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電幼兒園教案(精選2篇)
安全用電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在陽臺上的安全教育。
2、養成不爬陽臺、不往陽臺外扔東西的好習慣。
3、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與家長溝通,豐富幼兒有關陽臺安全的經驗。
2、教學掛圖《陽臺上的安全》
3、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幼兒猜謎語,引出活動。
謎面:像屋不是屋,身在半空中,養花衣物,三面都通風。謎底;陽臺
2、教師引導幼兒了解有關陽臺上正確的安全知識。
引導幼兒討論:你覺得圖上哪些小朋友做得對?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對?為什么?
教師小結:第一,在衣架上取晾的衣服時,不能將身體探出護欄,這很危險,可以請人助。第二,給花澆水時不要弄倒花盆,這樣會砸到路人。澆水時也要小心,防止水灑下,弄臟樓下別人的衣物。第三,在陽臺上玩耍時不要向下扔垃圾,這樣會砸到行人,很不禮貌,也很危險。
3、出示教學掛圖:《陽臺上的安全》,讓幼兒了解在陽臺上出現意外情況時的應急措施。
教師:圖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組織幼兒討論:小朋友在陽臺上,陽臺的門被風吹關上了,該怎么辦?
教師小結:如果遇到陽臺上的門被風吹上,應向屋里的人求救,如家中無人或人沒有聽到,可向周圍鄰居家聲呼喊,請他們忙。
4、引發幼兒思考陽臺上還有哪些危險的事情不能做。
教師:在陽臺上還有哪些危險的事情不能做?
安全用電幼兒園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幼兒園階段主要是3-6歲年齡的幼兒,由于中班的孩子們認知能力的有限,對于一些安全隱患不能夠很好的辨別和認知,電是我們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物品,所以有必要多次反復的向幼兒教育和引導,于是,我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通過小故事,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知道電插座的插孔里藏著電,不能去觸摸,同時認識“當心觸電”的標志,具備初步的安全用電常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目標:
1、認識"當心觸電"的標志。
2、通過故事知道電插座里藏著會咬人的電,不能用手觸摸。
3、初步培養幼兒安全用電和安全意識。
4、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教學ppt;故事視頻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只可愛的小動物,你們猜猜是誰?
出示圖片(松鼠尾巴)看,是誰的尾巴?
二、欣賞故事《會咬人的電》,并根據故事進行簡單的提問。
小松鼠給我們帶來了一個自己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提問:
1、故事里的小松鼠叫什么名字呢?(蹦蹦)
2、小松鼠想看電視是怎么做的?媽媽又是怎樣說的?
3、后來小松鼠想開風扇又是怎么做的?
4、小朋友能不能自己直接插插座呢?
5、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的插座是什么樣子的呢?
6、在我們的家中哪些地方有插座?
三、觀看視頻,認識“當心觸電”的標志,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會引起觸電。
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個標志嗎?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哪些行為會引起觸電?
四、制作“當心觸電”標記圖。
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畫“有電危險”的標記,并把它貼到相應的位置上。
五、小結。
小朋友,你們記住,平時一定不能碰電插線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屬片捅插電插線板和插座的小嘴巴,電器的插頭要請爸爸媽媽插,學會安全用
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小班的教師,班上的孩子年齡幼小,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老師就要將工作做到最細微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學習,積累,調整。我想,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好方法,那時,幼兒的安全問題不會再成為困擾我們的`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