,準備質疑。
2、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導生字、正音。
chuō
yú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戳
竽
腮
俸
祿
壁
韻
(2)指導詞語,注意正確書寫。
夸口
俸祿
自相矛盾
畫龍點睛
戳穿
圍觀
濫竽充數
張口結舌
(3)請你說說哪些字音容易讀錯,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翹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濫”、“祿”是邊音;“竽”是第二聲,不能讀成第三聲。
4、質疑不理解的詞語,小組討論。
文中的哪些詞你不理解?讓學生通過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三、指導預習及寫字。
(達成目標:學習預習及正確書寫。)
1、再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
2、指導書寫習字冊。
3、小組交流,預習下節課內容。
作業設計:
1、課堂作業
抄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每則故事的意思。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三則
自相矛盾
濫竽充數
畫龍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