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太陽和月亮教案(精選4篇)
幼兒園小班太陽和月亮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詩歌中“靜悄悄”與“熱鬧”的氛圍,體驗詩歌帶來的不同意境。
2、初步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有感情地誦讀。
活動準備:
1、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森林狂想曲》,《搖籃曲》)。
2、圖片若干(小花、小鳥、小兔、小蜜蜂、小獅子、小狗、小雞、小貓等)。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有兩位客人到我們班里來,我們看看是誰呢?
2、出示圖片太陽。
教師:太陽是什么時候出來的呢?幼兒:早上,白天。
3、出示圖片月亮。
教師:月亮是什么時候出來的呢?幼兒:晚上
二、看圖理解兒歌
1、這里有一首兒歌叫《太陽和月亮》
太陽出來了,小花醒來了,小鳥醒來了,小兔醒來了,白天真熱鬧月亮出來了,小花睡著了,小鳥睡著了,小兔睡著了,夜晚靜悄悄。剛才老師念兒歌的題目是什么?《太陽和月亮》
2、引導幼兒用兒歌里的話說出來。
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
幼兒:小鳥醒來了,小樹醒來了,小朋友醒來了……
3、太陽出來了,小鳥醒來了,小樹醒來了,小朋友醒來了,白天怎么樣呀?(引導幼兒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白天真熱鬧。)
教師:我們可以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白天真熱鬧”。我們一起來說說這句話“白天真熱鬧”。什么時候靜悄悄的呢?晚上。大家都要干什么了?睡覺。你們是怎么睡覺的呢?
三、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1、老師一邊出示圖片,一邊編一首好聽的兒歌,小朋友們聽一聽(教師朗誦)
太陽出來了,小花醒來了,小鳥醒來了,小兔醒來了,白天真熱鬧月亮出來了,小花睡著了,小鳥睡著了,小兔睡著了,夜晚靜悄悄。
白天很熱鬧,太陽出來了,我們念兒歌的聲音可以大聲一點,臉上可以笑瞇瞇,晚上大家都睡著了,聲音可以輕一點。
2、請小朋友根據老師出示的圖片和老師一起來讀一讀。
3、白天小花醒來了,是什么樣子動作呢?小鳥醒來了,是怎么樣子的?小兔醒來了,是怎么樣子的?
4、師幼共同完整地用動作來表演、朗誦詩歌
我們一起來一邊念兒歌,一邊來做動作。
四、創編詩歌。
1、咦,太陽出來了,白天除了小花,小鳥,小兔子醒來了,還有誰醒來了?(小雞也醒來了。)
2、月亮出來了,還有誰睡著了?(小雞睡著了。)
3、小朋友們說得真好!我們后面還有許多動物朋友,孩子們我們一起去把它們請出來吧。
4、幼兒找一找,說一說,貼一貼。
你們手里還有很多好朋友,有的喜歡和太陽在一起,有的喜歡和月亮在一起,我們一起來貼一貼。
5、引導幼兒創編詩歌。
我們把小朋友幫太陽和月亮找的朋友都編進詩歌里,一起來念念看。
五、結束。
現在是白天還是夜晚呢,白天,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出去玩了?
你喜歡哪個小動物就模仿哪個小動物。
幼兒園小班太陽和月亮教案 篇2
本語言教案通過詩歌讓小朋友感覺“安靜”和“喧鬧”的不同感受,并且能讓小朋友理解詩歌的大概內容,盡量能夠朗誦出來,讓幼兒能用“醒來”“睡著”來造句。
教案準備:
1、準備不同風格的兩種音樂,可以用“安靜”和“喧鬧”不同的主題。
2、一些動物的圖片。
教案流程:
一、
1、播放喧鬧的音樂,讓小朋友引入情景。
2、拿出太陽圖案的圖片
3、出示圖片月亮教師:太陽落山了,月亮出來了,小朋友們好。
二、
1、分別出示太陽和月亮,提問:太陽出來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小朋友看一看誰醒來了?
2、引導幼兒用兒歌里的話說出來。
3、太陽出來了,小鳥醒來了,小樹醒來了,小朋友醒來了,白天怎么樣呀?
4、瞧,月亮出來了,誰睡著了?
5、引導幼兒用兒歌里的話說出來。
三、學習朗誦詩歌
1、老師一邊出示圖片,一般朗誦詩歌,然后讓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朗誦詩歌。
2、小朋友念得可真好聽,白天真熱鬧,我們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念好聽?
3、小朋友們讀得可好聽了,那月亮出來了,夜晚靜悄悄,我們要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念好聽?
4、孩子們讀得真好,聽得老師心里真高興,如果加上動作來讀會更好聽的,孩子們我們站起來配上你喜歡的動作來試試吧,小朋友準備好了嗎?
5、師幼共同完整地用動作來表演、朗誦詩歌四、創編詩歌1、咦,太陽出來了,還有誰醒來了?
四、游戲:白天和夜晚1、太陽和月亮都非常喜歡你們,想和你們一起玩,你們愿意嗎?(教師播放音樂《森林狂想曲》,并說太陽出來了,我們一起做著你喜歡的動物的動作一起做游戲吧。接著播放音樂《搖藍曲》,并說月亮出來了)2、再次播放音樂《森林狂想曲》,教師:哇天亮了,太陽又出來了,寶貝們,我們一起去外面做游戲吧。
太陽和月亮太陽出來了,月亮出來了,小鳥醒來了,小花睡著了,小樹醒來了,小草睡著了,小朋友醒來了,小朋友睡著了,白天真熱鬧。夜晚靜悄悄
幼兒園小班太陽和月亮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初步了解月亮盈虧變化的規律。
2.愿意傾聽并進行講述,能簡單地記錄月亮外形的變化。
3.萌發幼兒對月亮變化的好奇心和觀察興趣。
二、活動準備:
ppt
三、活動過程:
1.猜謎語導入活動
謎語:缺時一道小彎彎,圓時一個大玉盤,白天躲藏夜晚現,灑下光輝照人間。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它是誰嗎?你們喜歡月亮嗎?關于月亮你想告訴我什么呢?你們看過月亮嗎?在那里見過呢?(你見到的月亮待在哪里?)你看見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
2.聽故事并進行討論
(1)聽故事師:我發現你們看見的月亮都不一樣的呢。有的像……有的像……我們如果送一件衣裳給月亮,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吧。
(2)討論。
①月亮姑娘有沒有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為什么沒有穿上呢?
②過了5天,裁縫師傅給月亮送衣服,月亮變成什么樣子了?(像彎彎的鐮刀)
③裁縫師傅又去重做衣服,5天后,月亮變成了什么樣子?(像彎彎的小船)
④又過了5天,月亮又長胖了,變成了什么樣子?(像圓圓的大銀盤子)
3.記錄變化。月亮姑娘是怎樣變化的呢?引導幼兒回答出順序(如果幼兒很快能回答出來則強調語言規范,先……然后……最后)
小結:難怪裁縫做的衣服總是不合身,原來是因為月亮姑娘每天都在不停的變化。
教師:我們把月亮變化的樣子畫下來吧。幼兒用記錄紙畫月亮盈虧變化,注意變化的順序。
4.展示幼兒作品
5.討論月亮圓缺變化的原因。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月亮為什么會有圓缺的變化,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理解。
教師小結:月亮本身不會發光,他發出的光來自于對太陽光的反射。月亮有變化是因為地球擋住了太陽反射到月亮上的光線。
四、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你們現在認識月亮姑娘了嗎?喜歡月亮姑娘嗎?想和她做朋友嗎?那就先從觀察月亮開始吧。
討論遇到陰天,看不到月亮的時候,如何記錄?請小朋友們用一個月的時間來觀察月亮,并把每天看到的月亮的樣子記錄下來。到時候我們再來討論關于月亮的話題吧!
幼兒園小班太陽和月亮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詩歌中“靜悄悄”與“熱鬧”的氛圍,體驗詩歌帶來的不同意境。
2、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有感情地誦讀。
3、初步學習仿編。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有感情地誦讀。
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
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今天有兩位客人到我們班來了,我們看看是誰呢?
環節簡析:直接導入,抓住幼兒的興趣。
2、出示圖片太陽
提問:太陽是什么時候出來的呢?
出示圖片月亮
提問:月亮是什么時候出來呢?
環節簡析:這兩個提問,幫助幼兒對相關生活經驗的回憶和整理。
二、看圖理解兒歌
1、這兒有一首兒歌叫《太陽和月亮》,教師朗誦:太陽出來了,小花醒來了,小鳥醒來了,小兔醒來了,白天真熱鬧。月亮出來了,小花睡著了,小鳥睡著了,小兔睡著了,夜晚靜悄悄。
剛才老師念兒歌的題目是什么?
2、引導幼兒用兒歌里的話說出來。
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
白天怎么樣呀?(引導幼兒用熱鬧一詞,今天我們小二班來了這么多的爸爸媽媽,我們今天的教室里也很熱鬧)
什么時候靜悄悄呢?大家都要干什么?
你們是怎樣睡覺的?
環節簡析:教師富有感情的示范朗誦,幫助幼兒對兒歌內容的理解,同時能給幼兒正確的語音、語調的示范及情緒上的感染。適時的提問,幫助幼兒梳理兒歌的內容,加深對兒歌的理解。
注意一:幼兒只能為點點涂色,不要涂在它的臉蛋上的腦袋上。不能夠把顏色涂到黑色邊框外面。
注意二:指引幼兒不要把油畫棒的衣服弄掉了。
注意三:涂色過程中指導幼兒換顏色涂。
結束部分:
將好的作品拿出來給其他幼兒觀看,點評做的好的地方。
涂好顏色的幼兒將油畫棒放回盒子里,老師為其作品寫名字,拍照。
活動延伸:
教師:小朋友們都為自己的好朋友蘑菇點點穿上了漂亮的花衣裳,可是,小雨傘也想穿上五顏六色的衣服,我們一起為小雨傘也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出示圖一當范畫(五顏六色的小雨傘)。給每位幼兒發一張未涂色的小雨傘。
根據小班孩子年齡特點,我選擇了涂色課,由于小班孩子剛開始接觸顏色,所以我并不要求他們認識顏色,先學會區分不同的顏色,知道變換顏色去涂。這節美術課我做了以下幾點小結:
剛開始的手指謠是個形象而又簡單有趣的導入,孩子們都很感興趣,但是因為重點在涂色方面,所以在手指謠上并沒有要求孩子能夠熟練。我發現一個讓孩子感興趣的導入游戲在是一個活動很關鍵的部分。而且孩子的注意力一旦都專注在老師這里,老師的情緒也得到良性的提高。
在出示范畫時,由于范畫紙張過小,色彩沒能充分引起孩子的注意,在引導孩子為蘑菇點點穿花衣裳方面,程序太多,引起孩子等待時間過長。給予孩子說話的機會比較少,應該讓孩子有大膽猜測的機會,發散他們的想象力。
在評課當中,發現這幾幅范畫可以再延伸做成繪本,給孩子更寬的想象空間,充分吸引到孩子。
涂色前就應當告知孩子涂色要領,也不至于孩子隨便的涂畫,這一活動目標沒有很好的體現。
因為經驗尚淺,對幼兒的反應不能很好的應對,活動中的引導不是很到位,在今后的活動中要多觀察孩子的言行和心理,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